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安徽公务员专业科目考试大纲

安徽省2016年考试录用公务员专业知识笔试包括计算机、法律、财会、外语、军事知识等,全部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

一、作答要求

专业知识笔试,由客观性和主观性两部分试题组成,考试时限120分钟,满分100分。

考生务必携带的考试文具包括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2B铅笔和橡皮。

考生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再用2B铅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填涂准考证号。

作答时,客观题部分必须用2B铅笔在客观题答题卡上填涂自己选择的选项;主观题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主观题答题卡指定区域内作答,在非指定区域作答或用铅笔作答一律无效;外语类非英语专业在试卷或答题纸上作答。

二、考试范围

(一)计算机类

计算机科学技术基础

第一章计算机及其应用基础知识

一、计算机的特点、分类及其应用

二、信息编码与数据表示;数制及其转换;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三、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及其基本工作原理

四、计算机软件系统的组成,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基本概念、功能和分类

五、软件基础知识;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概念,面向对象技术的基本概念

六、大数据技术基础知识

七、物联网技术基础知识

八、云计算技术基础知识

第二章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

二、计算机病毒的定义、特性、结构及分类

三、计算机病毒的检测与防治

四、操作系统安全、网络通信安全

第三章Internet知识

一、计算机网络的功能、结构、分类和使用方式

二、Internet的基础知识、网址与域名系统、TCP/IP协议

三、Internet的连接与服务功能

四、WWW概念与浏览器的使用

五、电子邮件的使用和协议

计算机软件及使用

第一章Windows7操作系统

一、Windows7的特点,Windows7的运行环境及安装方法

二、Windows7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

三、资源管理器的使用,文件和文件夹的概念与操作

五、Windows7多媒体的管理及使用

第二章文字处理软件Word2013

一、Word2013的功能;Word2013的启动方法和工作窗口

二、Word2013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

三、文档排版的基本知识与操作;表格的基本操作;图形及图文混排的基本知识与操作

四、页面设置与文档打印

第三章电子表格软件Excel2013

一、Excel2013的基本功能;Excel2013的启动方法和工作窗口

二、Excel2013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

三、工作表、数据图表的建立、编辑、管理及格式化操作

四、单元格的计算以及公式和常用函数的使用

五、数据管理与分析的一般功能和使用方法

六、页面设置与报表打印

第四章C语言程序设计

一、程序设计与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概念

二、C语言的历史和特点,常见C语言程序开发环境的使用

三、C语言的基本语法与简单程序设计,包括基本数据类型、运算符与表达式;数据的输入与输出;基本程序流程控制语句;函数、编译预处理与存储属性

四、指针及其应用

五、高级数据结构及其应用,包括数组、字符串、结构、联合、位域、枚举和文件,位运算,链表

计算机理论

第一章关系数据库理论

一、数据库、数据库技术、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概念;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

二、数据模型与数据视图

三、关系代数、关系演算及关系模型

四、结构化查询语言SQL

五、数据库的完整性与安全性,事务管理、并发控制、故障恢复,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

六、数据库的设计,数据依赖的概念及关系模式的规范化理论

七、数据库应用开发工具,常见数据库系统产品的名称、特点,MicrosoftSQLServer数据库的使用

第二章网络技术基础

一、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应用、拓扑结构及分类;网络的层次体系结构和网络协议;网络标准化

二、物理层,数据通信的理论基础,物理传输媒体、编码与传输技术及传输系统

三、数据链路层,差错检测与校正,数据链路层协议

四、局域网,多路访问协议及IEEE802局域网标准族

五、网络层,数据交换方式,路由选择与拥塞控制算法,常见高速网络技术网络层协议

六、网络互联的概念,网桥、路由器与路由协议

七、传输层与应用层的功能、服务与协议

八、网络安全与网络管理,数据加密技术、认证技术、防火墙技术、常见网络管理协议

九、Internet原理与接入技术,TCP/IP协议族,DNS域名系统,WWW技术;电子商务的概念、体系结构与技术;

十、局域网的组网技术;本地局域网的管理和维护。

第三章软件工程基础

一、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与常用术语;软件生命周期

二、软件开发模型

三、软件度量,软件质量

四、软件开发过程的管理

五、软件需求分析

六、软件测试与软件维护

(二)法律类

法理学

第一章法的概念和要素

一、法的定义、特征和本质

二、法律规则

三、法律原则与法律概念

第二章法的形式与效力

一、法的渊源和分类

二、法律效力的层次和范围

三、法律体系

第三章权利与义务

一、权利与义务的概念和分类

二、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三、人权

第四章法律责任

一、法律责任的概念与种类

二、归责与免责

三、法律制裁

第五章法律关系

一、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种类

二、法律关系的主体与客体

三、法律关系的形成、变更与消灭

第六章法的运行

一、法的制定

二、法的实施

三、法律解释

第七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基础与意义

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三、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深入推进依法行政

