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美国教师专业道德守则新动向

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AI)是正在蓬勃发展的技术领域,是人类学、语言学、脑科学、神经科学、计算科学等学科的融合与运用,借助计算机等机器来模仿人类行为或思维中的认知属性,并能处理海量的数据信息,从而在不同环境中自动解决问题以实现特定的目标。美国同样重视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人工智能渗透至美国的各行各业,在人们日常生活的交往中编织了一张巨大的“智能信息网”。本文主要研究了美国教师专业道德守则如何回应人工智能时代的道德挑战及产生的新动向。

一、人工智能时代教师专业道德面临的风险

(一)教师专业道德边界的僭越

首先,教师利用网络媒体的“跨时空性”“交互性”对学生做出失德行为,违反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关系边界。如2019年爱达荷州专业标准委员会(IdahoProfessionalStandardsCommission)对教师乔丹·怀特(JordanG.White)实施吊销资格证的惩罚,原因在于他违反威斯康星州的法律条例,使用电脑或其他通信系统促成儿童性犯罪。

其次,教师僭越专业生活、私人生活的边界,使用网络媒体做出与学校的金钱、财产有关的不道德行为,如2018年爱达荷州凯利主教高中教师使用学校分发的手提电脑家和学校浏览色情网页。其他各州媒体也有报道,教师因不当行为而受到公众的指责愈加频繁。得克萨斯州、佛罗里达州、马里兰州、加利福尼亚州、宾夕法尼亚州的一些教师使用“脸书”“聚友网”(MySpace)等社交平台做出不当行为,使教师私人生活、公共生活和专业生活的界限愈加模糊。有关“聚友网”的研究也正好表明社交过程的越界可能,这些可能将媒体技术、文化、话语实践和具体用户交织在一起,它们都被视为从物理空间扩展到数字空间的网络中相互塑造的参与者。因此,将身体、性别和性与赋予其形式和意义的网络技术区分开,变得越来越困难。

其中,师生关系的边界僭越屡见不鲜,在情感、道德、心理等方面对学生造成伤害的风险攀升,导致学生安全感的降低。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教师在网络社交生活中对于保持师生边界的意识不强。一项关于美国教师道德或不道德行为的调查研究表明,在“教师无法识别私人和公共行为的边界”这个维度中,教师通过脸书、推特(Twitter)或者其他社交媒体网站与学生进行“非专业问题”的交流,在所有原因中的占比排名第一。社交网络既可以作为教师专业生活中的教育工具,也是教师私人生活和公共生活的一部分,因此在没有确定教师的专业道德边界时,极容易造成教师失德行为的发生。

(二)教师数据道德的缺失

在人工智能时代,教师的数据道德涉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处理数据以及做好数据的保密工作,从而不因数据使用不当而伤害他人。数据的形式多样,有的是人们有目的地产生的电子图片、视频、社交媒体网站上的帖子等,有的是人们在某一时刻无意做出的动作、表情、神态等,它们被技术设备捕捉而成为数据,这些都是支撑人工智能技术对不同问题进行自动分析的资源,而脸书或谷歌等平台恰好是产生数据的途径。人工智能、大数据以及其他诸如个人计算机与智慧设备等可行的技术相结合而成的“智慧信息体系”,其局限性在于容易侵犯人类权利。具体而言,借助网络媒体为媒介的人工智能容易造成教师数据道德的缺失。

一是教师通过互联网等技术平台获取并不当使用他人的作品成果,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学者大卫·巴雷特(DavidE.Barrett)等人曾对美国593名教师做了包括41种失德行为的利克特量表调查,结果发现教师直接使用从万维网上下载的课程而不是自己设计的课程占47.9%,在教师所有“频繁”而不是“严重”失德的行为中排名第二。教师这种直接从网上下载课程使用的行为,在无形中侵犯了他人的知识产权。正如美国国际商业机器公司在2018年的《信任和透明原则》中所提到的,在人工智能时代,数据与深刻洞见属于它们的创造者。顾客通过云端和人工智能产生的数据与深刻洞见同样属于顾客自己。这就说明了如若需要使用他人数据进行研究或用于其他目的,需要征得他们的同意,否则就构成侵权的不道德行为,这也是人工智能时代教师专业道德亟须引起重视的问题.

