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郑爽回应了!关于代孕,我国法律如何规定?过往判例如何?新闻频道

21世纪经济报道为此专门采访了有关专家学者。

19日午间,郑爽在微博回应“代孕风波”:

这是我非常伤心和私密的事情,本不愿意在大家面前多说,但是事已至此被别有用心的一步一步曝光,想了很久,本不想占用公共资源的我不得不有所回应。

中美两国的律师团队从前年开始就从未放弃过维护我和我家人的合法权益,也没有放弃过与对方沟通调解。但在中国的法律程序中,我们屡屡拒绝以曝光隐私的勒索。在美国的法律程序中,我也率先维权。

身为艺人我深知我国疫情的防控与重视。在中国国土之上我没有违背国家的指示,在境外我也更是尊重一切的法律法规。

如果一切未认证的信息要我来公开解释,这是我最真诚的回答。

郑爽身陷代孕风波

18日下午,郑爽前男友张恒发文称,自己不回国是因为必须滞留美国“照顾并保护两个年幼无辜的小生命”。随后他表示:“当然是我的宝宝哇”。

此后,据网易娱乐,张恒朋友提供了两个小孩在美国的出生证明。

18日晚间,网易娱乐放出录音,几乎坐实郑爽和张恒赴美代孕,且意图弃养孩子一事。

张恒好友方面又向媒体提供了一段疑似郑爽张恒父母录音,经过剪辑的内容是疑似郑爽与双方父母关于如何处理孩子的对话。

录音中,女方和父母都提出了弃养的意见:

“两个人分开了,分开了就谁也养不起,就是跟医院说一下,就弃养呗,就弃呗。”(女父)

“这两个孩子就一句话不能要。”(女父)

“这两个孩子七个月真的打不掉,TMD”(女)

“还有一种方法,就是,领养,就生下来后,就送人了(女母)”

男方父亲则在录音中拒绝这个提议:“不行的,你想的简单了,这在美国都犯法的你知道吗?”

央视评:代孕弃养法律道德皆难容

前有代孕妈妈遭“退货”,后有某明星疑似代孕欲弃养,曝光录音中“打也打不掉,我都烦死了”更令人愤怒。

代孕在我国被明令禁止,其对生命的漠视令人发指:包生男孩代孕者怀上女孩会被强行打胎;胎儿如存缺陷或被丢弃…如此践踏底线,法律难容,道德难容!

郑爽被曝代孕又弃养

法学界判例与说法如何?

图/百度百科

如今两个孩子已经一岁多。

曝光的录音显示,郑爽与父母对代孕还曾有过堕胎、弃养、送养孩子的想法。如今网传因为郑爽不签字,两个孩子无法办理护照,导致孩子滞留在疫情严重的美国。

21世纪经济报道“21说案”记者为此专门采访了有关专家学者。

我国法律禁止代孕

代孕是指将受精卵子植入代孕妈妈子宫,由孕母替他人完成怀孕生产的过程。

现在的代孕行为,主要分为两种方式:

一是有需求的夫妻提供精子和卵子,受精后由代孕者代孕生产。

第二种是由男方提供精子,与代孕者的卵子结合,由代孕者代孕生产。

代孕在我们尚未有法律层面的规定,但有部委规章对医疗机构进行限制。

卫生部在2001年发布生效的《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中曾明确做出过规定,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不得实施任何形式的代孕技术。

法律上如何确定孩子的母亲?

如果代孕的孩子出生有缺陷和畸形怎么办?

代孕母亲和提供卵子的母亲谁具有抚养义务?

代孕后弃养了,是否构成遗弃罪?

