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法律的名言警句(精选140句)

法律,是国家的产物,是指统治阶级(统治集团就是政党,包括国王、君主),为了实现统治并管理国家的目的,经过一定立法程序,所颁布的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有关法律的名言警句,欢迎阅读。

1、法令者,所以抑暴扶弱,欲其难犯而易避也。

2、我不同意你说的话,但是我愿意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3、法不禁止即自由。

4、自由就是做法律许可范围内的事情的权利。

5、法律之明了,不尽在其条文之详尽,乃在其用意之明显,而民得其喻也。

6、法律的真谛,就是没有绝对的自由,更没有绝对的平等。

7、法官是法律世界的国王,除了法律就没有别的上司。

8、宪法创制者给我们的是一个罗盘,而不是一张蓝图。

9、法律只不过是我们意志的记录。

10、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能让我们的内心受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

11、你所说的话不一定正确,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12、法律研究的目的是一种预测,即对公共权力通过法院的工具性的活动产生影响的预测。

13、刑罚知其所加,则邪恶知其所畏。

14、法律的效力是以它所引起的爱戴和尊重为转移的,而这种爱戴和尊重是以内心感到法律公正和合理为转移的。

15、人民的幸福是至高无个的法。

16、即使判决并没有准确地判定过去发生的事实真相,争端各方只要确信他们受到了公正的对待,他们也会自愿接受法院的裁判结果。

17、自由不是无限制的自由,自由是一种能做法律许可的任何事的权力。

18、救济走在权利之前,无救济即无权利。

19、法是关于人世和神世的学问,关于正义与不正义的科学。

20、法律是一种不断完善的实践,虽然可能因其缺陷而失效,甚至根本失效,但它绝不是一种荒唐的玩笑。

21、真想解除一国的内忧应该依靠良好的立法,不能依靠偶然的机会。

22、解释法律系法律学之开端,并为其基础,系一项科学性工作,但又为一种艺术。

23、法律应该是铁的,像铁锁那样。

2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理。

25、风俗可以造就法律,也可以废除法律。

26、如果法律没有恐惧支撑,它绝不能生效。

27、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

28、当秩序成了混乱的时候,就不得不用混乱来维持秩序,拯救法律了。

29、在民法慈母般的眼神中,每个人就是整个国家。

30、法律的真正目的是诱导那些受法律支配的人求得他们自己的德行。

31、法律所传达的是一种超越暴力,超越权利的声音,它所划定的权利边界虽然无形,却深深地刻画在人们的心灵之中。

32、全部历史就是利益的斗争,而法是那些占了上风的利益的权威性的表现。

33、法律规定的惩罚不是为了私人的利益,而是为了公共的利益;一部分靠有害的强制,一部分靠榜样的效力。

34、如果法律是非正义的,它就不能存在。

35、法律是人类为了共同利益,由人类智慧遵循人类经验所做出的最后成果。

36、法律是社会的习惯和思想的结晶。

37、在民主的国家里,法律就是国王;在专制的国家里,国王就是法律。

38、法律总是要遇到立法者的感情和成见的。

39、犯罪总是以惩罚相补偿;只有处罚才能使犯罪得到偿还。

40、以法治国铸伟业,秉德安民兴中华。

41、有理智的人在一般法律体系中生活比在无拘无束的孤独中更为自由。

42、大海和陆地服从宇宙,而人类生活是受最高法律的命令的管辖。

43、水者火之备,法者止奸之禁也。

44、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迅速累聚,进而变成法律。

45、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是丝毫没有力量的。

46、奇特几乎总能提供一种线索。一种犯罪越是普通,越是不具特点,就越难以查明。

47、弱者比强者更能得到法律的保护。

48、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

49、人类法律,事物有规律,这是不容忽视的。

50、法律是一切人类智慧聪明的结晶,包括一切社会思想和道德。