四、全面推进公正司法建设、提高司法公信力

五、全面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增强全民法治观念

宪法

第一章宪法基本理论

一、宪法的概念、本质和分类

二、宪法的基本原则

三、宪法规范与宪法关系

四、宪法的价值与作用

第二章国家的基本制度

一、国家性质

二、政权组织形式

三、国家结构形式

四、国家基本经济制度

五、选举制度

第三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一、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的概念和特点

二、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

三、公民的基本权利

四、公民的基本义务

第四章国家机构

一、国家机构的概念、本质和类型

二、代议机关

三、国家元首

四、行政机关

五、司法机关

六、军事机关

第五章宪法的实施

一、宪法实施的概念、基本方式和基本特点

二、宪法实施的原则和条件

三、宪法实施保障

四、宪法解释与修改

五、宪法实施评价与违宪审查

行政法

第一章行政法概述

一、行政法的概念与特征

二、行政法的渊源

三、行政法律关系

四、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第二章行政法的主体

一、行政主体与行政组织法

二、公务员与公务员法

三、行政相对人

第三章行政行为

一、行政行为的概念、特征与分类

二、行政行为的内容与效力

三、行政行为的成立要件与合法要件

四、行政行为的无效、撤销、变更与废止

五、几类主要的行政行为:行政征收、行政许可、行政确认、行政给付、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裁决、行政应急、行政合同。

第四章行政程序法

一、行政程序的概念和种类

二、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原则

三、行政程序法的主要制度

四、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第五章行政复议

一、行政复议的特征与基本原则

二、行政复议的范围和管辖

三、行政复议参加人

四、行政复议的程序

五、行政复议的执行

六、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关系

第六章行政赔偿与行政补偿

一、行政赔偿与行政补偿之异同

二、行政赔偿责任的构成与赔偿范围

三、行政赔偿请求人和赔偿义务机关

四、行政赔偿程序、方式和计算标准

行政诉讼法

第一章行政诉讼法概述

一、行政诉讼的概念和特性

二、行政诉讼法的立法目的和重要作用

三、行政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第二章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一、行政诉讼的具体受案范围