在张伟看来,代孕的问题,是科技发展给人类带来的烦恼,本质上也是人权问题。

他表示:“我们不仅需要探讨科技发展的伦理,技术的限制,也要考虑法律对技术使用的规范。在有些情况下,代孕甚至有可能成为一个严重侵犯人权的黑色产业链。”

2015年国家卫计委再次发文,明确辅助生殖技术涉及医学、社会、伦理、法律等诸多问题,属于限制性应用的特殊临床诊疗技术,必须严格监管,规范实施。其中要提到,“严厉打击代孕、非法采供精、非法采供卵、滥用性别鉴定技术等违法违规行为”。

我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在2015年12月审议的《人口计划生育法修正案草案》中曾规定:

“禁止买卖精子、卵子、受精卵和胚胎,禁止以任何形式实施代孕,”在征求意见过程中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争议。

最终在2015年12月2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正案》删除了“禁止以任何形式进行代孕”的条款。

图/图虫

目前,我国对代孕的限制主要是医疗机构端,但是公民之间的民事合同或者到海外其他国家进行代孕的问题仍然存在,发生纠纷后法律如何解决?

“民法典只规定到民事责任,再怎么细都不可能把实践中所有的案例都规定到。如果司法实践中有这样的案件,最高人民法院就应该根据这些案例做一个司法解释,让判决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在法律代孕是违法的情况下,这位女明星在国外进行了代孕行为,将产生哪些法律责任?

朱列玉表示,第一个责任就是孩子的抚养问题。

代孕出生的孩子谁来抚养?国内的法律和司法解释都没有明确规定。

在国内法院的判决中,一般根据生育分娩确定孩子的母亲,就是谁生的就是谁的,而不是根据卵子的提供确定孩子母亲。再比如通过精子库捐赠的精子怀孕生产的情况,如果去找孩子的生物学父亲去要抚养费,法院是不支持的。

朱列玉还表示:“我个人认为,违法的代孕行为,如果发生纠纷要按照这样的原则承担责任。委托人和孕母都要争孩子的时候,应判给代孕人,即十月怀胎生的孕母,孕母对孩子的生育感情更深。如果都不要这个孩子的情况,应该判给委托者或者卵子提供方,因为你是发起方,是始作俑者”。

在朱列玉看来,民法的原则之一是公序良俗原则,通过经济制裁来规范民事行为,有利于树立一个良好的社会风尚。

还有的关系更负责,委托人想要委托别的代孕生孩子,孕母之外卵子由第三人提供,这种情况孩子抚养责任如何划分?朱列玉认为,委托人、卵子提供者、代孕人都有责任,三者可以分担责任,但是相互之间承担连带责任。

实践中法院判例

在司法实践中,确实有不少代孕的纠纷。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中国裁判文书网上几个常见的案例。

案例一:无婚姻关系非生物学母亲与代孕孩子无亲子关系

王某(男)与沈某(女)分别离异后同居,2015年两人共同作为委托人,委托代孕机构以王某的精子,用试管婴儿代孕的方式孕育一个孩子。2016年12月,代孕生产的孩子小王在上海某医院出生,“出生医学证明”显示:母亲姓名沈某,父亲姓名王某。

此后,王某代理小王,要求确认与沈某无亲子关系。理由是代孕行为本身是不合法的,沈某非代孕者,只是代孕过程中借用了沈某的身份,且沈某与其父只是男女关系,未实际抚养过小王,故要求法院确认小王与沈某之间不存在亲子关系。

沈某表示,她与王某长期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双方有共同养育子女的合意,故决定寻求代孕服务,沈某与小王虽没有血缘关系,但沈某系小王的分娩妈妈。不过法院最终认定,医院的产妇分娩记录中的“沈某”与其身高、血型等都不符。

案例二:继母取得无血缘关系的代孕孩子抚养权

罗某与陈某两夫妻协议一致,共同购买他人卵子,并由罗某提供精子,通过体外授精-胚胎移植技术,出资委托其他女性代孕,于2011年2月13日生育一对异卵双胞胎。2014年2月7日罗某因病经抢救无效死亡,陈某携两名孩子共同生活。2014年12月,罗某的父母提起监护权之诉,要求确认其两人为两名孩子的监护人,判令陈某将两名孩子交由其抚养。诉讼中法院委托司法鉴定,鉴定结论为:不排除罗某父母与孩子存在祖孙亲缘关系;排除陈某为孩子的生物学母亲。

