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法律的12条常识,本质上是为了保护自由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2.02.18

很多人其实一直搞不清楚到底什么是法律。法律仅仅是为了约束和限制么?其实法律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契约。目的是为了限制公权,保障个人权利,保护自由而不是相反。

如果一个社会有规则,处处讲法律,人就没有必要冒着风险去抢;也不用担心自己的利益随时可能受到伤害。因为法律本身就是个人权力的溢出和让渡。如果有人侵犯你的利益,自然有法律替你解决问题。而就规则而言亦如此。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规则或法律是谁制定的并不重要,关键在于是否全面公平合理。一定记住,是全面而不是仅适用于局部。试想,当你和一堆人挤在起跑线后面的时候,发现有人早就站在距离终点线一步之遥的地方。此刻,你可能根本顾不上谴责那个“最先破坏规则”的人,反而会竭尽全力阻挡后面的人超越自己。而身边的人,无一不是和你有相同的想法。同层互殴会造就互害型社会。在一个社会里,一旦有人带头站在法律和规则之上,法律和规则的公正效用就会遭到质疑。对规则的藐视催生了无序,缺乏法律的保护使人甘于铤而走险。这样的例子在我们身边比比皆是。

本文整理出关于法律的12条经典常识。常识,是比知识更重要的存在。

01

法无禁止即自由

02

程序是法治和恣意而治的分水岭

【出处】英国法谚,具体提出者不详

【释义】正是程序决定了法治与随心所欲或反复无常的人治之间的大部分差异。坚定地遵守严格的法律程序,是我们赖以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主要保证。

03

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

【出处】有争议。一种观点认为,这句话由英国的哲学家约翰·洛克提出;另一种观点认为,这句话源于英国首相老威廉.皮特1763年在国会的一次演讲——《论英国人个人居家安全的权利》。

【释义】即使最底层的人,在他的小屋里也能够对抗国王的权威。公权力必须限制在界限之内,不能越界侵犯私权利。

04

法律不保护权利上的睡眠者

【出处】不详

【释义】法律只帮助积极主张权利的人,而不帮助怠于主张权利的人。权利上的睡眠者无视权利的存在,对其权利漠不关心,此种行为乃是对权利的亵渎,更是对法律的漠视,这类人是得不到法律的垂怜的。

05

迟来的正义非正义

【出处】英文格言:Justicedelayedisjusticedenied.

【释义】即使司法裁判结果是公正的,如果作出裁决过迟,或者告知当事人过迟,这样的裁决对当事人而言都不是真正的正义。

06

法律的生命不在逻辑而在于经验

【出处】美国法学家霍姆斯在《普通法》一书中提出的著名论断

07

法官作为法律世界的国王,除了法律就没有别的上司

【出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

【释义】这句话强调的是法官审判独立在司法独立中的重要性,意思就是要保证司法审判的独立性与权威性,法官代表国家使用法律,只应对法律负责,而不能按照上级领导的意志或者人情去审判案件。

08

损人而利己乃违反衡平

【出处】罗马法学家庞波涅斯提出的著名法律格言

【释义】“任何人不得从其违法行为中获利”是现代法治社会中的一项重要社会共识,越界的“维权”意味着对其他权利的侵犯,本质上构成了违法行为,违反了衡平原则。

09

任何人不得从其违法行为中获利

【出处】19世纪美国纽约州最高法院在著名案件“里格斯诉帕尔默案”(16岁少年萨尔默.帕尔默,为提前获得其祖父所立遗嘱中留给自己的财产,用毒药杀死了自己的祖父。帕尔默的姑姑里格斯到法院状告帕尔默,要求剥夺帕尔默对其爷爷遗产的继承权。不少人法官以“纽约州法律并未明确禁止继承人杀死被继承人当然丧失继承权”为由,反对剥夺帕尔默的继承权。纽约州最高法院最后以一句古老的法谚“任何人不得从自己的错误行为中获益”,冲破当时法律条文的限制,判令谋杀者帕尔默因其犯罪行为被剥夺获得遗产的权利,里格斯胜诉)援引该原则,使这条法谚闻名世界。

