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洗钱业务知识题库[1]

2、在洗钱过程的“离析阶段”,洗钱分子尤其选择哪些国家和地区进行资金划转?

答:反洗钱法律和机构建设不健全以及在反洗钱调查方面不合作的国家和地区。

3、洗钱活动对经济的危害性主要体现在哪方面?

答:洗钱行为扭曲资源分配,影响一国经济增长。

4、洗钱活动对政治的危害性主要体现在哪方面?

答:洗钱行为会滋生腐败,影响政府声誉,对执政者构成严重的信任危机。

5、“洗钱罪”最早在我国法律规定上出现是哪一年?

答:1997年,经八届人大五次会议修订通过的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首次以专门条款规定了洗钱罪。

6、目前,我国《刑法》在第几条界定了洗钱罪?

答:第一百九十一条。

7、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FATF)在全球设有哪几个工作小组?

答:FATF在全球设有加勒比海金融行动小组、中东欧金融行动小组、亚太金融行动小组、东南非金融行动小组、中西非金融行动小组和南美金融行动小组。

8、《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对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信息的两条限制性使用规定是什么?

答:(1)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依法负有反洗钱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机构履行反洗钱职责获得的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信息,只能用于反洗钱行政调查;(2)司法机关依

法获得的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信息,只能用于反洗钱刑事诉讼。

9、我国反洗钱法律制度主要包括哪两方面的内容?

答:刑事打击和预防、监控两个方面。

答:于2006年10月31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

答:2007年1月1日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的立法宗旨是什么?

13、我国现行的四大反洗钱部门规章是哪四部?

答:《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金融机构报告涉嫌恐怖融资的可疑交易管理办法》、《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

答:2007年1月1日起施行。

答:2007年3月1日起施行。

答:2007年8月1日起施行。

17、我国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指的是哪个部门?

答:根据我国《反洗钱法》和《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的反洗钱

行政主管部门。

18、《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中提到的中国人民银行或者省一级分支机构包括哪些机构?

答:具体包括: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上海总部、分行、营业管理部、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副省级城市中心支行。

19、《反洗钱法》规定履行反洗钱义务主体有哪些?

答: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金融机构,按照规定应当履行反洗钱义务的特定非金融机构。

20、金融机构应当依法采取预防、监控措施,建立哪三项基本制度履行反洗钱义务?

答:客户身份识别制度、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保存制度、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制度。

21、洗钱预防措施的核心是什么?

答:洗钱预防措施的核心是有效识别和及时报告可疑交易。

22、金融机构反洗钱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由谁负责?

答:由金融机构负责人负责。

23、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洗钱活动时,有权向什么部门举报?

答:向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公安机关举报。接受举报的机关应当对举报人和举报内容保密。

24、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履行反洗钱职责获得的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信息,司法机关按照《反洗钱法》获得的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信息,分别只能用于哪些方面?

答:反洗钱行政调查、反洗钱刑事诉讼。

25、国务院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的派出机构有哪些反洗钱职责?

26、实践中,金融机构与客户的交易关系主要分为哪两类?

答:(1)通过开立账户或签订合同建立较为稳定的金融业务关系;(2)客户直接要求金融机构为其提供金融服务,主要是指不通过账户发生的交易。

27、金融机构应当保存的交易记录包括哪些内容?

答:关于每笔交易的数据信息、业务凭证、账簿以及有关规定要求的反映交易真实情况的合同、业务凭证、单据、业务函件和其他资料。

28、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协助进行洗钱活动的,尚未构成犯罪的,应给予什么处分?

答:给予纪律处分。

29、《反洗钱法》对违反反洗钱义务的行为采取怎样的处罚原则?

答:《反洗钱法》对违反反洗钱义务的行为采取“双罚制”原则,既对金融机构实施行政处罚,又对直接负责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罚。

30、国务院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省一级派出机构开展反洗钱调查,调查人员不得少于多少人?并应当出示哪些证件?

答:2人;应当出示《中国人民银行执法证》和国务院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省一级派出机构出具的《反洗钱调查通知书》。

31、国务院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省一级派出机构开展反洗钱调查,经调查仍不能能排除洗钱嫌疑的,应当立即向哪个部门或者机关报案?

