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规则的分类有关考点提炼

法律是由诸多法律规范组成的,法律规范又被进一步区分为法律规则和法律原则。法律原则和法律规则作为法律规范的一部分,二者的特点并不相同,法律规则内容具体、明确、肯定;而法律原则内容相比较而言模糊、抽象、宏观。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以下简称《民法总则》)第五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这是一项法律原则,即民法中的自愿原则,其内容比较抽象、宏观。《民法总则》第二十条规定:“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这就是一项法律规则,即年龄上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其内容明确、肯定。

想要区分清楚法律规则和原则,首先就需要掌握法律规则的分类,这一部分通常通过列举明文规定的方式来考查具体的规则类型对应,或者通过概念性方式考查法律规则的分类依据,因此需要重点掌握分类依据和不同类型规则的特点。

一、概念

法律规则是指采取一定的结构形式具体规定人们的法律权利、法律义务以及相应的法律后果的行为规范。法律规则具有微观指导性、可操作性强和确定性程度高的特点,也就是前面提到的法律规则内容具体、明确、肯定,能够让人们知道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规则要求,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或者不应该做什么。

二、分类

法律规则按照三种常见的分类依据可以划分为不同的规则类型,需要清楚掌握分类标准和具体规则种类之间的对应关系。

(一)规则的内容规定不同

2.义务性规则

例如《宪法》中关于公民基本义务规定的“公民依法服兵役、参加民兵组织”、“公民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公民依法纳税”都属于义务性规则,而且属于其中的命令性规则,也就是应该做的事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各项罪的规定,比如故意杀人罪、盗窃罪、诈骗罪等都是在强调不得故意杀人、不得盗窃、不得诈骗等,表现为义务性规则中的禁止性规则,就是不得做的事项。

(二)规则内容的确定性程度不同

法律规则按照内容的确定性程度不同,分为确定性规则、委任性规则和准用性规则。

1.确定性规则

确定性规则是指内容本身已经明确肯定,无须再援引或参照其他规则来确定其内容的法律规则。

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规定:“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一)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这一项规定就属于确定性规则,应纳税所得额明确了计算规则,其内容已经明确肯定,无须再参照其他规则。

2.委任性规则

委任性规则是指权利、义务的具体内容尚未确定,而只规定由相应国家机关通过相应途径或程序加以确定的法律规则。

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规定:“专项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支出,具体范围、标准和实施步骤由国务院确定,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这一项规则属于委任性规则,因为专项附加扣除的具体内容并未明确,而是由国务院确定,指向了委任性规则的特点,也就是由相应的国家机关加以确定。

3.准用性规则

准用性规则是指本身没有规定人们具体的行为模式,而是规定在此问题上应援引或参照其他相应规定的规则。

这一组规则的分类是在区分时最容易出现混淆的情况,所以需要抓住三种规则的关键特征来区分,确定性规则是明确肯定,委任性规则是委任其他机关,准用用规则是援引其他规定,用一句小口诀来记忆就是“确定不用管;委任找机关;准用选规定”。

(三)规则对人们行为规定和限定的范围或者程度不同

法律规则按照对人们行为规定和限定的范围或者程度不同,分为强行性规则、任意性规则。

1.强行性规则

强行性规则是指规定的内容具有强制性质,不允许人们随便加以更改的法律规则。义务性规则、职权性规则属于强行性规则,因为不得随意更改变动。

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关于无效合同中规定的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无效”就属于强行性规则,又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不再给予行政处罚”也属于强行性规则。

2.任意性规则

任意性规则是指在规定主体权利义务的同时,又允许当事人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通过协商自行设定彼此的权利和义务,只有在当事人没有协议的情况下,才适用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比如《合同法》第十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就属于任意性规则,当事人可以自行协商。

