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公证制度

公证是指国家认可的公证人对民事法律关系所确认的具有权威性的证明活动。

我国的公证原来是指国家专设的公证处代表国家对民事法律关系依法进行的证明活动,即国家公证机关根据当事人的申请,依法证明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文书和事实的真实性、合法性,以保护公共财产,保护公民身份上,财产上的权利和合法利益。2000年10月1日起,司法部将施行《关于深化公证工作改革的方案》,从而推进公证机构向事业单位转制。改革后的公证机构不再是行政机构,而成为执行国家公证职能,自主开展业务,独立承担责任,按市场规律和自律机制运行的公益性、非营利性的事业法人,今后国家不再审批设立行政体制的公证机构。全国公证员考试也将由系统内部考试改为向全社会开放,由司法部统一组织实施。

(一)公证处的设置

直辖市、县(自治县)、市设立公证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司法行政机关批准,市辖区中可设立公证处。公证处之间没有隶属关系。

(二)公证业务范围

公证处的业务主要包括:

1、证明民事法律行为;

如证明合同、委托、遗嘱、赠与、财产分割、收养子女等。

2、证明有民事法律意义的事实;

如证明出生、死亡、结婚、离婚、亲属关系、身份、学历、经历等。

3、证明有民事法律意义的文书;

如证明文书上的签名、印鉴属实,证明文件的副本、节本、译本、影印本与原本相符等。

4、证明债权文书的执行力;

如各种还款(物)协议,追偿债款的借贷契约等的执行力。

5、辅助性业务

如保全证据、保管遗嘱或其他文件,代当事人起草申请公证的文书等。

实践中的公证业务还包括办理提存,开奖等公证。

(三)公证的效力

公证书一般具有以下四种效力:

1、证据效力

又称证据能力,指它在法律上的证明资格。民事诉讼法第67条规定:"经过法定程序公证证明的法律行为,法律事实和文书,人民法院应当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但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公证证明的除外。"

2、执行效力

公证书的执行效力,是指它的强制执行力,目前只仅限于认为无疑义的追偿债款、物品的债权文书,并非所有文书。经过公证处证明有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一方当事人不按文书规定履行时,对方当事人可以向有管辖权的基层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3、法律效力

公证书的法律效力是指某些法律行为只有经过公证证明后才成立生效,才具有法律约束力,才受到国家的保护。如收养子女,中国公民同外国人办理婚姻登记等行为。

4、域外效力

即公证书在域外使用时发生法律上的效力。这是公证书本身所固有的法律上的效力和作用在域外的延伸。按照国际惯例,我国公民或法人发往域外使用的文书,经公证机关证明后,还须经外交部和各省、市、自治区外事办公室或外国住华使、领馆的认证,才能在国外发生法律上的效力,取得使用国的承认。

(四)公证程序

公证机关和公证当事人实施公证行为时应严格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1、申请和受理

2、审查

是公证工作的重要一环。公证处重点审查当事人的人数、身份、资格、民事行为能力、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和相应的权利,需公证的行为、事实或文书的内容是否真实、合法,需公证的文书内容是否完善,文字是否准确,签名、印鉴是否齐全等内容。

3、出证

即对经过审查符合条件的公证由公证人出具公证证明。

4、特别程序

指办理某些特殊的公证事项所应遵循的程序,如公证处办理招标投标、开奖、拍卖等公证事项,公证人须亲临现场,对真实、合法的应当场宣读公证词,并在7日内作出公证书发给当事人。

5、复议

指当事人对公证处作出的不予受理或拒绝公证或撤销公证书的决定不服,可在法定期限内向司法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在法定期限内向人民法院起诉。(鲁春雅张丽娟编写夏勇审校)

THE END
1.法律是公平公正的吗?法律是公平公正的吗?–手机爱问法律是公平公正的吗?张*** 举报 全部回答 傅*** 2018-02-15 44 0 法律是正义的化身,它对我们每个人都是公平公正的。 法律就像天平一样,衡量着两边的重量,只有重量一样时两边 才会平衡,法律也是一样,只有保证公平公正时,社会才会和 谐,我们的生活才会有序。 当天平的一边发生倾斜时,法律就会及时地做出https://m.iask.sina.com.cn/b/iRNxh4C5jcbX.html
2.法律没有公平一说,可以说:中国的法律是公来自互联网家长里短法律没有公平一说,可以说:中国的法律是公正的吗?答案是趋向于公正,但在立法、司法、执法上的少数地方做不到,尤其是执法方面。1公平是相对的,世间很难达到真正的公平。对于劳工、摊贩来说,他们生在农村辛辛苦苦却一直贫困不公平,对于商人和中产阶级来说政府拿纳税人的钱大把大把的给山区和贫困县也不公平呀,贫困https://weibo.com/2618200173/IsivWcpum
3.正义的天平当法律失衡,我们如何自处?法律,作为维护社会秩序和保障公民权益的重要工具,本应是公平公正的象征。然而,现实中的法律却常常因为种种原因,偏离了其应有的轨道。这种偏离,有时是因为法律本身的不完善,有时则是因为执行过程中的人为因素。不论是哪一种,都会导致法律的公信力受损,让普通民众感到绝望。https://www.jianshu.com/p/9d0b60391de3
4.法律是最公平的吗辩论参考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条 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条 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参考文章 法律是维护公平正义的 法院真的公平公正吗 简述法律对公平正义的保障 https://ailegal.baidu.com/legalarticle/qadetail?id=4f1245ac4a06d7001021
5.法经济学视野中的公平与效率关系探析[摘要]本文认为,公平的基本含义是:社会制度的公正、社会运行的平等、社会利益的平衡。在法经济学视野中,公平与效率是内在统一的,公平与效率是社会经济发展所追求的两大价值目标,也是评判法律制度优劣的根本尺度。法律公平与经济公平存在着差异,二者不是同一层次的概念。“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经济原则与“法律价值中公https://illss.gdufs.edu.cn/info/1043/5356.htm
6.法律是如何实现对公平正义的保障的律师普法法律实现对公平正义的保障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法律将社会生活的主要领域及其重要的社会关系纳入法律之内,使得正义融入法律规范与制度之中,实行法治化治理,严格依法办事,从而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 2.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机制公正地分配社会的利益和负担,并设定公正的程序来,使得实体正义和程序正义得以立法来落实。 3.https://www.110ask.com/tuwen/15018592442105981280.html
7.实质公正实质公正指诉讼中对控诉和争议事实的认定和裁判符合正义。与“形式公正”相对称。它不满足于程序上的公正,而追求通过程序公正进一步实现结果公正。又称“实体公正”。要求裁判者不受当事人主张的约束,在法律规定范围内,采取主动措施,查明事实真相,达到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裁判运用法律正确。http://www.110.com/info/baike/ssf/630.html
8.略论制度公正与招考公平的关系但是,由于现有高等教育资源的相对短缺,区域间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加上高考模式的多变、考试诚信的缺失、考试法律的缺位等等,使得招考制度设计的公正和合理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试图从招考制度设计公正的角度,探索实现招考公平的路径。 一、制度公正是实现招考公平的题中应有之义https://www.cqksy.cn/site/ShowArticle4.jsp?ArticleID=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