THE END
1.适用民法总则应处理好五大关系因此,民法总则实施后,法官不能再依据合同法将欺诈、胁迫的法律效果区分为无效(第五十二条)和可撤销(第五十四条)两种情况,而应适用民法总则,统一判定为可撤销(第一百四十八条和第一百五十条)。 四、应正确处理好民法基本原则和民法具体规则的关系 民法总则第四条至第九条分别规定了平等原则、自愿原则、公平原则、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18/01/id/3195200.shtml
2.法律的适用原则根据《立法法》相关规定,主要有以下四大原则适用:⑴上位法优于下位法。《立法法》第79条规定,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行政法规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规章。第80条规定,地方性法规的效力高于本级和下级地方政府规章。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的效力高于本行政区域内较大的市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https://www.64365.com/tuwen/zatmp/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件事是,最高人民法院运用司法解释的手段,阐发和解释《民法通则》规定的法律原则、法律漏洞以及其他单行法律不协调之处,补充立法的不足。虽然在法学方法论上,受到法学界一些人的质疑、批评甚至反对,认为最高人民法院如此解释法律,不是司法解释,而是属于“泛立法化”的立法解释,这超越了法院创造法律的权限。但笔者https://www.fzlawyers.net/index.php?s=wap/show/index&id=3408
4.立法解释中的“四大问题”是什么?独家三是在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对法律规范的行政解释和司法解释出现原则性分歧或者对有关法律适用的理解不一致,报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处理时,全国人大常委会所作的立法解释。 实践证明,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对法律规范的具体含义进行立法解释活动在国家的法律实施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http://www.mzyfz.com/index.php/cms/item-view-id-1346046
5.法律原则的适用李键键律师律师问答根据《立法法》相关规定,主要有以下四大原则适用: ⑴ 上位法优于下位法。《立法法》第79条规定,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行政法规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规章。第80条规定,地方性法规的效力高于本级和下级地方 政府规章。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的效力高于本行政区域内较大的市人民政府制定https://v.66law.cn/jx/flyzds.html
6.扶养的法律适用原则主要包括哪些?()公安部近期部署各地集中开展源头安全隐患“清零”行动。从6月1日起,全国所有交警执法站,省际执法站将实行24小时勤务,并且实行“()”。各地要集中开展交通安全警示曝光。()召开一次新闻通气会,集中曝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和主体责任不落实的运输企业,公告一批终生禁驾名单。https://www.shuashuati.com/ti/0deb3d7fe0af4460a7528ca055d81ccf.html
7.北京市公安局关于印发爆破作业证件管理规定的通知市级一、适用范围和总体原则 (一)本规定适用范围:本市从事爆破作业的相关人员,包括新申请的爆破工程技术人员及爆破员、安全员、保管员和押运员(以下简称“四大员”)培训考核,以及已取得证件的爆破工程技术人员及“四大员”的复审考核。其中军队系统仅限取得《军队事业单位对外有偿服务许可证》的事业单位且现从事爆破工程设https://www.beijing.gov.cn/zhengce/gfxwj/sj/201905/t20190522_57025.html
8.社会法学研究网日本解雇制度的最大特点是没有以成文法形式列举解雇原因,《劳动基准法》只原则上将解雇事由规定为“归因于雇员的原因”,企业可根据法律的原则性规定,结合自身情况灵活行使解雇权,同时法院享有认定解雇原因的较大的自由裁量权。20世纪70年代,法院通过判例正式确立了“解雇权滥用法理”,要求解雇事由“合理,且被社会共同https://shfxyjw.zuel.edu.cn/xsyd/show-22672.html
9.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一、法律的适用范围,也称法律的效力范围,包括法律的时间效力,即法律从什么时候开始发生效力和什么时候失效;法律的空间效力,即法律适用的地域范围;以及法律对人的效力,即法律对什么人(指具有法律关系主体资格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适用。 二、依照本条规定,本法适用的主体范围,包括一切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事业单https://www.hnvist.cn/column/pxfg/details/1657682483525.shtml
10.民事诉讼法考试重点?民事诉讼法重点知识考试此外,鉴于法院调解原则的重要性及其与具体制度和规则的紧密联系,本书将在第七讲对法院调解进行专门讲授,在本讲中暂不涉及。 (―)当事人诉讼地位平等原则 《民事诉讼法》第8条规定:“民事诉讼当事人有平等的诉讼权利。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保障和便利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对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该https://www.51zlaw.com/flzs/957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