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山东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决定,任命郭树清为山东省人民政府副省长、代理省长。此前,郭树清任职中国证监会主席。
在这个岗位上,他带领中国证监会坚持用法律的手段推动改革创新,用法律的手段加强监督管理,以法治的思维和方式探索、开拓具有中国特色的资本市场改革发展新路,推出了一系列以法治为“内核”的市场改革举措。
疾呼法律必须被信仰
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内涵,更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础。郭树清作为最早参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方案设计和实践推动的领导干部,对于市场经济与法治的内在关系有着深刻的体会和认识。反映到他施政的指导思想上,便是始终坚持从依法治国方略对法治的内在需求出发,注意运用法治的思维和方式做好各项改革和发展工作。在证监会期间,他要求所有干部要经常地、反复地学习法律,不断提高依法行政、依法治市的能力和水平。
在党的十八大期间接受记者采访时,郭树清指出,法治是这些年国家改革发展取得伟大成绩的基本经验,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也是我国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可循路径和有效手段。
用“偷菜论”阐释法治经济
12月8日,他在出席第三届上证法治论坛开幕式上发表题为《资本市场建设需要进一步弘扬法治精神》中指出:“只要我们真正在内心深处树立起尊崇法律、认同法律的理念,用法治的思维和方式推进资本市场的改革和发展,这一过程一定会充满创新、充满生机、充满活力。”
他在证监会任期505天,推出70余部规章。舆论普遍认为,2012年堪称我国资本市场法制重构的一年。
2011年12月,郭树清任职证监会后首次亮相时,就亮明了立场:“有一部分人主观意识不甚明确,没有认识到内幕交易是与贪污、盗窃、欺诈性质相近的犯罪行为。小偷从菜市场偷一棵白菜,人们都会义愤填膺,但是若有人把手伸进成千上万股民的钱包,却常常不会引起人们的重视。”其“偷菜论”使市场对内幕交易的性质和危害有了更深的认识。他多次提出对内幕交易“零容忍”,使“零容忍”成为一句流行语。
2012年,证监会查处了张涛、沈少玲、肖家守、林郁、杨治山等一大批内幕交易案件。其中,昔日明星基金经理李旭利“老鼠仓”案最有影响,李旭利被上海市一中院判处有期徒刑4年,成为基金经理被处有期徒刑第一人。
砍向审批权的斧头最硬
2011年11月,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以下简称审改办)向国务院各部门发文,征求对行政审批项目的清理意见。按惯例,在各部委上报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前,审改办已有初步方案。但证监会最后提交的项目数,远超当初的方案数。
记者采访得知,郭树清对此工作非常重视。他在审阅证监会各部门首次提交的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后指出:这远远不够。之后,证监会各部门再次审核,将能取消和调整的行政审批事项全部上报。最终确定取消32项、下放由派出机构办理的行政审批事项10项,共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42项,在国务院部门中数量最多。
在2012年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上,郭树清讲:“坚持市场优先和社会自治原则,积极主动转变监管工作理念和方式。凡是市场机制能够有效调节,市场主体能够自主决策,自律组织能够自律管理的事项,都要取消行政审批。”
政府工作不要“神秘主义”
同样是在这次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上,郭树清强调:“要以充分、完整、准确的信息披露为中心,改革完善发行审核制度。要继续完善预先披露制度和发行审核信息公开制度,不断提升发行审核工作的透明度,充分发挥社会公众的监督作用。”
在我国证券法中,以“公开”为首的“三公”原则是资本市场最基本的法律要求之一。而且,程序透明还是构建现代法治政府的一个关键要素。事实上,在郭树清这次讲话之前,阳光行动已经开始了。证监会以股票发行公开透明问题为切入点,以监管信息公开带动市场信息披露,全方位开展了政务公开、市场透明建设。
此外,证监会还专门设立行政许可及信息公开申请受理服务中心,并建立了公开回访制度,对依申请公开事项做到100%依法及时回复。在2012年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中,证监会信息公开绩效指数在57个中央国家机关中排名第8位。
如今,郭树清已履新山东省代省长。可以预测的是,他的曾经深刻影响了证监会的法治思维,一定会延续到齐鲁大地。因为,他坚信现代政府必然走向法治政府。(记者周芬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