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彦宏两会建言无人驾驶立法技术的前方不应是法律空白

公元2054年。公路如长龙般在天上扭曲盘旋,一辆辆无人驾驶汽车正高速行进,突然,汤姆·克鲁斯的车辆被敌方锁定而自动返航,于是他踹破窗户逃出车外,在如水珠般垂直急泻而下的车流中,腾挪跌宕,原本的“坐骑”里空空荡荡,照样呼啸而去……

这一幕,是2002年上映的科幻大片——《少数派报告》里的场景。

而在今年3月,这似乎是属于未来的无人驾驶,却成为了两会中最具科技含量的新闻:全国政协委员、百度公司董事长李彦宏和全国政协委员、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不约而同地在提案中呼吁,加快无人驾驶方面的立法进程。

当下,无论国内国外,无人驾驶技术一直在完善:谷歌在2009年开始推进无人驾驶开发,目前安全驾驶累计里程超过160万公里;2011年,国防科技大学自主研制的红旗HQ3无人车完成了285公里高速全程无人驾驶实验;去年底,百度无人车实现了城市、环路以及高速道路路况下的完全自动驾驶……可以说,无人驾驶在技术上已并不遥远。

而踊跃“试水”之后,企业却发现,自己面前是一个无法逾越的“天堑”——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驾驶机动车应依法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其中,驾驶人均默认为自然人。也就是说,无人驾驶,既与现行法律存在巨大冲突,上路牌照、交通事故定责、登记检验等系列问题,又都是法律的空白地带。

记者注意到,在这两份提案中,两位政协委员的措辞略有不同。李书福用的是“自动驾驶”一词,而李彦宏用的则是“无人驾驶”——根据定义,自动驾驶是“半智能”,决定驾驶行为的是司机,能随时接管驾驶系统;而无人驾驶则是更高要求的“全智能”,车辆没有方向盘和油门,完全由电脑全程控制。

“自动驾驶将成为未来汽车行业的发展方向,给汽车行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3月6日,李书福在参加小组讨论会后向记者表示,我国应提前判定可能发生的问题,尽早进行立法的预备工作。

李书福认为,由于立法或修改法律法规需要一定周期,因此应当尽早开始对自动驾驶立法的考虑。

牌照问题首当其冲

李彦宏在提案中建议,我国应尽快组织开展关于无人车牌照发放、行驶规定、事故认责等方面的研究。

实际上,牌照发放是无人车得以上路的最基本制度保障——在企业对无人驾驶技术的研究中,很多测试工作会在开放的社会道路上进行。

由于我国现行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对无人车的法律地位和行驶标准还没有界定与要求,目前,企业在做无人车上路测试时,尚无法为测试车辆悬挂牌照,这就使得测试车辆在路权和监管层面均存在漏洞与缺位。

在去年12月,百度完成的国内首次城市环路及高速道路混合路况下的全自动无人驾驶中,由于没有上路牌照,百度技术部门采用的是折中方法——安排驾驶员坐在方向盘后面,交通管理部门就默认该车为有人驾驶。

“美国已颁布了针对自动驾驶汽车上路测试的许可,因此,我国也应在创新友好型行政理念之下,采取包容性监管手段来实现对现行法律的突破。比如,采用增加许可类型的方法,将无人车纳入上路的准入门槛。”顾大松说。

法律责任纷繁复杂

“应对我国的道路交通安全法、道路运输条例等法律法规进行修订和完善。”定责问题,也成为李彦宏在提案中重点阐述的部分。他认为,由于无人车还未大规模商用,现在这个问题并未凸显,但按照自己对无人车“3至5年内实现商用和量产”的预测,届时定责将成为重中之重。

“事实上,无人车定责的法律问题相当复杂,不仅涉及到设计、制造、用户、相对方之间的多重法律关系,法律关系本身的种类也很复杂,需要厘清的责任至少包括合同责任、侵权责任、产品责任等。”沪江网法务总监林华告诉记者。

今年2月中旬,谷歌的无人车在行驶中,行车电脑判断后方一辆巴士将会减速,让自己先通过,但随即与巴士发生剐蹭。谷歌随后发声,称自己公司“承担部分责任”,并表示已对软件进行优化,避免未来类似事故发生。在这首起无人车在事故中须承担责任的事例中,谷歌的回答是——“谁拥有,谁担责”。

那乘客要不要承担连带责任呢

“一个有意思的事实是,真正的无人车,应该是没有司机、从而也不存在人类驾驶行为的。和没有人有驾驶行为对应的事实是,乘客并不存在主观过错。”林华认为,“主观无过错+无驾驶行为”,此二要素决定了乘客的乘坐行为不应构成侵权,也不用承担侵权责任。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消保法学会副秘书长朱巍告诉记者,当无人车与行人发生事故时,对行人过错、系统平台过错的划分与判断,需要立法机构对无人驾驶系统的人工智能决策流程和水平有清晰深刻的了解,这无疑需要大量的调研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还涉及到人工智能与人的伦理问题。

可进行前瞻性研究

3月3日,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经信委主任牛弩韬在驻地向记者透露,下一步,安徽省将开始布局无人车的发展。目前,芜湖奇瑞和百度正准备联手开发无人车。“未来,无人车肯定能够制造出来,而且也不会太差。”牛弩韬说。

