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司法部关于深化法律服务改革加强法律服务管理若干问题的意见法律查询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司法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司法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律师、公证、基层法律服务工作改革不断深化,法律服务业有了很大发展,但与形势发展的要求还有较大的距离。主要是对深化改革、加强管理的思想不够统一;少数法律服务人员社会责任感不强,违背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甚至违法乱纪;法律服务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水平还不高等等。这些问题制约了法律服务事业的发展,需要认真研究解决。

法律服务工作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自身也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我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深化法律服务改革和加强法律服务管理工作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促进法律服务事业更快更好地发展,现就进一步深化法律服务改革,加强法律服务管理的问题提出如下意见:

一、严格要求,加强监督,进一步提高律师工作管理水平

(三)加强不同形式律师执业机构的建设和管理,完善内部运行机制。国资所、合作所、合伙所是《律师法》明确规定的律师执业机构的三种形式。要依法规范三种形式的律师事务所,强化自律性管理,建立健全民主管理、收益分配、监督约束和责任赔偿机制,明确律师事务所的权利和责任,使各种形式的律师事务所不仅享受法律所赋予的权利,而且要真正承担起相应的法律责任。要通过引导,逐步形成一批规模大、实力强、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律师事务所。

(四)开展律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评查活动。我国律师是社会主义法律工作者,必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高尚的职业道德,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尊严和国家与人民的利益。要运用教育、评查、培训等手段,强化律师的道德和纪律观念,形成遵纪守法、文明服务、诚实守信、扬善惩恶的道德风尚。从今年7月底开始,在全国范围内集中开展律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教育评查活动,对律师和律师事务所在执业活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专项治理。从明年起,各省(区、市)要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每年开展一次教育评查活动,解决一、二个突出问题。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和律师协会要切实加强对教育评查活动的组织领导,务求实效,严禁形式主义和走过场。要通过教育评查活动,进一步规范律师事务所的管理,严肃行风行纪,纯洁律师队伍。

(五)加强律师队伍党的建设。坚持党对律师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的基层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我国律师事业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要在律师事务所建立健全党组织,保证每一名党员律师都能参加正常的组织生活。凡有三名以上党员的律师事务所,要建立党支部,不足三名党员的,要与其它律师事务所联合建立党支部。要积极发展新党员,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律师的模范带头作用。

二、统一思想、因地制宜,确保公证工作改革健康顺利进行

(六)全面贯彻国务院批准的《关于深化公证工作改革的方案》,积极稳妥地推进公证改革。《方案》对公证组织形式、运行机制、工作方式方法、队伍建设和管理模式的改革都做出了明确规定,必须认真贯彻落实,积极稳妥地组织实施。当前公证工作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实现公证处由行政体制改为事业体制。尚未出台贯彻落实国务院《方案》实施意见的省(区、市),要抓紧工作,积极协调,早日出台本地的具体实施办法。要鼓励和推动符合条件的公证处从行政体制向事业体制转制。在转制的过程中,要坚持先试点、后推开的方法,积极稳妥地进行。边远、贫困地区尚不具备改制条件的及近三年人均收费不足三万元的公证机构,可以保持原有体制不变,但应按事业单位的模式管理和运行。继续做好已有合作制、合伙制公证处的试点工作,不再增加新的试点单位。

(七)制定完善公证改革的配套措施。要保证公证工作改革的顺利进行,关键是要制定和完善公证机构从行政体制改为事业体制的有关编制、人事、税收、财务管理等方面的配套办法和措施。为此,司法部将与中央有关部门积极进行协商,各地也要主动与有关单位沟通,认真做好相应的工作。

(八)采取措施,提高公证证明质量。公证证明的质量关系到公证的公信力。要指导、监督公证机构和公证人员依法执业,对违法违纪的公证机构和公证人员应严肃处理,确保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的实施,确保公证证明的质量和信誉。近期,各地要对公证证明质量问题进行认真的检查,对公证人员和公证管理人员进行深入的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教育。严格要求公证人员不得利用办证谋取私利,不得违法违规办证,不得以支付介绍费和给回扣等手段招揽证源。

