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管理层收购(MBO)存在的法律问题及完善(上)

内容摘要:随着我国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管理层收购(MBO)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作为舶来品,由于我国并不具备英美等国的市场环境、法律环境、金融体制等,MBO在我国的实施出现了诸如收购主体、收购方式、融资手段、收购价格、信息披露等方面的问题。因此,要想实现MBO在我国的顺利进行,就必须针对其在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对我国的现行法律进行必要的调整。

关键词:管理层收购(MBO)收购主体收购方式融资方式收购价格信息披露

管理层收购(MBO)作为一种企业兼并收购方式,近年来在我国国有企业产权改革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作为舶来品,管理层收购曾在英美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和俄罗斯的国有企业产权改革中被大量采用,但由于市场环境、法律环境、金融体制等的不同,最终导致的结果却迥然不同。我国的市场经济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与英美等国相比,市场条件、法律环境、金融体制等都不健全,因此,MBO在我国的实施出现了许多问题,这也是导致MBO在我国备受非议的原因之一。那么,在我国目前的条件下实施MBO,究竟会导致哪些问题?我国现行的法律又该如何对此作出回应呢?

一、MBO简介

首先,MBO有利于我国国有股、法人股的减持。我国2002年证券市场的发展进程表明,直接通过二级市场实现大规模的国有股、法人股的减持,在我国目前的市场条件下很难得到切实有效的推行。通过运用MBO,将部分国有股、法人股转让给公司的管理层,由于涉及的利益主体相对较少,各方利益的平衡也相对容易,受干扰的因素也相对较少,因此成功率较高。同时,MBO的操作风险较之大面积地向普通投资者转让国有股、法人股也要小得多,即使出现了问题,由于涉及人数不多,调整起来也比较容易,不会造成市场的大幅波动。

其次,MBO有利于我国企业产权结构的调整,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长期以来,我国的国有企业一直存在产权不清晰、所有者缺位的情况,通过MBO,将国有股、法人股转让给企业的管理层,实现国有资本从企业的退出,从而使企业的产权得以明晰。而通过股权约束,将经营者的利益与企业利益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对经营者有效的约束机制,有利于促进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无疑,MBO是我国目前国有资本大面积退出市场的良好选择,但是MBO的健康运行和发展是以成熟的市场环境和健全的法律环境为前提的。俄罗斯私有化过程也正说明了这一点。俄罗斯在国企改革过程中采用MBO,但最终却导致国有资产大量流失,使国有产权改革变成一场“官僚瓜分国企大蛋糕”的游戏,其原因就在于俄罗斯不具有英国的“立法健全、政府奉公、民众监督到位、尊重市场规律”等大环境。所以最终,英国通过MBO成功地实现了国有资产的退出,而俄罗斯却导致了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以史为镜,可以明鉴。”我国目前既不具备英国良好的市场环境和法治环境,也无有关MBO的专项立法,而“国退民进”的大方向是不会改变的,因此,比较可行的做法针对我国MBO中存在的问题,对我国的现行法律进行相应调整。

二、关于收购主体

(一)管理层壳公司收购模式的法律障碍

(二)职工持股会模式的法律障碍

第一,职工持股会属社会团体法人,是非营利性机构,不能从事营利性活动,因此,不能对外进行投资。尽管在美国职工持股是普遍现象,法律规定也可以采取职工持股计划(EmployeeStockOwnershipPlans,ESOP),但美国的ESOP是一个基金会性质的信托法人,可以代表员工持股。

第二,职工持股会收购模式在我国已失去存在的法律基础。2000年7月,民政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暂停对企业内部职工持股会进行社会团体法人登记函》;2000年12月,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法律部在《关于职工持股及工会能否作为上市公司股东的复函》中表明,根据国务院《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与民政部2000年7月印发的文件的精神,职工持股会属于单位内部团体,不再由民政部门登记管理。对此前已登记的职工持股会在社团清理整顿中暂不换发社团法人证书。因此,职工持股会将不再具有法人资格。以上表明,职工持股会收购模式在我国已失去了法律基础。

第三,我国《证券法》规定,内部职工持股量不能超过公司发行在外社会公众股的10%。这大大限制了职工能够购买的股份数量。

(三)关于收购主体的法律对策

1、取消《公司法》关于公司对外投资的比例限制。我国《公司法》中关于投资比例限制的规定在实践中限制了公司资产重组、收购兼并,不利于公司资本经营和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降低了经济效率。

