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案件文书编写指南,实用模板与案例分析

阐述了刑事案件的定义,即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被指控涉嫌侵犯《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国家为追究其刑事责任而进行的立案侦查、审判,并给予相应的刑事制裁(如罚金、有期徒刑、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等)。

指出派出所无权在网上发布通缉令,因为这一权限通常属于负责侦办刑事案件的机关。

文中还比较了刑罚与行政处罚的实施主体和处罚种类的差异,刑罚的实施主体仅限于法院,而行政处罚的实施主体则更为广泛,在处罚种类上,刑罚包括主刑和附加刑,如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以及罚金、剥夺政治权利和没收财产等,而附加刑还包括驱逐出境。

关于刑事案件中的和解问题,文中强调刑事案件原则上不存在国家公诉机关与犯罪分子和解的情况,但犯罪分子可以通过积极赔偿争取被害人的谅解,从而获得从轻或减轻的处罚。

尽管判决看似寻常,但若揭开故事的面纱,会发现两名嫌疑人都曾是青少年,且在很小的时候就遭受了严厉的惩罚,这无疑是对他们人生的一种耻辱。

一审法院认为,被告人叶永朝在遭到王为友持刀砍、郑国伟用凳砸等不法暴力侵害时,持尖刀还击,刺死王、郑两人,其行为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201X年12月27日,中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对齐萍萍杀害父母并碎尸案作出一审判决,判处齐萍萍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秦家三姐妹遇害时分别是24岁、22岁、21岁,她们生前好友众多,社会关系复杂,特别是最小的两姐妹手机上有近千个联系人,平时喜欢出入夜店等场所,给警方侦查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

201X年2月10日晚,兰新成潜入三姐妹家中,制造噪音将她们引出,随后残忍杀害,杀人后,他将尸体带回住处,分装在塑料袋中扔进臭水沟。

温州警方通报了一起男子当街用棍棒打死电动车的案件,两人并无直接关系,只是因驾驶过程中发生刮蹭而引发口角,最终导致悲剧。

警方调查发现,汽车司机孙某某因感情纠纷故意碰撞电动车司机,并在碰撞后进行伤害,殴打受害者超过一分钟后逃离现场,导致其死亡。

这一事件再次提醒公众在处理感情问题时保持理智,避免极端行为。

1.《法律在我心中》——法律如同大海中的航船,保障我们的自由,但逾越底线则必将受到制裁。

2.《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法律如同巍峨青山、古老长城、凡尔赛宫殿,维护着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3.《法律在我身边》——了解法律知识,遵守法律法规,增强法制意识,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4.《法律作文》——法律虽神秘,却时刻在我们身边,规范行为,保障安全。

一审开庭后,死者的家属提起了民事诉讼,但具体的诉求尚未透露,这一事件性质恶劣,凶手行径令人愤慨,女法官周春梅因守护正义而遭遇不幸,她的离世让社会深感痛惜。

湖南高院对周春梅法官的不幸遇难表示哀悼,对其家属表示慰问,并对杀害法官的犯罪行为表示愤慨和谴责,法治社会绝不容忍司法权威受到暴力挑衅。

据了解,案件起因于法官拒绝为同乡行贿,同乡因此怀恨在心,最终在地下车库对法官进行行凶。

THE END
1.科学界定生效裁判在刑事诉讼中的性质–重庆长安网所谓的“免证”只是相对的,只有准确理解和把握“生效裁判所确认的事实”的法律性质,才是确保刑事诉讼目标顺利实现的前提和保障。 生效裁判应允许当事人反驳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10条规定了民事诉讼中的7类免证事实,同时规定了例外情形,即当事人有相反证据足以反驳、足以推翻的部分事实除外https://www.pacq.gov.cn/?p=193655
2.律师法律文书110网律师(三)按文书性质和用途分为:侦查类、起诉类、裁判类、执行类、报告类、笔录类、命令、决定类、公告、布告类、公函、通知类、票证类等。 (四)按写作和表达方法分为:拟制类(或称制作类,即用文字直接叙述)、表格类、填空类、笔录类。 三、法律文书的性质和特征 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678729.html
3.生效法律文书范文(精选10篇)通常尚未生效的法律文书结尾部分会有上诉权告知内容(超过上诉期未予上诉的一审判决、裁定需要出具生效证明),已生效的法律文书会有“终审”、“即发生法律效力”等字样,这里不再赘述。 二、生效法律文书的性质 根据所解决的民事争议的方式不同,生效法律文书可分为确认型、给付型和变更型。这种划分实际是来源于民事诉讼https://www.360wenmi.com/f/fileuy6349ya.html
4.《法律文书写作》大学出版社.pdf《法律文书写作》大学出版社.pdf,第 1 页第一章 法律 文 书概 述 第一节 法律文书的概念、性质及种类 一、法律文书 的概念 法律文书是法律主体为规范行为、实现权利、履行义务或行使职 权 ,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制作和使用的具有法律效力或法律意义的书 面表述材料 的总称 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7/0801/125554351.shtm
5.论《物权法》第28条中“法律文书”的涵义与类型/王明华我国《物权法》自2007 年10 月1 日实施以来遇到了许多具体问题,其中关于《物权法》第 28条中“法律文书”的涵义与类型在实践中争议较大,上述两个案例清晰地展现了此类争议。实践中的问题主要包括: 从法律文书的形式来看,引起物权变动的法律文书是否包括调解书、裁定书?从法律文书的性质来看,引起物权变动的法律文书http://www.law-lib.com/lw/lw_view.asp?no=23402
6.柏国平:浅谈构建公正高效权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事执行制度这种观点的不足之处是不合实际地否认了民事执行权的独立存在,否认了民事执行机构在行使着民事执行权。如果民事执行依据是仲裁文书或外国法院判决,则依此理论无法解释此时的权力性质,而且执行法院判决和执行生效行政法律文书的性质和特点并无本质区别,因而民事执行权性质并不依附于民事强制执行依据。 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08/10/id/327914.shtml
7.企业印章论文范文12篇(全文)关键词:企业印章,法律风险,防范对策 企业印章作为企业身份和权利的证明, 系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行使职权的重要凭证和工具, 企业印章是企业最具权威的象征物件, 具有法定的“证明力”。依据中国传统习惯, 印章是公司合同、公文、介绍信、证明信等具有法律文书性质的文件生效的凭证, 它的使用管理关系着企业正常经营管理https://www.99xueshu.com/w/ikeysfyihvk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