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高自考法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自学考试

1.在我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法律须经()

A、到会代表的过半数同意B、全体代表的过半数同意C、到会代表的2/3多数同意D、全体代表的2/3多数同意

2.从认识论角度,法学可分为()

A、国内法学和国际法学B、理论法学和应用法学C、法学本科和法学边缘学科D、立法学和法解释学

3.首先将正义划分为分配正义和改正正义的学者是()

A、柏拉图B、罗尔斯C、亚里士多德D、孟德斯鸠

4.法律事实包括事件和()

A、物B、不可抗力C、客观条件D、行为

5.“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这一规则是()

6.根据权利的效力范围不同,可把法律权利划分为()

A、公权利和私权利B、对人权和对世权C、专属权和可转让权D、实体权利和程序权利

7.法的规范作用与社会作用是()

A、手段和目的关系B、理论和实践的关系C、目的和本质的关系D、理论和价值的关系

8.对不属于审判和检察工作中的其他法律如何具体应用的问题由()进行解释。

A、全国人大常委会B、全国人大法工委C、国务院及其主管部门D、最高人民检察院

9.民族精神论是19世纪在德国兴起的,这种法律思想称为()A、规范法学B、自然法学C、历史法学D、分析法学

10.根据法的创制和表达形式法可以分为()

A、根本法和普通法B、成文法和不成文法C、一般法和特别法D、实体法和程序法

11.在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资本主义法制发生的一个重大变化是()

A、宪政制度的建立B、法制原则的确立C、注重保护社会利益D、强调法律保护私人利益

12.我国宪法第33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里的“法律”一词应作()

A、扩充解释B、限制解释C、字面解释D、逻辑解释

13.当代中国建立了各国家机关分工配合的法律解释体制,拥有国家立法解释权的机关是()

A、国务院B、全国人大常委会C、最高人民法院D、最高人民检察院

14.最终决定法的因素是()

A、物质生活条件B、政治力量对比C、国家权力性质D、阶级力量对比

15.大陆法系国家通常把法律划分为()

A、公法和私法B、普通法和衡平法C、普通法和成文法D、成文法和衡平法

16.关于部门规章的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部门规章的效力等同于行政法规B、部门规章的效力低于行政法规C、国务院总理签署公布部门规章D、部门规章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

17.划分法系的根据是()

A、法的经济基础B、法的历史传统C、法的阶级本质D、法的政治属性

18.法律条文与法律规范的关系是()

A、法律规范是法律条文的载体B、一个法律规范就等于一个法律条文C、一个法律规范不能包括在几个法律条文中D、一个法律条文可以包括几个法律规范

19.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这些权利属于()

A、对人权利B、绝对权利C、相对权利D、道德权利

20.基本法律之外的法律由()制定A、全国人大B、全国人大常委会C、国务院D、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21.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物、行为和()A、人B、法人C、人格D、精神财富

22.民法法系的发展以()为基础

A、普通法B、衡平法C、罗马法D、判例法

23.法律离不开国家,从属于国家是因为()

A、国家的基本制度需要法律来确认B、国家形式和国家机构需要法律来确认C、法律是实现国家职能的手段D、法律的创制实施依赖于国家

24.美国法和英国法是普通法系的两个分支,二者的共同点是()

A、都有联邦法和州法之分B、都实行成文宪法制C、最高法院有违宪审查权D、都有普通法和衡平法之分

25.按照法律解释的方法不同,法律解释可以分为文义解释、系统解释、历史解释和()

A、字面解释B、扩充解释C、立法解释D、目的解释

26.关于民主与法制之间关系的正确表述是()

A、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目的B、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力量源泉C、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一项原则D、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前提

27.法律关系的参加者能以自己的行为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的能力称为()

A、法律关系的内容B、法律事实C、权利能力D、行为能力

28.经济基础决定法意味着()

A、经济的要求即是法律B、法律没有自己的历史C、法没有相对独立性D、法从经济关系中自动产生

29.认为法代表着正义和理性,并高于实证法的法学流派是()

A、分析法学B、社会法学C、自然法学D、历史法学

30.我国法律在对人的效力方面采取的是()

