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律师协会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用户点击即同意的合同被网络平台经营者广泛使用多种网络场合中。本文在民法典新规的基础上,结合消费者保护法和电子商务法的视角对于平台用户协议显著效率性、同质性、平台优势地位、意思表示形式、公平性难以认定等特性进行了分析,并据此讨论了现行规制的在钉入规则和效力审查以及路径顺序的不足,并从立法、司法和行政三个角度探讨了更有效的规制方式。

关键词

电子商务平台协议格式条款钉入规则内容规制黑名单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用户点击即同意的合同被网络平台经营者广泛使用在电子商务、网络服务、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等场合中。这种协议实质是用户为了获得网络平台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与其经营者签订的确立双方权利义务的服务协议,是作为用户的个人和提供经营者订立的消费者合同,条款由经营者提前拟定,消费者并无实质协商的空间,加剧了格式条款的滥用。

平台用户协议中的格式条款不同于传统的格式条款,新的经济业态无法完全适用原有的规制路径,争议解决条款、单方变更权、平台终止服务、用户信息和收集等条款在立法和实践中都还存在较大的争议,因此本文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新规的基础上,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下简称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以下简称电子商务法),从平台用户协议的特性出发,探讨更吻合此种新交易模式的规制路径。

一、平台用户协议格式条款的特性

对于格式条款特性的分析直接影响到对法律关系的认定和规制路径的选择,技术的发展导致了网络合同异化于传统纸质合同,平台用户协议格式条款的呈现出以下特性:

(一)显著效率性

相比于传统的纸质合同,电子合同借助网络的便捷性实现数据的传输和文本的展现,拥有了更加广泛的缔约主体和场景,协议文本由平台经营者事先拟定提供,消费者并无实质协商的机会,凭借点击即同意的便捷签约方式,省略了大量的合同前期工作,实现了不同时空的合意,电子合同天然具有效率性。

(二)同质性

平台用户协议的格式条款,尤其是同行业的格式条款在形式上和内容上都呈现高度相似性和同质性。这种再标准化使得消费者并无实际选择余地,因为消费者试图拒绝的格式条款为全行业共同使用,消费者若想实现用脚投票需要退出整个行业,实际已经超越了民法的范畴,进入消费者权益保护和反垄断的领域,当平台经营者在格式条款上达成一致,彼此之间就消除了竞争,这种竞争的消除会将消费者置于更被动的地位。

(三)平台处于优势地位

平台相对于消费者具有结构优势性,消费者虽然理论上是自由的,但是选择是被限制的。尤其是在用户已经进入平台的情况下,用户退出平台可能失去交易机会,退出成本较大,实践中一些商家和平台的独家协议也会影响消费者对平台的选择,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对平台产生依赖,这也直接导致用户处于劣势的谈判地位。

(四)意思表示形式化

(五)公平性难以认定

因为互联网行业交叉补贴的免费特性,消费者签订的协议可能存在没有对价或者支付难以构成对价的情况,即使格式条款对消费者加以限制,但是在综合考虑双方风险分配和权利义务时也难以直接认定为不公平,对于用户的理性程度和风险分配的倾向性在实践中也难以统一。

二、现行法对平台用户协议格式条款规制的不足

平台用户协议的规制主要分为形式规制和内容控制,主要集中在钉入规则和效力审查规则上。

(一)钉入审查和效力审查的路径顺序

民法典新规之前我国并无普遍认可的钉入规则,虽然已规定了提示和说明的义务,但因为并无对应的法律后果,导致形式规制和内容控制的法律分析和结果相互揉杂。

钉入规则作为一种形式规制,规定了提供格式条款者的程序性义务,具体指对于“有重大利害关系的”格式条款未尽到提示说明义务的,对方可以主张该条款不成为合同的内容,而无论该合同的实质。钉入规则的内涵已隐含了适用顺序,若条款未被纳入合同,则根本无需对该条款实质内容的公平性进行审查,进行效力认定的前提是该条款已经通过了程序性审查。

但这一路径适用顺序在司法实践中是混乱的,在法院的裁判说理中,有对二者同时进行审查的,有通过论证平台已尽到提示义务后推定其条款内容有效的,有并未考虑到提示义务而仅从内容是否符合公平原则进行判断的,审查标准的不一致直接导致了裁判结果的走向不一。

(二)钉入规则

虽然民法典直接对钉入原则作出了规定,但是“与对方有重大利害关系”这一范围的认定以及“合理方式”的标准都因为过于概括而难以参照。

实践中合理提示义务极易流于形式,平台常用大篇幅的加粗提醒来制造信息过载的陷阱,说明义务更是不具有可履行性,平台在缔约时未设置在线客服,用户只有订立合同并接受服务以后才能提出说明的需求。民法典并未如消法一样通过“显著”来表达风险分配的倾向,但是基于有限理性,笔者赞同对格式条款提供者采取更严格的限制。