【释义】利益的取得都要通过合法的方式,违法行为不能获利。具体说,任何人的任何行为,其预期的利益都要严格依照法律的规定,都要从法律之中找出理由;利益的取得,应当由法律做出评判。

10

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

【出处】耶林《法律的目的》

【释义】这句话主要阐述了法律与道德关系的一种模式,即耶律内克和耶林的最低限度的道德说,该学说认为,法律与道德在某些方面重合,法律与一个社会低层次的道德——该社会中最起码的道德——基本同一,法是实现这种道德要求的必不可少的强制性手段和衡量质疑道德要求的具体标准。

11

法律之内,应有天理人情在

【出处】古索福克勒斯写作的悲剧《安提戈涅》

【释义】在司法过程中有法律正义与自然正义之分,但如果在司法过程中一味地追求法律正义反而就忽略了法律保护正义的基本原则。法律是公民意志的体现,所以法律背后的真正诉求可能更应该是维护天理和人情。虽然情是情,法是法,不可混淆,但是情理中追求的朴素正义与法律维护的公平正义说到底是一致的。

12

法律需要被信仰,否则它形同虚设

【出处】美国著名历史学家伯尔曼

【释义】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而法律的实施不仅仅是对法律规范的遵守,在更深层次上乃是对法律所承载的价值理念的认可和向往。只有内心对法律的信仰、对法律的心悦诚服,才能真正敬畏法律、尊重法律,用法律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THE END
1.从“法制”到“法治”,了解中国的法治建设之路而“法治”,则产生的较晚,主要强调的是对国家权力的限制、制约。 “法制明则民畏刑。法制不明,而求民之行令也,不可得也。” ——商鞅 两者的基本价值追求不同 “法治”是法律至上、社会民主、保障人权、促进权利、维护自由平等和程序正义。 “法制”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1MTIyNjM0Mg==&mid=2247501573&idx=1&sn=9cd03c9324ff6b61767bb290a5cf6184&chksm=e81acb1eede023af0a281ae5905ad16e52ca002f7c8dae8585713879bf616cb1c711824ef80f&scene=27
2.法律的意义和价值行业资讯法律的秩序意义:法律在构建社会秩序中起着主要作用,保证着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通过制定行为规范,法律为社会的稳定有序提供了坚实的基石。 法律的自由意义:法律明确行为模式,让行为人选择有利于自己的模式,同时,法律将个人自由赋予法律的形式,使自由得到国家强制力的保护。 http://www.anlihk.com/detail/id/103/
3.[新京报]专访中国人民大学王旭: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宣言书在党中央明确推进合宪性审查之后,我们有很多创新性的制度。比如,所有的法律草案在起草或者论证过程中,只要涉及到合宪性问题,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都要审查,像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外商投资法、审计法在修改或起草过程中的审查。 2018年,“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更名为“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专门肩负了宪法实https://news.ruc.edu.cn/news/media/102035.html
4.法律小常识百问解析法治生活的智慧指南为什么要遵守法律? 遵守法律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并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法律源自哪里? 中国的立法来源包括宪法、行政法规、地方性基本自治规范性文件以及部门规章等。 人身权利保护 我们有什么人身权利? 每个公民都享有的人身权利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名誉权、隐私权等。 https://www.cjan6a6c.cn/xue-shu-bao-gao/456538.html
5.著作权法中不受保护的“时事新闻”热点关注新闻资讯基于上述对“时事新闻”本质的认识,著作权法中所谓的不受保护的“时事新闻”实际上指的是受合并原则限制及不满足原创性要件的表达。“新闻”作为一种文体其内涵也在与时俱进,外延也在不断扩大,“时事”的表达方式呈现多元化的态势,“时事”的表达方式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图片,还可以是音像。“时事新闻”可以是文字https://www.chinaiprlaw.cn/index.php?id=433
