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拆迁中存在的问题有哪些,强制拆迁所面临的风险:今日在线拆迁法征收法律咨询

强制拆迁中存在的问题有哪些,一、当前中国强制拆迁中存在的问题(一)行政主体大力驱使,导致拆迁程序违规囿于行政强制法律执行的流程十分繁琐,一些行政主体滥权违规缩减强拆流程,行政强制法也未对强拆主体的责任承担进行合理调控。这主要表现为,未给予当

一、当前中国强制拆迁中存在的问题

(二)背后利益链条操纵,民众难获合理补偿房屋强制拆迁的目的之一是建设商品性住房。因此,以地获利的开发商想尽可能少地补偿民众,便通过贿赂等渠道减少补偿支出,并且暗中参与强制拆迁。甚至在一些地方,暴力强拆的执法者并不是政府人员,而是受开发商雇佣的第三方。开发商利用金钱在背后操纵拆迁进展,使民众难以获得合理补偿。

(三)强制执行亦不规范,救济权利未得保障强制执行措施的不规范,导致有些强制拆迁没有严格的执行手续,严重忽略程序正当原则,强拆方式不合理。同时,被执行人申请行政救济的权利得不到有效保障,救济渠道严重受阻,很多被强拆人长年累月的申诉、诉讼,也得不到应有的结果。

二、基于行政强制法视角审视强制拆迁频发问题的原因

(一)强拆立法存在空白,法律难以全面落实我国并没有根据建设发展的进程以及强拆实情,进行专门的强制拆迁法律制定,这给了违法强拆者以法律空隙可钻。同时,行政机关在强制拆迁过程中为求快速便捷,忽视法律规定,导致行政强制法中保障行政相对人权利的部分难以落实。

(二)强拆流程并未循法,滥权违规现象严重纵观我国行政强制法,绝大多数法律是规定行政机关的执行权力,严重忽略对其进行法律规制。因而,行政机关在强制拆迁过程中经常出现徇私枉法、越权违规现象,但却得不到法律的有效规制。法律缺乏对行政机关执行强制拆迁的有效约束,变相放纵了行政机关越权执法。

(三)强拆维权道路曲折,合理维权意识淡薄众所周知,被强拆的民众维权十分艰难,极易造成长年累月的缠讼。久而久之,民众以合理方式进行维权的意识越发淡薄,以暴制暴现象严重,这也是酿成强拆血案的重要原因之一。

实施强制拆迁的注意事项如下:1。如果强制拆迁户数多,难度大,需要组织相应的力量协助实施。在实际工作中,通常组织当地公安警察和街道办事处、居委会等人员配合工作。

(1)先警告和说服。强制拆迁前,拆迁人、拆迁主管部门、基层组织和从事法律工作的人员仍应说服被拆迁户,说明真相,说明利害关系,尽可能促使被拆迁户权衡得失,转变思想,主动拆迁房屋。对于确实说不通的,再进行强制拆除。

(3)妥善保管财产。拆迁时,必须通知被拆迁户家庭成员和街道办事处。居委会和被拆迁人所在单位负责人到场,逐一清点登记被拆迁户财产,并由上述人员和强制拆迁人员签字后交给被拆迁人。被拆迁人拒绝接受的,可以集中统一保管或存放,不得损坏或丢失。

(4)确保人身安全。注意被拆迁户的思想动态,随时劝说。对于确实有阻碍强制拆房、行为过激、情节严重的被拆迁户或者其他人员,公安机关可以依法采取强制措施,确保各方人身安全。

关于印发《南昌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拆除违法建筑程序规定》的通知第五条

(一)不予受理的风险

上述规定是人民法院对强制执行申请形式要件的审查,若形式要件不符合规定或者材料不全,应当限期补正。不符合形式要件或者逾期无正当理由不补正材料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除形式要件外,《规定》在申请期限上也作出了限定。强制执行的申请应当自被执行人的法定起诉期限届满之日起三个月内提出;逾期申请的,除有正当理由外,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二)不准予执行的风险

1、明显缺乏事实根据;

2、明显缺乏法律、法规依据;

3、明显不符合公平补偿原则,严重损害被执行人合法权益,或者使被执行人基本生活、生产经营条件没有保障;

4、明显违反行政目的,严重损害公共利益;

5、严重违反法定程序或者正当程序;

6、超越职权;

7、法律、法规、规章等规定的其他不宜强制执行的情形。

过去,人民法院对行政行为的审查主要是看行政行为是否违反法定程序。《规定》出台后,加入了正当程序、明显不符合公平补偿原则,严重损害被执行人合法权益,或者使被执行人基本生活、生产经营条件没有保障,大大加强了人民法院对行政行为的审查力度,充分体现了对被执行人权益的保护。

不准予执行的七种情形,实际上就是行政机关在征收过程中容易出现的违法情形,法院以此作为审查是否准予执行的标准,进一步实现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审判实践中,人民法院在组织听证时,除要求提供征收补偿决定合法性的证据和法律依据,往往还要求行政机关提供作出征收决定的证据和依据。如果行政机关的征收补偿行为违反法定程序,或者虽不违反法定程序,但是补偿决定明显违反公平原则、损害被征收人合法权益的,人民法院就可能裁定不准予执行。

