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的回赠新闻频道

马晴晴在青海玉树支教时,与孩子们在一起。

工作中的马晴晴。

马晴晴看望捐助她的袁奶奶。

大学毕业后,马晴晴把学士服带回家,与家人合影。本文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收到“礼物”8年后,马晴晴用一种特别的方式,进行了“回赠”。

这个出生在河南一座小村庄的姑娘,曾是“希望工程”的一个资助对象。如今,她是“希望工程”的一名工作人员。

“曾经递到我手上的希望,经过我,又传给了别人。”马晴晴说,她的目标是,用自己的专业,让这个中国标志性的公益项目办得越来越好。

以前看到的是“希望”,现在看到的是“工程”

马晴晴出生在1993年的一个晴天,这是她名字的由来。不少朋友说,她确实像个“小太阳”,一旦开始笑,就很难停下来。19岁那年,她成了希望工程托起的“太阳”之一。

那是在2012年,马晴晴被郑州大学法学院录取,成为河南周口鹿邑县马庄村自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个考上重点大学的高中毕业生,“希望工程·圆梦行动”资助了她。

8年后,马晴晴在华中师范大学取得法律硕士学位。求职时,她偶然将简历投给了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以下简称“青基会”)。之后她才知道,希望工程就是这家单位开展的项目之一。

马晴晴入职之初,青基会还未设立专门的法务岗。她只知道,这里“需要一个法学毕业生,利用自己的法律知识,让基金会的事务更加专业合规”。

青基会有长期合作的律所,来自外部的律师了解法条,也有诉讼经验,但不可能了解所有项目细节;青基会工作人员熟悉项目,但在法律方面不够专业。“所以我需要找到项目和律所的平衡点,这个平衡点就是专业合规。”马晴晴说。

如今,马晴晴负责审核捐赠、支出等协议中可能涉及的法律问题,降低项目的执行风险。律师递来的协议,在领导签字生效之前,必须要先过她这一环。

“有的项目部门嫌我太细了,但严谨对我们来说很重要。”马晴晴记得,曾有一份协议草稿,违约金约定了“0%”。她去核实,才知道对方漏写了个“1”——原本应是“10%”。“这种情况,如果不仔细看,或者不去追问,协议就会正常履行,一旦出现违约,无法追责。”

11年前,受希望工程资助时,马晴晴更多看到这4个字里的“希望”,但如今,她更看重“工程”。工程意味着这个标志性的品牌背后,是一整套工作制度、管理流程和风险防范机制。

以风险规避为例,这项工作在任何领域都无法做到“极致”,但马晴晴希望能有更多创新举措,能再往前想一步。

“有的问题规避了,就去找别的风险点,看看还有什么可以改进。”她想今年能多去实地调研,“寻找基层项目落实之后的问题,试着在一开始就把它约定好,让项目更好地落下去,不要老是在办公室看文本”。

父母会撑着伞站在村口,等她放学归来

熟悉马晴晴的人,会看到她生活的另一面——桌子乱糟糟,总是丢钱、丢证件。牙膏用完好几天,还是忘了买新的。吃完西瓜,她会把勺子和瓜皮一起扔掉。上个月她结束出差,将房卡交还酒店前台,笃定地交代“306退房”。服务员刷了卡,一脸疑惑:“您这个卡是608的。”

比起工作时的细致,她的生活过于“马虎”。她总忘带钥匙回家,也搞不明白它为什么“又从兜里跑出来”,落在工位上。为此,她撕了三张便利贴,写上“钥匙”,贴在工位一抬眼就能看到的格挡、身旁的柜子和出门正对的那面墙上。

马晴晴不擅长做家务,她回忆,小时候父母支持她念书,很少让她干农活。母亲做一顿晚饭,让她去院子里摘黄瓜回来,她一连摘了十几根,连最小的黄瓜苗子都扭下来。侍弄小麦的季节,马晴晴也去地里给父母帮忙,但她从不知道一亩麦子能卖多少钱——父母很少在她面前提钱。

