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是个体追求生存、繁衍的本能,道德和法律是用来约束人性的。
什么是人性?
人性就是人的本能,人的根本属性,是大自然对人这种智慧生命的原初设定,为人所必有,也为人所特有。
说句人话就是,只要你是个人,不管你是男人女人,老人小孩,不管是国家领导人还是一介贫民,你身上就必然拥有人性的所有特性,一点都不会少,一点都不会多。
它也是支配人行为最强大、最根本的原动力。驱使人们相杀相爱,追逐金钱权力,或者是名誉物质。
人性只涉及两点:生存和繁衍,而且无关善恶。也就是说,人的本能就是为了生存和繁衍,出于这两个目的所做出的直接行为都是人性。
吃肉是人性吗?是的。人类为了生存而选择猎杀其他动物,目的就是为了生存。
炫富是人性吗?是的。炫富的男性在本质上和开屏的孔雀没有区别,都是一种求偶行为,为了最终能获得繁衍的机会。
那感恩是人性吗?宽容是人性吗?不是,这是道德。
什么是道德?
在中国,道德好像被讨论得很清楚,但是实话说,在大部分人眼里道德只是一个概念和词汇,具体是什么一点都不清楚。
一个超级形象的比喻,道德就是内裤。道德就像内裤,你可以穿也可以不穿,但是你不能走到大街上到处跟人说你穿了内裤,也不能抓住一个人就逼着他把内裤漏出来,证明自己穿了内裤。
所以通俗一点来理解就是,道德是个好东西,它看不见但是很重要。你最好有,当然也可以没有。即使你有你也不能逢人就讲你特别有道德,这样会变成说教,让别人反感。
什么是法律呢?
人性、道德和法律之间又是怎样的关系?
人是一种群居动物,每个个体的生存、繁衍和群体的繁荣、衰退有着互为因果的复杂关系。人性是与生俱来、不受拘束、完全自我、随心所欲的。
如果每个人只追求自己的生存,最简单的方式就是“不劳而获”,抢夺同类的食物,甚至不惜杀死同类。那么群体的规模会逐渐变小,小群体中的个体也会因为无法对抗外敌而死掉。
慢慢的,人们开始意识到人性需要受到制约,否则它就会像洪水猛兽一般,威胁到所有的人。此时大家开始共同约定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需要和大家一起商量,这就是道德的雏形。那时没有明文条款,大家就口口相传谨记于心,互相遵守互相监督。
因为人人都认可都遵守,所以在社会里形成了一种很和谐的风气。小孩子在这种环境下成长,受到耳濡目染的熏陶,自己也开始遵守这种无形的道德准则。
但是人们也发现,道德需要靠自发地遵守,大多数人都很自觉,但总有少部分人打破常规,脱离道德的束缚,侵害到他人的利益,于是人们就给道德中的社会规范“画一条最低的线”,这条道德底线就是法律。
一个母亲杀死了自己的孩子,我们会说她没有“人性”,但不会说她不“道德”,因为繁衍属于人性。
一个人插队,我们会说他“不道德”,但不会说他“没有人性”,因为“保护群体利益”属于道德。
一个人因口角之争而杀了另一个人,我们会说杀人者“触犯法律”,应当受到惩罚。两个人对骂属于对社会影响不大的“不道德”,但是,杀人者的举动及造成的结果是会极大地影响群体繁荣的“不道德”。
人性,是个体追求生存、繁衍的本能,是一种“自私”的基因。可是,不受约束的个体的人性,一定会使个体彼此伤害。
道德,就是一种社会契约,用来约束个体的人性的。在此基础上,可以实现群体的繁荣,所以他常常是反人性的。
法律是道德的子集,是维护群体存在的道德底线。
解读人性,可以让你看清楚别人是谁,你是谁,你如何与别人相处?明白了道德和法律是用来约束人性的,你就明白如何反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