二、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排除

第三章行政诉讼的管辖

一、级别管辖

二、地域管辖

第四章行政诉讼参加人

一、原告及原告资格的确认

二、被告及被告资格的确认

三、行政诉讼第三人

第五章行政诉讼证据

一、行政诉讼的法定证据种类

二、行政诉讼的举证责任和证据规则

三、证据的调取、补充和审核认定

第六章行政诉讼的程序

一、起诉与受理

二、一审、二审程序

三、审判监督程序

四、执行程序

第七章行政诉讼判决、裁定和决定

一、行政诉讼的判决

二、行政诉讼的裁定

三、行政诉讼的决定

民法

第一章民法的调整对象与基本原则

一、民法的调整对象

二、民法的基本原则

第二章民事主体

一、公民

二、法人

三、合伙

第三章民事法律行为

一、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和特征

二、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

三、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和生效

四、无效的和可撤销的民事行为

五、附条件和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

第四章物权法

一、物权的一般原理

二、所有权

三、共有

四、用益物权

五、担保物权

六、占有

第五章债权

一、债的概述

二、债的履行

三、债的保全和担保

四、债的转移和消灭

第六章合同法

一、合同的特征和分类

二、合同的订立和效力

三、合同的履行

四、合同的变更和解除

五、几种主要合同:买卖合同、赠与合同、借贷合同、财产租赁合同、承揽合同、运输合同、保管合同、委托合同

第七章民事责任

一、民事责任的特征与分类

二、缔约过失责任与违约责任

三、侵权的民事责任

四、民事责任的承担

刑法

第一章刑法概述

一、刑法的性质和任务

二、刑法的基本原则

三、刑法的效力范围

第二章犯罪与犯罪构成

一、犯罪的概念与犯罪构成

二、犯罪客体

三、犯罪客观方面

四、犯罪主体

五、犯罪主观方面

第三章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

第四章犯罪停止形态

一、犯罪既遂

二、犯罪预备

三、犯罪未遂

四、犯罪中止

第五章共同犯罪形态

一、共同犯罪的形式

二、共同犯罪人的刑事责任

第六章罪数形态

一、罪数判断标准

二、一罪的类型

三、数罪的类型

第七章刑罚

一、刑罚的目的和刑罚的体系

二、刑罚的种类

三、刑罚裁量情节和刑罚裁量制度

四、刑罚执行

第八章重点掌握的罪名

分裂国家罪、重大责任事故罪、职务侵占罪、贪污罪、挪用公款罪、受贿罪、行贿罪、徇私枉法罪、滥用职权罪,玩忽职守罪,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非法拘禁罪、刑讯逼供罪、洗钱罪、抢劫罪、诈骗罪、盗窃罪、妨害公务罪、伪证罪、拒不执行判决罪,编造虚假信息犯罪、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危险驾驶罪、组织考试作弊罪。

