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面慈善法修正草案征求意见,个人求助法律空白亟待填补界面新闻·中国

自慈善法施行以来,个人求助一直是饱受争议的领域。

界面新闻记者|高佳

界面新闻编辑|翟瑞民

近日,四川崇州4岁女童被一只未栓绳罗威纳犬咬伤成为舆论场热点事件。其家属在网络平台公开筹款200万元引发争议后,不得不将全部善款退回,此事凸显了网络慈善领域个人求助面临的规范性难题。

在此背景下,2023年10月25日开始,经过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审议后的慈善法修正草案正式公开征求意见。

10月19日,全国人大法工委发言人杨合庆在新闻发布会上曾介绍,2022年12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八次会议对慈善法修订草案进行了初次审议。根据各方面意见,拟对法律修改方式进行调整,采用修正方式对现行法的部分内容进行修改完善,其中包括,规范个人求助行为和个人求助网络服务平台管理。

现行慈善法由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于2016年3月通过,至今施行7年。据了解,我国立法实践中,法律修改有两种形式:修订、修正(包括修正案和修改决定)。修订形式适用于法律的全面修改;修正形式适用于法律的部分修改。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许安标表示,修改慈善法的一个重要考虑,是为更好发挥慈善在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许安标在分组审议时表示,修法初衷是完善突发事件时的慈善、募捐、资助、服务等制度,当然针对慈善领域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总结实践经验,进行必要修改也是可以的,但是要增强修改的针对性、导向性,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

界面新闻注意到,自慈善法施行以来,个人求助一直是饱受争议的领域。

2019年11月,全国首例因网络个人大病求助引发纠纷案宣判后,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望京法庭庭长王敏表示,互联网个人大病求助对于拓宽社会救助范围、促进民间慈善事业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浙江工业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李德健告诉界面新闻,慈善法关于慈善活动和慈善组织的规定,均强调“公益活动”和“面向社会公众”的特征,即法律意义上的慈善所要求的公益性,公众或者相当一部分公众成员会受益。在确定受益人方面,慈善法明确规定,慈善组织应当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也反映了慈善组织或慈善活动不得以特定个体作为受益人的法律态度。

“个人求助是带有中国本土化特色的一项表述,我们在慈善法领域所探讨的个人求助,主要是指个人因为自己或家人生病或因天灾人祸导致经济困难,而通过网络形式向社会公众寻求经济帮助。”李德健称,“这类行为的受益人是特定个体和家庭,并不具备法律意义上的慈善所要求的公益性,因此原本不在慈善法规制范围之内。”

北京市东元(深圳)律师事务所律师张宗保也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提出,此前“个人求助”在法律性质上属于寻求“赠与行为”的对应行为,可以不受慈善法约束。

在法律定义不清,规定过于原则的情况下,随着众筹平台兴起,个人求助活动在网络上更加密集地出现。2022年10月,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等机构发布的《个人大病求助互联网平台研究报告(2022)》显示,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9月至2021年底,累计超过500万人次大病患者通过个人大病求助互联网服务平台发布求助信息,超过20亿人次通过大病求助平台捐赠资金,筹款规模超过800亿元。

在上述被狗咬女童筹款事件中,家属于2023年10月18日在轻松筹平台上发起筹款200万元,5小时18分钟内,8.7万名爱心人士捐款200万元。但是,随着女童转出重症救护病房,不少网友开始质疑求助者的筹款金额、众筹平台筹款程序和善款的最终去向。

而针对近年个人求助活动平台规模化发展、纠纷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早在2016年,民政部就曾会同有关部门出台《公开募捐平台服务管理办法》明确,个人为了解决自己或者家庭的困难,通过网络服务提供者等发布求助信息时,网络服务提供者等应当在显著位置向公众进行风险防范提示,告知其信息不属于慈善公开募捐信息,真实性由信息发布个人负责。

对此,慈善法修正草案在附则中专门新增了关于个人求助和个人求助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规定,明确:个人因疾病或者其他原因导致家庭经济困难,向社会发布求助信息的,求助人和信息发布人应当对信息真实性负责,个人求助网络服务平台应当承担信息查验义务,具体管理办法由国务院民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另行制定。

