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庭长王惠奕。受访者供图
一名与王惠奕年纪相仿的女孩,身上被一道又一道如同蜈蚣般的红色的疤痕盘踞。她是一起燃气爆炸案件的受害人,因被认定负直接责任,几年来她没能拿到民事赔偿。
“第一次,我觉得法槌是那么沉,承载着她对未来、对人生的勇气。”经过王惠奕反复研究,查看资料,走访各方,最终支持了女孩提起的行政诉讼。
这场改变当事人一生的判决,却是王惠奕的日常工作。王惠奕是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庭长。从事审判工作20多年,她公正高效审结各类行政及国家赔偿案件2000余宗,努力用公正和真诚解开当事人心结,同时全程参与深圳行政案件集中管辖改革,优化行政审判运行机制,改革经验获最高人民法院的多次肯定。
撰文:邓子良丰雷肖波
“不管是哪一方,不合法的都会输”
王惠奕的司法理想始于上世纪90年代,那时香港律政剧热播,看到剧中维护正义的法官她欣羡不已。2002年,大学毕业的王惠奕如愿进入深圳中院任职,成为一名行政审判庭法官。
行政案件俗称“民告官”,这类案件因其特殊性,往往较为棘手,如果处理不当就会让当事人对法院产生不信任。面对这样的情况,王惠奕用自己的智慧和坚持维护法律的公正性,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她常说:“不管是哪一方,只要不合法的都会输。”
王惠奕总觉得不对劲,如果单纯因为没有期限规定就可以迟迟不做,法律设定的强制执行制度又有什么意义呢?老百姓的居住环境又何以保障呢?
最终合议庭判决,即使法律没有明文规定,行政机关依然需要在合理期限内履行强制执行义务,不作为违法。这个案件后来被最高法院公布为全国十大行政不作为典型案例,专家这样点评:“人民法院以裁判方式昭示了合法生效的行政决定必须得到执行。不以法律强制作为后盾的处罚决定,就像无焰的火、不亮的光,最终损害的是公众对法治的信仰。”
有位70多岁的老先生,案件历时十年历经四级法院多次审理,隔几天就会传真来厚厚一沓材料。王惠奕十余次调查核实情况,加了一个月的班,几万字的审理报告,最终依然没有支持他。想到老先生可能难以接受判决结果,王惠奕约他来法院。
四个多小时,老先生拍桌子,王惠奕就给他倒上杯温水;老先生高声不满,王惠奕就认真倾听;老先生说累了,王惠奕就解释判决的理由。送老先生离开法院,已是晚上九点多,老先生终于说了句,“王法官,虽然你判我输了,但你是我见到的最认真最负责的法官。”
“法律不是工具,是公正和善良的艺术。”这是王惠奕从业以来一直奉行的职业信念。她说,做法官的不易之处在于,要考虑到情、理、法的融合,法官要用自己的智慧、工作经验和责任心,为市民解决困难,用公正和真诚解开心结。
“让公平正义的阳光普照每位公民”
她发送的司法建议促使政府部门对文书模板进行检视,更正58处错误,完善执法流程,保障老百姓说话的权利;她连续9年组织向社会公开发布行政审判白皮书,个人先后开展法治讲座50多场,足迹遍布全市主要行政机关;她先后执行编撰《法治政府建设与司法监督实践》《深圳市行政典型案例评讲》丛书,被指定为深圳市公务员普法教材。
王惠奕一直在行政审判领域深耕多年,参与、推动、见证了行政案件集中管辖改革八年来飞跃式的变化。
2015年6月,经最高人民法院批准,深圳法院作为试点,由盐田法院承担起深圳市行政案件集中管辖改革任务。自此,王惠奕全程参与、实施、推进了深圳行政案件集中管辖改革。
担任集中管辖改革法院盐田法院副院长后,王惠奕带领集体共同推行繁简分流、全国首家网上行政诉讼服务平台“法智云端”、行政审判中心文化建设、多元纠纷化解、巡回审判等多项改革举措。盐田法院行政案件收结案比96%,巡回审判179宗。
八年来,深圳通过试点并深化行政案件集中管辖改革,探索出一条行政诉讼体制机制优化的有效路径,为法治城市示范提供了坚强保障,也让深圳的行政诉讼体制改革在全国起到了先行示范的作用。
“这么多付出,都值了”
“法治,从来都不是遥远的理想,而是实实在在的生活。”2019年,王惠奕发现住房公积金追缴案件突然间井喷3倍,她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事关社会稳定的大事。
“法官要信守法律,也要坚持人民情怀。”王惠奕表示。
2021年,她收到了一个行政协议案件。两兄弟来起诉要求政府履行21年前的拆迁补偿协议。“21年已经过了最长起诉期限,21年前签协议的机关也已在数次机构改革中消失了踪影。但不能让老百姓吃亏,我下定决心要管上这件事。”
案件的审理并不顺畅,为此,她先后开了四次庭,两次通知被告负责人出庭。
收到协议时已是晚上9时,原告方由衷地说,王法官,你真是个真心为我们的好法官。“那一刻,我觉得,这么多付出,都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