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学法律容易丧失人性

“从你踏进法学院的第一天起,就意味着你选择了一种更为艰难的人生。”

学着比别人更厚的书,

面临比别人更复杂的考试,

毕业后还不一定能找得到工作。

那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前仆后继呢?这或许要追溯至他们对相声的好奇,与误解...

人们成群结队地涌入这个苦行僧的世界,除了明面上,想一窥“法眼”之深邃外。多多少少也抱有一丝猎奇的心理...

因为在法学的汪洋里,习以为常的口腹之欲,可能需要你以坐牢为代价;

ATM机赐予你好运的背后,可能埋藏着甜蜜陷阱;

但这些少为人知的法律条文,仅仅只是勾你入坑的前戏。里面层出不穷的奇人异事,才是令你沉沦的真正原因...

孤寡的62岁老汉相亲认识了一位妙龄的50岁女子后,迅速坠入爱河。即便后来女子因病与其分手,老汉仍死心塌地的给女子汇款40万元。

老汉如此痴情,不是没有缘由的。因为这位50岁的妙龄女友,实际只有30岁。美好的黄昏恋,不过是一场“逆式的乔碧萝诈骗”。

然而爱情终究是令人盲目的。在“前女友”败露被判处12年有期徒刑后,该老汉却痴情地为前女友喊冤:

怎么能给她判这么重呢!

在奇葩的法学案例里,被爱蒙蔽双眼的人,并不会博得人们的同情。但“因恨而给自己下错套”的人,却总能赢得路人的一句——牛逼!。

有一女学生甲,雇人强奸与自己有矛盾的室友乙。结果受雇大哥到达宿舍后错将甲强暴。

关于大哥的罪名一时众说纷纭:违约、渎职...

于是女学生甲阴差阳错地,构成了强奸未遂罪。

但法学的魅力在于,你永远也猜不透,同样的犯罪行为会被判以什么样的罪名?有人因强奸判刑,而有人图谋不轨却戴罪立功,这样一个奇妙的案例,发生在女子监狱:

那一天,夜黑风高。二人见时机成熟,遂爬上高墙,只见女死缓犯敢为人先纵身一跃:

原来高墙之外不是自由的世界,而是塞满了豺狼虎豹的男子监狱。

而男犯人不仅心怀不轨,还参透了监狱里的生存法则。

然而当你因课堂上的段子案例,入了法学这个坑。那么在考场里遇上真实试题,会是你认识法学复杂性的开始。

这些考题中,有时暗含着一加一大于二的哲学思辨;

有时又饱含着琼瑶式的曲折情感;

命题老师的编剧思维,更是堪比网文大触。

但通过司法考试也只是作为一个法律从业者的起步。身处真实的法庭,即使是经验丰富的检察官,也有拿不准判罚的时候。

刑法柏浪涛老师就曾讲过一个,自己的检察官师兄遇到的真实案例。

一个卖淫女因为嫌单位待遇不好打算跳槽。但是老板不放她走,强迫她留下继续卖淫。

强迫卖淫罪是重罪,最高可判无期徒刑。而审理案件的检察官则想判一个更轻的罪名:

刑法罗翔老师有一个每年都讲的案例——“粪坑案”。

上世纪80年代,一位妇女干部骑车在半山腰遭遇了歹徒。歹徒要强暴她,女干部无奈只能假装屈从。

趁着歹徒视线被衣服挡住的瞬间,女干部顺势一推,将男子推进了粪坑。

史称“三顾茅庐”

歹徒入粪了,女子得救了。

围绕着女干部是否有罪这一问题,这个案件在当年引起了极大的争议。

但是从法律的角度说,判断受害人的危险是否排除,还是要从一般人的标准出发,避免对受害者的过分苛求。

所以在课程里,罗翔老师不厌其烦地重复着一个观点——

法律作为冷冰冰的纸面文书,必定不能全面及时的覆盖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实。

但是具有人本主义精神的法律人,可以在执法的时候,做出更有人文关怀的判断。

学法使人丧失人性的情况存在嘛?存在。

但也正是那些,在通晓了法律运作体系后,仍保持一颗相信正义的心、仍对每个普通人的命运怀有担忧的人,才是我们真正的法治之光。

THE END
1.人性道德和法律这是在《脱口秀大会》上,罗翔老师让人爆照的名段子,简单诙谐却不乏引人思考:法律是道德的下限。 换句话说,法律是道德的子集,是对道德的最低要求。 当然“法律更像人性的低保,是一种强制性的修养”。 这是电影《烈日灼心》中,段奕宏所饰演警察的台词,只一句话就道清了法律与人性的关系。 https://www.jianshu.com/p/379d552e4c67
2.每日随笔道德与人性①(人性的本质二、道德不是人性 三、道德是如何产生的 四、遵守道德与法律的程度 - 代表了个体的竞争力 五、道德是反人性的 六、法律是如何产生的 一、人性的本质 - 生存和繁衍 人性 的 本质 只有两个 , 个体追求 生存 和 繁衍 的本能 就是人性 , 一切人性都要为二者进行服务 ; https://blog.csdn.net/shulianghan/article/details/132434618
3.浅议法律人性化与法治建设法律与人性的探讨在法学理论研究上有一段很长的历史,西方国家认为,人有理性、非理性;传统文化认为,人分性善和性恶,之所以需要法律,就是要用法律来矫正人的非理性行为和人的恶习。法律人性化已经由专门用语向普及化发展,如“制度人性化”、“立法人性化”、“执法人性化”等等。其表达内容与西方国家认为的良法应尊http://gmyfz.yzdb.cn/2009/02/06.htm
4.法律人性化与中国法治的发展人性 法律人性化 法治https://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357-2007192964.htm
5.人性善恶与法律思想儒家的思想看似“爱人”,但却是已个人为标准的“爱人”,在现实中仍然是“贵己”;西方的法律思想虽然强调“利己”,但却是在个人与团体辩证统一的前提下的“利己”,并在现实中做到了保护人权与遵守法律并行不悖。 以上的表述阐释了人性善恶之辨的理论与现实问题,并比较了中西方法律思想在此问题上的不同态度。笔者https://www.view.sdu.edu.cn/info/1021/71740.htm
6.《我不是药神》探讨的人性道德法律良心专利生命(我不是《我不是药神》的完成度非常高,可能谈不上伟大,但绝对优秀。不说9.0分,但至少可以给8.0分。电影探讨了医疗制度、社会意义、人性弱点等各种话题,涵盖的方面非常全面,每一个细节都有巨大的解读空间。人性和道德的冲突程勇作为一名商人,虽然最初卖药是为了钱,但他也有自己的底线和原则。当彭浩帮他卖药后,程勇不计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9486904/
7.烈士张志新她就与家人、亲属完全隔绝, 这期间,三哥曾去沈阳监狱探望, 却被拒之门外,最终无功而返。 与亲人隔绝,与理解隔绝, 与人性隔绝,与爱隔绝, 狱中的她,每时每刻都在为真理, 承受着肉体上与精神上的折磨。 直到1975年4月, 她的三哥才打听了一些消息, https://www.meipian.cn/212hkktp
8.我们需要享受法律消费法律才能最大限度的体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比如影视立法中,要考虑民众的文艺欣赏意志正在向多元化方向迈进,同时也要考虑到,一些题材或者表现形式的影视剧未必能够迎合、适合所有人的文艺欣赏意志和格度,所以出台了关于影视节目分级制度的立法,这符合了人们在文艺欣赏选择意志上的独立性和完整性,是法律立法人性化的表现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05/12/id/18918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