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的权威来自老百姓最朴素的情感期待!

回到电影本身,从最开始对张贵生案的定性,到劝韩雨辰向张科道歉,可以看出,在韩明的最初的观念里,是结案了事。但是,他动用自己的朋友为出狱的张贵生找工作,为儿子向张主任道歉,发动家人照顾残障的郝秀萍母女,可以切实感受到检察官办案之外的温情。

裹挟着对于法治理想的坚守与对现实生活的妥协,一个鲜明的生活化的检察官韩明出现在我们的视野,在理想与现实的夹缝中,他最开始的选择是遵从判例,但是也会抚慰弱势一方。

故事发展到这里,如果没有接下来的事件,韩明对于王永强故意伤害案的办理走势又会如何?

张贵生车祸

发生在去上访的路上

张贵生,公交车司机,因见义勇为打伤了公交车上猥亵妇女的小混混,而被判故意伤害入狱三年。三年期间,她的妻子及未成年的女儿一直在申诉,他出狱后,其女也为他写了多份上访材料,但是张贵生却在最后一次上访的路上出了车祸。那份沾着血迹的承诺不再上访的承诺书,第一次触动了韩明。他在反思:法律没有错,上访也是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那么问题出现在哪里?

韩雨辰被殴

发生在放学的路上

韩雨辰,检察官韩明的儿子,在学校看见同学被霸凌,因挺身而出保护同学,跟霸凌者有了肢体接触,为了孩子能继续求学,韩明夫妻一直想通过私了解决问题。但是韩雨辰坚守底线、拒绝道歉,于是在放学路上,韩雨辰被一群小混混殴打。韩雨辰说,这次我没还手,我没错吧!儿子被群殴却不敢自救,满身的淤青,第二次触动了韩明。

郝秀萍跳楼

发生在找证人的路上

郝秀萍,王永强的妻子,忍受村霸刘文经长达半年的不法侵害,王永强因害怕刘文经继续伤害其妻女,情急之下用剪刀刺伤刘文经。在郝秀萍寻找关键证人大勇的过程中,得知女儿不见了,自己又被刘父用丈夫和女儿的安全威胁逼迫签署不平等协议,因不堪重负毅然决然选择跳楼,郝秀萍说,只有我死,他们才能活!郝秀萍跳楼,第三次触动了韩明。

电影的前半段一直在寻找关键的物证——刘文经车上的刀。经过郝秀萍跳楼一事,关键证人大勇愿意作证,很多村民也纷纷举报村霸刘文经。事情发生到这里似乎有了转机,但是刘文经治疗无效死亡,在“人死为大”“杀人偿命”的舆论导向下,刘父带领车队拉棺堵门,用舆论向司法机关施压,向检察官施压,要求判王永强死刑,案件一时又陷入了僵局。

对王永强的不起诉

发生在检察听证会

作为一名基层检察官,韩明秉承原来的司法理念,加之在强大的舆论压力,准备以涉嫌故意伤害起诉王永强。但是经过三次触动的韩明,甚至在起诉书都已经写好了的情况下,没有选择将听证会作为提起公诉路上的一个“站点”,而是将听证会做成了本案的“终点站”。在他的陈述里,张贵生坚持上访、韩雨辰拒不道歉、郝秀萍甘愿跳楼,如果这些都不能唤醒沉睡的第二十条,那么检察官该如何面对人民群众最朴素的情感期待,法律的权威又在哪里?

当他说出:“这不是故意伤害,是正当防卫,依法不起诉!”时,振聋发聩,听证会上响起了掌声,电影院内亦如是。是啊!正当防卫,众人了然于胸,韩明宣之于口。写在刑法里的、种在韩明胸中的、升腾在观众心里的——第二十条,正当防卫条款,在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会效果的检验中,掷地有声地出现在王永强故意伤害案的听证会上。这一刻,法律的权威在回应人民群众最朴素的情感期待中,坚实地烙印在人民群众的心中!这一次,王永强无罪的呐喊声出现在检察听证会上,公平正义在听证会上直击所有人的胸腔。

故事发展到这里,观众看到了公平正义的具象化;看到了检察官“办案就是办别人的人生”的坚守;看到了哪怕改变的过程充满艰辛,检察官依然一往无前,用努力最终唤醒了沉睡的第二十条;看到了,第二十条能成为被侵害时勇敢反抗的坚强后盾。