51、法律的制定是为了市民的安宁和国家的安全。

52、凡是解释越简单的法律,也就是也公正的法律。

53、一切法律都是无用的,因为好人用不着它们,而坏人又不会因为它们而变得规矩起来。

54、像房子一样,法律和法律都是相互依存的。

55、法律的制订是为了惩罚人类的凶恶悖谬,所以法律本身必须最为纯洁无垢。

56、倘若世上没有坏人,也就不会有好的律师。

57、如果我们的法律只是自然规律的幼芽,它毫无疑问是好法律。这样的法律可以抑恶扬善。

58、刑为盛世所不能废,而亦盛世所不尚。

59、人们嘴上挂着的法律,其真实含义是财富。

60、与其责骂罪恶,不如伸张正义。

61、勤与廉相连,奢与腐相通。

62、官多一分廉,民增一分福。

63、清正廉洁官本份,执政为民党根基。

64、源清则流清,理明则心正。

65、一心为公是政理,贪权谋私有祸根。

66、廉洁自律,勤政为民。

67、兴廉政之风,树浩然正气。

68、骥走崖边须勒缰,人至官位要缚心。

69、一丝不苟勤于政务,一生为民乐在其中。

70、花以芳香而美,官以清廉而贵。

7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72、财欲是只虎,色欲是柄剑。

73、不怕法律无情,就怕自身不清。

74、做人德为本,做事民为先,做官法为上。

75、名位利禄皆为身外之物,品格事业才是立身之本。

76、世上黄金贵,清廉价更高。

77、在职一阵子,做人一辈子。

78、以公为矛,锐不可当;以廉为盾,坚不可催。

79、仰不愧天,俯不愧地,内不愧心。

80、莫作官仓鼠,甘为孺子牛。

1、法律的真理知识,来自于立法者的教养。——黑格尔

2、法律职业的社会地位是一个民族文明的标志。——费尔德

3、尽量大可能把关于他们的意志的知识散布在人民中间,这就是立法机关的义务。——边沁

4、没有信仰的法律将退化成为僵死的教条,而没有法律的信仰将蜕变成为狂信。——伯尔曼

5、法治概念的最高层次是一种信念,相信一切法律的基础,应该是对于人的`价值的尊重。——陈弘毅

6、法律的基本原则是:为人诚实,不损害他人,给予每个人他应得的部分。——查士丁尼

7、法律是一种不断完善的实践,虽然可能因其缺陷而失效,甚至根本失效,但它绝不是一种荒唐的玩笑。——德沃金

8、法发展的重心不在立法、不在法学,也不在司法判决,而在社会本身。——埃利希

9、自由是一种必须有其自己的权威、纪律以及制约性的生活方式。——李普曼

10、全部历史就是利益的斗争,而法是那些占了上风的利益的权威性的表现。――拉布里奥拉(意)《关于历史唯物主义》

11、法律,在它支配着地球上所有人民的场合,就是人类的理性。――孟德斯鸠(法)《论法的精神》

12、法律只不过是我们意志的记录。――卢梭(法)《社会契约论》

13、法律是人民意志的自由而庄严的表现。――罗伯斯庇尔(法)《革命法制和审判》

14、所谓人的法律,我是指生活的一种方策,使生命与国家皆得安全。――斯宾诺莎(荷)《神学政治论》

15、法律又是什么?法律就是取得胜利、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的意志的表现。――列宁(苏)《社会民主党在1905~1907年俄国第一次革命中的土地纲领》

16、法是一套权威性的审判指南或者基础。――庞德(美)《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法律的任务》

17、法律是一种强制性秩序。――凯尔森(美)《法律和国家概论》

18、法者,天下之仪也。所以决疑而明是非也,百姓所县命也。――管子(战国)《管子·禁藏》

19、律者,所以定分止争也。――管子(战国)《管子·七臣七主》

20、在一切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的状态中,哪里没有法律,那里就没有自由。――洛克(英)《政府论》

1、疏法胜于密心,宽令胜于严主。——吕坤

2、天下有定理而无定法。——王夫之(明末清初)

3、刑罚知其所加,则邪恶知其所畏。――诸葛亮(三国·蜀)《便宜十六策·赏罚》

4、用诚信美化心灵,用法治规范社会。

5、法律吸吮穷人的膏血,而富人却掌握着权柄。——哥尔德斯密斯

6、法治概念的最高层次是一种信念,坚信一切法律的基础,就应是对于人的价值的尊重。——陈弘毅

7、法律是社会的习惯和思想的结晶。

8、由于有法律才能保障良好的举止,因此也要有良好的举止才能维护法律。——马基雅弗利

9、法者,天下之仪也。因此决疑而明是非也,百姓所县命也。——管子(战国)《管子·禁藏》

10、凡是解释越简单的法律,也就是越公正的法律。——托马斯莫尔

11、谁把法律当儿戏,谁就必然亡于法律。——拜伦(英)