她的母亲马会琴是个朴实善良的乡下女人,不识字。父亲马克启上过初中,当过兵,开过火车,做过村支书,后来一边种地,一边做些小本生意。1983年,大女儿马冬梅出生,马克启就决心要供她读书,村子里的乡亲还为此嘀咕,为什么要“花那么多钱让一个闺女上学”。后来,马冬梅师范专科毕业,成了周口市的一名中学英语教师。

马晴晴是家里的第三个孩子。她背着母亲缝的布袋子,在村里念小学、镇上读初中、县里上高中。假期,姐姐会接她去上城里的补习班,为她付学费和生活费。下暴雨的夜晚,父母会撑着伞站在村口,等她放学归来。

马晴晴的成绩不算太好。直到高一下学期,她隐隐感觉到,父亲羡慕别人家学习好的孩子。她想给父亲争个面子,“让别人也羡慕他”。

高考失利后,马晴晴复读了一年。宿舍熄灯后,她躲在被子里看书,后来怕影响室友睡觉,又去厕所背书。背一会儿,咳一声,等声控灯亮起来,又接着背,每天背到凌晨一两点。

马克启自认为,没在学业上给过小女儿压力,这位父亲始终不明白,为什么她的成绩后来像“开了窍”一样地好。

对方告诉她,申请通过了,但银行卡号不对,资助款打不进来。马晴晴懊恼地发现,她又写错了一位数字。

“你觉得是好事,那就去做”

刚刚更新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年底,全国希望工程自成立始累计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超过680万人。

马晴晴至今不了解袁琴芝的人生故事,只知道老人属兔,算起来是1927年出生,退休后资助了许多女大学生。读大学时的每个学年,马晴晴都去看望她,把自己做的兔子剪纸送给她,坐在沙发上听她传授减肥方法和防过敏妙招。袁琴芝的出现,让马晴晴意识到,“爱也可以来自没有血缘关系的陌生人”。

到青基会工作后,她从一份一份协议里看到了更多这样的人。有一家私募基金,给全国所有原832个贫困县的女童捐了1.5亿元,连续资助3年。还有一对母女,捐建了一所希望小学。2007年,她们到九寨沟旅行时遭遇地震,幸免于难,认为这是善意带来的福报,于是又捐建了一所希望小学。马晴晴一边感叹“好人真多”,一边在协议中出现的个人信息旁边备注:“注意做好信息保密工作。”

希望工程一对一捐助的项目,会有一张“结对卡”,标明捐受双方的基本信息——除了受助学生的联系方式。为了“避免发生道德绑架的情况”,只有在受助学生想联系捐赠人的情况下,双方才有可能会面。

接受捐赠前,马晴晴签过一份《受助生承诺书》,其中要求“每年志愿为社会服务不少于40小时”。她忘了具体的细则,只记得承诺书里多次提到“爱心”:“做有爱心的人”“珍惜爱心”“传递爱心”。

在大学里,她加入了“爱心社”,去福利院陪伴残障儿童,去海拔4200米的三江源支教。父亲马克启支持她做这些事,说:“你被资助过,你觉得是好事的,那就去做。”

在马晴晴的印象中,父母并没有明确要求自己应该成为怎样的人。她只记得两件事:汶川地震时学校组织捐款,父亲给她钱,说“人家很难,一定要帮一下,能捐多少捐多少。”

还有一次,初中同学的自行车坏了,她回家跟母亲说起这件事,母亲批评她:“怎么不把你的自行车给人家?咱家离得近,走回来就行了。”那时她骑车回家也要花30分钟,“但我妈觉得,比起那位要骑50分钟的同学,我们还是近些。”

