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最能够体现我们党的执政理念,最能够体现人民的根本意志和利益,最能够实现国家治理的高效率。
■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关键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三者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
■宪法、立法法、选举法、代表法、地方组织法等法律,构成了人民当家作主法律制度体系的基本框架,这些法律制度的发展完善也成为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的重要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作出了重大战略部署,规划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在这个凝聚着全党全国人民伟大梦想的宏伟蓝图中,“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居于重要地位,具有重大意义。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的新要求,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始,就把为人民谋解放、谋幸福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为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断探索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形式。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制度安排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最能够体现我们党的执政理念。坚持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我们还要爬坡过坎、经历风雨、克服艰难险阻。要战胜前进道路上的风险和挑战,必须坚定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最能够体现人民的根本意志和利益。人民代表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主体。他们通过法定程序选举产生,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履职尽责,发挥作用。我国现有五级人大代表267万多名,其中全国人大代表近3000名,省级人大代表2万多名,设区的市级人大代表11万多名,县乡人大代表254万多名。这些人民代表来自各地、各民族、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工作和生活在人民中间,他们通过各种制度化的渠道反映人民群众的诉求,接地气,懂民情,是“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重要途径。人民代表大会在国家根本政治制度层面把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统一起来,以国家制度的力量实现党的执政目标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关键是坚持“三个有机统一”
三、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要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四、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要不断加强人大对宪法和法律实施的监督
五、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要不断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自身建设
宪法、立法法、选举法、代表法、地方组织法等法律,构成了人民当家作主法律制度体系的基本框架,这些法律制度的发展完善也成为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的重要内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他们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参加行使国家权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2015年6月,中共中央转发了《中共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关于加强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加强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国家权力机关和人大代表作用,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任务。201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地方组织法、选举法和代表法作了修改,对县乡人大的组织制度和工作制度、代表选举、代表工作等进行了充实完善,推进了代表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几年来,县乡人大依法履行职责,积极做好选举、监督、决定、任免、代表等工作,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为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作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