尽管无人驾驶渐行渐近,其面临的技术、法律、基础设施等诸多障碍,绝非一朝一夕可以扫清。技术突破之后,法律问题成为无人驾驶汽车面临的最大挑战。

THE END
1.数据跨境流动的法律规制及其国际实践信息技术数据跨境流动的复杂性为全球数据规制的多样化提供了充分依据,其中,国际法和国内法等制度能够为数据跨境流动提供法律确定性。目前,国际社会对数据跨境流动进行规制的法律方式可划分为以下四类:国内法等单边机制、数据流动的诸边协定、国际贸易协定中的数据流动条款、数据标准和技术驱动的国际性倡议。 https://zgcsswdx.cn/info/12158.html
2.风险提示不让直播带货游走在法律空白地带但与此同时, “网红”带货频频“翻车”,虚假宣传、质量低劣等问题也层出不穷,成为不可忽视的新隐患。由此看来,净化直播带货市场环境,清除相关法律空白地带,十分有必要。 今年10月15日,上海相关部门就通报了一起售假案,这也是上海首例“网红直播带货”售假案。据悉,该网红团队通过直播带货的形式对外销售假冒产品,相关https://credit.jms.gov.cn/341.news.detail.dhtml?news_id=24905
3.霞姐帮帮帮·两会时间消除私人影院法律监管“空白地带”严格规范私人影院的审批、经营,并将其纳入特种行业进行监管,多部门联动加强对无证私人影院的整治,形成从审批、责任到监管的全过程监管,消除法律监管的“空白地带”。相关行业部门要加强开办者依法履行知识产权保护、消防和治安防范,加强对未成年人保护等方面的指导和管理,通过新闻、网络和社会宣传等多种渠道提高行业合法https://www.hunantoday.cn/news/xhn/202301/15737269.html
4.SHIB币面临的法律和合规风险是什么?,监管空白地带:法律地位模糊然而,随着其市值与影响力的飙升,SHIB币正面临着一系列法律和合规风险。这些风险不仅可能影响投资者的信心,更关乎整个项目的长远发展。本文将深入探讨SHIB币所处的法律迷雾,以期为投资者提供全面的认识。 监管空白地带:法律地位模糊 1. 全球立法滞后:当前,全球范围内对于加密货币的立法普遍处于摸索阶段,许多国家和地区https://www.duote.com/tech/202404/562126.html
5.两会好声音丨熊娅:消除私人影院法律监管“空白地带”四是违规安装隐形摄像头,形成偷拍产业链。” 熊娅建议,制定相应的地方性法规明确资质要求,杜绝部分私人影院无营业执照或业务错位经营。严格规范私人影院的审批、经营,并将其纳入特种行业进行监管,多部门联动加强对无证私人影院的整治,形成从审批、责任到监管的全过程监管,消除法律监管的“空白地带”。相关行业部门要加强https://hn.rednet.cn/m/content/646745/51/12241151.html
6.人类第一个「AI律师」的诞生折戟与反思极客公园而当 AI 为普通人提供法律援助,一方面填补了现有法律服务的空白地带,另一方面,则涉及专业性是否合格、如何监管等议题。加利福尼亚州律师协会执行主任 Leah Wilson 表示,「到 2023 年,我们将看到资金充足、不受监管的服务提供商涌入低成本法律代理市场,这再次引发了是否以及如何监管这些服务的问题。」https://www.geekpark.net/news/314632
7.小区物业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策略探讨(精选6篇)1. 职能部门执法能力差, 法律存在空白地带 在物业管理实践中, 物业公司与业主发生纠纷的问题一种是有法可依、无人执法。如个别业主违章搭建、违章装修侵害其他业主的合法权益等。这些问题现行的国家和地方法规都有明确规定, 但由于处理这类问题已经超出了物业管理企业和主管部门的权限, 物业公司和业委会没有执法权,https://www.360wenmi.com/f/filetddwohdl.html
8.中国民用无人机监管制度研究摘要:中国已经初步建立了包括适航管理、运行管理、空中飞行管理、驾驶员资质管理、使用管理、频率管理等在内的民用无人机监管制度,制定和发布了一些规范民用无人机的民航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但总体来看,中国现有的民用无人机监管制度存在以下不足:无人机的国籍登记处于空白地带;缺乏系统完备的无人机适航管理https://html.rhhz.net/BJHKHTDXXBSKB/20170504.htm
9.《绵阳市历史文化遗址保护条例》通过——用法治守护绵州千年历史“目前,关于历史文化遗址的定义没有统一的行业规范、术语标准和核心概念的法定解释,把历史文化遗址作为一个法律术语也没有直接的上位法和立法先例。历史文化资源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化建设方面依然不够完善,部分历史文化资源保护还处于法律空白地带。”市文广旅局政策法规科科长薛然介绍说。 http://www.myrb.net/html/2024/news/5/386225.html
10.新民快评活人被网祭4.3万次,监管莫留空白地带试问平台的这些资料是从何而来?还是有人因肆意凌辱璐璐而设?无论如何,平台都有责任“验明正身”,以相应的规章制度,杜绝恶意“网祭”。否则,就应承担相应的法律和社会责任,并消除相关影响。如果是个人所为,当然同样涉嫌侵犯他人肖像权和隐私权,且性质恶劣,需要依法严肃惩处。 https://wap.xinmin.cn/content/32270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