THE END
1.法律法规的迷雾哪些隐秘面纱尚待揭开在这个日益复杂化的社会中,法律法规如同一张张神奇的地图,它们指引着我们如何行走、如何生活。然而,当我们深入探寻这些法律法规时,我们发现它们背后隐藏着无数的谜团和未解之谜。那么,法律法规都有哪些?它是怎样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今天,我们就一起踏上一段旅程,用心去探索这片充满智慧与奥秘的大陆。 https://www.erdqcvtxm.cn/jun-lei-wen-hua/410302.html
2.探索正义的边界法律学术之旅我想学法律,这个决定如同一座桥梁,连接着知识的海洋与未来的无限可能。法律,不仅是规则和规范的集合,更是一种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平正义的手段。我希望通过学习法律,能够深入理解这个世界如何运作,以及我们每个人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 二、解锁法律之门 要想学好法律,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它的基础知识。这包括宪法、民法典https://www.cjan6a6c.cn/ke-yan-cheng-guo/455247.html
3.合同中空白处怎么处理合同中空白处的处理:依照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合同中不能留有空白或者空格。如果是格式版本,就要把空白处用笔划掉;合同主文结束后,写上以下无正文,为签字页。同时,也可以在合同条款中明确约定不可以手写增加条款。关于合同中空白处怎么处理的问题,下面由华律网小编为您详细解答。https://www.66law.cn/laws/1865727.aspx
4.合同上有空白处是否会导致合同无效?法律知识合同上出现空白处是否会导致合同无效? 在合同法中,没有专门规定合同上出现空白处是否会导致合同无效。但是,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合同的有效性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合同的内容应当具有法律约束力。 2.合同的内容应当明确、具体、真实、完整。 3.合同的内容应当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 https://m.jzcmfw.com/laws/1857302.html
5.胡华辉吴茜茜基于“长短视频之争”的二次创作类短视频侵权界定笔者认为,“长短视频之争”究其根本在于公私利益与市场份额之争,私权利让渡公共利益的限度范围如何界定,对于素材合理使用的程度如何认定。若一刀切认定二次创作视频为侵权有损用户的知情权、自由表达等权益,会影响市场发展。另一方面,在剥离二次创作作品中思想、公共领域等部分后,如何判定为侵权,现有法律制度存在不足,https://web.shobserver.com/sgh/detail?id=1091694
6.《繁花》中的上海老洋房看起来美,住起来难题多,如今有望破解街道的66个小区中,只有9个为商品房,50个为老公房,小部分为私房。街道约80%的地块位于上海衡复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平时的老房维修必须严格遵守风貌区的规定,不能擅动。 “老破小”多、设施不完善、不能擅动等,街区治理挑战之大已无须赘述,但最大的难题不在这些烦琐的现象本身,而是背后更深层的法律空白——老公https://www.jfdaily.com/news/detail.do?id=705898
7.王利明:法律解释之必要性中法评·5周年这里暂不评论该问题本身,但法官要真正准确地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就离不开对该法律中“消费者”等概念的正确解释。在理解“消费者”的概念时,司法实践中之所以出现如此重大分歧,就是因为法官在解释该概念时所选取的解释方法不同。 事实上,早在19世纪,德国法律解释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萨维尼曾将法律解释方法分http://www.360doc.com/content/22/0524/15/32260249_1032929753.shtml
8.2017年半月谈第3期半月谈2017第3期文章汇总1988年,他出版《探索与创新:东欧经济学概论》一书,填补了中国“外国经济学”和“比较经济学”研究的空白,更强化了国内市场化改革的理论思维,在学界影响很大。 而这样一个在改革思想上堪称“大胆”的陈东琪,在改革的具体操作中却力主稳健。“方向要有,战略目标可以很远大,但实现的过程要注意方式,要考虑优先顺序,不http://www.sdgwy.org/html/slzl/qt/201708/80_379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