“12•4”国家宪法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宪法的重要论述

2024年12月4日是我国第十一个国家宪法日,12月1日至12月7日为”宪法宣传周“,让我们围绕"大力弘扬宪法精神,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一起来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

——关于宪法的性质、地位和权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宪法集中体现了党和人民的统一意志和共同愿望,是国家意志的最高表现形式。强调宪法是国家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强调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强调维护宪法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捍卫宪法尊严,就是捍卫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严;保证宪法实施,就是保证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

——关于宪法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宪法只有不断适应新形势、吸纳新经验、确认新成果、作出新规范,才具有持久生命力;要在总体保持我国宪法连续性、稳定性、权威性的基础上推动宪法与时俱进、完善发展。强调我国宪法必须体现党和人民事业的历史进步,必须随着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发展,这是我国宪法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也是一条基本规律。由宪法及时确认党和人民创造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以更好地发挥宪法的规范、引领、推动、保障作用,是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关于宪法的实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强调我国宪法发展历程说明,只要我们切实尊重和有效实施宪法,党和国家事业就能顺利发展。反之,如果宪法受到漠视、削弱甚至破坏,党和国家事业就会遭受挫折。

——关于宪法的遵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人民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关于宪法的监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把宣传和树立宪法权威作为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事项抓紧抓好,切实在宪法实施和监督上下功夫。强调要完善宪法监督制度,积极稳妥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依法撤销和纠正违宪违法的规范性文件,维护宪法权威。

——关于宪法的宣传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宪法的根基在于人民发自内心的拥护,宪法的伟力在于人民出自真诚的信仰。强调在全党全社会深入开展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的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宪法意识。强调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在宪法的系列重要论述中,特别强调的、讲得最多的,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精髓。

(一)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魂。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住了这个根本问题,就是抓住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和核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件大事能不能办好,最关键的是方向是不是正确、政治保证是不是坚强有力。具体讲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对这个核心问题,要理直气壮讲,大张旗鼓讲。要向干部群众讲清楚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特征,做到正本清源、以正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立下了定海神针,为全面依法治国定下了总根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最大的“特”就“特”在这里。

(二)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在本质上是一致的。这是正确认识党和法的关系的关键。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我国,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愿的统一体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是有机的统一。坚持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厉行法治,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

(四)党和法的关系是政治和法治关系的集中反映。习近平总书记把我们的政治和法治的关系概括为“三个本质上”,即:“我们要坚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本质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法治领域的具体体现;我们要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本质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法治问题上的理论成果;我们要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本质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法律表现形式。”这些精辟论述告诉我们,一定要牢记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法治最大的区别,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五)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党对依法治国的领导,不是一句空的口号,要具体体现在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上。一方面,要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统筹依法治国各领域工作,确保党的主张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加强党对法治中国建设的集中统一领导。另一方面,要改进党对依法治国的领导,不断提高党领导依法治国的能力和水平。

