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法律知识,与你的生活息息相关澎湃号·政务澎湃新闻

为了增强指战员学法守法懂法用法的意识

普法小课堂总结出了一些真实案例

方便大家在里面找到答案

快来一起来学习!

关键词:婚姻与家庭

家和万事兴,家齐国安宁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从恋爱到结婚组建家庭

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分量

可对于彩礼归还、离婚冷静期

房屋属权、财产分割等纠纷

我们应当如何合法维护自身权益

不妨来看看这些

01

当爱已成往事,彩礼何去何从

案例:彭某与女友订婚后,根据老家习俗,给了女方10万元彩礼。由于二人聚少离多、经常争吵,最终分手,没有领证结婚。彭某想要回彩礼,却遭女方拒绝,于是提起诉讼。经法院调解,女方将彩礼全部返还。

法律知识

民法典第1042条规定,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

彩礼的性质属于附解除条件的赠与,即当约定的缔结婚姻的条件不能成就时,赠与行为无效,受赠方应返还彩礼。至于返回彩礼的比例,一般会综合考虑双方过错程度、彩礼数额、回礼情况等予以确定。若“借彩礼之名,行敛财之实”,实施“骗婚”等行为,不仅败坏社会风气,更为法律所禁止。

02

甜言蜜语可反悔,红包送出难要回

民法典第657条规定,赠与合同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赠与的合同。

情侣间为表达爱意、加深感情,常常会相互送礼物、发红包,这些行为在法律上属于赠予。情侣间的赠与一般可分为无偿赠与和附条件赠与。相识相恋不易,情侣们在享受甜蜜的同时,也要学会理性思考,不要被爱情冲昏头脑。

03

“离婚冷静期”,一份幸福的挽留

民法典第1077条规定,自婚姻登记机关收到离婚登记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任何一方不愿意离婚的,可以向婚姻登记机关撤回离婚登记申请。前款规定期限届满后三十日内,双方应当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发给离婚证;未申请的,视为撤回离婚登记申请。

当离婚的成本越来越低,人们对婚姻的坚守程度也会随之降低。民法典设置“离婚冷静期”,主要就是为引导夫妻双方深思熟虑、妥善处理关系,需要注意的是,离婚冷静期制度仅适用协议离婚的情况,不适用诉讼离婚。

04

离婚房产怎么分,权属登记是关键

案例:陈某(男)与赵某(女)结婚前,陈某父母出全款为两人购置一套婚房,登记在双方名下。两人结婚5年后离婚,该房产时价为200万元,陈某认为该房产系其父母出全款购买,与赵某没有关系。赵某则向法院提起诉讼,主张该房产应作为共同财产平均分割。法院最终判决该房产归陈某所有,同时陈某须支付赵某房屋分割价款78万元。

《婚姻家庭编解释一》第29条第1款规定,当事人结婚前,父母为双方购置房屋出资的,该出资应当认定为对自己子女个人的赠与,但父母明确表示赠与双方的除外。

在我国,父母出资为子女购置婚房的情况比较常见。如夫妻一方婚前签订不动产买卖合同,以个人财产支付首付款并在银行贷款,婚后用夫妻共同财产还贷,不动产登记于首付款支付方名下的,离婚时该不动产由双方协议处理。

关键词:网络安全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

但电信诈骗、信息泄露

网络谣言、恶意软件等也随之而来

面对网络这把双刃剑

我们应该绷紧思想“安全弦”

共同避开那些隐藏着的“陷阱”

孩子打赏主播、游戏充值.....可追回钱款

案例:2021年8月,云南普洱的小袁迷上某款网络游戏和游戏直播,便以上网课为由向父亲要来手机玩游戏、看直播,给主播打赏136次,每次金额最少10元、最多30000元,合计打赏248253.6元,父母无奈向公安机关求助,最终判决该平台运营方返还部分充值款项。

民法典第十九条规定,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网络虚拟财产也受法律保护

民法典第127条规定,法律对数据、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第3条规定,民事主体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

擅自泄露交换客户个人信息,违法!

案例:2018年3月,潘某与他人合伙成立某房地产营销策划有限公司。为自己房产营销业绩需要,同年7月,潘某与同行范某交换了客户资源,后被桐庐县公安局立案侦查。2020年1月13日,桐庐县人民检察院向桐庐县人民法院提起公诉。法院最终认定潘某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其行为已经构成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判处潘某有期徒刑二年六个月,缓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一万五千元。

丑化诽谤英雄人物,将被判刑

民法典第1024条规定,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

《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第二十六条:以侮辱、诽谤或者其他方式侵害英雄烈士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继续滑动看下一个轻触阅读原文

THE END
1.法律法规别被这些100条绕晕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法律法规的名称,比如《宪法》、《民法典》等,这些都是我们国家重要的法律文件。它们规定了我们的权利和义务,也是社会治理的一种基础。但有没有想过,每一条法律背后都有着深刻的意义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看看,100条法律法规背后的故事。 https://www.cudua.com/rou-zhi-pin/921814.html
2.法律常识了解中国十大最基础的法律知识在中国,这个庞大的国家拥有众多复杂的法律体系,其中一些是所有公民必须熟知的。以下是中国十大常见法律,它们不仅涉及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也包括了更为重要的社会问题。 刑法- 这是规范犯罪行为和处罚犯罪者的主要法律之一,涵盖诸如杀人、抢劫等严重罪行,以及其他形式的违法行为。 https://www.nu445dn1f.cn/zhan-hui-zi-xun/872925.html
3.法律小常识百问解析法治生活的智慧指南法律基础知识 什么是合法? 合法,即符合国家或地区现行有效的法律规定,不违反任何相关条例或规章制度。 为什么要遵守法律? 遵守法律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并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法律源自哪里? 中国的立法来源包括宪法、行政法规、地方性基本自治规范性文件以及部门规章等。 https://www.cjan6a6c.cn/xue-shu-bao-gao/456538.html
4.法律内参解读热点事件,分享法律知识。https://www.163.com/dy/media/T1462351333629.html
5.冲上热搜!西班牙法律允许强占住房,中国人住房被占,网友全网寻人3月28日,#西班牙占房#登上热搜,引发热议。 近两天,小红书上的西班牙华人网友,在接力转发一个帖子,只为寻找一户在西班牙有房产的中国人。原来,屋主三年没回西班牙,他的房子被一家吉普赛人占了。但是按照当地法律,这种情况下,房子很可能要不回来…… http://news.hnr.cn/shxw/article/1/1640948453311336450
6.香港法律界泰斗惨遭“湖南女装大佬”KO,网友:这波操作太离谱!还有人调侃道:“虽然女装穿在身上,但依旧保持着热爱中国的心,LGBT只是伪装,爱国才是我的真心。” 更有网友不禁调侃到:“同样都是男的,何必互相相残呢?” “现在知道耙耳朵这个词是什么来的了吧” 不过,还有香港的网友看到这一幕,纷纷表示,不背这个锅,这人压根不是香港人,也不是广东人,一听口音就知道,看衣着https://cj.sina.cn/articles/view/7879923529/1d5ae1749020017n1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