刑事诉讼法

第一章刑事诉讼法概念

一、刑事诉讼法的目的和任务

二、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三、刑事诉讼中的专门机关与诉讼参与人

第二章刑事诉讼的管辖

一、立案管辖

二、审判管辖

第三章刑事诉讼证据

一、证据的特征与种类

二、证据制度的基本原则

三、证明对象、责任与要求

四、证据的搜集与运用

第四章强制措施

一、拘传

二、取保候审和监视居住

三、拘留和逮捕

第五章刑事诉讼阶段

一、立案

二、侦查

三、起诉

四、审判

五、执行

经济法

第一章经济法概述

一、经济法的调整范围和特征

二、经济法的地位和体系

三、经济法的制定和实施

第二章经济法主体

一、经济法主体一般原理

二、经济管理主体

三、企业

四、特殊企业形态

第三章市场规制法

一、竞争法律制度

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

三、产品质量法律制度

四、价格法律制度

五、劳动法律制度

六、反垄断法律制度

七、环境保护法律制度

第四章宏观调控法

一、宏观调控法一般原理

二、计划法律制度

三、产业法律制度

四、投资法律制度

五、国有资产管理法律制度

六、财政法律制度

七、税收法律制度

八、金融法律制度

国际法

第一章国际法概述

一、国际法的定义和特点

二、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

三、国际法的基本原则

第二章国际法上的国家和个人

一、国家和政府的承认

二、国家和政府的继承

三、国籍与中国国籍

四、外国人的法律地位

五、人权的国际保护

第三章国际法上的领土

一、领土的概念、意义和领土的组成

二、领土的取得和变更

三、国家边界和边境制度

第四章外交和领事关系

一、使馆及其职务、外交特权与豁免

二、领事馆及其职务、领馆特权与豁免

第五章国际条约

一、条约的概念和名称

二、条约的缔约程序

三、条约的效力和解释

第六章国际组织

一、国际组织概念和类型

二、联合国的主要机关与职能

三、联合国的专门机构

第七章国际争端的解决

一、国际争端的概念和种类

二、国际争端的政治解决方法

三、国际争端的法律解决方法

(三)财会类

第一部分基础会计知识

第一章总论

一、会计的含义

二、会计的职能与目标

三、会计的任务与作用

四、会计的方法

第二章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一、会计对象

二、会计要素

三、会计等式

第三章会计核算基础

一、会计假设

二、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三、会计要素确认、计量及其要求

四、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

第四章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

一、设置会计科目与账户

二、复式记账

三、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

四、登记会计账簿

五、成本计算

六、财产清查

七、编制财务报告

第五章会计核算组织程序

一、记账凭证核算组织程序

二、科目汇总表核算组织程序

三、汇总记账凭证核算组织程序

第二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与会计知识

第一章行政单位财务规则

一、总则

二、单位预算管理

三、收入管理

四、支出管理

五、结转和结余管理

六、资产管理

七、负债管理

八、行政单位划转撤并的财务处理

九、财务报告和财务分析

十、财务监督

十一、附则

第二章行政单位会计核算

一、行政单位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二、行政单位资产的核算

三、行政单位负债的核算

四、行政单位净资产的核算

五、行政单位收入的核算

六、行政单位支出的核算

七、行政单位会计报表编制与分析

第三章事业单位财务规则

六、专用基金管理

七、资产管理

八、负债管理

九、事业单位清算

十、财务报告和财务分析

十一、财务监督

十二、附则

第四章事业单位会计核算

一、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二、事业单位资产的核算

三、事业单位负债的核算

四、事业单位净资产的核算

五、事业单位收入的核算

六、事业单位支出或者费用的核算

七、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报告

第三部分财务会计知识

第一章资产

一、资产概述

二、货币资金

三、存货

四、金融资产

五、长期股权投资

六、固定资产

七、无形资产

八、投资性房地产

九、资产减值

第二章负债

一、负债概述

二、流动负债

三、非流动负债

四、借款费用

第三章所有者权益

一、所有者权益概述

二、投入资本

三、其他综合收益

四、留存收益

第四章收入、费用和利润

一、收入

二、费用

三、利润

四、所得税

第五章财务报告

一、资产负债表

二、利润表

三、现金流量表

四、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五、财务报表附注

第六章会计调整

一、会计政策变更

二、会计估计变更

三、会计差错更正

四、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第四部分财务管理知识

一、财务管理的概念

二、财务管理的目标

三、企业组织形式与财务管理

四、财务管理的环境

第二章财务管理的价值观念

二、风险与报酬

三、证券估值

第三章财务分析

一、财务分析概述

二、财务能力分析

三、财务趋势分析

四、财务综合分析

第四章财务战略与预算

一、财务战略

二、全面预算体系

三、筹资数量的预测

四、财务预算

第五章长期筹资方式

一、长期筹资概述

二、股权性筹资

三、债务性筹资

四、混合性筹资

第六章资本结构决策

一、资本结构的理论

二、资本成本的测量

三、杠杆利益与风险的衡量

四、资本结构决策分析

第七章投资决策原理

一、长期投资概述

二、投资现金流量分析

三、折现现金流量方法

四、非折现现金流量方法

五、投资决策指标的比较

第八章投资决策实务

一、现实中现金流量的计算

二、项目投资决策

三、风险投资决策

四、通货膨胀对投资分析的影响

第九章短期资产管理

一、营运资本管理

二、短期资产管理

三、现金管理

四、短期金融资产管理

五、应收账款管理

六、存货规划及控制

第十章短期筹资管理

一、短期筹资政策

二、自然性筹资

三、短期借款筹资

四、短期融资券

第十一章股利理论与政策

一、股利及其分配

二、股利理论

三、股利政策及其选择

四、股票分割与股票回购

第五部分审计知识

一、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二、审计概念体系

三、审计的种类

四、审计基本假设

第二章审计组织与审计人员

一、国家审计机关

二、民间审计组织

三、内部审计机构

第三章审计准则与审计依据

一、审计准则体系

二、鉴证业务基本准则

三、质量控制准则

四、审计依据

第四章审计目标与审计过程

一、财务报表审计目标

二、管理层认定与具体审计目标

三、审计目标的实现过程

第五章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一、审计证据

二、分析程序三、审计工作底稿

第六章审计计划、重要性和审计风险

一、初步业务活动

二、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

三、审计重要性

四、审计风险第七章审计抽样一、审计抽样的一般程序二、审计抽样方法的具体运用

第八章风险评估

一、风险评估程序

二、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

三、了解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

四、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第九章风险应对一、总体应对措施二、进一步审计程序三、控制测试四、实质性程序