贯穿电影的三个案件,每个案件中都有一个未成年人(张贵生的女儿、韩明的儿子、郝秀萍的女儿),也都有围观却不敢帮忙的观众,这寓意着案件办理的走势,不仅会影响下一代对法律的认识,更会影响大众对于司法的评价,因此办案从来都不是办理某一个独立的案件,它一定会带着对公众价值观的引导、对未来社会的影响。

韩明、吕玲玲,是个人,也是新时代6万余名检察官的缩影。王永强案,是个案,也是检察机关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时代缩影。

电影《第二十条》阐明,法律赋予公民正当防卫权,也切实保障该权利,它以“法不能向不法让步”的原则,提高违法犯罪成本,降低公民维护自身、他人、社会公众合法权益不受侵害的“出手”责任,让公平正义得以彰显,让老百姓有底气、有勇气、有方法捍卫自己的合法权利!

THE END
1.法律知识大师从小民之手到权威之口的奇妙变身法律知识大师:从小民之手到权威之口的奇妙变身 在这个快节奏、信息爆炸的时代,法律知识不仅是维护个人权益的重要武器,更是社会和谐与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面对复杂多变的法规体系和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普通民众往往感到无所适从,而专业律师则仿佛拥有超凡脱俗的洞察力。那么,是什么让他们能够在这条充满挑战与https://www.1lhyh3ij.cn/ke-yan-jin-zhan/461249.html
2.民法典背景下民商法发展空间与路径研究民法典重视功能化设计的原因,来自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从加强市场法律制度建设角度提出的编纂民法典的要求。其中“加强对各种所有制经济组织和自然人财产权的保护”“创新适应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的产权保护制度”等提法,对于民法典提出了应当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功能表达,为此铸成了多处具有中国特色的功能化制度设计http://legalinfo.moj.gov.cn/sfbzfpffzll/202412/t20241211_510991.html
3.《第二十条》韩明警句8.法律的权威来自哪里? 来自百姓最朴素的情感期待。 9.我们究竟是把怎样一个世界交到他们手里。 10.永远真诚且勇敢,任何人失去我都不是我的遗憾。 2024新春贺岁电影片《第二十条》中韩明说的真好: 所有正确的事都有代价,但不能因为有代价就不去做。 https://www.meipian.cn/50vztr6s
4.法不能向不法让步,“第二十条”已被唤醒文章法律的权威来自老百姓最朴素的情感期待 “第二十条”,指的是刑法第二十条关于正当防卫制度的规定。根据刑法规定,正当防卫分为一般防卫和特殊防卫。针对正在进行的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所进行的防卫,是特殊防卫,不存在防卫过当的问题;针对其他不法侵害所进行的防卫,是一般防卫,可能存在防卫过当的问题。此外,挑衅http://www.mzyfz.com/html/1996/2024-03-25/content-1616748.html
5.法律法规数据库法律法规检索系统北大法宝法律法规数据库,收录460余万件法律法规文件,来自《立法法》认可的权威文件来源,平均每日更新千余篇。是中国法律法规大全网站,同时是目前国内成熟、专业、先进的法律法规检索系统。http://www.pkulaw.cn/
6.试析法律实证主义的权威观博览群书然而,如果法律权威的基础来自于道德,即法律的要求等同于道德的要求,那么法律就不可能为人们提供独立于道德的行动理由,法律的权威性也就无从谈起;换言之,以道德权威论证法律权威的做法,将使法律义务与法律存在的理由同时丧失,因为在那里道德是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https://www.gmw.cn/02blqs/2007-04/07/content_622654.htm
7.如何维护法律权威二、树立法律的权威,必须维护社会主义法律的统一法律的权威有赖于法律本身的内在力量,这种力量来自于它真正反映人民的意志和利益,并能有效地保护公民的权益。这样的法律才能做到内在的协调和统一,而不是相互矛盾冲突,所以,一方面法律本身要立得正、立得高,不为部门和地方利益所驱动;另一方面,在利益多元,立法主体多样化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173601152.html
8.编译笔记法律的力量:权威的神秘基础(ForcedeLoi)书评编译笔记 | 法律的力量:权威的神秘基础 本次会议的主办方要求我用英语对你们说话。[1] 对于我来说,在你们的语言中有一些惯用语很有价值,因为它们在法语中没有对应的表达。其中一个是“enforce the law”(强制执行法律),或者说“enforceability of the law or contract”(法律或合同的可强制执行性)。当我们把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4348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