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时评·尊宪崇法②用法治方式解决问题化解矛盾

从家庭暴力、邻里矛盾到消费维权、经济纠纷,再到行政复议、上诉再审……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在遇到矛盾纠纷时,会选择通过法律途径加以解决,使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遇事找法、办事依法”正成为我们社会共识。

数据显示,全国各级法院今年前三季度受理各类案件达到3600万件,全年案件受理总量或将突破去年的4000万件,再创新高。诉讼案件数量上升,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在增强,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以各级法院为代表的我国公共法律服务网络日益完善,让人们获取法律支援更为便捷高效。这包括:各地各部门探索多元化法律解纷平台的构建,整合律师、公证、基层法律服务、司法鉴定等法律服务资源,建立健全遍及城乡、街道、乡镇的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站点;人民法院调解平台与基层治理单位对接,实现预警、分流、调解等全流程在线办理;增设“互联网法院”专门受理涉网法律纠纷……这些都进一步降低了我们社会守法用法的成本,持续推动“办事依法、遇事找法”成为公民自觉和社会共识。

THE END
1.民法典的变革从条款到生活在中国法律体系中,民法典的颁布标志着一个新的时代——以人为本、全面依法治国的新篇章。它不仅仅是一个法律文件,更是社会关系和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引领者。那么,民法典与过去有何区别呢? 二、立法创新:从碎片化到全面的制度构建 在前代律中,由于缺乏统一的民事法律体系,各地制定了大量相互之间存在差异甚至冲突的地https://www.cjan6a6c.cn/xue-shu-bao-gao/439422.html
2.建构自主中国法学知识体系中的中华文明法治蕴含此外,还可以从法律与道德的密切关系入手,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相关工作。总之,在当代法治建设中,更加重视发掘中华传统文明的法治基因,并将其贯彻于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全过程动态流程中,就能够更好地让当代中国法治独树一帜、特色鲜明地屹立于世界法治文明之林。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24/12/id/8265096.shtml
3.法律框架内推动社会正义实现之道法律资讯在法律框架内推动社会正义的实现,需要完善法律法规,确保法律的公正性和透明度。加强司法公正,提高司法效率,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普及法律知识,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形成全社会共同维护公平正义的良好氛围。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推动社会正义的实现,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和法律秩序的良性发展。 https://kanfawang.com/post/21222.html
4.男子种两百亩白薯遭老人组团偷挖(解读是老人变坏了还是坏人变老了?)很多中国人在美国和欧洲旅游,多次看到同行的小孩在不断提示爷爷奶奶,过街要走人行横道啊、说话不要那么大声啊、吃自助餐别浪费啊!而这些,原本应该反过来提醒才合乎情理。 于是,很多人把老人变“坏”归咎于社会发展 于是,不少人开始怀念过去,怀念过去的老年人是多么有教养,多么讲道理,怀念过去的社会是多么的“平静https://m.qqlqq.com/zt/redian/40514.htm
5.守望中华礼仪之邦光明日报中国人讲尊卑,看似不平等,其实不然。尊卑是相对的,父亲与儿子在一起,父尊子卑,因为父亲岁数大,社会经验丰富,对儿子有养育之恩,当然要尊敬。但这种关系不是不变的,儿子会变成父亲,那时也就成了尊者,受到子女的尊敬,公平得很。平辈之间交往的原则,是以对方为尊,实际上是彼此为尊。我敬你一尺,你也会敬我一丈https://www.gmw.cn/01gmrb/2006-07/13/content_448759.htm
6.刑法“第二十条”和电影《第二十条》法律何解@何志伟律师12日,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罗翔看《第二十条》回忆普法初心,也引发网友们的关注。罗翔在视频中,就电影《第二十条》展开讨论,还科普了刑法中的正当防卫究竟该如何理解,普通人遇到类似的情况又该如何自处。 罗翔表示:“法律中没有理性人,只有有血有肉的一般人。我们都是不完美的一般人,因此要身临其境带入防卫人的立场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17752335.html
7.济宁市纪委市监委网站工作报告在中国共产党鱼台县第十五届纪律坚持纪法情理贯通融合,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始终,在执纪执法中开展讲初心、讲纪法、讲政策、讲情理“四讲”活动,统筹运用党性教育、政策感召、纪法威慑和亲情感化,启发良知、感化人心。树立系统观念,落实“三不”一体推进。充分发挥县委反腐败协调小组作用,加强党对反腐败工作全覆盖、全方位、全过程的领导。推动一体推进http://jnjjjc.jiningdq.cn/art/2021/2/9/art_64362_2706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