6.法律本质上是用来保障人的自由还是约束人的自由呢?我国的法律体系非常完善,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发展,已经完全适用于我国的国情和社会性质。有关法律本质上是用来保障人的自由还是约束人的自由呢?法律,有些人会觉得它限制了人类的自由,但是我认为不是的,以下是本人的看法。第一,如果这个社会没有法律去约束人的行为,那么这个社会就乱套了,只有法律法规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991407968582952579.html
7.经济法强弱势主体的生成考辩总之,不管是从哲学的、历史的维度来考辩,还是从法律维度来考辩,都见证经济法强、弱势主体的存在,见证经济法强、弱势主体的生成。经济法强、弱势主体在现行经济法部门法中已经存在,对它们的限制与保护也已经规定并实施,只是经济法理论界还未能认识到它们的本质,还未能用经济法思维来进行限制与保护。经济法强、弱势https://www.fwsir.com/fl/HTML/fl_20061124213511_8278.html
8.洛克说:法律的目的不是废除或限制自由,而是保护和扩大自由;哪里没洛克说:“法律的目的不是废除或限制自由,而是保护和扩大自由……哪里没有法律,那里就没有自由。”这句话的本质意思是( ) A.自由和法律是分不开的 B.只有实行法治,人才能充分享有自由 C.法律为保护人权而设立 D.依法限制政府的权力,人才能充分享有自由 https://m.gd.huatu.com/tiku/2179751.html
9.普法宣传法律不是约束,而是保护;守法来自干一轮牛市【普法宣传】法律不是约束,而是保护;守法不是限制,而是自由这一理念深刻揭示了法律的本质与功能,以及守法行为对个人和社会的深远意义。法律,作为社会秩序的守护者,其存在并非为了无端地束缚人们的行为,而是为了保护每一个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它如同一道坚固的屏障,将我们与那些可能侵犯我们权益的行为隔离开来。在法律https://weibo.com/3179266294/P2F4hcDxl
10.民法典视野下隐私权法律保护的边界妙文共赏“坏名声是中国人对于隐私最原始的法律直觉”,这一基本认识一直延续到当今隐私权保护限制的理由中:当人们面临利益衡量,欲对隐私权做出限制时,如果权利主张方存在负面道德评价,我们倾向于对加害方更为宽容,开篇有关婚外情问题的讨论便是如此。直到2010年的侵权责任法,法律上才完全实现了隐私权和名誉权的脱离,采取了http://fxcxw.mzyfz.com/dyna/content.php?id=15336
11.05年10月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总结(一)十九、法律的作用1.法律的规范作用。(指引作用、教育作用、评价作用、预测作用、强制作用)是从法律规范调整人的行为这一特征来分析法律所起的作用;2.法律的社会作用是从法律的本质和目的角度分析法律的作用。①法律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的作用,这是法律社会作用的核心;②法律执行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指法律对于关系整个社http://www.dadeedu.com/html/dade_855.html
12.公司法务股权回购的法理基础与裁判规则刘永斌律师基于资本维持原则和公司债权人利益的保护,股权回购(公司资产流向股东)这样非常态的交易形态,会受到法律的诸多限制。那么,哪些情形可以进行股权回购呢?除了《公司法》第74条规定的股权回购情形外,有限责任公司能否通过章程等约定股权回购的情形?这就涉及到对股权回购的法律本质、价值功能以及《公司法》第74条的理解和适用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4976178.html
13.精品收藏2019考研政治:思修法基道德法律高频汇总【温馨提示】思修法基这门课程分为思想、道德、法律三部分,每个部分都是分析题考察的关键,重点在于能够找出这三个部分的高频知识点,将分析题的知识点熟记于心。本周我们进行最后一个部分思想道德修改与法律基础的道德和法律部分的高频考点总结! 鉴于本文较长,链接特地放在开头: https://www.wangxiao.cn/ky/2693651.html
14.全国法硕联考历年真题解析(6)在狭义上,法的效力仅仅指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法的时间效力是指法律何时生效何时终止效力、以及法律对其公布实施以前的的事件和行为有无追溯力的问题。法的对象效力,各国目前普遍采用是指以属地主义为基础,以属人主义和保护主义为补充的效力原则。 5.在法的本质问题上,神意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http://www.yuloo.com/news/21914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