用户是在快速交易模式下对条款进行确认,实际上是在瞬间完成了成本收益分析,在这种新型模式下,不应当苛责每一个消费者都是理性经济人,而是应当依照有限理性或者是一般理性人的标准来进行衡量。同时对于阅读义务的分配,应当遵循到达主义,因为是平台提供了冗长且包含技术条款的格式合同,因此意思表述不被理解或者是信息不足的经济风险也应该分配给条款的提供方,应当对“合理方式”采取更严格的限制,引入消法的显著性规定,并对具体方式进行细化,进一步平衡双方的地位。

(三)效力审查

“所谓格式条款的内容控制,是指依据一定的标准,对已经订入合同的格式条款的内容进行审查,以确定其是否有效的作业。”当前效力审查过程主要有两个问题,第一是实质标准被提示说明义务形式架空,如《电子商务法》规定平台单方变更服务协议应当至少提前七日公开并在显著位置公开征求意见,这一规定本质上是对平台单方变更权的程序限制,但是在单方变更权条款的内容效力存在争议时,时常被援引为单方变更权的法律依据。第二是对具体条款审查的公平标准过于抽象,自由裁量空间较大,在这种前提下,又因为格式条款同质化,个案的判决可能会对行业整体造成影响,考虑到涟漪效应,法官的倾向更为保守。

民法典在内容控制上增加了“不合理”这一实质审查标准,因此效力审查不仅需要判断格式条款的对权利义务的影响程度,还需要进行利益衡量,判断双方风险分配是否合理。相比原先的规定,新规更尊重合同双方的意思自治,但同样也因为高度概括性的限制条件增加了审查的难度和不确定性。

三、平台用户协议格式条款的规制思路

结合目前平台使用的具体情况和格式条款的特性,笔者建议从立法、司法和行政三个方面,以钉入规则和效力审查为重点对平台用户协议格式条款进行规制。

(一)立法规制

其次在钉入规则上,应当对提示说明义务的范围和方式进一步明确。“重大利害关系”这一表述最初为消法所采用,结合整体条文逻辑和消法的具体规制,可以看出这一概括内容具体指双方合同中关于主要权利、义务和责任的实质性条款,重大利害关系这一表述主要是概括式兜底表述。

而关于效力审查具体步骤的完善,建议参照欧盟的审查方式,以诚实信用原则兜底,利用透明原则和平等互利原则进行审查,并在具体规定上采纳黑名单和灰名单制度,黑名单制度是直接对消极类型作出效力否定,灰名单制度实际上是对举证责任的再分配,一旦列入灰名单则被推定为不公平条款,经营者需要举证来证明该格式条款的公正性,欧盟将单方任意变更权这一在国内司法产生较大争议的问题列入此名单,通过加重经营者的举证责任提供了新的具有借鉴性的解决路径。

(二)司法规制

首先在司法审查中要明确对格式条款的审查路径和顺序,对于重大利害关系的条款若未通过钉入审查则可排除在合同条款之外,若通过了钉入审查再进行效力评价,两种审查应遵循各自的标准独立进行。其次是在审查合理性和公平性时,即使已有黑名单和灰名单的具体规则,也会因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交易模式的快速变化出现新的情形,因此法官在裁定合理性时仍有较大的自由裁量空间,因此除了诚实信用原则以外,还应当结合个案考虑平台是否占据了市场垄断地位,平台是否为满足日常生活需求的工具,对于结构优势定位更强的平台,采取更加严格的标准。

(三)行政规制

平台用户协议既是服务协议也是平台规则,具有广泛意义的规范作用,甚至可以被认为是平台的习惯法,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稳定性,平台据此获得的管理权会成为一种私权力。这种自治过程中获得的私权力需要行政机关的介入,行政机关可以通过事前协商,制定示范文本主动介入也可以接受监督举报被动介入。正如北京互联网法院以爱奇艺超前点播事件为契机向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函建议行政机关督促了爱奇艺对类似用户进行补偿以减少消费者的维权成本。

参考文献

01.参见胡安琪,李明发.网络平台用户协议中格式条款司法规制之实证研究[J].北方法学,2019,13(01):53-62.

02.马辉.格式条款信息规制论[J].法学家,2014(04):112-126+179.

03.吕冰心.论网络格式合同条款的特性与规制[J].法学杂志,2022,43(03):132-148.DOI:10.16092/j.cnki.1001-618x.2022.03.008.

04.[英]P.S.阿狄亚著,赵旭东译:《合同法导论》,法律出版社,2002年,第15页。

05.苏号朋:《格式合同条款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255页。

06.黑名单制度起源于欧盟《消费者合同中的不公平条款》,灰名单制度则起始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案》附件三。

07.参见杨立新.电子商务民事责任之立法基础与基本规则[J].甘肃社会科学,2019(01):100-107.