THE END
1::政策是法律的依据和内容,法律是政策的规范化按照马克思主义法学原理,法律是通过国家立法程序予以规范化(法律化)并以国家强制力保障其实施的国家意志。法律的本质特征,一是规范性,经立法机关制定为法律规范,具有明确的适用范围、构成要件和法律效果,可以作为法院裁判的依据(即“法源”);二是国家强制性,即由国家强制机关(公安、法院、检察院、羁押场所、监狱等)作http://fw.mwfw.cn/fw/237566.html
2.法律法规体系的构建与完善从原则到实践的探究法律法规体系的构建与完善:从原则到实践的探究 一、法律法规的定义与作用 法律法规是国家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实现公平正义和社会进步而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它们对社会成员的行为进行规范,确保各方权利和义务得到保障。 二、不同类型的法律法规 基本 法律:规定国家根本制度和基本系统,包括宪法、国籍法等。 https://www.cjan6a6c.cn/ke-yan-xiang-mu/454920.html
3.深度研究如何理解行政处罚中的过罚相当原则?附《行政处罚法》从规范结构上来看,过罚相当原则包括“过”“罚”和“相当”三个构成要件。根据条文的字义,“过”即“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罚”即“设定和实施行政处罚”,“相当”即相当性判断。大量行政立法和司法个案对过罚相当的规范内涵进行改良。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1/1024/21/2244419_1001135487.shtml
4.独家重磅证据审查规则与分析方法:原理·规范·实例具言之,法庭要严格执行法定的证据采纳标准,首先审查证据材料的证据能力,依法排除不具有证据能力的证据材料;对经审查确认具有证据能力的证据材料,再进一步审查判断其证明力。对证据能力的规范,需有明确的法律依据,这也是刑事诉讼证据制度重点解决的问题。 早期法庭审理程序对证据的审查判断,主要关注真实性,未严格区分证据https://www.ilawpress.com/material/detail?id=283295987009585664
5.读书笔记——规则模式一二(认真对待权利)书评“重要的不是评价,因为评价可以很容易。相反,重要的是我们怎么理解作者讨论的议题及解答。”概述一、规则模式一在规则模式一中,德沃金主要完成的工作是对法实证主义之「谱系命题」的验算,他通过指出原则和规则之间的逻辑区分,表明由于法官在将某一原则视为「法律原则」时,是基于内容(分量、妥当感、制度性支持)而非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5241708/
6.类型人标准说之提倡“主观说绝对按主观标准来判断行为人能否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的危害结果,把预见的标准极端个别化,一人一标准,忽视了社会应当要求的普遍的认识水平和预见义务,法律上无法统一确认。”[11]诚如学者所言,“该标准只关注行为人的个人情况,判断的标准不具有类型性,在司法实践中难免会出现五花八门的不平衡判决结果。”[https://law.kust.edu.cn/info/1125/1592.htm
7.法理学导论习题解析C.表达的是程序性原则 D.表达了法律规则中的法律后果 9、“当法律人在选择法律规范时,他必须以该国的整个法律体系为基础,也就是说,他必须对该国的法律有一个整体的理解和掌握,更为重要的是他要选择一个与他确定的案件事实相切合的法律规范,他不仅要理解和掌握法律的字面含义,还要了解和掌握法律背后的意义。”https://blog.csdn.net/szbnjyedu/article/details/121449257
8.劳动关系判断题宪法关于劳动权利的规范是原则性的,不能作为劳动法的渊源。() 对 错 1. 午餐和午休时间不属于工作时间。() 对 错 实施劳动保障监察,应坚持以处罚为主的原则,提高用人单位的违法成本,使其不敢再违法。() 对 错 劳动标准只能由国家制定。() 对 错 1. 实行不定时工作时间的劳动者一天工作时间超过8小时https://www.wjx.cn/jq/118354752.aspx
9.水运工程论文范文行业内通常将安全风险归为施工企业的责任,而设计企业对于安全风险的控制则流于规范规定或者原则性描述、设计审查中也往往缺乏指导性的意见。这种情况无形中将安全风险管理拆分成了多个独立的子项,使得项目各参与方对于安全风险控制都抱着自扫门前雪的态度,而从设计阶段全面考虑安全风险更是无从谈起。https://www.gwyoo.com/haowen/75712.html
10.合同效力性强制性规定的判断标准合同效力性强制性规定的判断标准 我国《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第(五)项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无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十四条规定:“合同法第五十二第(五)项规定的‘强制性规定’,是指效力性强制性规定。”由此可见,只有违反法律、行政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11/12/id/470299.shtml
11.委任性规则和准用性规则的区别律师普法准用性规则和委任性规则的区别如下:一、定义方式不同委托性规范的是指没有规定行为模式和行为后果,而只规定授权(委托)其他国家机关予以规定的法律规范。准用性规范的是指没有规定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而只规定援引、比照某法律条文的法律规范。二、所参照的对象不同 1、委托性规范偏于其他部门组织,由于具体办法还未https://www.110ask.com/tuwen/131112994428340452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