2、按照《公司法》第12条第2款的规定,由国务院对实行MBO所设立的投资公司和控股公司给予特批。这样可同时解决壳公司所面临的法律地位和对外投资比例限制问题。然而,这样由国务院特批设立专为MBO而组建的壳公司,将不可避免地产生效率低下的问题;同时,如果壳公司不是冠以投资公司或控股公司的名称,而以一般的有限责任公司名称出现,则因其主营业务只是投资收购股权并加以运作,故仍然面临对外投资比例限制的法律障碍。

3、借鉴美国在《公司法》之外还单独制定《投资公司法》的立法模式,对纯粹为实施MBO而设立的壳公司进行专门的单独立法,以区别于《公司法》中的投资公司和控股公司,这是最为彻底、科学和有效的办法。在特别立法中,对于壳公司的注册资本、经营范围、对外投资比例、营业期限以及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等问题要逐一加以规范。

在上述三种方式中,以第三种方式最为科学、合理和有效。

三、关于融资方式

(一)融资方式的法律障碍

一般情况下,MBO所涉及的标的额非常巨大,往往远远超过管理层的个人支付能力。因此,管理层需要通过债权融资或股权融资方式来获取外源资金,这部分资金比例通常占总资金的80%以上。

如此巨额资金,在发达的证券市场中并不难解决。因为MBO本身就是一种杠杆收购,它可利用大量的债务融资和包括股权投资集团在内的少量股权资本,买下目标公司,形成高财务杠杆的资本结构,在企业业绩改善后,再出售或公众化。开始提供这类债务融资支持的主要是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和共同基金;后来越来越多投资银行被MBO的高收益所吸引,于是专门经营MBO的基金应运而生。在众多投资银行和高风险企业债券融资的推动下,MBO越来越成熟完善。

目前,我国管理层收购的融资方式主要表现为银行借贷,但在操作上存在着严重的法律障碍:

首先,管理层收购具有股票业务与股本权益性质,向银行借贷有违规之嫌。因为我国1996年制定的《贷款通则》第20条第3款规定,借款人不得将贷款用于从事股本权益性投资,否则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商业银行法》第43条规定,商业银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不得从事信托投资与股票业务,不得投资于非自用不动产,但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证券法》第133条规定,禁止银行资金违规流入股市。

其次,管理层向银行借贷,主要是以目标公司的资产为抵押向银行融资,而我国《公司法》禁止企业拿股权或资产为抵押向银行担保,再把融通的资金转给个人,同时禁止个人以股票作为抵押向银行贷款收购股权。

最后,当无法通过银行融资时,管理层通常通过民间借贷方式融资,但贷款方往往要求有担保的存在。然而这种担保的法律效力却是值得考证的。因为《公司法》第60条第3款规定:“董事、经理不得以公司资产为本公司的股东或者其他个人债务提供担保。”2000年最高法院颁布的《关于实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4条对此也进行了明确规定:“董事、经理违反《公司法》第60条规定,以公司资产为本公司的股东或者其他个人债务提供担保的,担保合同无效。除债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外,债务人、担保人应当对债权人的损失承担连带责任。”在我国,由于管理层收购运作模式中壳公司不与目标公司合并,目标公司的主体资格依然存在。因此,在收购完成后,壳公司即成为目标公司的股东,如此若依上述法律规定,就有可能导致担保无效。

