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条》中的这9句话,不仅仅是台词!——顶端新闻

根据国家电影局初步统计,2024年春节假期(2月10日至2月17日)全国电影票房为80.16亿元,创造了同档期新的纪录。

由著名导演张艺谋执导,雷佳音、马丽、赵丽颖等主演的电影《第二十条》,票房13.4亿元,位列春节档第四。

法不能向不法让步

“法不能向不法低头(让步)”,这是电影里多次出现的经典台词,也可以说是这部电影的“题眼”。

“法不能向不法让步”,是一句耳熟能详的法律格言,最早由德国学者贝尔纳于19世纪中叶提出,他写道:“如果说正当防卫权的根据在于,法无需向不法让步,那么这就不仅意味着某一个人自己获得了正当防卫权,而且还意味着每个自身权利受到侵害的人,都拥有正当防卫权……”

最高检第一检察厅办公室主任纪丙学表示,在司法实践中,“法不能向不法低头”,是指一项权利不能向侵害这一权利的行为屈服。防卫行为和不法侵害行为,就是法与不法的关系。防卫人受到不法侵害,侵害行为就属于不法,防卫行为就具有了正当性。

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制片人张婷婷参与了该影片策划、制作全过程。“我们在创作之初,就是想弘扬‘法不能向不法让步’理念,激活沉睡的法条,制止不法侵害,弘扬正义和见义勇为精神。”张婷婷说,影片中的案例,参考了昆山反杀案、福州赵宇案和涞源反杀案等现实中真实案例。

我们办的不是案子,是别人的人生

不少影迷在观影过程中,觉得电影中的检察官吕玲玲(高叶饰)“太较劲”。明明有监控录像,却还要去找证据,惹大家都不高兴,案子迟迟办不完。原因就在她的台词里:“我们办的不是案子,是别人的人生。”

最高检第一检察厅办公室主任纪丙学介绍,“我们办的不是案子,是别人的人生”这句话,近年来逐渐成为司法人员的座右铭。它强调了司法人员在办案时要多站在当事人的立场,多去了解当事人的诉求。“案件对司法人员而言,可能就是工作的一部分,但是对当事人来说,却涉及到犯罪有没有得到依法惩处,被害人的权利有没有被依法保障,公平正义有没有得到伸张,影响的可能就是当事人的整个人生。”

一次犯罪污染的是一条河流,一次错误的裁决污染的是整个水源

这是影片中关于司法不公会导致灾害后果的经典台词。

英国哲学家培根曾留下关于司法公正与社会正义关系的经典名言:“一次不公正的判决,其恶果甚于十次犯罪。因为犯罪只是弄脏了一支水流,而错误的判决,则是污染了整个水源。”

2020年,最高人民法院官方账号曾刊文《净化人文环境与落实“三个规定”》(作者倪寿明)指出,水流被污染了不可怕,水源被污染了才真可怕。在一个法治社会,司法是公正的最后一道防线。谁是判决的胜者,就相当于宣布了谁是正义。每一次公正的判决都是对社会正义的重申。反之,每一次不公正的判决都有可能产生社会风气下滑的蝴蝶效应。实践中不乏这样的例证。为了排除“非法干预”“违规插手”的影响,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制定了“三个规定”:《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规定》《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过问案件的记录和责任追究规定》《关于进一步规范司法人员与当事人、律师、特殊关系人、中介组织接触交往行为的若干规定》。对外部人员来说,这是干预司法的“高压线”;对内部人员来说,这是抵御非法干预的“挡箭牌”。

法律的权威来自哪里?来自老百姓最朴素的情感期待

14日,罗翔再发长文《正当防卫的“难题”与“破题”》指出,法律没有那么高深,它体现的无非就是一般人的常情常感。如果你是张三,看到妻子被性侵,看到性侵者扬长而去,你还会冷静?你难道无动于衷,那么冷静。挣脱绳索束缚的你,难道不会上前打他。看到他去车里拿刀,你还要问一问人工智能这个时候可以拿剪刀吗?可以捅了吗?到底捅多少刀啊?……

他特别提到,(法律)定罪量刑,绝不能破坏民众有关健全法感的朴素思维。

导演张艺谋在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也表示,《第二十条》是拍给千家万户的老百姓看的,因为电影的故事蕴含了大家共同面对的很多问题,能跟公众产生共鸣。