第十章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

一、销售与收款循环概述

二、销售与收款循环内部控制及其测试

三、主营业务收入审计

四、应收账款审计

第十一章购货与付款循环审计

一、购货与付款循环概述

二、购货与付款循环内部控制及其测试

三、应付账款审计

四、固定资产和累计折旧审计

第十二章生产与存货循环审计

一、生产与存货循环概述

二、生产与存货循环内部控制及其测试

三、存货项目审计

第十三章货币资金审计

一、货币资金与业务循环概述

二、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及其测试

三、现金审计

四、银行存款审计

第十四章审计报告

一、审计报告的涵义

二、审计报告的要素构成

三、审计意见类型及出具条件

第六部分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知识

第一章会计法律制度

一、会计法律制度的构成

二、会计工作管理体制

三、会计核算与监督

四、会计机构及会计人员

五、法律责任

第二章支付结算法律制度

一、现金管理

二、票据结算方式

三、银行结算账户

第三章税收法律制度

一、主要税种

二、税收征管

第四章财政法律制度

一、预算法律制度

二、政府采购法律制度

三、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第五章会计职业道德

一、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与修养

三、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第七部分财政基础知识

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

一、财政概念

二、政府与市场

三、公共产品

四、财政职能

第二章财政支出

一、财政支出分类

二、财政支出规模和结构

三、购买性支出

四、转移性支出

第三章财政收入

一、财政收入的形式和分类

二、财政收入规模

三、财政收入结构

第四章税收原理

一、税收要素

二、税收分类

第五章国债

一、国债的功能和作用

二、国债的发行、流通与偿还

三、国债的负担与限度

第六章财政政策

一、财政政策的目标、工具和类型

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

三、我国财政政策的运用

第八部分金融基础知识

第一章货币与信用

一、货币

二、信用

三、利率

四、汇率

第二章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

一、金融市场

二、金融机构

三、金融监管

第三章金融工具

一、金融工具概述

二、金融工具的类型

第四章国际金融

一、国际收支

二、国际资本流动和国际金融机构

三、国际直接投资与跨国投资

(四)外语类

英语:

1、认知6,000个以上英语单词,其中能灵活运用的常用英语词汇为3,000个左右;

2、具有较丰富的英语语言文化背景知识,体现出较强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3、具有较强的英语阅读能力,能正确理解难度适中的英语书面材料,阅读速度为每分钟120词左右;

4、具有较强的英语写作能力,能根据要求写出长200-300词的英语短文;

5、掌握基本的汉英翻译技巧,能较熟练地进行汉英互译,翻译速度为每小时250字/词左右,译文忠实通顺。

日语:

1、日语基本词汇量应该达到2000条左右,主要考查考生对日语假名、当用汉字以及外来语的掌握,考查内容包括假名写汉字、汉字写假名以及外来语的日译;

2、应掌握日语格助词、基本句型等语法点,考查内容包括语法选择、动词的词尾变形与活用、题意变换与理解等;

4、掌握基本的汉日翻译技巧,能较熟练地进行汉日互译,译文忠实通顺;

5、具有一定的日语写作能力,能根据要求进行日语短文写作。

(五)军事知识类

主要为近年来国家、军委、总部出台的关于国防和后备力量建设尤其是基层人民武装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