THE END
1.我国现行法律制度6篇(全文)我国现行法律制度 第1篇 中国现行外语教育制度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必修性: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硕士博士研究生等20多年的学习中,外语是惟一始终必修、必考的课程,甚至是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两门公共必考科目之一,是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唯一公共必考科目;一些高校实行学士硕士学位与外语四六级挂钩;外语专业学生还必须学习https://www.99xueshu.com/w/filesjrv2efx.html
2.我国民间借贷立法规制研究我国现行民间借贷立法存在问题《取缔办法》和《金融机构管理规定》对于打击非法集资行为存在明显缺陷,大部分非正规金融被列入取缔之列,缺少保护民间借贷和规范社会集资的法律法规。此外,更加令人遗憾的是金融法的领域内《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三部最重要的法律,均未涉及民间借贷的内容。由此看出,我国目前规范民间https://lawyers.66law.cn/s2208b4957734e_i10717.aspx
3.我国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的法律问题研究(上)随着一系列鼓励外资并购政策的出台及我国民营企业实力的不断壮大,中国国有企业必将迎来并购的新高潮,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引进外资、民资改造国有企业,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会得到逐步解决,国有资本战略性退出的目标一定能实现。 当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国企并购重组也面临许多现实困难和诸多法律问题,诸如国有企业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06/02/id/195458.shtml
4.关于食品安全论文范文资料与我国食品安全行政监管存在问题有关一、我国食品安全行政监管存在的问题 (一)食品安全行政监管在立法上缺乏科学性、规范性 1.现行行政组织法律法规对各监管部门权责划分科学性亟待加强 我国食品安全行政监管是由质检、农业、卫生、工商等多个部门依据本部门不同的执法内容进行的多部门监管,但是这种多部门不同的联合监管,在社会实践中,却长期存在监管资源浪http://41www.anydaily.com/fabiaolunwen/25531.html
5.依法行政探讨法律(精选十篇)( 2) 立法的层次不高,不够具体化,部分法律法规规章存在矛盾。从我国现行价格法的法律位阶分析,除 《价格法》等少数法律外,其他配套性规定主要以部门规章为主。价格立法本身还存在技术性问题,如 《价格法》 中对经营者实施低价倾销只规定不准许,但对如何处罚则没有明确规定; 部分法律法规规章存在矛盾,如 《价格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gp278d2.html
6.我国对商业秘密法律保护存在的问题?世贸组织知识产权协议在第39条规定了商业秘密的保护范围、构成条件、侵权行为等方面的内容,我国现行法律在保护范围、构成条件、侵权行为等方面的内容与世贸组织知识产权协议的规定基本一致,但也存在一些欠缺之处: (1)未规定向政府主管部门提供的商业秘密的保护问题。世贸组织知识产权协议专门规定了对于向政府或政府的代理https://mip.64365.com/zs/657691.aspx
7.基层法律服务工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二、存在的问题 (一)现行的法律法规不完善制约着基层法律服务业的发展 现行调整基层法律服务关系的法律依据主要有司法部的《基层法律服务所管理办法》、《基层法律工作者管理办法》以及《四川省基层法律服务条例》,随着《行政许可法》的实施,在国务院决定取消的第三批行政审批项目中,就明确取消了司法部对基层法律服务工http://www.360doc.com/content/18/1120/16/60819967_796114421.shtml
8.老百姓打官司难的症结管辖权问题的立法漏洞法律制度存在的弊端一、现行中国法律制度还存在一些弊端,这也是百姓打官司难的症结之一 《孩子被轧死》一案中就存在有关管辖权问题的立法漏洞,所以公安局及其刑警队、交通管理机关就会象踢皮球一样把高某弄得不知到底哪个机关应该受理此案,以至于在其子死后长达半年时间里竟告状无门。 http://www.148-law.com/works/law2.htm
9.《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论述题复习资料6、设立专门机构对住房保障进行管理,建立和完善法律、法规。 16、结合实际,试述我国现行福利制度的改革 答:我国的社会福利制度对保证群众的基本生活和必要的福利发挥了重要作用,曾被看作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内容,但在这一制度下存在着突出的问题: (1)职工或农村集体福利本质是单位、团体福利而不是社会福利。 https://www.jianshu.com/p/f1ecbb6528c3
10.我国宗教财产的法律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摘要:在我国当代市场经济环境中,宗教世俗化的趋势越来越强,宗教财产已经开始向商化的模式发展.宗教财产的法律保护问题已经越来越突出,必须完善相关法律,加强对宗教财产的保护。 “宗教财产”实际上是“宗教组织的财产”“宗教团体活动场所的财产”的简称。我国《宗教事务条例》第三十条规定:“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合法http://www.pacilution.com/ShowArticle.asp?ArticleID=8073
11.我国关于转基因生物的法律体系及其存在的问题我国关于转基因生物的法律体系及其存在的问题 我国最早的关于转基因生物方面的立法是1993年12月24日国家科委发布的《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办法》。该办法规定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主管全国基因工程安全工作,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成立全国基因工程安全委员会履行相关职责。该办法按照潜在的危险程度将基因工程工作分为4个安全等级,分别http://www.wyzxwk.com/Article/shidai/2010/04/1389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