陈某认为,以代孕方式生育子女系经其夫妻双方一致同意,孩子出生后亦由其夫妻实际抚养,故应适用最高院1991年的《关于夫妻关系存续期间以人工授精所生子女的法律地位的函》推定为其夫妻的婚生子女,或根据孩子自出生起由其夫妻共同抚养的事实,认定为形成事实收养关系或者有抚养关系的继父母子女关系。

一审法院判决两名孩子由罗某父母(即孩子的祖父母)监护;陈某上诉,二审认定两名孩子的监护权属于陈某,驳回罗某父母的诉请。

案例三:用他人精子受精的孩子,算婚生子

法院认定,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双方一致同意利用他人的精子进行人工授精并使女方受孕后,男方反悔,而女方坚持生出该子女的,不论该子女是否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出生,都应视为夫妻双方的婚生子女。郭某在遗嘱中否认其与李某所怀胎儿的亲子关系,是无效民事行为,应当认定孩子是郭某和李某的婚生子女。郭某在立遗嘱时,明知其妻子腹中的胎儿而没有在遗嘱中为胎儿保留必要的遗产份额,该部分遗嘱内容无效。

案例四:代孕服务合同无效双方按过错担责

孙某与深圳A公司签订《美国自体移植(含PGD)合同》,该公司为孙某提供赴美取卵代孕服务,孙某要求西尔斯返还她已经支付的十五万元。

最终法院认为,代孕合同无效,双方根据已经实际提供的服务和发生的费用,公平合理地结算费用。该公司只为孙某提供了前期部分服务,没有提供中期后期服务,一审法院判令A公司返还十万元给孙某,A公司上诉,二审维持原判。

案例五:代孕宝宝因先天缺陷死亡代孕机构判担责70%

尹某与广州B公司签订代孕协议,约定B公司通过试管婴儿代孕(需胚胎性别检测为男孩)给其代孕生一子。为此,尹某一共支付了费用59.3万元。不过,该代孕婴儿一出生便是非健康的高危儿,仅存活了57天就去世了。为此,尹某起诉到法院,要求确认代孕合同无效,B公司退还59.3万元,以及尹某为代孕母亲的生产及高危婴儿的治疗医药费8.4万元。

法院认定,代孕合同违背公序良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无效。尹某及B公司均应知晓该合同系无效合同,但仍继续签订并实际履行,双方都存在过错,鉴于B案涉试管婴儿及代孕服务的提供者,对于案涉无效合同的签订及履行存在较大的过错,一审法院认定B公司的过错比例为70%,尹某的过错比例为30%。

