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见代表与表见代理的责任体系澎湃号·政务澎湃新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合同编通则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合同编通则解释》)第二十条和第二十一条规定了当法定代表人、职务代理人对外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分别构成表见代表、表见代理时其效力及于法人、非法人组织(以下简称单位)。新修订的公司法第十一条将民法典第六十一条的条文意旨融入公司法体系内,规定了法定代表人的行为由公司承受以及对法定代表人的职权限制不得对抗善意相对人。这些规定将组织法与交易法中有关单位工作人员对外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问题进行了很好的衔接,并重点对单位的责任承担问题作出了规定。在此前提下,在表见代表与表见代理的场合,如果单位没有清偿能力,而作为法定代表人、职务代理人和委托代理人的个人(以下简称行为人)有清偿能力,相对人是否可以要求行为人承担责任?笔者认为,对该问题的回答可以与前述规定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表见代表与表见代理的责任体系,这对统一此类案件的裁判标准具有重要意义。

单位对外参与经济或社会事务时虽然有缔约能力,但受其自然属性的限制,必须由自然人代为进行,这些代表单位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的自然人,就是单位的工作人员,法律上通常称为“行为人”。行为人在代表单位对外实施民事法律行为时既可能为了单位的利益而做出忠于单位的意思表示,又可能为了个人利益而实施个人行为,只有当个人意思与单位意思重合时,行为人的意思才是单位的意思,行为人的行为才是单位的行为,这些行为的效力就会及于单位,这是“标准”的代表和代理行为,亦是单位对外经营交易的理想状态。但由于行为人又是普通的自然人,会有他们自己的意思,当个人意思与单位意思出现分离时,就会引发这些人的行为效力能否及于单位,以及善意相对人的利益如何保护的问题。

(图源网络侵删)

行为人的分类

基于法律上身份的不同,可以将行为人分为代表人、职务代理人和委托代理人三类。代表人是指单位中能够代表单位从事民事活动的负责人,如公司的法定代表人、非法人组织的负责人;职务代理人是指基于在单位中的特定职务而享有的在其职权范围内从事民事活动的人,如部门经理、销售员、业务员等;委托代理人是指单位就专门的某一个事务委托他人代理的人。不同情况下,不同的行为人的责任认定应有所不同。

表见代表中的责任认定

因表见代表中代表人身份的特殊性和记载于工商登记的公示性,基于对信赖利益的保护,法律上会降低对相对人的善意判断标准,只要相对人能够证明与其订立合同的人是单位的代表人即可,而单位欲不使合同效果归属于自己,必须证明相对人于订立合同之时为恶意。

1.相对人善意的判断与单位责任。首先,在法定限制的场合。由于行为人所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是法律规定的限制事项,典型的如公司对外担保,这个限制是公司法规定的。“不知法律不免责”,法律一经公布,推定所有人都应知晓并遵守,其中当然包括相对人,故在法定限制情况下原则上都会构成越权代表,相对人只有在尽到了合理审查义务,即善意的情况下,才会构成表见代表,进而才能由单位承担责任。其次,在意定限制的场合。这是指单位内部如公司章程等对行为人的权限限制,比如公司章程规定法定代表人对外签订合同的权限为100万元,现在法定代表人对外签订了一个标的额为200万元的合同,由于单位内部的规定外人无法知晓,故根据民法典第六十一条第三款关于“法人章程或者法人权力机构对法定代表人代表权的限制,不得对抗善意相对人”的规定,在意定限制的情况下原则上构成表见代表,单位应为责任主体,除非单位能够举证证明相对人为恶意。

2.相对人的请求权基础与行为人的责任。根据民法典第一百七十一条第三款的规定,在无权代理的场合,善意相对人有权请求行为人履行债务或者承担赔偿责任。因表见代表在本质上也是代表人“无权”,相对人能否也以该条款作为请求权基础请求行为人承担责任呢?答案是否定的。一是代表人本人在本质上毕竟是属于为单位“工作”的履职行为,且存在劳动关系等基础关系,这与无权代理中被代理人与代理人仅存在一个委托关系,代理人越权后就与被代理人“彻底脱钩”而衍变为“纯个人”行为的性质有着明显不同,所以由其个人承担责任缺乏依据。二是民法典第六十二条和新公司法第十一条均规定了法人可以向有过错的法定代表人追偿的制度,而没有法定代表人可以直接向相对人承担责任的规定。故表见代表中因相对人没有向行为人主张权利的请求权基础而不能要求行为人承担责任。

一个例外情形是,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民间借贷司法解释》)第二十二条的规定,当代表人以单位名义借款但款项系代表人个人使用时,代表人作为行为人要承担责任。当然该条仅是针对民间借贷,而未能上升到一般情形,但该司法解释的理解与适用一书中提出,前述情形中行为人承担责任的理论基础是公司法上的人格否认制度。同理,在其他交易当中,如果代表人是公司股东,且接受了合同项下的标的物或者相应权利,在符合人格否认构成要件时也要承担行为人责任。

另需说明的是,根据新公司法第一百九十一条的规定,当公司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执行职务给他人造成损害存在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情况下也要向相对人承担赔偿责任。而根据新公司法第十条的规定,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只能由执行董事或者经理担任,那进一步的问题是,如果身为董事或者高级管理人员的法定代表人在对外执行职务构成表见代表的过程中存在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情形时,是否也要适用新公司法第一百九十一条的规定来承担行为人的责任呢?对于这个问题,有观点认为,应将新公司法第一百九十一条与第十一条(该条第三款规定,法定代表人因执行职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公司承担民事责任。公司承担民事责任后,依照法律或者公司章程的规定,可以向有过错的法定代表人追偿。)的关系界定为特别规定与一般规定的关系。所以,不能适用新公司法第一百九十一条的规定要求代表人承担行为人责任。

