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婚人数跌破1100万:不想结婚,我们到在害怕什么?

婚姻是一个长久的议题,近些年来,围绕婚姻、生育、育儿话题的探讨向来众议纷纭。

当下,时代的变迁冲击着“一定要结婚”的主流观念,让年轻人们对于婚姻有了更丰富的思考:

为什么要结婚?

结婚能给我带来什么?

结婚了一定会幸福吗?

不结婚会怎么样?

结婚与不结婚的区别是什么?

随之而来的,就是对于婚姻的迷茫、焦虑和恐惧。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关于结婚的那些事儿。

一、恐婚,究竟是在恐惧什么?

1.失去自由,丧失自我

在情绪方面,也要照顾对方的感受,容纳对方的一些负面情绪,有时还需要克制自己的情绪先去安抚对方。

这些在热恋时期“微不足道的小烦恼”,随着激情趋于平淡,可能就会变成负担和束缚。

结了婚我是不是就没法自由自在地生活?

结了婚我是不是就得完全地迎合对方、顺从对方?

结了婚我是不是就不能做我自己了?

对于失去自由和丧失自我的恐惧使得很多人面对婚姻止步不前。

2.重蹈父母/亲戚/朋友的覆辙

我们对婚姻的第一印象往往来自于自身的原生家庭,如果父母的婚姻是不幸的,从小的生长环境中充斥着争吵、冷漠、指责、暴力、压抑,就更容易形成对于婚姻的负面认知。若是还有身边亲戚朋友“血淋淋”的例子,就又会强化这种负面认知。

在这样的认知中,一旦进入婚姻,通向的不是幸福,而是又要再度经历曾经的悲伤和恐惧,再一次回到让自己害怕和想要逃离的生活中。

3.不被爱,被抛弃,被背叛

进入婚姻也意味着关系有了更深度的卷入,但对一些人来说,卷入的越深也越容易受伤。如果在成长过程中长期被忽视、被抛弃甚至被背叛,无条件被爱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就会成为一个固着的症结,认为自己是不值得被爱的。

关系越是甜蜜、越是深入,恐惧也会越深,生怕某一天这样的美好就会瞬间破灭,自己又会变回那个没人爱的小孩。与其这样,还不如主动地拉远关系,保持距离,以免让自己更受伤。

4.与对方家庭的更深卷入

人们常说恋爱是两个人的事,但结婚是两家人的事。在中国的文化背景下,很难做到不受社会舆论的影响,完全抛开对方的家庭生活。在与对方家庭关系变得更近的情况下,矛盾也随之不断产生。

可能只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一旦关联到双方家庭,就可能会被上纲上线,引发一连串的猜忌。觉得“不公平”、“不被尊重”的种子不断生根发芽,“爱”的花园就被一点点地蚕食侵占,失去了爱的关系向着破裂的悬崖不断滑落。

当下火热的“谈彩礼谈崩了”、“见完家长就分手”、“婆媳关系问题”就是这种矛盾的真实写照,足以劝退一波想要结婚的人。

5.生育

结婚和生育的绑定,也让很多女性感到恐惧。

二、结婚的意义是什么?

尽管婚姻有着许多令人恐惧的部分,但仍有无数人义无反顾地踏入婚姻的殿堂。当我们做出是否要结婚的决定之前,也需要充分地看到婚姻带给我们的利与弊,帮助自己做出更合适的选择。

1.法律层面的允许

法律意义上的婚姻关系,能够为一对伴侣提供更多的保障,包括保护共同财产、抚养子女等。

2.资源的整合

结婚可以将双方自身及原生家庭的经济、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资源进行整合,这些凝聚的资源和力量能够带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在传统文化背景下,不结婚很难达到如此高度的整合。

3.应对社会压力

尽管近些年来社会对于“不结婚”的态度越来越开放包容,但做出这样的选择仍然要面对着巨大的压力:父母和家庭的不断催促、媒体的大肆宣传报道、社会压力下对自我的怀疑,都在消耗着我们的精力。“打不过就加入”也是一种缓解焦虑的有效应对策略。

4.仪式感和契约

正如表白是确立情侣关系的仪式一样,结婚也是进一步推进关系的仪式。适当的仪式感可以给我们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加重关系的分量。

三、什么是健康、幸福的婚姻关系?

