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团结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何谓“法治素养”?就基层干部而言,简而言之就是具备做好工作所需的法律知识,具有熟练地将法律知识运用于工作的能力,养成认识、分析、处理问题以法律为准绳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一、在化解林权争议工作中,基层干部法治素养不高的主要表现

(一)时限意识淡薄

某镇人民政府对一处争议林地予以确权时,工作人员在主体、实体、适用法律和履行其他程序方面都做到了位,但在处理时限上,因长达两年多才处理完毕,违反了《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第一百一十四条即最长九十日的规定,被人民法院确认违法。这反映了我们一些基层干部习惯于慢作为,头脑里缺乏时限意识的问题。

法律为什么要规定时限?因为时限体现的是程序正义。西方有一句著名的谚语:“迟到的正义非正义”,它强调的就是正义的时效性。老百姓将林权争议提交政府确权,而政府只有及时确权解决争议,才能排除权利的不确定性,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二)对调解缺乏足够重视

调解作为具有中国传统伦理色彩的“东方经验”,具有及时、快捷、简便、不伤和气、易于执行的优点。特别是林权争议多数是几十年前因历史遗留问题造成的,调查取证难以做到客观、准确、完整,在这种情况下,只有通过调解,互谅互让,才是解决争议的最好办法。否则调解不成会引发后面从行政复议到行政诉讼一、二审的一系列法律程序,增加行政机关和行政相对人的成本。

(三)运用法律能力不高

某县人民政府在处理一起林权争议时,由于工作人员对留置送达的作用不甚明了,在没有撤销第一份处理决定之前,又给行政相对人送达了第二份不同日期、内容基本相同的处理决定书,因在送达处理决定书程序上严重违法,被人民法院判令撤销并重新作出处理决定。

这反映了我们一些基层干部法律知识储备不足,运用法律能力不高的问题。根据《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第一百七十六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八十六条的规定,在明知已留置送达的情况下,按法律要求就应该清楚哪怕是行政相对人拒绝接收行政文书,但只要符合留置送达的要求,都应视为当事人已经收到了行政文书。即使后来发现已留置送达的行政文书有瑕疵,也应该在撤销后再送达正确的行政文书,否则同一行政行为送达两份行政文书,岂不是程序违法。

(四)对“民告官”理解不够、重视不足

在行政诉讼法已实施2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仍有一些基层干部官本位意识浓厚,对“民告官”的作用,对行政诉讼的意义,缺乏必要的认识和理解。

一是将告官的行政相对人视为“刁民”,是故意给政府找茬子。殊不知“民告官”是宪法、法律赋予老百姓的权利,是天经地义的事。

二是2014年行政诉讼法大修后,建立了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出庭应诉的制度。虽然我州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在逐年提高,但同法律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意愿相比仍有差距,而且出庭的行政机关负责人不了解案情、“出庭不出声”的现象较为普遍,这说明我们一些基层干部从内心深处并不重视行政诉讼,存在敷衍应景的问题。

二、提高基层干部法治素养的路径分析

(一)加强学习培训,充实法律知识储备

(二)注重实践磨砺,提高运用法律能力

就化解林权争议工作而言,由于林权争议历史演变复杂、原始资料缺失、知情人逐步减少、不愿得罪人等原因,给化解林权争议工作带来很大的挑战。实践中,如何制作询问、调查笔录,如何绘制勘验地形图、示意图,如何收集书证,如何对证据进行分析,如何准确认定事实,如何正确适用法律,如何成功调解、如何制作规范的法律文书等,都对基层干部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字写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运用法律能力、基层社会经验等提出了考验。要经受住这些考验,获得能力的提升,仅仅具有书本、理论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亲自动脑去想、亲自动嘴去说、亲自动手去写、身体力行去做。这需要理论联系实际,用书本、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还需要反复总结成功的经验、吸取失败的教训。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

(三)增加力量投入,优化外部环境

提高基层干部法治素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除激发基层干部内生动力外,还必须增加力量投入,优化外部环境。

在我州的一些乡镇政府,乡镇司法所、人民调解委员会,往往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一般只有一、两名专职工作人员,却要面对全乡镇大量的各式各样的纠纷。由于人员不足,有些纠纷特别是比较复杂的林权争议只好能拖就拖,能推就推,一定程度上又激化了矛盾。为了解决人手不足的问题,基层政府可通过公开招考的方式,挑选一批法律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充实这支队伍,聘请专业律师作为法律顾问,加强化解林权争议工作的力量。此外,因历史的复杂因素,林权争议行政处理、行政复议办案难度大,受当事人误解多,是基层很难的一项工作。给予办案人员一定的办案津贴,有利于调动办案人员的积极性,有利于提升基层干部的法治素养,这需要基层政府加以重视、妥善解决。

THE END
1.律师行业已经饱和,现在入行还有机会吗?无忧法律女法官刑事案件最后,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要盲目听从他人的建议,尤其是那些不成功者的建议。应该倾听那些成功人士的意见,因为有时候,成功才是成功之母。 作者:邹玉杰律师 九章刑辩创始人,安徽律师门户网创始人; 亳州律协刑委会主任,金亚太(亳州)律师事务所主任,法律援助优秀律师,谯城区法学会首席法律咨询专家……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HK6SVPP0545BJFS.html
2.依法治国法治思维(精选8篇)一个法律知识储备不足的党员干部不可能形成正确的法治思维。要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做到学法知法。《决定》指出:“坚持把领导干部带头学法、模范守法作为树立法治意识的关键”。不断创新教育培训方法,采用情景模拟、案例教学等新颖的培训方式,使学习法律与运用法律解决问题紧密结合,不断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内容https://www.360wenmi.com/f/filefp66ru58.html
3.律师向企业提供合规服务的六大板块孙智红律师合规服务的提供者是由律师组成的合规服务团队,律师业务虽说属于轻资产的服务行业,但其提供的服务内容来源于法律知识专业技能的应用。专业水平的提升需要律师不断的学习,不断钻研相关业务,才会有能力处理社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新型法律问题。 合规服务的对象是企业,企业合规服务是系统性服务,需要团队协作才能完成。而团队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970363.html
4.《职业道德与法律》中法律部分教学存在的不足第二、任课教师自身的法律知识储备不足 青少年法制教育不是一个简单的法律知识的教学,是一个综合运用法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知识,还要符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心特点。所以上好“法律课”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我作为地理转德育,在法律教方面,真是非常没有自信。今后首先要提高的是自己在法学http://space.nbsedu.com/index.php?r=space/person/blog/view&id=3770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