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复活”:技术的温度与法律的边界

1.数据采集与分析:这一阶段涉及到对逝者的个人资料进行收集,包括但不限于语音样本、面部图像、社交媒体内容等尽量多的综合性资料。这些数据将作为后续模型训练的基础。

2.深度学习模型训练:利用逝者的个人数据,通过深度神经网络训练出能够模拟逝者特定特征的模型。这一过程需要大量的计算资源和专业知识。

3.内容生成:训练好的模型能够生成逝者的语音、图像或视频内容。这些内容在形式上与逝者生前的表现高度相似,能够在视觉和听觉上复现逝者的特征。

4.交互式设计:为了使用户能够与“复活”的逝者进行交流,需要设计易于使用的交互界面。这通常涉及到用户界面的设计和用户体验的优化。

从本质上讲,其是一种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处理逝者生前的多媒体资料,以重新构建其语音、面貌等个人特征的技术。这项技术利用了在多个领域中已成熟的技术,如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NLP)和图像识别等,以形成一个可以交互的虚拟个体。通过将这些不同的元素综合起来,逐步构建成一个完整的“数字化复活”产品。正如数字栩生的首席技术官翁冬冬所言:“‘数字复活’是多种AI技术的融合体,很难说其本身存在底层技术上的护城河。可以将其看作是数字人领域的一种应用创新更为准确。”

从积极的角度来看,“AI复活”技术为逝者家属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慰藉方式。在失去亲人的深深哀痛中,能够通过科技手段,再次“见到”逝去的亲人,听到他们的声音,对于许多人来说,是一种无法言喻的安慰。它帮助人们以一种全新的形式缅怀和纪念逝者,甚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人们处理失去亲人后的心理阴影和悲痛。此外,这一技术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不仅可以用于个人领域的纪念逝者、缓解家属哀思,也能扩展到公共领域如历史教育、文化传承等。例如,在历史纪录片制作中,利用“数字复活”技术可以“复活”历史人物,为观众提供一种更加生动、真实的历史体验。同样,在博物馆和纪念馆中,通过重现历史人物的形象和语音,不仅能够增强展览的互动性,还能提高其教育价值。这种跨时代的技术创新,不仅展现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强大能力,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式来纪念和学习历史,使得历史人物和事件能够以一种更加生动和真实的方式在当代社会中“复活”,促进了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三、法律角度分析

(一)法律适用性与局限性

(二)法律问题与争议

以肖像权为例,根据《民法典》的规定,虽然逝者本身不享有肖像权,但是对逝者肖像的使用如果给近亲属带来精神痛苦,这些亲属可以基于精神损害赔偿的法律条款提出诉讼。此外,《民法典》第994条赋予了逝者配偶、子女、父母等近亲属在逝者肖像权受到侵犯时,依法提起公益诉讼的权利。这一规定意味着,如果AI复活技术的应用造成了泄露隐私或损害名誉等情形,逝者的近亲属可以依法维护其合法权益。尽管《民法典》对于已故名人在商业利用其形象和肖像时确实有一些相对模糊的保护措施,但对普通公民而言,其肖像和数字遗产在逝后的使用控制权相对较弱。目前,关于防止逝者被“数字复活”供个人使用的立法几乎为空白。这导致了一个现实问题:个人逝后,其公共数字遗产几乎可以被任何人上传至人工智能软件,以创造一种所谓的“死亡机器人”或交互式AI头像,这无疑加剧了对逝者隐私权和肖像权的法律挑战。

四、伦理考量

当我们在讨论“AI复活”技术及其在个人、家庭以及更广泛社会层面上的应用时,必须深入考虑其伦理后果。这一技术不仅触及到科技的最前沿,也深刻挑战着人类关于生命、死亡和记忆的基本道德观念。

(一)逝者尊严与家属情感

“AI复活”技术所引发的首要伦理问题是关于逝者尊严以及家属情感的考量。首先,我们必须承认“AI复活”技术为逝者家属提供了一种与失去的亲人“再次接触”的可能性。乍看之下,这一技术创新似乎为那些深陷失亲之痛的人们带来了某种形式的慰藉。然而,这种通过技术手段实现的交流具有本质的虚拟性,不能保证家属不会出现悲伤的延续、现实与虚拟的冲突等负面情感。随着“AI复活”技术的普及,其潜在的副作用也逐渐显现,公众对于其正当性、伦理性的讨论也越来越激烈。这种讨论不仅反映了人们对技术影响的担忧,也体现了对个人隐私、个人尊严等价值观的重视。此外,在使用AI技术重现逝者肖像和声音的过程中,逝者在生前可能从未同意过在死后以这种方式“复活”。因此,未经逝者直接同意的“AI复活”,可能侵犯了其生前的意愿,从而引发道德上的争议。

