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这家公司工作半年了,竟签了一份空白劳动合同!”近日,被公司辞退的王女士准备替自己维权时,发现了这件糟心事,随即向贵阳市融媒问政平台留言。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工作半年
劳动合同还“一片空白”
王女士告诉记者,她于今年4月被贵阳一家公司聘为行政专员。“进公司签的合同是一式两份,当时薪资等条款都是空白的,公司说劳动合同都是先填个人信息,等公司领导补填、盖章,而且说两份合同都会保存在公司里。”王女士说,她当时并未对此起疑,劳动合同后续存放在档案室中,虽然自己身为行政专员,也没有翻阅过。
劳动合同上薪资为空白。
从王女士提供的合同上,记者看到,该份合同除写有王女士的个人信息和岗位外,薪资、合同期限等内容都未注明,但合同落款处盖有该公司的人事行政专用章。
劳动合同上仅有个人信息和岗位信息,合同期限为空白。
这是怎么回事呢?11月20日,记者前往王女士曾就职的公司,听到了另一个说法。
至于“为什么公司会在空白合同上盖章”,张女士表示劳动合同都由王女士负责完善,她并不清楚,而且王女士之所以被公司辞退,也是因为本职工作中存在疏忽,给公司造成了经济损失。
公司人事经理接受问政记者采访。
律师建议:
空白合同不能随便签
记者了解到,针对此次争议,王女士已向观山湖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提交了仲裁申请。签订“空白劳动合同”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又可能会带来什么风险?为此,记者专访了贵阳市政协委员、北京盈科(贵阳)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黄思逸。
杨女士已提交劳动争议仲裁申请。
“若在实际操作中,劳动者无法拒签空白劳动合同,可以通过拍照、录像等方式将签订劳动合同的过程及合同内容记录下来,以便日后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黄思逸建议,劳动者除注意保留劳动合同外,也应保留劳动期间的各项证据,如工作证明材料、工资表、社保缴纳材料等作为佐证,向合同履行地或用人单位所在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用人单位也应当遵循法律法规,与员工签订完整、明确的劳动合同,保障双方权益。
【劳动合同应包含啥?】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17条,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
(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二)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
(三)劳动合同期限;
(四)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六)劳动报酬;
(七)社会保险;
(八)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
(九)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劳动合同除前款规定的必备条款外,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约定试用期、培训、保守秘密、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等其他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