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语|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宪法精神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学习语|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宪法精神、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宪法是我们党长期执政的根本法律依据。我国宪法确认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确认了党在国家政权结构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地位,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2018年1月19日,习近平在中共十九届二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古人说:“法者,国之权衡也,时之准绳也。”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

——2021年10月13日,习近平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根本法律依据,是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的最高法律规范。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加强对宪法工作的全面领导,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理论和宪法实践,推动我国宪法制度建设和宪法实施取得历史性成就。

——2023年12月,习近平在第十个国家宪法日之际作出重要指示

要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领导人民实施宪法法律,党自身要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都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就包括坚持宪法确定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不动摇,坚持宪法确定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不动摇。

——2020年11月,习近平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就必须坚持宪法确定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不动摇,坚持宪法确定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不动摇。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也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必然要求。

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坚持宪法确定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不动摇,坚持宪法确定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不动摇。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制度体系,更好发挥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宪法权威。

——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必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依照宪法法律推进国家各项事业和各项工作,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尊重和保障人权,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

法治兴则民族兴,法治强则国家强。当前,我国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对外开放深入推进,需要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作用。

——2021年12月6日,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五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要在全党全社会深入开展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的宣传教育活动,弘扬宪法精神,树立宪法权威,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2018年12月,习近平在第五个国家宪法日之际作出重要指示

维护宪法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捍卫宪法尊严,就是捍卫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严;保证宪法实施,就是保证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和纠正。

新征程上,要坚定维护宪法权威和尊严,推动宪法完善和发展,更好发挥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实保障。要加强宪法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坚持知识普及、理论阐释、观念引导全面发力,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宪法精神、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推动宪法实施成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

THE END
1.执法司法工作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人民要论)社会和谐稳定高度契合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中“和合”“无讼”等价值理念。孔子的“泛爱众而亲仁”,墨子的“兼相爱,交相利”,庄子的“爱人利物之谓仁”,都是从善爱自身、家人推及仁爱他人、社会,从而实现人与人的和谐相处、和合共生,最终无不体现为对“和”的追求。在执法司法工作中促进修复社会关系、更好维护社会https://www.chinalaw.gov.cn/pub/sfbgw/zwgkztzl/xxxcgcxjpfzsx/fzsxllqy/202412/t20241206_510784.html
2.法律框架内推动社会正义实现之道法律资讯在法律框架内推动社会正义的实现,需要完善法律法规,确保法律的公正性和透明度。加强司法公正,提高司法效率,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普及法律知识,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形成全社会共同维护公平正义的良好氛围。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推动社会正义的实现,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和法律秩序的良性发展。 https://kanfawang.com/post/21222.html
3.探索正义的边界法律学术之旅我想学法律,这个决定如同一座桥梁,连接着知识的海洋与未来的无限可能。法律,不仅是规则和规范的集合,更是一种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平正义的手段。我希望通过学习法律,能够深入理解这个世界如何运作,以及我们每个人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 二、解锁法律之门 要想学好法律,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它的基础知识。这包括宪法、民法典https://www.cjan6a6c.cn/ke-yan-cheng-guo/455247.html
4.法律是为了扬善还是惩恶辩论赛法律在扬善与惩恶之间的角色是一个复杂且多面的话题。从广义角度来看,法律既旨在扬善,也致力于惩恶,这两者并非相互排斥,而是相辅相成的。 一、法律的惩恶功能 惩恶的定义与目的:法律通过设定明确的行为规范和相应的惩罚措施,对违法行为进行制裁,以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这种惩恶的功能不仅体现在对犯罪行为的打击上https://ailegal.baidu.com/legalarticle/qadetail?id=a7086004a90f6a001024
5.法治理念教育(精选十篇)2、公平正义的朴素含义包括惩恶扬善、是非分明、处事公道、态度公允、利 益平衡、多寡相匀等内容。 3、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目标。 4、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在全体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 5、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要求是“依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66vje14.html
6.亏他还是个法律人。本来,法律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是惩恶扬善细思极恐啊,他是北京中公法律咨询中心主任,亏他还是个法律人。本来,法律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是惩恶扬善的,可是,在这个陈中查看全文 相关企业信息 公司名称:北京中公法律咨询中心 法人代表:陈中华 注册资本:1万人民币 成立时间:2020-09-28 公司类型:个人独资企业 经营状态:存续 注册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蓟门https://mnews.tianyancha.com/ll_y8nn0smxv3.html
7.从本质上来说,惩恶就是扬善。从本质上来说,惩恶就是扬善。 A. 错误 B. 正确 题目标签:本质扬善惩恶如何将EXCEL生成题库手机刷题 相关题库:中西文化对比题库 > 手机使用 分享 反馈 收藏 举报 参考答案: B 复制 纠错举一反三 根据流动相的物态不同,色谱分离技术可分为:①气相色谱分离;②液相色谱分离;③薄层色谱分离;④超临界色谱分离https://www.shuashuati.com/ti/f21636db10574e2da04078f5e39b443f.html
8.鬼谷子文化研究的圣地惩恶扬善是中国传统故事的主题,而鬼谷子这方面的传说又加上了“智谋 这一元素,使其别具一格。比如《恶少变顽石》《水漫薛家湾》《鬼谷子相傻二》《观音为何倒坐》《棺中金匾》等等。 四、现实生活中的鬼谷子(鬼谷子在现实生活的应用) 鬼谷子学识渊博,具有政治、军事、外交、天文、地理、数术等多种才能,朝歌云梦山https://weibo.com/p/1001603740239100251830
9.江苏致公坚持惩恶扬善 助力扫黑除恶 “清廉磁石一寸针,不指正南勿启航”。近年来,徐州始终保持扫黑除恶凌厉攻势,深入开展重点行业整治,取得“张光明案”“王在清案”等一系列重大成果。刘伟深刻领悟到,把政治大局观放在首位是一名律师的至高遵循,要积极响应号召,协助公检法办经得起历史检验的铁案。 http://jszg.org/article/32096
10.道德权利与义务12篇(全文)这些现象极大的伤害了道德主体的道德情感, 严重影响了道德建设的进程。面对日益严重的道德失范现象, 强调维护道德主体的道德权利, 倡导建立道德回报机制, 营造惩恶扬善的道德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道德权利与道德回报突出了道德主体在道德关系中的主动性和自觉能动性。https://www.99xueshu.com/w/ikeycr6xs2p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