二是教师在互联网、多媒体上对学生或他人信息的不当使用,难以保障对方隐私权。2008年,美国康涅狄格州的“西班尼尔曼和休斯”(Spaniermanv.Huges)判例指出,教师在“聚友网”网上社区创建了一个“蜘蛛侠先生”的个人网页,在学生照片旁有“裸体男性”的照片,照片下面也有不当言论。显然,教师对学生照片的使用,更多是出于私人生活的娱乐而非专业生活的目的,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为了应对“技术与道德”两者对立的局面,美国智能社区(IntelligenceCommunity)在2020年为实施《人工智能道德原则》而发布《人工智能道德框

三是由于人工智能技术存在算法偏差(algorithmicbias)的缺陷,导致教师在使用技术时不能全面考虑学生的数据,不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受到不平等对待。在201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移动学习周活动中,美国拉玛尔大学(LamarUniversity)教育创新与数字学习中心主任乔治·萨尔茨曼(GeorgeSaltsman),

二、人工智能时代教师专业道德守则的新着力点

教师在人工智能时代面临着网络生活的冲击,由此导致教师私人生活、公共生活、专业生活的交叉和重叠,从而使教师专业道德边界变得模糊,催生了新道德空间。美国教师专业道德守则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为新道德空间确立了边界范围,并依托人工智能技术打造网络平台,提升教师的专业道德边界意识。

(一)虚拟时空教师专业道德边界的确立

在人工智能时代,教师专业道德边界涉及真实情境和虚拟时空两个维度。教师专业道德守则强调教师与其他主体应保持情感、语言、肢体的安全距离。首先,守则提出提升教师专业生活的界限意识。由于教师对专业道德边界的僭越总是发生在私人生活、公共生活和专业生活三个领域的灰色地带,因此,2015年美国全国各州主管教师教育与资格认证协会(NationalAssociationofStateDirectorsofTeacherEducationandCertification)制定的《教育者道

(二)网络平台提升教师专业道德边界意识

随着人工智能借助网络、媒体广泛运用于视觉感知、语音识别、决策和学习等领域,美国大多数州在制定教师专业道德守则时,也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建立相应的网络平台来促使教师恪守专业道德边界。由于虚拟网络生活的复杂、形象、逼真,给人以一种生活无边界的错觉,教师因网络形成的道德困境和道德问题也日益增多。结合教师实际情况,美国一些州根据教师专业道德守则开发“网络课程”“视频解说”“网上道德评价”和“网上道德培训项目”平台,提升教师在使用技术与不同主体交往时的专业道德边界意识。

宾夕法尼亚州设计的八个单元网络课程以案例研究法的形式开展培训。该州专业标准和实践委员会(PennsylvaniaProfessionalStandardsandPracticesCommission)根据《宾夕法尼亚州专业实践和行为守则》和《专业教育者惩戒法案》,邀请学者奥利弗·德雷恩(OliverDreon)和桑迪·谢珀德(SandiSheppeard)共同合作,完成“教育者道德和行为工具箱”(EducatorEthicsandConductToolkit)项目的所有网络课程设计。这个课程运用案例研究法分析教师专业生活中的道德事件,旨在为教师提供“道德指南”,期望教师意识到师生之间的合适边界,内化守则中的价值理念,充分认识到做出不当行为的后果。

八个单元的网络课程主题分别是处于伦理关系中的教师、私人生活和专业生活、师生关系、网络技术与教师社交、在多元社会中的教学、不恰当的个人或经济收益、教师与同事的伦理关系、营造道德的学校氛围。其中,单元四(网络技术与教师社交)指出学校领导者应该努力为师生运用社交媒体、邮件和信息进行

其中,模块3探讨专业教育者在课堂上对学生的道德及法律义务,主题包括合适的关系、社交媒体、评价和情感客观性;模块4探讨教育者在处理与学校、同事和管理者的关系方面的道德与法律义务,主题包括网络活动、课外活动、诚实报告和透明。在这两个模块中,教师将面临在使用社交媒体时常见的道德问题,

评价体系围绕“贴近生活的方案”,采取“做中学”的方式,并通过“测验”来对教师进行考查,提升教师在处理与他人关系方面的专业道德边界意识,将道德教育、道德评价贯彻于职前和职后教师的道德培训,以避免失德行为和失德后的惩戒。