三、调整规范、强化管理,促进基层法律服务工作稳步健康发展

(十一)加强基层法律服务队伍建设和执业管理。基层法律服务队伍是维护基层社会稳定、促进基层经济发展的重要法制力量。要按照《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管理办法》和司法部关于建立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资格制度的要求,认真做好执业资格考试、考核的组织和审批颁证工作,严格执行执业登记、年度注册和监督惩处制度。要加强对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执业活动的管理,严肃查处执业违纪行为。

四、进一步加强对法律服务工作的领导

(十二)改革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我国幅员辽阔,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各地法律服务工作开展情况差别很大,改革必须从实际出发,不搞一刀切。改革要有利于我国民主法制建设,有利于法律服务事业的发展,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要坚持抓试点,认真总结、积累经验。

(十三)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深化法律服务改革,加强法律服务管理是一项复杂艰巨的任务,有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研究解决。各级司法行政机关一定要高度重视,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要通过扎扎实实的工作,把深化法律服务工作改革引向深入,促进法律服务事业的发展。

THE END
1.关于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工作情况的报告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省法院先后召开92次党组会和司改领导小组会研究部署,单独或会同有关部门出台司法改革文件220余份,开展4轮专项督察。今年以来,着眼于“巩固、深化、拓展、提升”,部署推进10个党组重大调研课题和53项改革重要举措,坚持“完善提升一批、复制推广一批、创新推进一批”,推动改革持续深入发展。全省法院多项改革创新成果入选https://www.fjcourt.gov.cn/Page/Court/News/ArticleTradition/aa51fee8-268b-40ad-8be4-ddf6c79b5941.html
2.我国司法改革的回顾与展望现在刚刚闭幕的十六大又对司法体制改革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司法改革的前景令人鼓舞。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的司法体制改革,有必要对五年多来的司法改革进行 总结 和反思,并根据党的十六大的要求作出新的部署。 一、司法的涵义和当代司法制度的主要特征 所谓司法,是指国家适用 法律 解决社会纠纷的活动。有的西方学者https://www.360wenmi.com/f/filenc262254.html
3.司法体制改革的方面有哪些司法体制改革的方面主要包括法官员额制改革、巡回法庭、立案登记制、庭审实质化、司法救助。根据法律规定,司法体制是指以司法为职能目的而形成的组织体系与制度体系,或者说是司法机构组织体系和司法制度的统称。 法律依据 《宪法》第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https://www.lawtime.cn/tuwen/656156.html
4.中国司法体制改革6篇(全文)中国司法改革的主导任务是通过制度创新, 提高司法机构“公共产品”的出产能力和效益, 更有效、更充分、更完善地保护社会主体的正当权利, 创造、完善并维护适应新的历史条件的政治、经济以及社会生活诸方面的法律秩序。与此相适应, 中国司法改革的基本内容在于重新配置并合理界定各种权力关系。由于中国司法改革受诸种条件https://www.99xueshu.com/w/fileact5ko36.html
5.第2页司法部关于深化律师工作改革的方司法部法律法规第2页 司法部关于深化律师工作改革的方案[接上页] (二)鼓励律师事务所聘请各方面的专家担任专业顾问,协助律师办理专业法律事务。同时,提倡律师事务所配备一批专业助理人员,以提高律师事务所的整体工作效率。 (三)通过试点,逐步在国家机关内部建立为各级政府及行政部门提供法律服务的律师队伍,担任法律顾问,代理行政诉讼,https://code.fabao365.com/law_228307_2.html
6.浅析我国司法体制的改革改革必须立足于提高政法机关履行法律赋予职责使命的能力,统筹协调中央和地方、司法机关和其他部门、当前和长远的关系,统筹协调司法机关上下级之间、政法部门之间的关系,确保各项改革措施既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民主政治建设、公民法律素养的要求,又适应政法机关、政法干警的职业特点,积极推进政法事业科学发展。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13/01/id/81023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