“她善于表达善意。”马晴晴的研究生室友崔建很佩服这一点,说自己在公交车上给人让座,都会觉得不好意思,而马晴晴会一直陪着在火车站问路的老人,帮人找路。

马晴晴从不避讳和人谈起被资助的经历。“贫穷是没法选择的。”她说,“富有的人努力,我父母也很努力,他们在那个环境下种地、做小生意,自立自强,已经很棒了。我们所有的东西都是通过努力获得的。”

她谦卑,但并不十分敏感,也很少羡慕别人——哪怕小时候同桌的铅笔盒再好看,“那也不是我的,而且我的也不丑。”

大学毕业之前,马晴晴勤工俭学,做过十余种不同的兼职:当过培训机构的助教老师,帮线上教育公司推销课程,在美食广场的档口卖过小吃,也去深圳的玩具厂里打过螺丝。

在工厂里,她第一次思考工作的意义。同村的女孩,大多就是这样出去打两年工,回来找个对象,结婚生孩子——马晴晴不期待这样的生活。

她笃定地相信,知识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学法律,可以去“惩恶”,也可以去“扬善”

马晴晴选择学法律专业,是觉得“能弘扬社会正义”“帮助到很多人”。仅凭这个印象,她的高考第一志愿几乎都填了法学。

崔建到现在都记得,老师让大家上台讲“为什么想学法”时,马晴晴一身正气地登台,说“要为中国的法治事业作贡献,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我在下面目瞪口呆,这种口号谁会上台去讲。”崔建坦诚地表示,“但马晴晴讲出来就显得特别真实。”

她总是充满热情,说话响亮。难受就哭,擦干眼泪又因为别的事哈哈大笑。“像个小太阳一样,好像能量永远用不完。”她的室友张国宁说。

大学同学鲁明娟觉得,马晴晴几乎在用上高中的方式读大学,哪怕不睡午觉,也要做课前预习。这个内容庞杂的专业并不好读,但因为喜欢法律,马晴晴很少觉得痛苦——除了学刑法的时候,她总做噩梦,梦到自己故意杀人,并且清楚地知道会判多少年。“特别可怕,梦里都想着‘我一定要接受法律的制裁’。”

马晴晴记得,老师曾在课堂上表示,如果专业方向选择刑事诉讼,要拥有很强大的心理力量,因为要看到社会的阴暗面、看到人性的残忍。马晴晴一边害怕,一边愈发喜欢,“我感觉能伸张正义,惩罚坏人”。

她原则感很强。回老家打出租车,司机不打表,张口要价,马晴晴就跟他杠了起来:“如果不打表,我就下车。打表多少,我就给多少,无论比你现在喊的价格高还是低。”她想好了,哪怕很难再打到下一辆车,也不能妥协。“今天非得找一个打表的师傅来。有些东西可以商量,有些东西不能商量。”

大学时做兼职,马晴晴也有一股较真儿的劲儿。她曾在一家房地产公司负责刷POS机,同事说,“整个单位都知道来了一个特别负责的兼职,从来没招过这样的”。她会把所有的流程要领记在一张纸上,转交给来接班的其他工作人员。“发了我工资,我就要做好,劳动和报酬是对等的。”

通过官网检索,她看到了“希望工程”4个字,毅然决定报考。既然无法“惩恶”,也可以去“扬善”。

直到抵达青基会的面试现场,马晴晴依然坚持着她的原则。面试的报录比是5比1,她和一群“名校生”坐在一起,觉得自己胜算不大。她不是没揣摩过,如果告诉面试官,自己是希望工程曾资助过的学子,说不定能加一些情怀分。但她不想这样做,“可能会让老师偏向我,这不公平”。

为了入选,她借钱报了面试辅导课。培训老师回忆,马晴晴学习认真,是班里“接受能力最强”的学生。

2020年9月,马晴晴被青基会录取。被问到入职意愿时,她才提起自己与希望工程的故事。她说:“我没有别的offer(录用通知书),我就愿意来。”