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开发了真实情境方案和人机学习的“教师专业道德项目”(TheProEthicaProgramforTeachers)。它实质上是对2015年《教育者道德模范守则》的实施和应用,旨在为教育者应对道德挑战提供指导。基于人工智能中的机器学习技术,打造个性化的教师道德学习平台。这个项目是一个在线的、自定进度的网上道德培训计划,由7个交互式模块组成。其中,模块3(专业教育者和学生)确立了教师与学生建立并保持适当的言语、身体、情感和社会边界的责任。模块6(专业教育者和科技/数字/社交媒体)涵盖了教师、学生、家长、同事互动中所有技术的使用规范,包括技术使用的保密以及如何识别和解决技术使用不当的问题。

该项目有三个特征:第一是真实性,具有一系列视频、模拟和基于真实场景活动的学习模块;第二是便利性,方便在线访问以进行个人探索;第三是监督和反馈,内置监督、检查、反馈学习进度的程序。此外,该项目为了适应不同教师的学习需要,开发了基础和重点两个层次的服务内容,基础内容着重介绍专业道德决策的运用,每个模块的学习结束后有包括12个问题的测验;重点内容着重对如何在日常实践中应用《教育者道德模范守则》应对道德挑战进行更高级的探索。譬如,基础内容在模块6(专业教育者和科技/数字/社交媒体)的课程测试要求是通过率达到41%,而重点内容要求课程测试的通过率是75%。测试结束后可以查看答案和解释,有助于纠正教师对道德行为的不当认识或者提升教师道德边界的敏感性。

三、人工智能时代教师专业道德守则对数据道德的重视

数据所有权(dataownership)和数据隐私权(dataprivacy)是人工智能时代教师专业生活涉及的两种数据道德形式,因此,美国教师专业道德守则尤为重视教师的学术数据道德和保护他人隐私的数据道德。

(一)教师的学术数据道德

(二)教师保护他人隐私的数据道德

四、人工智能时代教师专业道德守则对技术风险的防范

针对人工智能时代下的技术应用,美国教师专业道德守则除了明确教师专业道德的虚拟时空边界,倡导重视教师的数据道德,还提醒教师注意教育领域中“边缘群体”的技术应用平等以及了解技术应用的局限性以避免对他人造成伤害。

(一)教育领域中“边缘群体”的技术应用平等

技术应用上的不平等主要表现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带有偏见或歧视地对不同学生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因此,在《教育者道德模范守则》中强调“教育者应对所有学生,特别是那些历来未享有充分的教育服务的学生,平等地使用技术”,“教育者在使用技术时能够合理考虑学生的个体需要,同时在教和学的过程中,学生也了解如何使用技术来促进自身的学习”。在人工智能时代,技术嵌入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技术的广泛应用离不开越来越多使用者对它的支持。然而,美国文化固有的阶级、种族、肤色等歧视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技术的平等应用,这是一种复制了社会文化中意识形态偏见的技术领域的“文化偏见”。正如名为“数据和社会”(Data&Society)的非营利性研究组织在谈及人工智能对道德的影响时提出,人工智能用于帮助政府机构和社会组织决策时,受其设计者预先设定的分类,或者在以效率和利润为目标的机器学习影响下,智能化地缩小或扩大选择的范围,致使某些群体遭到歧视和排斥。这种现象在美国的边缘群体中极为普遍,并造成对边缘群体受教育权的侵害。

(二)正视教育领域中技术应用的局限性

为了规避技术自身局限性带来的风险,教师应遵循专业程序。2018年,美国教育通信与技术协会(AssociationforEducationalCommunicationsandTechnology)修订并发布了《专业道德守则》,在第一部分“对个体学习者的承诺”中指出,“教师应尽己所能保护学习者免受有害健康和安全的学习环境或工作条件的影响,包括技术本身造成的有害条件,具体做法是遵循专业程序评估和选择材料、设备与器具以创建教育工作区域”。夏威夷州教育部(HawaiiDepartmentofEducation)制定的《行为守则》也明确提出,教师在使用电子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时,应遵循教育部门的用户指南和程序。