THE END
1.百条法则之谜揭秘那些隐藏在法律深处的未解之谜在遥远的古代,法律就像一把坚不可摧的剑,它们用来维护社会秩序、保护人民权益。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法律被不断地修订和完善,最终形成了我们今天所知的一系列完整而复杂的法律体系。但即使是最为完善的法律体系,也存在一些未解之谜,隐藏在其字里行间。 https://www.382hl43py.cn/news/439692.html
2.中国法律网站的现状及缺陷其他中国法律网站的现状及缺陷 自1994年我国正式接入互联网,经历了13年的风雨、起落, 如今互联网产业在我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法律网站作为互联网产业的一种表现形式,并不是网络业的先锋,它是伴随着法治和互联网时代的来临而逐步兴起。 现如今,法律网站得到了迅猛发展, 从法律网站的数量、规模、网站内容等方面来看,法律http://www.uslawchina.cn/new_content.asp?xw_id=1740
3.法律缺陷严重不足中国的法律就是狗屁!来自啵啵上路法律缺陷严重不足。中国的法律就是狗屁! #腾讯新闻# 男子房屋拆迁获56万元补偿款,消失18年前妻现身分走21.6万http://t.cn/A6oUzYnj# 来自@腾讯新闻 https://weibo.com/7455601710/M8VWB1KAC
4.中国宗教法律体系的缺陷分析与宗教法治化的路径探讨(1)中国宪法关于宗教自由的规定存在内部的规范性冲突,这是中国宗教法律体系缺陷性的根源,需要宪法修改或宪法解释来澄清其主导性或优先性的原则。 (2)《宗教事务条例》以宪法第36条第3、4款为规范依据,未能准确体现中国宪法对于宗教事务的优先性原则,涉嫌违反该条第1、2款。 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269585.html
5.产品缺陷认定标准的法律适用及完善缺陷产品 认定标准https://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053-1011116100.htm
6.法律制度缺陷范文12篇(全文)一、我国村民自治的法律缺陷 1. 对村民自治程序规定存在缺陷。 作为民主自治重要组织形式的村民代表会议、村民会议制度还未建立或很不规范;还没有制订发展经济、减轻农民负担、壮大集体经济及精神文明建设的规划和计划;村级财务制度、村民参与民主监督、村委会加强自身建设等尚无章法, 缺乏制约机制, 或者制度虽已经写在https://www.99xueshu.com/w/ikey88m5vp4f.html
7.中国涉外产品责任法律适用制度的缺陷及其健全/郁雷中国涉外产品责任法律适用制度的缺陷及其健全 郁雷﹡ 【摘 要】随着全球经济交往的加快与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跨越国界的产品责任案件日益增多,而中国当前还没有调整涉外产品责任法律适用的专门制度,只是笼统地采用了侵权行为法律适用规则,结果却使特殊复杂的涉外产品责任案件的法律适用简单化、机械化,忽视和掩盖了其他与产http://www.law-lib.com/lw/lw_view.asp?no=2029
8.根据法律规定如何判断产品缺陷?中国产品质量法第46条对产品缺陷做了明确规定:缺陷是指产品存在危及人身、他人财产安全的不合理危险;产品有保障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是指不符和该标准。但中国立法并未对产品瑕疵作出明确规定。《产品质量法》在第26条第2款中使用了瑕疵一词,该条表述为产品存在实用性能的瑕疵。《消费者https://www.64365.com/zs/878279.aspx
9.现有“法律思维”的缺陷及矫正大咖说法现有“法律思维”的缺陷及矫正 我们的研究发现,中国现有的“法律思维”存在一些问题。大家非常习惯于在文义解释基础上展开“根据法律的思考”,把法治的实现寄托在依法办事、依法决策等思维方式上,甚至在有一个时期强调依法办事是法治的核心。从法律方法论的角度看,这是把法律规范体系当成了法治实现前提;把文义解释方法http://www.mzyfz.com/html/1335/2019-03-19/content-1387840.html
10.朱腾:从君主命令到令律之别清华法学202002正因为此,沈家本在其总结传统中国法制的巨著《历代刑法考》中专列《律令》九卷;日本学者中田薰则于1951年先后发表了《古法雑観》《支那における律令法系の発達について》二文,正式提出“律令法”的概念并将其引入中国法律史研究中。之后,国内外学者也广泛接受了这一概念。应当指出,任何概念都具有主观建构性及由此https://dy.163.com/article/F8J657FI0530W1MT.html
11.浅谈我国代表人诉讼制度的缺陷与完善目前我国的群体性纠纷呈现不断上升趋势,但在司法实践中几乎没有启动代表人诉讼程序,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或者说是什么因素制约着代表人诉讼程序的有效启动和运行。 (一)代表人诉讼制度本身存在缺陷 设计一个法律制度,不仅要在法理上有依据,同时还要在实践上有基础。如果一个法律制度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哪怕在法理上再自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08/12/id/338207.shtml
12.中国行政主体理论的缺陷分析中国行政主体理论的缺陷分析 我国现有的行政主体理论虽对大陆行政法学和行政诉讼制度产生了卓有成效的影响,但是通过对中国行政主体制度的阐释以及中外之比较,不少学者指出了传统理论的不少不足之处。概括其中内容,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一)行政主体理论内在的逻辑矛盾https://www.66law.cn/laws/60300.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