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证之罪》:人性法律与道德的边界,你分得清吗?骆闻朱慧如

哈喽,春藤夏院的小伙伴们,大家好!

紫金陈是国内创作推理小说的佼佼者,我们已经一起了解了《坏小孩》、《长夜难明》。

这部首次出版于2014年的长篇小说,深刻探讨了人性、法律与道德的边界。

《无证之罪》的故事围绕着资深法医骆闻展开。

骆闻曾是宁市公安局刑技处处长、省公安厅刑侦专家组成员,拥有过硬的法医专业技能。

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家庭悲剧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多年前,骆闻的妻女离奇失踪,现场只留下一个指纹和少量烟灰,嫌疑人身份成谜。

为了寻找妻女,骆闻辞去了公职,踏上了漫长的寻妻之路。

在寻找妻女的过程中,骆闻逐渐陷入绝望,他开始用极端的方式逼迫警方调查。

他利用自己的法医知识,在城西地区连续犯下多起杀人案,每次作案都留下与当年妻女失踪案相似的线索,以此吸引警方的注意。

这一系列连环杀人案引起了社会舆论和警界高层的震动,警方不得不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侦查。

与此同时,在杭市打工的朱慧如和郭羽意外卷入了一起命案。

朱慧如长期受到小流氓黄毛的骚扰,一次争执中失手将其杀死。

正当两人手足无措时,骆闻出现了,他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计划,帮助两人掩盖罪行。

然而,随着警方的深入调查,骆闻的计划逐渐暴露,他最终也卷入了这场错综复杂的案件之中。

在这场智力与勇气的较量中,数学教授严良成为了破案的关键人物。他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厚的逻辑推理能力,逐步接近了真相。

然而,当真相大白时,所有人都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骆闻的行为虽然触犯了法律,但他对家人的深情和对正义的执着又让人难以完全否定。

小说中那些善与恶的交织的人物,都散发着各自的光彩。

骆闻:

曾经的法医天才,因妻女失踪而走上不归路。

他既是连环杀手,又是深情的丈夫和父亲。

他的行为虽然极端,但背后隐藏着对家人的无尽思念和对正义的渴望。

朱慧如:

性格善良坚毅的女孩,与残疾的哥哥相依为命。

她意外卷入命案,在骆闻的帮助下试图逃避法律的制裁。

她的经历让人同情,也让人反思法律与道德的界限。

郭羽:

朱慧如的初恋情人,性格复杂多变。

他在关键时刻选择了帮助朱慧如,但也在利益的驱使下逐渐迷失自我。他的故事展现了人性的复杂与多变。

严良:

数学教授,略带痞气的警察。

他凭借智慧和勇气揭开了案件的真相,但也对骆闻的行为产生了深刻的思考。

他的角色是正义与智慧的化身,也是推动故事发展的关键力量。

《无证之罪》采用了侦探小说领域传统的“未知模式”,即“案件发生—侦探调查—侦探推理—侦探结案”的叙事结构。

这种模式具有两大特点:

一是开篇便有案件发生,悬念迭出吊足读者胃口。

二是读者从第三者视角出发,观看“侦探”破案。

这种模式不仅满足了读者对未知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还增强了故事的紧张感和可读性。

在《无证之罪》中,紫金陈巧妙地运用了这一模式,通过层层递进的情节设置和紧张刺激的推理过程,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悬疑和惊喜的世界。

2017年9月,根据《无证之罪》改编的同名网剧在爱奇艺首播。

该剧由秦昊、邓家佳等实力派演员主演,凭借精良的制作和精彩的演绎赢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电视剧在保留原著精髓的基础上进行了适当的改编和创新,使得故事更加紧凑和引人入胜。

电视剧还通过丰富的视觉元素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增强了观众的代入感和共鸣感。

并且,“未知模式”是剧本杀作者常用的创作手法。

除此之外,大家还可以学习《无证之罪》中复杂多维的角色塑造、紧凑而富有悬念的情节设计、深刻的社会议题与人性探讨。

这些手法将有助于提升剧本杀的吸引力和可玩性为玩家带来更加精彩的游戏体验。

THE END
1.人性道德和法律这是在《脱口秀大会》上,罗翔老师让人爆照的名段子,简单诙谐却不乏引人思考:法律是道德的下限。 换句话说,法律是道德的子集,是对道德的最低要求。 当然“法律更像人性的低保,是一种强制性的修养”。 这是电影《烈日灼心》中,段奕宏所饰演警察的台词,只一句话就道清了法律与人性的关系。 https://www.jianshu.com/p/379d552e4c67
2.每日随笔道德与人性①(人性的本质二、道德不是人性 三、道德是如何产生的 四、遵守道德与法律的程度 - 代表了个体的竞争力 五、道德是反人性的 六、法律是如何产生的 一、人性的本质 - 生存和繁衍 人性 的 本质 只有两个 , 个体追求 生存 和 繁衍 的本能 就是人性 , 一切人性都要为二者进行服务 ; https://blog.csdn.net/shulianghan/article/details/132434618
3.浅议法律人性化与法治建设法律与人性的探讨在法学理论研究上有一段很长的历史,西方国家认为,人有理性、非理性;传统文化认为,人分性善和性恶,之所以需要法律,就是要用法律来矫正人的非理性行为和人的恶习。法律人性化已经由专门用语向普及化发展,如“制度人性化”、“立法人性化”、“执法人性化”等等。其表达内容与西方国家认为的良法应尊http://gmyfz.yzdb.cn/2009/02/06.htm
4.法律人性化与中国法治的发展人性 法律人性化 法治https://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357-2007192964.htm
5.人性善恶与法律思想儒家的思想看似“爱人”,但却是已个人为标准的“爱人”,在现实中仍然是“贵己”;西方的法律思想虽然强调“利己”,但却是在个人与团体辩证统一的前提下的“利己”,并在现实中做到了保护人权与遵守法律并行不悖。 以上的表述阐释了人性善恶之辨的理论与现实问题,并比较了中西方法律思想在此问题上的不同态度。笔者https://www.view.sdu.edu.cn/info/1021/71740.htm
6.《我不是药神》探讨的人性道德法律良心专利生命(我不是《我不是药神》的完成度非常高,可能谈不上伟大,但绝对优秀。不说9.0分,但至少可以给8.0分。电影探讨了医疗制度、社会意义、人性弱点等各种话题,涵盖的方面非常全面,每一个细节都有巨大的解读空间。人性和道德的冲突程勇作为一名商人,虽然最初卖药是为了钱,但他也有自己的底线和原则。当彭浩帮他卖药后,程勇不计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9486904/
7.烈士张志新她就与家人、亲属完全隔绝, 这期间,三哥曾去沈阳监狱探望, 却被拒之门外,最终无功而返。 与亲人隔绝,与理解隔绝, 与人性隔绝,与爱隔绝, 狱中的她,每时每刻都在为真理, 承受着肉体上与精神上的折磨。 直到1975年4月, 她的三哥才打听了一些消息, https://www.meipian.cn/212hkktp
8.我们需要享受法律消费法律才能最大限度的体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比如影视立法中,要考虑民众的文艺欣赏意志正在向多元化方向迈进,同时也要考虑到,一些题材或者表现形式的影视剧未必能够迎合、适合所有人的文艺欣赏意志和格度,所以出台了关于影视节目分级制度的立法,这符合了人们在文艺欣赏选择意志上的独立性和完整性,是法律立法人性化的表现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05/12/id/18918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