A、属地主义B、属人主义C、以属地主义为主,与属人主义、保护主义相结合D、以属人主义为主,与属地主义、保护主义相结合

THE END
1.法律硕士考试每日一练(2024/11/29)考试试题D、准用性规范 点击查看答案 【单选题】法的最终决定因素是( )。 A、统治阶级的意志 B、阶级斗争状况 C、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D、历史传统 点击查看答案 【多选题】按照法律规范为主体规定行为模式的不同方式,可以把法律规范分为( ) A、义务性规范 B、授权性规范 C、保护性规范 D、禁止性规范 点击查看答案https://www.netkao.com/flss/Artle/20241129/247341118789.html
2.法的最终决定因素是()。单项选择题法的最终决定因素是( )。 A.统治阶级意志 B.阶级斗争状况 C.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D.历史传统 点击查看答案 延伸阅读http://www.ppkao.com/shiti/1582887/
3.浅析法的概念1、法最终的决定因素是( ) 国家的组织形式 国家的阶级结构 一定的生活条件 历史条件 答案:C 2、法的共同本质( ) 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法是国家意志的体现 法是领导这个人意志的体现 法是全体公民意志的体现 答案:A 3、法律实施的最终保障力量( ) https://m.offcn.com/sydw/2020/0203/531223.html
4.制约教育目的的最终决定性因素是()。D. 也应对“人的安全因素”进行检查 E. 安全生产检查的最终目的是消除隐患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课程设计可以分为宏观课程的设计和微观课程的设计两种层次。 A. 正确 B. 错误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在考察投资效益时,把所有费用都折算为每年的投入的方法是()。 A. 投资收益率 B. 净现值法 C. 年费https://www.shuashuati.com/ti/5fdfbc0368d8411a9e2b6ccd59f35a1c.html
5.2023年7月福师《法理学》在线作业一奥鹏100分答案19.最终决定法的因素是( ) A.国家权力 B.物质生活条件 C.人类理性 D.文化传统 答案: ' I* _$ w, A' ?- l8 d 20.法的历史类型更替的根源是( )% ^1 k0 m1 k' H A.政治制度的演变 B.经济体制的改革 C.思想文化的进步 D.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N8 {, Z/ g J4 Q http://www.aopen255.com/show/56911.html
6.法与利益范文6篇(全文)法与利益 第2篇 一、道德与法律的学理含义。 (一)、道德的学理含义: 1、从唯物史观的角度来看,道德根源于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恩格斯讲:“一切以往的道德论归根到底都是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而社会直到现在还是在阶级对立中运动的,所以道德始终是阶级的道德。”这表明道德的内容最终由经济条件决定,并伴随经济https://www.99xueshu.com/w/file61y890bc.html
7.2004年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全国联考考试综合课试题及其2、对法律所体现的国家意志起最终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 A、 国家的历史传统 B、国家的阶级结构 C、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D、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1、 最早依法建立和维护代议制民主制度的法律是( )。 A、奴隶制法 B、封建制法 C、资本主义法 D、社会主义法 https://www.kaoyan.com/kaoyan/2004-09/03-343/
8.A.经济条件不是法的内容的惟一决定因素B.法的物质制约性原理不有些国家的经济制度或经济发展水平相同,它们的法律却千差万别。这种现象表明( ) 。A.经济条件不是法的内容的惟一决定因素 B.法的物质制约性原理不具有普遍性C.经济以外的因素有时也对法的本质起最终决定作用 D.一国法律的具体表现形式与该国的https://www.koolearn.com/shiti/dx-st-5346.html
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大学期末考必背)A、辩证法 B、历史观 C、劳动价值论 D、剩余价值论 8、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A) A、合理内核 B、基本内核 C、精髓 D、核心 9、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政治体系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D) A、德国 B、奥地利 2 C、中国 https://www.360doc.cn/article/69179867_1058066091.html
10.银符考试题库在线练习D.行政法规范易于变动 A B C D 2. 下列属于极端状态的市场主要有 。 A.完全竞争市场 B.垄断竞争市场 C.寡头垄断市场 D.完全垄断市场 A B C D 3. 统一战线在中国革命中有着特殊的重要性,主要是由以下因素决定的 。 A.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在阶级构成上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 B.统一战http://www.cquc.net:8089/YFB12/examTab_getExam.action?su_Id=5&ex_Id=6691
11.教育发展水平的最终决定性因素是()教育发展水平的最终决定性因素是( ) A 政治制度 B 生产关系 C 经济基础 D 生产力 D【解析】生产力发展促进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更新,也促进着教育方法,组织形式的发展与改革,它们都与生产力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都是以生产力的发展为前提的。最终决定教育的发展水平。因此,本题选D。https://m.gx.huatu.com/2022/0930/1834712.html
12.考研政治(一)马克思原理费尔巴哈所理解的实践仅限于1.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 2.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一切历史冲突的根源”,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3.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并从根本上影响和出金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 https://blog.csdn.net/wangjunlei666/article/details/126823980
13.陈剑:房价最终的决定因素是家庭收入房产新闻陈剑:非常简单,房价最终的决定因素是家庭收入。在完全市场化的情况下,房产作为投资品,其价值来自未来的现金流,也就是租金,也是和收入挂钩的。如果我们期望居民家庭收入增长高于GDP增长,那房价增长高于GDP增长也是合理的。如果房价涨幅远远高于收入增长,那就很可能是泡沫。 http://news.focus.cn/cangzhou/2011-11-05/1570363.html
14.HR硬核技能:人力资源数量规划HR赋能工坊前台,就是业务人员,主要采用工作驱动因素法。在其工作内容当中,找到和用人数量直接相关的因素,建立回归方程,最终确定人员数量。 中台依据工作量来计算人员数量。 后台,则是按照人员结构进行数量预测。 定编的一般次序为先业务、再职能、再管理、再全员,也就是先自下而上,再自上而下。 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80037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