最高人民检察院也连发两篇影评,指出电影中的故事,“是真真切切发生在我们百姓身边的事情,看似遥远,却时时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第二十条》不仅是一部法律题材的电影,更是一部属于每个人的生活片,会影响一个人的是非观和正义感。法律不是冰冷的逻辑。最高检用通俗的话语解释了“正当防卫”:“被打了为什么不能还手?见义勇为有什么错?被反复折磨、欺辱,面临重大人身安全,为什么不能勇敢反抗?正义应该有自己的底气。当人们在保护自己和他人的时候,我们不能过于苛责。”

新闻多一点》

其它火出圈的经典台词

法律,是让坏人犯罪的成本更高,而不是让好人出手的代价更大。

什么是法律?是天理是国法是人情。我不相信没有天理的国法,我也不相信没有人情的天理。

THE END
1.法律知识大师从小民之手到权威之口的奇妙变身法律知识大师:从小民之手到权威之口的奇妙变身 在这个快节奏、信息爆炸的时代,法律知识不仅是维护个人权益的重要武器,更是社会和谐与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面对复杂多变的法规体系和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普通民众往往感到无所适从,而专业律师则仿佛拥有超凡脱俗的洞察力。那么,是什么让他们能够在这条充满挑战与https://www.1lhyh3ij.cn/ke-yan-jin-zhan/461249.html
2.民法典背景下民商法发展空间与路径研究民法典重视功能化设计的原因,来自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从加强市场法律制度建设角度提出的编纂民法典的要求。其中“加强对各种所有制经济组织和自然人财产权的保护”“创新适应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的产权保护制度”等提法,对于民法典提出了应当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功能表达,为此铸成了多处具有中国特色的功能化制度设计http://legalinfo.moj.gov.cn/sfbzfpffzll/202412/t20241211_510991.html
3.《第二十条》韩明警句8.法律的权威来自哪里? 来自百姓最朴素的情感期待。 9.我们究竟是把怎样一个世界交到他们手里。 10.永远真诚且勇敢,任何人失去我都不是我的遗憾。 2024新春贺岁电影片《第二十条》中韩明说的真好: 所有正确的事都有代价,但不能因为有代价就不去做。 https://www.meipian.cn/50vztr6s
4.法不能向不法让步,“第二十条”已被唤醒文章法律的权威来自老百姓最朴素的情感期待 “第二十条”,指的是刑法第二十条关于正当防卫制度的规定。根据刑法规定,正当防卫分为一般防卫和特殊防卫。针对正在进行的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所进行的防卫,是特殊防卫,不存在防卫过当的问题;针对其他不法侵害所进行的防卫,是一般防卫,可能存在防卫过当的问题。此外,挑衅http://www.mzyfz.com/html/1996/2024-03-25/content-1616748.html
5.法律法规数据库法律法规检索系统北大法宝法律法规数据库,收录460余万件法律法规文件,来自《立法法》认可的权威文件来源,平均每日更新千余篇。是中国法律法规大全网站,同时是目前国内成熟、专业、先进的法律法规检索系统。http://www.pkulaw.cn/
6.试析法律实证主义的权威观博览群书然而,如果法律权威的基础来自于道德,即法律的要求等同于道德的要求,那么法律就不可能为人们提供独立于道德的行动理由,法律的权威性也就无从谈起;换言之,以道德权威论证法律权威的做法,将使法律义务与法律存在的理由同时丧失,因为在那里道德是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https://www.gmw.cn/02blqs/2007-04/07/content_622654.htm
7.如何维护法律权威二、树立法律的权威,必须维护社会主义法律的统一法律的权威有赖于法律本身的内在力量,这种力量来自于它真正反映人民的意志和利益,并能有效地保护公民的权益。这样的法律才能做到内在的协调和统一,而不是相互矛盾冲突,所以,一方面法律本身要立得正、立得高,不为部门和地方利益所驱动;另一方面,在利益多元,立法主体多样化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173601152.html
8.编译笔记法律的力量:权威的神秘基础(ForcedeLoi)书评编译笔记 | 法律的力量:权威的神秘基础 本次会议的主办方要求我用英语对你们说话。[1] 对于我来说,在你们的语言中有一些惯用语很有价值,因为它们在法语中没有对应的表达。其中一个是“enforce the law”(强制执行法律),或者说“enforceability of the law or contract”(法律或合同的可强制执行性)。当我们把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4348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