那一天,父亲和母亲都笑得很开心

工作以后,马晴晴去父亲坟上祭奠,告诉他自己终于去北京了。

马克启确诊食道癌那年,马晴晴读大四,正在备考中国政法大学的研究生。那时,马克启做生意失败,又要借钱治病。希望工程当年的资助款真正成了马晴晴的“救命钱”,她靠这5000元和兼职收入读完了大四,没买过一件新衣服,除了吃饭,“每分钱都不敢随便花”。

其间,她去过很多次福利院,“当时做公益对我来说是一种救赎”。她从孩子们的笑容里汲取力量,告诉自己和父亲:“从小就生病的孩子都那么坚强,我们也可以坚强一点,我们也会好的。”

考研失败后,她想赶紧工作赚钱,但父亲和姐姐不同意。家里亲戚也劝她,“没有人能陪你走到最后,能陪你走到最后的只能是你自己”。

马晴晴在学校租了间宿舍,决定考研“二战”。天不亮她就背着书包去自习室,天黑了才回来,“好像没见过太阳,也看不见自己”。她很少照镜子,感觉满脸都是痘痘,连眉毛里都长了痘。她总是失眠、做噩梦,梦到自己病了,全家人都病了,“特别压抑”。

等马晴晴考完试回到家,马克启的病已经严重到起不了身。他见到小女儿时,还是先问孩子“脸怎么了”。

“考得怎么样?”那是马克启最后一次关心女儿的成绩。马晴晴心里没数,但回答他:“特别好,我一定能考上!”

出成绩的那一天,父亲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马晴晴确实考上了,90岁的袁琴芝表示可以继续资助她,但马晴晴婉拒了。研究生阶段的假期和周末,她依然做各种兼职,靠自己的努力去生活。

拿到青基会的第一笔工资后,她把当初报面试班借的钱还了,又攒了几个月钱,给母亲买了条金项链,花了5000多元。“我都没想到那么贵!”但这是马晴晴的执念,“一定要买金的”。

她给自己的奖励,是“贴纸自由”。这种花花绿绿的小玩意儿,是她从小喜欢、但“能不买就不买”的非必需品。现在经济自立了,“要有一些报复性消费”。

直到如今,马晴晴还忘不掉被青基会录取时的惊喜。有一次,她跟姐姐的女儿聊天,说周围同事“好多都是清华北大的,可优秀了”。11岁的外甥女反问她:“可他们是马晴晴吗?只有你自己是马晴晴。”

30岁的马晴晴,依然是马庄村唯一的女大学生。30年的人生,她印象最深的场景,还是2012年6月25日。

马晴晴记得那天的温度,几乎是整个夏天里最适宜的。她站在阳台上,查到了高考成绩,嫂子听了,一把将自己年幼的女儿塞进她怀里,说“沾沾光!沾沾光!”母亲站在楼梯上看着她,眼角嘴角都在笑。那天正好是祖母的生日,一家人都聚在小叔家吃饭。马晴晴推门进去,所有人的目光都转向她,包括人群中的父亲。