12、历法禁,自大更始,则小臣不犯矣。——苏轼《策别第六》

13、通俗的说,立法是人治走向法治的重要步骤,是部门管理上升到国家管理,道德规范提高到法律规范的飞跃。

14、谁都不应凌驾于法律之上,谁也都不应该受法律的欺凌,当我们要求人们遵守法律时,无需征得他们的同意。

15、现阶段下,各种制度性与非制度性权威对农民权益的恣意妄为,以及国家法律在面对权利时所表现出的尴尬,使农民权益的保障问题显得很必要。

16、法者,所以禁民为非而使其迁善远罪也。

17、公正司法,一心为民。

18、任何人不得转让超过自己权利之权利。

19、法律武器谁都杀,无论官职有多大;贪腐无处在,天网恢恢把他抓;明礼诚信新社会,遵纪守法人人夸。法制宣传日,普及法律常识,宣扬法制社会。

20、疏法胜于密心,宽令胜于严主。——吕坤(明)《呻吟语·治道》

21、自由是一种务必有其自我的权威纪律以及制约性的生活方式。——李普曼

22、家有常业,虽饥不饿;国有常法,虽危不亡。——战·《韩非子》

23、为了在社会上获得成功,人们就竭力做出在社会上已经成功的样子。

24、骗别人是法律问题,骗亲人不过是道德问题。清朝有一位大学士说过,君骗臣叫皇恩浩荡,臣骗君叫鞠躬尽瘁,父骗子叫无怨无悔,子骗父叫光宗耀祖。自己骗自己就叫我的未来不是梦。

25、迟来的正义即非正义。——法律法谚

26、在一个秩序良好的国家中,司法部门应得到人们的信任和支持。从这个意义出发,公信力的丧失就意味着司法权的丧失。

27、有此上士,则必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28、你所说的话不一定正确,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29、如果法律没有恐惧支撑,它绝不能生效。

30、法包含着一个民族经历多少世纪发展的故事,因而不能将它仅仅当作好像一本数学教科书里的定理、公式来研究。为了知道法是什么,我们必须了解它的过去以及未来趋势。

31、法律如果没有法院来阐说和界定其真正含义和实际操作就是一纸空文。

32、车轻道近,则鞭策不用;鞭策之所用,道远任重也。刑罚者,民之鞭策也。——尸佼

33、小恶不容于乡,大恶不容于国。——苏轼

34、法大行,则是为公是,非为公非。——刘禹锡(唐)《天论上》

35、国家有宪法才能屹立不倒,社会有刑法才能长治久安。过日子有民法才能和谐有序,婚姻法让生活甜蜜美满。法制宣传日到了,文明让社会更进步,法制让生活更美好。

36、国之权衡也,时之准绳也。——吴兢

37、法律的力量仅限于禁止每一个人损害别人的权利,而不禁止它行使自己的权利。

38、法律是一种强制性秩序。——凯尔森

39、法立于上则俗成于下。(宋·苏辙)

40、那个使他奉献自己,以促使其早日实现的主义,将不受所有法律的订立和法律的破坏所左右,而日渐茁壮成熟就像土里的种子,不管冬日的寒冻,夏日的干旱,仍然将它饱满的谷粒献给人类那样。