(三)实施强拆过程中的风险

人民法院裁定准予执行的,一般由作出征收决定的市、县级人民政府组织实施。这是从现实可行性出发,经有关国家机关反复协商后形成的共识。一是考虑法院的执行能力问题;二是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是由市、县级人民政府做的,由政府组织实施更容易控制风险。但从另一方面可以看出,强制拆迁是个烫手的山芋,政府在组织实施强制拆迁时将面对更加激化的矛盾,极易引发暴力冲突和诉讼风险。

向法院申请强制拆迁是政府在无法与被征收人达成协议情况下的无奈之举,这就意味着双方之间的对话、沟通路径已全部关闭。在这样对抗的情境中实施强拆本就困难重重。实践中,经常出现强制拆除房屋后,被执行人提起行政赔偿之诉,要求行政机关赔偿因强拆导致的财产损失。甚至有一些被执行人主张房屋中有大量金条、现金遗失,要求巨额赔偿。此外,执行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也极大地影响强制拆迁的效果。在工作中的一个小小失误就可能造成程序错误。一些执行人员作风不严谨,态度不当,也容易让被执行人产生误会,甚至引发激烈对抗。

THE END
1.《现代法学》2024年第6期《现代法学》作者:王毓莹(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硕士学院教授) 摘要:新《公司法》引入了针对股东出资的催缴制度,解决了长期困扰理论界与实务界的缴资难题,可谓是立法的一大进步。但催缴义务的法律性质、催缴的前提条件、催缴义务的履行、违反催缴义务的认定标准及其法律责任等问题仍有待解释论层面的进一步阐释。董事对股东出资的催缴义务首http://www.fxcxw.org.cn/dyna/content.php?id=27691
2.法则之网法律法规的广泛覆盖与具体种类探究在现代社会中,法律法规就像一张复杂的网络,覆盖着每一个角落,每一次行动都可能触及其中某条规定。这个网络由成千上万条法律和行政法规构成,它们共同形成了社会秩序的基石,为公民权利保护、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那么,这些法律法规都有哪些?它们又是如何分工协作,共同维护社会稳定和进步? https://www.erdqcvtxm.cn/jun-lei-zi-xun/410399.html
3.2021年法律大全解读全面掌握当年重要法规变化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2021年法律大全》中提出了新的环保立法。在工业排放标准、废物处理管理等方面都有了明确的要求,以促进绿色循环经济的发展。 四、新冠疫情防控相关立法 由于新冠疫情持续影响社会经济活动,《2021年法律大全》中加入了一系列与疫情防控相关的立法内容,如健康码制度、隔离期限调整以及抗原检测政https://www.cjan6a6c.cn/xue-shu-huo-dong/454803.html
4.法律知识内容大全解密法律法规司法实务与专业术语不同行业如金融、医疗等都有其特定的法律规定。在这些领域内,《法律知识内容大全》提供了详细的案例分析和操作指南,帮助业界人士更好地理解并遵守相关规定。 国际贸易与合作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贸易成为越来越多公司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此过程中,了解国际条约和协议,如WTO规则,对于避免跨境交易中的https://www.1lhyh3ij.cn/mei-ti-bao-dao/460461.html
5.民法典背景下民商法发展空间与路径研究民法典重视功能化设计的原因,来自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从加强市场法律制度建设角度提出的编纂民法典的要求。其中“加强对各种所有制经济组织和自然人财产权的保护”“创新适应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的产权保护制度”等提法,对于民法典提出了应当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功能表达,为此铸成了多处具有中国特色的功能化制度设计http://legalinfo.moj.gov.cn/sfbzfpffzll/202412/t20241211_510991.html
6.2017年半月谈第3期半月谈2017第3期文章汇总1988年,他出版《探索与创新:东欧经济学概论》一书,填补了中国“外国经济学”和“比较经济学”研究的空白,更强化了国内市场化改革的理论思维,在学界影响很大。 而这样一个在改革思想上堪称“大胆”的陈东琪,在改革的具体操作中却力主稳健。“方向要有,战略目标可以很远大,但实现的过程要注意方式,要考虑优先顺序,不http://www.sdgwy.org/html/slzl/qt/201708/80_37924.html
7.相关法律存在空白的情况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可以授权政府先行制定【单选题】构成前房的部位有( )。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尽职尽责的关键是( )。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晶状体的成分主要是( )。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下列法律与烹饪人员从事的工作没有密切关系的是( )。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眼球壁的中层是( )。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https://www.shuashuati.com/ti/8fd31b010ab042b48b483b0ea7cab741a2.html
8.现阶段我国信贷中介现状风险与解决方案零壹智库为此,北京大学普惠金融与法律监管研究基地汇同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北京科技创新中心研究基地、北京联合大学商务学院、天津商业大学经济学院、上海翔盛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和深圳市深晖融信小额贷有限公司组成“联合课题组”,通过现场走访、小型座谈会以及线上采访商业银行、信贷中介机构、行业协会以及金融监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17777920.html
9.身边榜样上海政法学院教授倪正茂:法学界“拼命三郎”,八十岁尽管从四十岁才真正开始法学研究,但倪正茂在法哲学、生命法学、法律战基础理论、激励法学、科技法学、黄帝思想研究、中国法律史、比较法学等八大领域,均被学界认为是“首创者”“奠基人”,填补了新中国法学多个领域的空白。 中国人民大学原党委书记、浦江法治论坛主席程天权教授告诉记者,倪正茂是新中国法学领域中承上启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17125556624612169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