守则强调教育人工智能技术使用过程的透明原则和可理解原则。

五、结语

人工智能时代既使教师专业道德守则制定者重新思考新道德空间产生的道德困境,也带来了应对困境的契机。宾夕法尼亚州的网络课程、内布拉斯加州的视频解说、佐治亚州的网上教师道德评价项目和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的网上道德培训,提升了教师对于专业道德边界的意识,促进了教师对于专业道德守则的理解。在数据泛滥的人工智能时代,守则也相应地重视教师的数据道德意识。同时,守则为教师如何在由私人生活、公共生活和专业生活交织的网络中合乎道德地行动提供指导,帮助教师在虚拟和真实交替、抽象与复杂并存的生活中规避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风险。同时,降低因不平等使用技术而产生新“教育边缘群体”的可能性,以及由于技术本身局限性引起的负面影响,这也为世界各国制定教师专业道德守则,应对人工智能时代的新挑战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THE END
1.对美国单边制裁的思考与法律挑战法律条款《行政程序法》于1946年在美国国会通过,后经多次修订,规定了美国联邦行政机关行为的一般程序性原则,同时授予法院司法审查行政机关行为的权力。《行政程序法》要求法院裁定行政机关的下列行为非法并宣布其无效:(A) 武断、任意、滥用自由裁量权(arbitrary, capricious, an abuse of discretion)或以其他方式违反法律规定的http://fw.mwfw.cn/fltk/240545.html
2.美国误判概率探究精选解释要准确评估美国误判概率,需要依赖大量数据和科学研究,由于司法实践的复杂性和数据的局限性,误判概率的确切数值难以确定,尽管如此,从相关研究和统计数据中仍可见端倪。 美国司法体系在努力减少误判现象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通过加强法官和律师的专业培训、完善审判程序、引入科技辅助手段等措施,提高了司法实践的质量和效率,误http://www.bj0120.com/explain/10730.html
3.全球化背景下跨国法律适用问题深度解析法律资讯1、法律体系差异,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体系存在差异,包括法律原则、法律制度、法律程序等方面,这种差异增加了跨国法律适用的复杂性和难度。 2、法律冲突与法律风险,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体系存在差异,跨国经贸活动中容易出现法律冲突和法律风险,这些冲突和风险可能导致企业遭受损失,影响跨国经贸活动的正常进行。 https://www.kanfawang.com/post/21233.html
4.美国三权分立制度的特点(精选9篇)理解美国三权分立制的产生背景,理解美国三权分立制的核心内容,正确认识美国三权分立制的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历史与逻辑分析的观点、辩证分析的观点、比较分析的观点、阶级分析的观点。培养学生的问题探究精神、协作学习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r1qg1h2a.html
5.流动儿童教育公共政策12篇(全文)美国流动儿童教育政策的思想基础是基于“同是美国公民”的“公民”思想。虽然《美国宪法》未明确地将迁徙权、受教育权列为基本人权, 但其后的修正案中所确立的“平等保护”、“优惠与豁免”等条款则奠定了迁徙权与受教育权受法律保护的基础。如在“夏皮诺诉托马斯案”中, 联邦最高法院判决“康涅狄格州、宾夕法尼https://www.99xueshu.com/w/ikeyqe65kjup.html
6.朝鲜发布朝鲜人权报告全文:分为四章以主体思想为指导思想的朝鲜政府作为人民群众自主权利的代表者、创造能力和活动的组织者、负责人民生活的户主、人民群众自主的和创造性生活的保护者,出色地尽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体现主体思想的朝鲜社会制度,是劳动人民群众做一切的主人,国家和社会的一切都为人民群众服务的以人民群众为中心的国家社会制度。 https://www.guancha.cn/Neighbors/2014_10_16_276834.shtml
7.美国宪法对私有财产权保护的历史进程及特色.docx[23】可以说,在接下来的一百年余中,宪法14条修正案 所确立的正当法律程序原那么在美国宪法开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首 先成为最高法院的法官们保护私有财产权最为重要的法律武器。第二节实质性正当程序概念的提出和确立从字面上讲,“正当法律程序”仅为程序性条款,但联邦最高法院的法 官们在解释该条款的https://m.book118.com/html/2021/1011/6033200224004022.shtm
8.美国总统可以豁免自己的罪吗?探究权力与法律的边界,美国总统能否关于总统是否可以豁免自己的罪行,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总统作为国家的最高领导人,其公务行为应受到保护,某些情况下的行为可能享有豁免权,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总统不应享有特殊的豁免权,这两种观点都有其合理性和局限性。 案例分析 http://www.tuishangji.cn/post/2897.html
9.美国不平等的起源举例来说,从属种姓在民权时代的奉献使得所有族裔的女性都从中受益,每一个美国男性的妻子、女儿、姐妹和女性亲戚现在都有了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没有的针对就业歧视的法律保护。 美国人享有的许多进步在今天却受到了攻击,例如公民出生地原则,法律下的平等性保护、投票权,禁止基于性别、种族、原籍歧视他人的法律。它们都是https://book.douban.com/annotation/104101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