综上,表见代表中的责任体系可“一分为三”:单位责任、行为人无责任、行为人连带责任(人格否认)。

委托代理构成表见代理的责任认定

综上,委托代理构成表见代理的责任体系可“一分为二”:单位责任、行为人责任。

职务代理构成表见代理的责任认定

综上,职务代理构成表见代理时的责任体系可“一分为四”:单位责任、行为人无责任、行为人连带责任(人格否认)、行为人赔偿责任(董事、高管)。

THE END
1.民法新篇章解读2023年全新修订的法律宝典一、民法典的重要性与历史演变 在法律体系中,民法典作为私法的核心,其对个人和社会关系的规范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自从1845年法国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民法典以来,各国纷纷效仿,形成了一套以保护公民权利为核心的法律体系。2023新版民法典完整版,不仅是中国法律发展史上https://www.1lhyh3ij.cn/ke-yan-cheng-guo/459228.html
2.按照法律地位和法律效率的层级划分法律时,正确的分类是()更多“按照法律地位和法律效率的层级划分法律时,正确的分类是()”相关的问题 第1题 我国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按照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的层级划分为()。 A.规章 B.法规 C.安全生产标准 D.法律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法的层级不同,其法律地位和效力也不相同。下列对安全生产立法按照法律地位和效力由高到低的https://m.jiandati.com/q/fzztj5a8
3.按照法律地位和法律效率的层次划分法律体系时,下面表述正确的是刷刷题APP(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生刷题搜题拍题答疑工具,刷刷题提供按照法律地位和法律效率的层次划分法律体系时,下面表述正确的是()。A.《安全生产法》的效力高于《建筑法》B.《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的效力高于《山西省安全生产条例》C.《安全生产许可证条https://www.shuashuati.com/ti/aa8a23b624fd40caa3bf65cbe02e7386a1.html
4.王世涛:宪法最高法律效力规范分析[摘 要]:宪法最高法律效力是制宪权行使的标志,但宪法最高法律效力规范不应以绝对主权为根据,制宪权的相对化及自然法的人权价值构成了宪法最高法律效力规范的法理基础。宪法最高法律效力不完全依赖于宪法效力自我宣称的规范形式。就效力范围而言,宪法最高法律效力规范直接作用于公权力(主要是立法权)而非私权利,由此私http://fzzfyjy.cupl.edu.cn/info/1036/14299.htm
5.我国劳动争议解决机制之完善另外,劳动仲裁申请可以由任何一方当事人提起,无须双方当事人合意;仲裁裁决也不具有完全意义上的终局效力,劳动者不服可以向法院起诉。就法律性质而言,我国的劳动仲裁不同于司法裁判和一般的民商事仲裁,它兼有行政性和准司法性:一方面,劳动行政部门的代表在仲裁机构组成中居于首席地位,仲裁机构的办事机构设在劳动行政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16/03/id/1827947.shtml
6.合同法规(精选6篇)确定电子合同的法律地位和效力即通过成文法的形式,肯定电子合同及其中包含的数据电文、电子签名的法律地位,进一步赋予其相当于一般书面文件的法律地位。首先,电子商务活动中,交易双方当事人实施的是无纸化贸易,通过电子商务系统进行网上谈判,将磋商结果做成文件,以电子文件形式签订贸易合同。明确各方权利、义务、标的商品https://www.360wenmi.com/f/filedfgn91bi.html
7.论法律效力范文8篇(全文)三种调解,在我国调解制度的体系中各自占有不同的地位,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各显其能,相得益彰。共同为维护社会稳定、增强人民内部团结、防止矛盾激化、推动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然而,行政调解的地位和效力如何确定呢?作为同是我国调解体系中的行政调解制度,均应取得相应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如何确定https://www.99xueshu.com/w/filendl1keac.html
8.电子提单,打通数字航运的“最后一公里”法律界一位人士表示,电子提单的发展尚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目前仅有寥寥几个国家制定有关于电子提单的法律,这使得电子提单的实施缺乏充分的法律依据,而更多的是依靠当事人之间的协议,这种局面导致了电子提单法律性质多元性,它一方面说明,电子提单的法律效力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承认,另一方面又说明,电子提单的法律地位尚没https://www.zgsyb.com/news.html?aid=583985
9.电子商务法关于数据电文的功能等价标准以及法律法规效力数据电文的法律问题,最实所性的是法律承认其合法性,才能保障其运用和地位,因此,数据电文的地位应该在相关法律中明确。《电子签名法》第四条规定,能够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并可以随时调取查用的数据电文,视为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书面形式。 2,原件功能等价标准 https://www.gongsibao.com/article-6527.html
10.《法律的概念》读书笔记(一至六章)(法律的概念)书评(3)起源模式哈特指出,命令模式无法说明习惯的法律地位。习惯本身不全是法律,必须经过“法律确认”,习惯才能具备法律效力。根据命令理论,主权者可以以 “默示的”方式发出命令。故此,在法院将其适用于特定个案之前,这样的规则仅仅是习惯,在任何意义上都不是法律。当法院使用它们,这些规则才第一次被确认为法律。可以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3801313/
11.就业协议与劳动合同法律地位有什么区别导读: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在法律地位上的区别是主体不同,依据不同,具体的内容,签订的时机和法律效率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差异。一般来说,我们毕业了之后到社会上参加工作签订的肯定是劳动合同,因为就业协议的主体是毕业生,用人单位和学校,其实就是三方协议。 https://www.64365.com/zs/1041368.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