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的四个根基契约法律法治社会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法治也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一个完善法治社会的构建,不仅需要顶层良善的制度设计,更需要民众的参与整个社会的观念奠基,只有一个国家的民众真正理解、践行了法治的观念,将其成为一种生活常识与习惯,一个社会的法治生态才能真正稳固。因此,理解法治的观念根基,对于我们今天法治社会的循序渐成,尤为重要。

根基一:平等观念

平等是法治的社会基础,法治要捍卫和实现的就是人人平等、破除特权。对于公民而言,平等应当成为内心一种坚定的信念和价值追求:人和人之间存在财富、能力、长相、健康、价值观念等诸多方面的差别,但是,在权利、义务、法律地位和人格尊严上,我们每个人都是平等的。

根基二:权利意识

人的权利即人权,它是人之所以为人的道德和法律基础。人因为是人,所以有人权,人因为有人权,才可能活出人的风采。法律限制的是公权力,保障的是私权利,在法治社会,每个公民都应具备权利意识,并且要珍惜和尊重自己的权利,当权利遭到他人或强权侵犯时,要敢于为权利而斗争。

同时,权利意识还包括要尊重他人的权利,只有每个人都珍惜自己的权利并尊重他人的权利,才能造就一个人人都享有权利和尊严的美好社会。

根基三:契约精神

根基四:程序正义

法律的目的是要实现结果正义,但也因此,人们在观念上更容易注重结果正义,而忽视了法治的程序正义。法律要实现正义,必须依靠一套确定的流程和程序,因此法律的正义,首先是程序的正义。如果只为追求结果的实质正义,而破坏本来公正、公开、透明的程序正义,过度信奉“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的逻辑,那么最终这只猫有可能将锋利的爪子伸向主人。

被破坏的程序正义只能在之后带来更大的司法灾难。程序正义能最大限度地保障结果的实质正义。只有拥有程序正义的根基观念,我们才能真正平等地对待原告、被告双方的合法权利,正确地理解、尊重双方律师应有的司法职责与精神。

更重要的是,程序正义严格框定了司法权力的规范,让司法行为摆脱人情、利益等一系列暗箱因素。

以上关于法治的四个观念根基,均转述自著名法学学者李红勃教授《法律通识》一书。对于今日中国而言,法治建设既需要国家的统筹,更需要全体民众的参与与观念转变,正如李红勃所说;“唯有每个公民都具备了法治的常识,理解了法治的理念,拥有了过法治生活的能力,法治才能从一种构想变成现实”。

THE END
1.法律与正义的现实关系呼伦贝尔新闻举例来说,近年来我国持续加大对腐败行为的打击力度,坚决捍卫社会公平正义。通过完善法律法规,严格执法,一批腐败分子被绳之以法,彰显了国家对正义的坚定信念。同时,我们还应关注到社会中的不平等现象,如贫富差距、教育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法律框架下,深入探讨正义的本质,努力缩小差距,促进社会和谐发http://www.hlbrdaily.com.cn/news/102/html/360001.html
2.“法治”≠“法制”,这个很重要!在法治社会中,法律则具有最重要的地位,法律至上是法治社会的一个基本标志。 4基本价值追求不同 “法治”是法律至上、社会民主、保障人权、促进权利、维护自由平等和程序正义。 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xMjYzMTkzOA==&mid=2653155595&idx=2&sn=0a54b91b7cd0eefeafd11be9ef364fe7&chksm=81eb5a36c59acdf5ffaa03bd8fcbf3b20dbe91794b5857ed53c5fd45dff51fae0b21d327f1a7&scene=27
3.树立并实现公平正义的核心价值理念把法治建设与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紧密结合起来,把建设法治国家的目标与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紧密结合起来,体现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本质特征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以保障和促进公平正义为根本目标。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明确,要围绕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坚持依法http://www.henanpeace.org.cn/news.html?aid=80904
4.“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正义——浅议环境法的价值追求:环境正义关键词:环境正义 公平 和谐 正义是法的价值追求中的永恒目标,“正义有着一张普洛透斯似的脸,变幻无常,随时可呈不同形状并具有极不相同的面貌……” [1]正义问题是当今社会的一个普遍性问题,当代社会各个具体领域均涉及正义问题,如政治、经济、法律等各领域。目前人类生存环境面临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的问题。地球上资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205856.html
5.论法律预期目的冲突司法救济的默会维度——一个默会正义的思考/谢晖司法通过个案救济法律预期目的冲突时,既面对着在冲突的法律预期目的之间的选择,也面对着在冲突的诉求和“证据”面前的采信,还面对着法律适用于案件事实中的妥适性、可接受性等问题。这些都是法官面对的默会知识。藉此,法官在个案裁判中追求的正义,在很大程度上是默会正义知识。此外,法官在裁判相关问题时,其本身的https://cpcivillaw.dlmu.edu.cn/info/1019/2772.htm
6.公正廉洁执法是司法工作的生命线温家宝总理在今年全国人大会议闭幕后的记者会上指出“国家的发展不仅是要搞好经济建设,而且要推进社会的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和自由的发展。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无论在什么社会、什么时代,公正总是执法的同义语和代名词,没有公正就没有司法和行政执法。所以,追求司法和执法公正不仅是一个法律和执法的技术与https://www.360wenmi.com/f/filenal99wev.html
7.精品收藏2019考研政治:思修法基道德法律高频汇总【温馨提示】思修法基这门课程分为思想、道德、法律三部分,每个部分都是分析题考察的关键,重点在于能够找出这三个部分的高频知识点,将分析题的知识点熟记于心。本周我们进行最后一个部分思想道德修改与法律基础的道德和法律部分的高频考点总结! 鉴于本文较长,链接特地放在开头: https://www.wangxiao.cn/ky/26936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