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师团队新闻特写]投身法治进程,推进教学研究——记法政学院法学教研团队

随着我国法治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依法治国”已上升为治国方略。法律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不断突显,法律专业在我国也是蓬勃发展,多数院校设置了法学专业,并且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优化整合,法学教育日新月异。

我校法政学院法学专业创建于2001年,经历了学校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时期,也正是抓住了这一不可多得的机遇,在学校的关心和帮助下,在全体教师的一致努力下,9年来法学学科教师团队始终以学术创新、教学改革为中心,内外兼修,获得了稳健的发展。

大力引进人才建设教研团队

一个优秀团队的形成,离不开全体成员的精诚团结。法学团队在整个教学和科研的过程中,互帮互助,互相信任,形成了良好的沟通机制。在教学上,老教师以老带新,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在科研活动中,相近学科的老师结合成科研团队,积极申报各种课题,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在良好的机制下,团队的教学和科研水平大幅度提高,为培养新世纪法学人才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注重内外兼修提升专业水准

要建设一流的学科,需要从内外两方面入手。首先,内功的修炼至关重要。法学团队教师本身具有高学历,但是在知识更新飞速的今天,吃老本显然是行不通的。如何提高教师的学科专业水平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团队为此采取了很多措施:一是反复强调知识更新的重要性,要求教师大量阅读最新文献;二是要求教师积极申报课题,紧跟学术发展的潮流;三是定期开展教学和科研研讨活动,检查各自在教学、科研方面的缺失,互通信息,共同提高;四是积极组织参加各种培训,做好发展培养工作,并鼓励教师参加各种法律研修班。近年来团队有3人次出国、1人次在国内做访问学者,1人次即将出国访学。

坚持改革创新培养优秀人才

如何培养适合我国法治建设的社会主义法律人才,是法学团队每个教师经常思考的问题。而法学既是理论性很强的学科,同时也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如何在教学中把握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使两者有机结合是团队面对的难题。

法学团队为此做了许多的创新和改革。一是结合学生以后要面临的司法考试,在课堂上尽量增加一些司考的内容;二是结合教改课题,由专业不同方向的教师开展考研辅导;三是邀请国内著名学者来校讲学,提高学生对法学的了解和认同;四是在课程中大量融入实践的内容,不仅有课内实践,而且也有单独的实验课,通过案例研讨、模拟法庭等实践形式,让学生增加实践经验;五是鼓励学生进行科研创新,通过学生院立课题等形式,培养学生查找资料、调查研究、论文写作等的能力;六是鼓励学生发表论文,并对他们进行奖励,现在法学专业每年都有学生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七是结合就业工作,让学生尽早定位,提前进入不同的角色,进行考研、考公务员、就业等准备工作。团队还经常举办法学沙龙,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提高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

由于法学专业的毕业生一次就业客观地说在全国都存在一定的困难,我校法学专业也面临这一问题。这有多方面的原因,如进入司法实务界需要通过司法考试,而这一考试近两年才允许大三的学生参加。面对这种情况,在学院领导的关心下,法学团队做了大量的工作。如今年暑期,每位毕业论文指导老师、班主任与尚未签订就业协议的学生多次联系,督促学生尽早就业,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从法学学生就业的动向来看,主要还是以进入企业为主,另外也有不少学生考上研究生、公务员或者出国深造,这也成为法学专业的特色之一。

正是在法学团队教师们的辛勤工作下,法学专业学生不仅真正学到了知识,而且在步入社会后能够很快进入角色。从反馈的毕业生情况来看,我校法学学生的素质、能力普遍较好。

收获累累硕果再创明日辉煌

法学团队通过这些年的不懈努力,厚积薄发,教学、科研成果累累。仅2008年就共计发表论文18篇,其中王健老师、王晓老师各有一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出版专著3本,其中王健老师1本,邢益精老师1本,何邦武老师1本;省市级课题立项7项,其中刘继华老师主持的长三角课题为省规划办重点课题,另有1项“十一五”国家级课题“我国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重点子课题“法学专业分类培养教学模式研究”;获浙江省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

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法学团队并未固步自封,也不沾沾自喜,团队清楚地认识到自身距离一流学科还有一定的差距。法学团队将紧紧围绕校、院“十一五”规划所规定的奋斗目标、工作重点和发展改革总体思路,继续加强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以及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以学科建设为中心,努力申报法学一级硕士点,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推进教学科研水平不断提高。目前年轻的法学团队正在以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和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乘风破浪,勇于创新,为创建一流的学科,向社会源源不断地输送优秀法学人才而不懈努力。

THE END
1.鹤城机关建设网中共齐齐哈尔市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但某些地方的生态问题依然严峻,名和利的驱使致使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一味的追求当地经济的发展和对利润的盲目崇拜,而不顾生态环境的保护,严重阻碍着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国生态文明的建设不但要让全社会主动去培养良好的生态同时也需要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度为其保驾护航。通过健全的生态法制去进行生态保护,打击各种生态http://www.hcjgjs.gov.cn/show.aspx?NewsID=36756
2.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教案.doc[重点]2.结合搜集的材料了解我国法治建设的进程,明确法治是先进的国家治理方式。[难点]【教学方法】议题探究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视频<<了解我国宪法的“前世今生”>>导入,激发同学们的兴趣,了解宪法的不断完善讲授新课:总议题: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议题1.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情景1:有观点认为,法律是人类的重大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232071686.html
3.浅谈新时期我国法治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在改革开放后的法治建设进程中,邓小平同志深刻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根据当时国家法治建设的指导原则和指导思想,我国制定了“文化大革命”后的第一部宪法,即1982年《宪法》,在这部宪法中https://www.fx361.com/page/2020/0716/6873652.shtml
4.我国法治政府建设的历程反思与展望法政评论“由政府自觉提出并要求在十年时间内基本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这在世界法治发展史上是绝无仅有的。”⑥《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从政府转变职能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制度建设、法律实施、科学民主决策、政府信息公开、纠纷解决机制、行政监督和公务员依法行政观念和能力提高等多个方面展示了我国实现依法行政的具体http://www.calaw.cn/article/default.asp?id=11241
5.我国商业银行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的选择三、提高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对策 (一)加强相关立法,形成健全的法律框架体系 市场经济的稳定运行需要法律的支持和保证,商业银行实行混业经营需要完善的法律体系作为保障。首先,要建立健全金融法律建设。通过法律法规的完善,一方面能够弥补某些领域的法律空缺,另一方面也能够为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提供完善的法律依据。例如,http://www.kjlww.com/m/article-41627.html
6.管志琦:我国教育法制建设的历史回顾与展望但应当看到,我国教育法制建设还不能完全满足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要求,一些法律法规还不健全,一些法律法规的执行还不到位,学校依法治理的机制还不完善,教育司法实践面临许多困境。当前,有必要对我国教育法制工作进行系统总结和梳理,科学诊断存在的问题,按照依法治教的要求,加快教育法制建设的进程,推动我国教育在新的起点上更http://views.ce.cn/view/ent/201305/10/t20130510_805639.shtml
7.周洪宇:40年教育法治建设回顾与展望此外,1988年3月发布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1994年3月发布了《教学成果奖励条例》等教育方面的行政法规。这些法律、行政法规的颁布实施,拉开了我国教育法治建设的序幕,在我国教育法治建设进程中发挥了基础性的历史作用。 第二个阶段:不断发展阶段(1995—2009年)。199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http://www.jyb.cn/rmtzgjsb/201812/t20181225_126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