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我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法律须经()
A、到会代表的过半数同意B、全体代表的过半数同意C、到会代表的2/3多数同意D、全体代表的2/3多数同意
2.从认识论角度,法学可分为()
A、国内法学和国际法学B、理论法学和应用法学C、法学本科和法学边缘学科D、立法学和法解释学
3.首先将正义划分为分配正义和改正正义的学者是()
A、柏拉图B、罗尔斯C、亚里士多德D、孟德斯鸠
4.法律事实包括事件和()
A、物B、不可抗力C、客观条件D、行为
5.“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这一规则是()
6.根据权利的效力范围不同,可把法律权利划分为()
A、公权利和私权利B、对人权和对世权C、专属权和可转让权D、实体权利和程序权利
7.法的规范作用与社会作用是()
A、手段和目的关系B、理论和实践的关系C、目的和本质的关系D、理论和价值的关系
8.对不属于审判和检察工作中的其他法律如何具体应用的问题由()进行解释。
A、全国人大常委会B、全国人大法工委C、国务院及其主管部门D、最高人民检察院
9.民族精神论是19世纪在德国兴起的,这种法律思想称为()A、规范法学B、自然法学C、历史法学D、分析法学
10.根据法的创制和表达形式法可以分为()
A、根本法和普通法B、成文法和不成文法C、一般法和特别法D、实体法和程序法
11.在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资本主义法制发生的一个重大变化是()
A、宪政制度的建立B、法制原则的确立C、注重保护社会利益D、强调法律保护私人利益
12.我国宪法第33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里的“法律”一词应作()
A、扩充解释B、限制解释C、字面解释D、逻辑解释
13.当代中国建立了各国家机关分工配合的法律解释体制,拥有国家立法解释权的机关是()
A、国务院B、全国人大常委会C、最高人民法院D、最高人民检察院
14.最终决定法的因素是()
A、物质生活条件B、政治力量对比C、国家权力性质D、阶级力量对比
15.大陆法系国家通常把法律划分为()
A、公法和私法B、普通法和衡平法C、普通法和成文法D、成文法和衡平法
16.关于部门规章的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部门规章的效力等同于行政法规B、部门规章的效力低于行政法规C、国务院总理签署公布部门规章D、部门规章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
17.划分法系的根据是()
A、法的经济基础B、法的历史传统C、法的阶级本质D、法的政治属性
18.法律条文与法律规范的关系是()
A、法律规范是法律条文的载体B、一个法律规范就等于一个法律条文C、一个法律规范不能包括在几个法律条文中D、一个法律条文可以包括几个法律规范
19.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这些权利属于()
A、对人权利B、绝对权利C、相对权利D、道德权利
20.基本法律之外的法律由()制定A、全国人大B、全国人大常委会C、国务院D、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21.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物、行为和()A、人B、法人C、人格D、精神财富
22.民法法系的发展以()为基础
A、普通法B、衡平法C、罗马法D、判例法
23.法律离不开国家,从属于国家是因为()
A、国家的基本制度需要法律来确认B、国家形式和国家机构需要法律来确认C、法律是实现国家职能的手段D、法律的创制实施依赖于国家
24.美国法和英国法是普通法系的两个分支,二者的共同点是()
A、都有联邦法和州法之分B、都实行成文宪法制C、最高法院有违宪审查权D、都有普通法和衡平法之分
25.按照法律解释的方法不同,法律解释可以分为文义解释、系统解释、历史解释和()
A、字面解释B、扩充解释C、立法解释D、目的解释
26.关于民主与法制之间关系的正确表述是()
A、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目的B、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力量源泉C、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一项原则D、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前提
27.法律关系的参加者能以自己的行为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的能力称为()
A、法律关系的内容B、法律事实C、权利能力D、行为能力
28.经济基础决定法意味着()
A、经济的要求即是法律B、法律没有自己的历史C、法没有相对独立性D、法从经济关系中自动产生
29.认为法代表着正义和理性,并高于实证法的法学流派是()
A、分析法学B、社会法学C、自然法学D、历史法学
30.我国法律在对人的效力方面采取的是()
A、属地主义B、属人主义C、以属地主义为主,与属人主义、保护主义相结合D、以属人主义为主,与属地主义、保护主义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