THE END
1.宝鸡市体育局专题专栏宪法宣传周谈宪法,习近平这些话掷地有声宪法只有不断适应新形势、吸纳新经验、确认新成果,才能具有持久生命力。 ——2012年12月4日,习近平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弘扬宪法精神,树立宪法权威 党领导人民制定和完善宪法,就是要发挥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要用科学有效、系统完备的制度体系保证宪法实施,加强宪法监督,维护宪法http://tyj.baoji.gov.cn/art/2024/12/5/art_1435_1816464.html
2.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问答(第39期)五、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 ——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任务 39.如何理解让法治成为全民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2021年1月7日,以弘扬民法典精神为主题的深圳民法公园正式开园,这是继2018年宪法公园建成后,深圳市大力推进法治文化建设结出的又一喜人硕果。“加大全面普法力度,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g2OTI1NDg5OQ==&mid=2247559209&idx=1&sn=cd46ddfecbe15adec61f1f0cece1a615&chksm=cfacb4117872c0396c4de7e5756dceb7da37edd1b60c3763d4e3c6bc325c3f3f31f01277f08e&scene=27
3.法律的生命力和权威在于实施,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判断题)。刷刷题APP(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生刷题搜题拍题答疑工具,刷刷题提供法律的生命力和权威在于实施,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判断题)。A.正确B.错误的答案解析,刷刷题为用户提供专业的考试题库练习。一分钟将考试题Word文档/Excel文档/PDF文档转化为在线题库,制作自己的https://www.shuashuati.com/ti/e308f3cf8c614fe2be0efb299622bca9.html?fm=bdbdsce69088bd486bb9bd6a248e6aa059357
4.“两学一做”知识竞赛活动基本知识复习题及答案之二(共904题)72.法律的生命力和权威在于什么?答: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第92页)73.什么是法治的生命线?答:公正。(《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第94页)74.什么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最后一道防线?答:公正司法。(《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https://www.wm114.cn/wen/181/360922.html
5.江苏自考27786《公共关系学》教材大纲江苏自学考试教材大纲(2)前者是一种组织同社会之间的公开关系,后者是一种个人同组织中个别成员公众之间隐蔽的私人关系。(3)前者运用的是社会承认的科学工作方法和沟通手段,后者运用违反法律和道德的见不得人的手段。(4)前者是一门科学,起着促进社会协调运行的功能,后者是一种违背社会规范的行为,起着危害经济建设与腐蚀社会风气的作用。https://www.js-zk.com/jszxksjcdg/25594.html
6.法治文化(精选十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表明各高校应该按照法律规范制定学校管理章程并依法实施管理。 (7)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 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高校法治文化建设仅有完善的章程、校纪校规等是不够的, 关键在于对其的执行。为提升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 高校应设计一套提升规章制度执行力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h8u051s.html
7.贵州纪检监察调研法规参考2020第5期党章党规党纪和宪法法律法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所有党员、干部的行为规范。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必须加强对党章党规党纪和宪法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纪检监察机关要做自觉尊崇制度、严格执行制度、坚https://jwjcs.gztvu.com/info/1090/2162.htm
8.司法视角下的正义公正和公平因此,可以肯定地说,正义在今天仍然有其生命力。 由于意识形态的原因,我们曾经对西方精神文明持有不同程度的偏见,特别是常常以建设有中国特色为由不加区分地拒绝和排斥。正义,也长期作为西方资产阶级法学的观念不被接受。然而可喜的是,正义原则作为法律的核心和基本原则,在建设法治国家进程中的作用,逐渐为我国认识到并https://www.lawtime.cn/info/lunwen/falixue/2006102642121.html
9.民主与法制杂志电子版只有执法者严格实施法律,法律才能产生实际效力,生成现实的法律秩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点应该是保证法律严格实施,做到‘法立,有犯而必施;令出,唯行而不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行政机关是实施法律法规的重要主体,要带头严格执法,维护公共http://e.mzyfz.com/mag/paper_50983_26598.html
10.金成波:论党内法规实施体系的构建法律体系和法治体系最大的差别在于,前者是静态的制度体系,后者是立体的、动态的、有机完整的体系,包括法律规范体系、法治实施体系、法治监督体系、法治保障体系和党内法规体系。其中,“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首次提出,“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写入了我国法治建设史上具有标志性的、划时代意义的十八https://iplr.whu.edu.cn/info/1031/6355.htm
11.思修题库总结7.道德和法律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归根到底是由当时的统治者决定的。() 标准答案:错 8.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最根本的是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标准答案:对 9.法律的公布和实施有力地传播和实施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 标准答案:对 https://blog.csdn.net/qq_67692062/article/details/134188878
12.谈谈我对依法治国新十六字方针的认识和体会2.严格执法强调的是法律的权威性问题。法律实施过程 中,执法承担着相当大的任务,而执法不严是法律实施中的主要问题。严格执法关乎法律权威并决定着法律的生命力。如果执法不严、执法不公,该处罚的不处罚或者同事不同罚,社会就失去了起码的公平公正,很可能会引发大量社会矛盾,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只有坚持严格执法,做到https://www.360docs.net/doc/733891827.html
13.坚决拥护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宪法修正案光明日报在新形势下,对我国现行宪法作出适当修改,体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成就、新经验、新要求,十分及时必要,保证了宪法的进步性、长期性和稳定性,保持了宪法持久的生命力。可以说,这次宪法修改在历次修改完善的基础上又一次与时俱进、完善发展,有力维护和提升了宪法权威。宪法的权威在于宪法的本质,其本质是党的主张、https://news.gmw.cn/2018-03/14/content_279758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