1、中国人民共和国国防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动员法

5、退役士兵安置条例

6、全民国防教育大纲

7、民兵政治工作规定

8、专职人民武装干部工作和基层武装部建设

专职人民武装干部的职责、义务和权利;奖惩和处分;基层武装部职能任务;基层武装部基本制度;基层党管武装工作制度;民兵战备工作等。

THE END
1.根据预算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不属于预算基本原则的是()。刷刷题APP(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生刷题搜题拍题答疑工具,刷刷题提供根据预算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不属于预算基本原则的是()。A.预算法定原则B.跨年度预算平衡原则C.预算公正原则D.预算完整原则的答案解析,刷刷题为用户提供专业的考试题库练习。一分钟将考试题Wordhttps://www.shuashuati.com/ti/954fbb4d22c7461787b271fef26a92cf.html
2.财政法律制度第一节预算法律制度12024中级会计资格之经济法第一节预算法律制度一、预算和预算法(一)预算和预算法的概念财政,是政府的理财之政。“财”指政府收支,“政”指治理,财政就是政府收支及其治理。财政是国家为了满足公共需要而取得、使用和管理资财的政务的总称。财政乃庶政之母,国家职能的实现离不开财政,无财则无政。财政是连接政府与市场的桥梁,具有配置资源、https://www.ximalaya.com/sound/741443098
3.2024年中级会计(经济法三色笔记:财政法律制度)一、预算法律制度 【知识点1】预算和预算法 1. 预算的基本原则 统筹兼顾、勤俭节 约、量力而行、讲 求绩效、收支平衡 预算法定:经人大批准的预算,非经法定程序,不得调整 预算完整:全部收 支 预算公开 相互制约、相互协 调 2. 预算体制 (1) 一级政府一级预算:我国预算分5级。 https://m.niuacc.com/zxzcjd/572613.html
4.第十一章财政法律制度这是财政法的最基本的行为准则。总则要规定财政法的宗旨、任务、基本原则和适用范围,还要规定财政法主体的法律地位、财政管理体制等。 (二)预算法 国家预算反映国家的基本财政分配关系。国家预算法在整个财政法体系中处于关键地位,是调整国家基本财政分配关系的法律准则。它要规定国家预算的原则、体制、管理职权、预算收https://www.jianshu.com/p/6e1bc34808e9
5.经济法天宫开舞四、宏观调控法形成的客观要件。是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也是国家经济管理职能转变的需要。考察这些必要性,是正确理解宏观调控法概念及其本质的基本前提。 第二节宏观调控法的原则 是在宏观经济法的制定、执行以及主体参加宏观调控下的具体经济活动中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是各项宏观经济法律制度和全https://blog.sina.com.cn/s/blog_534aeb640101f3fj.html
6.财政部:2024年中级会计《经济法》考试大纲公布!4.违约责任的概念与基本构成 5.免责事由 6.买卖合同的规定 7.赠与合同的规定 8.保证合同的规定 三、了解的内容 1.合同编调整范围和基本原则 第六章 金融法律制度 一、掌握的内容 1.票据法的基础理论 2.汇票的规定及相关运用 3.支票的规定及相关运用 https://www.caikepass.com/zhongjikuaiji/ksdg/20240602/58971.html
7.关于印发《凤台县城管局制度汇编》的通知政务公开1、基本原则: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量入为出,勤俭节约,保障重点,兼顾一般;注重资金使用效益。 2、基本任务:依法编制预算,统筹安排、节约使用各项资金,保障统计业务活动正常运转的资金需要;定期编制财务报告,如实反映预算执行情况,开展财务活动分析,参与财务决策;对财务活动进行控制和监督;加强国有资https://www.ft.gov.cn/public/content/1259412141
8.经济法教学大纲二、市场管理法基本原则的内容 说明: (1)本章是国家干预市场经济的重要法律制度之一,是经济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章的教与学主要从该制度设立的原因入手,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市场管理法律制度产生的社会经济实践与理论基础,理解和掌握市场管理法的概念、特征、基本原则等重大理论问题。 https://law.sicnu.edu.cn/p/60/?StId=st_app_news_i_x151152147947210366
9.论财政支出法定原则[2]财政包括收入和支出两个方面,长期以来,法学界的研究视角集中在税收(财政收入)领域,对财政支出研究不多,而这为数不多的对财政支出的关注,又多集中于预算法等具体的法律制度,容易陷入纯技术层面的分析。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很难说孰轻孰重,当前这种厚此薄彼的研究态势,有必要予以改变。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146774.html
10.论我国财政监督法律制度的建设由于我国公共财政体系尚不完善,财政监督法律规范还?有形成完整法律规范体系,影响了财政监督的权威性和财政监督的效能,影响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发挥。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财政监督法律制度建设滞后,法律体系不健全。尽管我国在宪法、预算法、审计法等法律中都包含财政监督的一些原则性的规定,但由于法律都有独特的https://zq.jspi.cn/jyql/info/1019/1655.htm
11.注册会计师考试(二)基本民事法律制度 1.民事法律行为制度 2.代理制度 3.诉讼时效制度 (三)物权法律制度 1.物权法律制度概述 2.物权变动 3.所有权 4.用益物权 5.担保物权 (四)合同法律制度 1.合同的基本理论 2.合同的订立 3.合同的效力 4.合同的履行 5.合同的担保 6.合同的变更与转让 7.合同的终止 8.违约责任 9.https://baike.sogou.com/v418892.htm
12.政府采购基本法律问题研究[2]因此行政法学界以前对公用征收研究得较多,并且认为通过合同等价买卖方式取得所有权的政府采购属于私法领域,应受民法规则的支配,因而,从行政法的角度对政府采购制度的定义、性质、特征、功能、原则以及对政府采购的法律控制等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的研究非常滞后,导致我国政府采购法律制度建设也明显落后,特别是由于我们的https://china.findlaw.cn/zhishi/a354797.html
13.《湖南省政府购买法律援助服务实施方案》基层法律服务(二)符合承接条件的事业单位承接政府购买法律援助服务的,应按照“费随事转”原则,相应调整财政预算保障方式,防止出现既通过财政拨款养人办事,又花钱购买服务的行为。 (三)各地司法行政部门应根据法律援助工作的专业性、复杂性和购买服务需求的大小、服务数量的多少,合理测算政府购买法律援助服务所需支出,由财政部门审核后https://www.hnsfjy.cn/jcsfxz/page/contentshow.aspx?id=20210610234859223
14.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综合阶段考试2014(2)风险管理基本流程 (3)风险管理体系 5.风险管理框架下的内部控制 (1)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2)内部控制应用指引 (3)内部控制评价 (六)经济法 1.物权法律制度 (1)物权法律制度概述 (2)物权变动 (3)所有权 (4)用益物权 (5)担保物权 2.合同法律制度 https://www.gaodun.com/cpa/3597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