THE END
1.查士丁尼一世编订了《罗马民法大全》,该法提出“没有任何事物比皇帝A.遵循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B.凸显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C.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奴隶的地位 D.实现了社会的公平公正 发布:2024/12/6 18:0:3组卷:4引用:3难度:0.6 解析 3.古罗马查士丁尼皇帝钦定的《法学阶梯》规定:“法学家的解答是那些被授权判断法律的人们所作出的决定和表示的意见。古时规定应该有人公开解释法https://www.jyeoo.com/shiti/75611063-c215-4151-5cbd-2572a36d506d
2.法律法规全书背后的历史演变是什么法律法规全书:从古代到现代 古代与中世纪时期 人类社会自古以来就有着各种各样的法律制度。早在公元前2000多年,大约在美索不达米亚(今伊拉克北部)出现了最早的一些编纂成文的法律代码,如《汉谟拉比法典》。随着时间推移,这些原始之作逐渐被更为完善和详细的法律集所取代。在罗马帝国时期,尤其是在查士丁尼一世统治期间(https://www.6vjxuc8a1.cn/xing-ye-dong-tai/452764.html
3.查士丁尼法典的目的《查士丁尼法典》明确宣布皇权无限,维护教会利益,巩固奴隶主的统治地位;法典要求“人人都应安分守法”,否则,要依法给予严厉制裁;法典还特别强调奴隶必须听命他的主人的安排,不许有任何反抗,据此可见,查士丁尼编纂法典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完全一致的,他试图通过法律规范的系统化,达到巩固皇权的目的,并运用这个法典来为其挽http://www.91kaixue.com/ask/23011.html
4.民法法典化的历史回顾查帝进行法典编纂的直接目的有二:一是为挽救罗马法几个世纪以来的衰败,恢复以前的光辉;二是减少众多的权威或半权威观点的错误、模糊和重复,解决冲突和疑问,并使之系统化。 查士丁尼皇帝的法典编纂,虽然不是严格的法典化,但是他开创了将法律体系化、统一化的先例,甚至他的法律编纂体例和技术一直是近代民法典制定的重要https://www.lawtime.cn/info/lunwen/mfqutmflw/2006102651796.html
5.中国古代大一统的政治制度6篇(全文)②主张以法律维护社会和谐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③强调法律的广泛性和不可更改性 ④尊崇法律至上的原则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8.罗马法之所以成为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法律,最主要的原因是() A.帝国疆域辽阔 B.法律程序完备 C.由皇帝查士丁尼颁布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cfayocmk.html
6.这些法律文献成为罗马法的集大成者。查士丁尼编纂法律的目的是选择题-单题|较易 (0.85) 【推荐1】《查士丁尼法典》对当时欧洲以及后世的立法都有深远影响。该法典颁布于() A.5世纪B.6世纪C.7世纪D.8世纪 2023-12-22更新|11次组卷 纠错收藏详情加入试卷 共计0道平均难度:未知 展开 清空试题 快速下载进入组卷中心https://zujuan.xkw.com/8q20716906.html
7.第9课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学案(学生版+教师版)知识点一、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及发展时期 法律制度的渊源及发展渊源——罗马法 1、罗马城邦时期:习惯法特点:具有很大的 伸缩性 和不确定性,为保护贵族特权提供方便。2、罗马共和国时期:成文法《十二铜表法》①目的:为了缓和 和 的矛盾②颁布:公元 左右,罗马共和国颁布了 《 》③特点:·债权人有权拘禁不能http://zy.21cnjy.com/21271482
8.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日耳曼人占领帝国政权保存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还延续了上千年,它是怎么做到的最后又是怎么灭亡的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1知道查士丁尼民法典颁布的时间目的内容影响。2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标志。3从拜占庭帝国的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216424126.html
9.第三讲古代罗马文化二、教学目的和要求本讲主要是讲授古代罗马文化成就。通过学习使学生在掌握古代罗马在法律与建筑及其他方面的成就。三、重点和难点重点与难点:古代罗马法学和建筑方面的成就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罗马文化的历史分期。(约5分钟)(二)讲解新课第三讲 古代罗马文化http://jpkc.ycu.edu.cn/xfwhs/N20191105084602.html
10.古罗马的政治制度(精选8篇)(二) 罗马法律制度 罗马法是公元前6—7世纪指定的以及实施的所有法律制度的总称, 习惯法和成文法都包括其中。《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 制定这部法律的根本目的在于维护私有财产和贵族的既得利益。在公元6世纪左右, 查士丁尼法典是公民法走向万民法的标志, 也是古罗马最丰富、体系最完善的一部法律https://www.360wenmi.com/f/fileh0e4m0z1.html
11.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法典》 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东罗马帝国皇帝 529年,编成《查士丁尼法典》 内容:把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了一起。 目的: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法学汇纂》:历代罗马法学家有关法律问题的论文和著作 《法律概要》:指导学习法律文献 https://mubu.com/doc/explore/41410
12.第3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3)请结合具体案例,分析《查士丁尼法典》在封建法律体系中的作用。 (4)拜占庭帝国与欧洲其他封建国家的异同有哪些? (5)拜占庭帝国对后世产生了哪些影响? 检测方式:采用问答、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及时纠正错误,巩固学生的知识点。 检测目的:通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0820/8065100051006121.shtm
13.法律翻译一呼百应、有问必答,法律、金融、财税、翻译等专业人士的翻译互助平台。https://www.qidulp.com/topic/108/hot
14.三大法学流派不过,在这个时期,除美国外,分析主义法学的主导地位已由社会学法学所取代。分析主义法学经历的历史阶段,都是适应各个时期剥削阶级统治的实际需要而出现的。它们对法律规范的研究作出了某种贡献,但又失之于把这种研究方法绝对化。 注释法学派 11世纪兴起于欧洲的,用注释或文字解释研究罗马法、特别是查士丁尼法典的一个https://m.douban.com/note/62448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