虽然这是一个开放式的问题,没有绝对的标准答案,不过好的关系都有着一些相似的特征——它们都是1+1>2的,将双方的优势和资源都结合起来,在关系中能够切实地感受到超出独自一个人的幸福。

在这样的关系中,双方都感觉到自己是被充分爱着的,彼此的信任感抵消了怀疑的内耗,我们不需要刻意地营造完美的“人设”,可以放松地展现自己最真实的样子,不用担心被无端地批评指责。

四、为了1+1>2,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1.首先,要做好自己的1

完全寄希望于通过亲密关系来修复自身的问题,往往会不断重复过往的模式,一次次地陷入负性循环中,带来越来越强烈的失望和无力。因此,我们要先跟自己相处好,才有处理好一段亲密关系的能力。

我们要充分地了解自己,认识到自己的脾气秉性,觉察自身的情绪反应和行为模式;我们也要理解自己,接纳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带着不评判的眼光看待自己,不因单独的事件去否定自己的价值;我们还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潜力,用积极的视角看待自己,给自己鼓励和支持。

如何与自己和谐相处是我们每个人终身的议题,虽然很难做到完美的1,但是由0.6变为0.7、0.8,也是在成为更好的自己。

2.其次,在关系中不断成长

我们都希望有一段长久的、稳定的、支持性的亲密关系,但这样的关系不会凭空产生,它不仅需要我们在重要的节点做出适当的选择,更需要双方在关系中不断体验、不断磨合,找到彼此最契合最舒适的状态。

同时,结了婚也不是就万事大吉了,关系永远都处在动态变化中,需要我们根据实际的情况不断地做出调整改变,以维持住一个“足够好”的状态。

这离不开双方的共同努力,离不开一致的目标,离不开相应的方法策略,最离不开的还是彼此相爱的心。情感的连接让并不完美的两个人能够弥补各自的缺憾,增强原有的力量,形成新的合力,让1+1最终可以>2。

也许看到这里,你仍然对婚姻、对亲密关系感到困惑,也许心中仍有无数个问号没有解开。

THE END
1.八年级道德与法制教案(精选8篇)初中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和人生观确立的关键时期,要想适应新课改对人才的全新要求,教师必须在道德与法治教学方面抓紧落实,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法律基础严格把关,提升其整体道德素养和法律积淀。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道德与法制教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http://www.jiaoyubaba.com/banianji/81962.html
2.“知法守法懂法情景剧”主题班会教案8篇(全文)主持人乙:今天我们欢聚一堂,看一看同学们是否知法、懂法,还要看看同学们会不会在实际情况中,运用法律保护自己,主持人甲:同学们,你能说出你所知道的有关青少年的法律法规的名称吗? 《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交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主持人乙:为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未成年人https://www.99xueshu.com/w/file4pl9cd0s.html
3.宪法课堂:大学生与宪法我们该如何实践宪法? 我们大学生实践宪法可以从下面这些方法入手为:学习宪法、遵守法律、参与法治活动、宣传宪法精神、维护宪法尊严、培养法治思维等等,并成为法治建设的积极分子。通过这些行动,我们大学生能深化对宪法的理解,并在实际中体现宪法精神。 结语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ODg1MzU2NA==&mid=2652307116&idx=1&sn=d2ed4f61f4e96e2077fba767b9bc0eaf&chksm=bce4a1990e429cb84c35267d035a12d867a33daa3d8a8c5a048984a4c823d34fd7fecda72017&scene=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