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行标准中的部分条款不适用于自动驾驶汽车
(二)部分交通管理法律法规不适用于自动驾驶汽车
1、现行法律法规限制了自动驾驶汽车部分场景下的道路测试
2、现行法律法规中关于驾驶人、驾驶行为的规定制约了自动驾驶功能的使用
由于自动驾驶汽车的本质就是将人类驾驶员从驾驶任务中解放出来,上述关于驾驶人、驾驶行为的规定,限制了L4-L5级别自动驾驶功能的使用,但对L3及以下级别影响较小。
3、交通行为责任主体与自动驾驶行为主体不匹配
当驾驶责任逐渐从人类驾驶员让渡给自动驾驶系统,会引发一个新的问题——谁来承担交通违章及安全事故责任?我国现行交通行为责任法律体系以人类驾驶员为核心,交通行为责任一般由驾驶人承担,如果汽车存在质量问题,则需要汽车制造商在法定范围内承担产品质量责任。当汽车的自动驾驶等级较低时(L1-L3),现行交通行为责任法律体系能够适用自动驾驶汽车。而对于高级别自动驾驶汽车(L4、L5),其潜在行为责任主体将从驾驶人、汽车制造商扩展到自动驾驶系统开发商、车辆运营商、信息服务商、路侧设备提供商等,导致我国现行交通行为责任划分体系无法适用。
4、部分车辆保险法律规定难以适用于自动驾驶汽车
车辆保险的本质是承包车辆遭受意外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造成的汽车本身的损失,以及被保险人对第三者的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的经济赔偿责任,因此保险制度与交通行为责任划分体系高度关联。根据《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车辆保险的“投保人”是机动车所有人或管理人,“被保险人”为投保人及其允许的合法驾驶人。随着驾驶主体和交通行为责任主体的变化,我国现有的针对车辆所有人、驾驶人、投保人、被保险人建立起来的车辆保险法律框架可能会被打破。
(三)严格的测绘管理制度可能会限制部分自动驾驶技术路线
自动驾驶汽车通过搭载在车身周围的传感器获取周边环境信息,结合车辆位置信息创建实时的3D车辆周边环境感知地图,并将创建的3D局部地图与高精地图对比,得到车辆在高精度地图中的精确位置(即“环境感知+高精度定位+高精度地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中关于测绘的定义,自动驾驶汽车的上述行为属于测绘活动。我国出于维护国家安全的目的,对测绘行为实行严格的监管制度,部分规定不适用于自动驾驶汽车。
1、高精度地图数据采集、编辑加工和生产必须由取得导航电子地图资质的企业承担
根据《关于加强自动驾驶地图生产测试与应用管理的通知》,自动驾驶地图(即高精度地图)属于导航电子地图的新型种类,其数据采集、编辑加工和生产制作必须由具有导航电子地图制作测绘资质的单位承担。而我国对导航电子地图资质管理严格,获得该资质的企业几乎都是图商。
3、我国对高精度地图的内容有严格保密要求,无法满足自行驾驶汽车需求
根据《公开地图内容表示补充规定》等文件,重要桥梁的限高、限宽、净空、载重量和坡度属性等内容都属于敏感信息,高精度地图在公开出版前,必须过滤并删除上述内容。上述敏感信息是自动驾驶车辆计算加速度控制油门、刹车,以及转向控制等的重要参考,删除后会影响部分自动驾驶功能的使用。
4、高精度地图众包模式存在监管空白
(四)缺少专门针对自动驾驶汽车网络安全的指导性文件
考虑到自动驾驶汽车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和特殊性,美国在本国已经出台了《网络安全法案》的情况下,仍旧颁布了《现代车辆网络安全最佳实践》(简称《最佳实践》),旨在帮助汽车制造商和软件设计商提升现代车辆网络安全,并为如何防止、抵御网络攻击提供指引。由于部分网络安全问题不适合用法律进行规定,因此《最佳实践》只是指南性文件,不具备强制性。与美国相比,我国目前还缺少专门针对自动驾驶汽车网络安全的实施细则或指南性文件。
二中国自动驾驶汽车法律环境建设的路径探讨
1、尽快推动适用于L3及以下级别自动驾驶汽车法律法规的制修订工作,并启动L4-L5级别自动驾驶汽车法律环境优化的前瞻性研究工作
基于前文分析,现行法律法规不适用自动驾驶汽车发展的根本原因是驾驶任务从人类驾驶员逐渐转移到自动驾驶系统,进而导致车辆在产品属性、使用方式等方面发生变化。
2、科学处理科技进步性与法律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法律要给科技进步留出空间
三中国自动驾驶汽车法律环境建设的优化建议
1、近期要优化现行法律法规中不适用于L3及以下级别自动驾驶汽车发展的条款
二是扩大和丰富自动驾驶汽车道路测试的典型场景。对《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公路法》、《公路安全保护条例》中关于“禁止在高速公路和城市快速路试车”、“禁止将公路作为检验机动车制动性能能的试车场地”等条款进行解释,有条件地允许自动驾驶汽车在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上进行测试。
三是优化测绘领域监管制度。结合自动驾驶汽车特点及技术研发、验证需求,建立新的适合自动驾驶汽车特点的管理模式,降低高精度地图制作、使用准入门槛,优化高精度地图成果管理制度。
四是制定自动驾驶汽车网络安全实施细则或指南性文件。以现行的《网络安全法》为基础,针对自动驾驶汽车特点,制定自动驾驶汽车网络安全实施细则或指南性文件,对车联网环境下各参与方的义务、黑客攻击导致损害后果的赔偿制度、数据出境制度等方面的问题作出说明,并针对可能存在的大规模网络攻击引起的公共安全隐患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2、远期针对L4、L5级别自动驾驶汽车,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妥善应对高级别自动驾驶面临的各类法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