(二)社会层面的伦理影响

在社会层面上,“AI复活”技术的使用可能会对社会伦理观念产生深远影响。通过技术手段重现逝者的形象和声音,可能会干扰人们对死亡的自然接受过程,影响社会对生死循环的传统观念。此外,技术的广泛应用可能导致对逝者记忆的商业化,引发关于利用逝者形象进行经济利益获取的伦理争议。任何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都需要在尊重个体自主权、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促进人类福祉的原则下进行。因此,探讨“AI复活”技术的道德边界,不仅涉及到技术本身的合理性,更关系到如何在尊重逝者与满足生者需求之间找到平衡,同时确保不对社会伦理和文化传统造成破坏。

五、结论与展望

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迅猛发展,其在“复活”已故亲人方面的应用展现了技术的创新能力与情感温度。然而,这一产业的兴起同时引发了一系列法律、伦理和技术方面的问题与挑战。当前,“AI复活”产业面临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问题:

1.个人隐私与数据保护的风险;

2.逝者权利的伦理争议;

3.技术应用的法律适用空白。

针对上述问题,以下是针对“AI复活”产业未来发展的几点建议:

首先,明确技术使用的界限是法律法规完善的关键一环。

当前的法律法规体系在应对“AI复活”技术所带来的挑战时,显示出了一定的局限性。虽然有关个人数据保护和隐私权的法律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保障,但在具体实施和解释上仍存在不足,特别是在肖像权、名誉权等方面。因此,法律应明确界定“AI复活”技术的应用范围,包括哪些情形下使用该技术是被允许的,哪些情形下则被限制或禁止。此外,对于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可能涉及的隐私、形象权等敏感问题,法律应提供明确的指导原则,确保技术的应用不侵犯个人权利,不违背社会伦理。

其次,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是“AI复活”技术合法合规应用的基石。

应加强对个人数据的保护,制定严格的个人信息收集、处理和存储的标准,确保所有通过“AI复活”技术复原或生成的个人数据都在明确的法律框架内被安全、合法地处理。同时,加大对违反个人数据保护规定行为的处罚力度,以实际行动保障公民的隐私安全。

最后,技术创新与全方位监管是“AI复活”技术健康发展的双重导向。

总的来说,“AI复活”产业不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技术创新,同时也提出了诸多法律和伦理上的挑战。面对这些挑战,我们需要认识到科技发展与人权保护之间的相互促进关系,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和加强伦理指导,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和谐、安全的数字社会。这一过程需要政府、行业、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以跨学科合作的方式通过共同的努力,我们可以确保技术发展既符合人类的长远利益,又尊重每个个体的权利和尊严,共创一个更加公正、和谐的社会。

余嘉勉:西华大学副教授、法学系主任,法学博士,四川省法学会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法治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蒋徐鑫:法律硕士,四川省法学会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法治研究会理事兼秘书长助理。

“烫”到A股!甘肃天水接棒“泼天富贵”!背后的麻辣烫市场你了解多少?

660元/克!金价突然急调!黄金疯涨真相曝光

最新70城房价排行榜出炉:仅2城二手房价环比上涨,速查→

南财智库简介

2023年中国教育市场创新趋势报告:“建设教育强国,教育市场何为”