THE END
1.执法司法工作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人民要论)社会和谐稳定高度契合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中“和合”“无讼”等价值理念。孔子的“泛爱众而亲仁”,墨子的“兼相爱,交相利”,庄子的“爱人利物之谓仁”,都是从善爱自身、家人推及仁爱他人、社会,从而实现人与人的和谐相处、和合共生,最终无不体现为对“和”的追求。在执法司法工作中促进修复社会关系、更好维护社会https://www.chinalaw.gov.cn/pub/sfbgw/zwgkztzl/xxxcgcxjpfzsx/fzsxllqy/202412/t20241206_510784.html
2.法律框架内推动社会正义实现之道法律资讯在法律框架内推动社会正义的实现,需要完善法律法规,确保法律的公正性和透明度。加强司法公正,提高司法效率,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普及法律知识,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形成全社会共同维护公平正义的良好氛围。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推动社会正义的实现,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和法律秩序的良性发展。 https://kanfawang.com/post/21222.html
3.探索正义的边界法律学术之旅我想学法律,这个决定如同一座桥梁,连接着知识的海洋与未来的无限可能。法律,不仅是规则和规范的集合,更是一种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平正义的手段。我希望通过学习法律,能够深入理解这个世界如何运作,以及我们每个人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 二、解锁法律之门 要想学好法律,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它的基础知识。这包括宪法、民法典https://www.cjan6a6c.cn/ke-yan-cheng-guo/455247.html
4.法律是为了扬善还是惩恶辩论赛法律在扬善与惩恶之间的角色是一个复杂且多面的话题。从广义角度来看,法律既旨在扬善,也致力于惩恶,这两者并非相互排斥,而是相辅相成的。 一、法律的惩恶功能 惩恶的定义与目的:法律通过设定明确的行为规范和相应的惩罚措施,对违法行为进行制裁,以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这种惩恶的功能不仅体现在对犯罪行为的打击上https://ailegal.baidu.com/legalarticle/qadetail?id=a7086004a90f6a001024
5.法治理念教育(精选十篇)2、公平正义的朴素含义包括惩恶扬善、是非分明、处事公道、态度公允、利 益平衡、多寡相匀等内容。 3、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目标。 4、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在全体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 5、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要求是“依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66vje14.html
6.亏他还是个法律人。本来,法律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是惩恶扬善细思极恐啊,他是北京中公法律咨询中心主任,亏他还是个法律人。本来,法律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是惩恶扬善的,可是,在这个陈中查看全文 相关企业信息 公司名称:北京中公法律咨询中心 法人代表:陈中华 注册资本:1万人民币 成立时间:2020-09-28 公司类型:个人独资企业 经营状态:存续 注册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蓟门https://mnews.tianyancha.com/ll_y8nn0smxv3.html
7.从本质上来说,惩恶就是扬善。从本质上来说,惩恶就是扬善。 A. 错误 B. 正确 题目标签:本质扬善惩恶如何将EXCEL生成题库手机刷题 相关题库:中西文化对比题库 > 手机使用 分享 反馈 收藏 举报 参考答案: B 复制 纠错举一反三 根据流动相的物态不同,色谱分离技术可分为:①气相色谱分离;②液相色谱分离;③薄层色谱分离;④超临界色谱分离https://www.shuashuati.com/ti/f21636db10574e2da04078f5e39b443f.html
8.鬼谷子文化研究的圣地惩恶扬善是中国传统故事的主题,而鬼谷子这方面的传说又加上了“智谋 这一元素,使其别具一格。比如《恶少变顽石》《水漫薛家湾》《鬼谷子相傻二》《观音为何倒坐》《棺中金匾》等等。 四、现实生活中的鬼谷子(鬼谷子在现实生活的应用) 鬼谷子学识渊博,具有政治、军事、外交、天文、地理、数术等多种才能,朝歌云梦山https://weibo.com/p/1001603740239100251830
9.江苏致公坚持惩恶扬善 助力扫黑除恶 “清廉磁石一寸针,不指正南勿启航”。近年来,徐州始终保持扫黑除恶凌厉攻势,深入开展重点行业整治,取得“张光明案”“王在清案”等一系列重大成果。刘伟深刻领悟到,把政治大局观放在首位是一名律师的至高遵循,要积极响应号召,协助公检法办经得起历史检验的铁案。 http://jszg.org/article/32096
10.道德权利与义务12篇(全文)这些现象极大的伤害了道德主体的道德情感, 严重影响了道德建设的进程。面对日益严重的道德失范现象, 强调维护道德主体的道德权利, 倡导建立道德回报机制, 营造惩恶扬善的道德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道德权利与道德回报突出了道德主体在道德关系中的主动性和自觉能动性。https://www.99xueshu.com/w/ikeycr6xs2p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