08.参见吴某某诉北京爱奇艺科技有限公司网络服务合同纠纷案,北京互联网法院(2020)京0491民初3106号民事判决书

86-28-86621287

四川省成都市世纪城路208号假日酒店西楼写字楼7层(中信银行楼上)

THE END
1.民法新篇章解读2023年全新修订的法律宝典一、民法典的重要性与历史演变 在法律体系中,民法典作为私法的核心,其对个人和社会关系的规范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自从1845年法国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民法典以来,各国纷纷效仿,形成了一套以保护公民权利为核心的法律体系。2023新版民法典完整版,不仅是中国法律发展史上https://www.1lhyh3ij.cn/ke-yan-cheng-guo/459228.html
2.按照法律地位和法律效率的层级划分法律时,正确的分类是()更多“按照法律地位和法律效率的层级划分法律时,正确的分类是()”相关的问题 第1题 我国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按照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的层级划分为()。 A.规章 B.法规 C.安全生产标准 D.法律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法的层级不同,其法律地位和效力也不相同。下列对安全生产立法按照法律地位和效力由高到低的https://m.jiandati.com/q/fzztj5a8
3.按照法律地位和法律效率的层次划分法律体系时,下面表述正确的是刷刷题APP(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生刷题搜题拍题答疑工具,刷刷题提供按照法律地位和法律效率的层次划分法律体系时,下面表述正确的是()。A.《安全生产法》的效力高于《建筑法》B.《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的效力高于《山西省安全生产条例》C.《安全生产许可证条https://www.shuashuati.com/ti/aa8a23b624fd40caa3bf65cbe02e7386a1.html
4.王世涛:宪法最高法律效力规范分析[摘 要]:宪法最高法律效力是制宪权行使的标志,但宪法最高法律效力规范不应以绝对主权为根据,制宪权的相对化及自然法的人权价值构成了宪法最高法律效力规范的法理基础。宪法最高法律效力不完全依赖于宪法效力自我宣称的规范形式。就效力范围而言,宪法最高法律效力规范直接作用于公权力(主要是立法权)而非私权利,由此私http://fzzfyjy.cupl.edu.cn/info/1036/14299.htm
5.我国劳动争议解决机制之完善另外,劳动仲裁申请可以由任何一方当事人提起,无须双方当事人合意;仲裁裁决也不具有完全意义上的终局效力,劳动者不服可以向法院起诉。就法律性质而言,我国的劳动仲裁不同于司法裁判和一般的民商事仲裁,它兼有行政性和准司法性:一方面,劳动行政部门的代表在仲裁机构组成中居于首席地位,仲裁机构的办事机构设在劳动行政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16/03/id/1827947.shtml
6.合同法规(精选6篇)确定电子合同的法律地位和效力即通过成文法的形式,肯定电子合同及其中包含的数据电文、电子签名的法律地位,进一步赋予其相当于一般书面文件的法律地位。首先,电子商务活动中,交易双方当事人实施的是无纸化贸易,通过电子商务系统进行网上谈判,将磋商结果做成文件,以电子文件形式签订贸易合同。明确各方权利、义务、标的商品https://www.360wenmi.com/f/filedfgn91bi.html
7.论法律效力范文8篇(全文)三种调解,在我国调解制度的体系中各自占有不同的地位,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各显其能,相得益彰。共同为维护社会稳定、增强人民内部团结、防止矛盾激化、推动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然而,行政调解的地位和效力如何确定呢?作为同是我国调解体系中的行政调解制度,均应取得相应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如何确定https://www.99xueshu.com/w/filendl1keac.html
8.电子提单,打通数字航运的“最后一公里”法律界一位人士表示,电子提单的发展尚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目前仅有寥寥几个国家制定有关于电子提单的法律,这使得电子提单的实施缺乏充分的法律依据,而更多的是依靠当事人之间的协议,这种局面导致了电子提单法律性质多元性,它一方面说明,电子提单的法律效力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承认,另一方面又说明,电子提单的法律地位尚没https://www.zgsyb.com/news.html?aid=583985
9.电子商务法关于数据电文的功能等价标准以及法律法规效力数据电文的法律问题,最实所性的是法律承认其合法性,才能保障其运用和地位,因此,数据电文的地位应该在相关法律中明确。《电子签名法》第四条规定,能够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并可以随时调取查用的数据电文,视为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书面形式。 2,原件功能等价标准 https://www.gongsibao.com/article-6527.html
10.《法律的概念》读书笔记(一至六章)(法律的概念)书评(3)起源模式哈特指出,命令模式无法说明习惯的法律地位。习惯本身不全是法律,必须经过“法律确认”,习惯才能具备法律效力。根据命令理论,主权者可以以 “默示的”方式发出命令。故此,在法院将其适用于特定个案之前,这样的规则仅仅是习惯,在任何意义上都不是法律。当法院使用它们,这些规则才第一次被确认为法律。可以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3801313/
11.就业协议与劳动合同法律地位有什么区别导读: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在法律地位上的区别是主体不同,依据不同,具体的内容,签订的时机和法律效率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差异。一般来说,我们毕业了之后到社会上参加工作签订的肯定是劳动合同,因为就业协议的主体是毕业生,用人单位和学校,其实就是三方协议。 https://www.64365.com/zs/1041368.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