观酒周报|郎酒、剑南春、今世缘齐涨价;张道红任枝江酒业总经理;海伦司去年扭亏为盈

21调查丨“玄学”、误判和偏见:高校检测AI论文背后

独家丨AI画出奥特曼:中国法院作出全球首例生成式AI服务侵犯著作权的生效判决

THE END
1.法律法规风云再起:解读应用与挑战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法律法规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的角色愈发重要。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我国法律法规不断地进行着修订与完善。从民商法、刑法到行政法规,都在不断地适应时代的变化,满足人民的需求。这些修订的法律法规涉及了许多方面,如环境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等,都是为了更好地保障人民的权益,促进https://blog.csdn.net/JiYan_purple/article/details/144340054
2.法律的优先适用性是什么意思法律的优先适用性有哪些意思 所谓法律优先,是指上一层次法律规范的效力高于下一层次法律规范。一、法律优先原则要求:在上一位阶法律规范已有规定的情况下,下一位阶的法律规范不得与上一位阶的法律规范抵触;上一位阶法律规范没有规定,下一位阶法律规范作了规定的,一旦上一位阶法律规范就该事项作出规定,下一位阶https://mip.64365.com/tuwen/aaaucpb/
3.法律的适用性指什么法律适用性 法律分析:(1)法治原则.法律适用活动要严格依法进行,既包括程序方面也包括实体方面;既包括对事实的认定也包括对法律的适用,即通常所说的"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2)平等原则.它要求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适用 查看全文 杨波律师 执业10年 资质认证 2022-04-28 解答律师 法行宝 超过2905https://lvlin.baidu.com/question/2278901373120278388.html
4.《法律法规清单及适用性评价》.doc文档全文免费预览PAGE 21 - 北川四星水泥有限公司 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清单 环境管理体系适用法律法规清单 序号 法律法规目录 发布部门 发布日期/实施日期 适宜条款 备注 合规性评价结果 适用部门 一、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全国人大 2004-3-14 第26条 第十届 符合 全公司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https://m.book118.com/html/2020/0118/7060155124002113.shtm
5.规范适用性(精选十篇)而在一个行政争议中,往往会包含着民事争议。如果是适用民事法规解决行政争议中的民事争议则并不是民法规范在行政法中的适用,亦即,此时适用民法规范是为了解决一个行政争议。 二、民法规范在行政法中适用的必要性 首先,在解决行政争议时,如果民法规范能够提供相应的法律依据解决行政法中的法律漏洞,法律适用者有必要,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9m272d0.html
6.论行政诉讼中法律规范的适用性审查相对于行政机关作出行政行为时的“第一次”法律适用而言,行政诉讼中的法律适用是“第二次”法律适用,人民法院在行政诉讼中需要对“第一次”法律适用进行检视,审查行政机关是否适用了正确的法律规范。本文所称法律规范包括法律、法规、规章。行政诉讼中法律规范的适用性审查,系指人民法院在法律适用规则的指引下就系争规范https://wap.cnki.net/lunwen-1021508660.html
7.如何选择高频高速板材材料与工艺5、法律法规的适用性等: 要与不同国家环保法规相融合,满足RoHS及无卤素等要求。 以上各个因素中,高速数字电路运行速度是PCB选择考虑的主要因素,电路的速率越高,所选PCBDf值就应该越小。具有中,低损耗的电路板材将适合10Gb/S的数字电路;具有更低损耗的板材适用25Gb/s的数字电路;具有超低损耗板材将适应更快的高速https://www.mwrf.net/tech/material/2015/17238.html
8.环健安法宝法律法规在线数据库及专家服务系统ESH中国1、帮助企业量身建设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法规库; 2、极大缩短EHS人在茫茫网络中搜索法律法规的时间; 3、充分满足企业对EHS法律法规及时更新的需求; 4、充分满足企业在EHS法律法规的高级需求,如法规培训、合规性评价及咨询等。 (二) 适用对象 企业:包括但不限于将要或已经开展ISO14000、ISO45001等体系认证的https://www.ehs.cn/ehs.php?s=/vip/help/item/about
9.翻译太空旅行的法律问题在最终的法规中,FAA明确表示包括因个人自身死亡而引起的索赔是允许被免除的(66)。必须再次提醒大家,《责任公约》目前还不适用于乘客。而作为国家级的法律法规,美国的这些法律条款在全球范围的适用性毕竟有限,尽管在未来它可能会对其它国家或者国际社会的立法产生一定的影响。https://www.douban.com/note/826239827/
10.全国人大代表李东生:打击网络暴力,完善网络治理法律法规李东生表示,近年,我国网络暴力事件呈日趋上升的势态,但是在遏制和打击网络暴力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法律法规适用性和衔接性还不强、被害人的维权成本很高、平台主体责任缺失。应当进一步完善网络治理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大对网络暴力行为的打击力度,实现净化网络环境的目标。 https://news.sina.cn/2022-03-03/detail-imcwiwss3881497.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