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精选

渤海保护,挑战有多大?——渤海生态环境问题分析及推进渤海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思考文|张剑智宋文鹏张泽怡周雨宝

一、渤海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不容乐观

环渤海包括辽宁、河北、山东及天津等三省一市,承载着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功能。环渤海沿岸140余条河流注入三大水系(辽河、黄河、海河)和三大海湾(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形成了辽河口、黄河口、海河口三角洲湿地。渤海生态系统类型多样、地质地貌类型复杂、海洋生物多样性丰富,是国际候鸟重要的迁徙中转地。

近几十年来,渤海经济迅速发展,海洋资源开发强度高,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性使用,陆源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海洋水质不容乐观。2019年8月,审计署发布的环渤海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审计结果报告指出,渤海水质状况总体上有所提升,但是部分海域的生态环境问题仍较为严重,锦州湾、莱州湾等海洋生态系统处于亚健康状态。《2020年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渤海未达到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为13490平方公里,劣四类水质海域面积为1000平方公里。

1.大规模围填海导致渤海自然湿地丧失,存在明显外来物种入侵现象

有关统计数据显示,2008~2017年,渤海三省一市围填海总面积为69.1万公顷,其中已填埋成陆地的面积为55.6万公顷,围而未填的面积为12.7万公顷,批而未填0.8万公顷。其中,天津市的围填海面积最大,其次是辽宁省。19802017年,环渤海自然滨海湿地面积减少,人工湿地面积大幅增加,渤海海草床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退化现象严重,部分海湾海洋生物多样性群落也发生了变化。近5年来,大连、秦皇岛海域水母数量大幅度增加,渤海湾、黄河口和莱州湾均存在互花米草入侵现象。

2.海洋开发强度不断加大,过度捕捞导致渔业生物资源量、群落结构等改变

根据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20042017年,环渤海地区海洋产业生产总值始终保持高速增长,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油气业、海洋船舶业及滨海旅游业发展迅速,给渤海海洋生态环境带来了很大风险。自1980年以来,渤海捕捞渔船功率不断增加,渔获量迅速上升,过度捕捞现象严重。目前,渤海渔业资源总量大幅度降低,渔业资源衰退严重,渔业资源结构发生明显变化,除小型甲壳类和食草性鱼类生物量有所上升外,其他经济类生物如顶级捕食鱼类、底栖鱼类和底层高价值鱼类的生物量都有大幅度降低,有些种群甚至接近消失状态,重要渔业资源已不能形成鱼汛。

3.渤海近岸海域受到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赤潮频繁发生

二、渤海环境治理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

1.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

根据《海洋环境保护法》,辽宁省、天津市先后修正了地方法规。《辽宁省海洋环境保护办法》(2019年修正)明确,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应当根据省海洋主体功能区划、海洋功能区划和海洋环境保护规划合理布局,并严格遵守海洋生态保护红线和补偿机制以及海洋保护区规定;入海河口、滨海湿地、自然岸线、砂质岸线、渔业水域等重点海洋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海域,由省政府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天津市海洋环境保护条例》(2020年修正)强调,在重点海洋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海域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现严格保护。

2.制订总体规划,推进综合治理攻坚战

2001年10月,国务院正式批准《渤海碧海行动计划》。这项计划总投资555亿元,实施427个项目,主要包括城市污水处理、海上污染应急、海岸生态建设、船舶污染治理等内容。2001年,国家海洋局制定了《渤海综合整治规划》《渤海沿海资源管理行动计划》《渤海环境管理战略》等。《渤海综合整治规划》分两步实施,第一阶段20012005年,实现重点海域生态环境损害基本控制;第二阶段20062016年,形成渤海经济、社会和海洋资源、环境协调,持续发展的格局。

2006年8月,我国发布《渤海环境保护总体规划》(2008-2020年),提出了2012年目标和2020年目标。2020年目标主要包括:实现重点类型海洋功能区达标率90%以上,制定并实施陆海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案,入海污染物排放总量COD消减至80万吨,入海水量增加40亿立方米。近年来,河北、天津、山东、辽宁等地海警总队及渔业主管部门开展了伏季休渔联合执法行动,严格执行休渔制度。2018年12月,我国发布《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明确开展陆源污染治理行动、海域污染治理行动、生态保护修复行动、环境风险防范行动等四大攻坚战的量化目标及具体举措,提出到2020年,渤海近岸海域水质优良(一、二类水质)比例达到73%,自然岸线保有率保持35%左右,滨海湿地整治修复规模不低于6900公顷等强制性指标。

三、促进我国渤海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对策建议

1.制订专门针对渤海环境治理的法律法规

为落实《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海洋保护目标,针对渤海的半封闭性内海性质,结合其地域特征、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及核废水的可能影响,可借鉴《长江保护法》,在国家层面尽快出台专门针对渤海生态环境的专门法规,明确环境、资源、海洋等主管部门及三省一市的各级主管部门、企业等的职责,重点完善渤海环境监测制度、海洋生态红线制度、信息公开制度、生态补偿制度、休渔制度、区域限批制度、核废水影响评价制度等制度体系,加强沿海和海洋自然保护区建设,为统筹渤海的综合治理和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法律和制度保障。

2.转变渤海生态环境治理思路

渤海生态环境治理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是一项整体性、系统性的长期工作。渤海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需要实现三个转变,分别是:从分工协作跨越到陆海一体,从推进区域治理项目跨越到以生态修复为基础的综合防治,从生态经济建设示范跨越到区域开发与保护统筹协调发展。

一是建立衔接陆海污染防治的环境监测体系。以提高海洋环境质量及改善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出发点,从海洋-陆海综合治理的角度出发,完善海洋、流域水监测方法、评价方法及制订相衔接的污染物减排指标。

二是强化区域之间多部门联合执法。明确环境、资源、海洋、农业等各个部门的职责范围,完善海洋环境污染事件预警机制,增强协调配合意识,实现各地区之间执法的优势互补。

三是加强海洋保护区和湿地公园建设和管理。加大渤海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科研投入,完善海洋保护区和湿地公园的建设和管理,保护好珍稀物种。

3.提高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

近20年来,随着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涉海就业人数逐年攀升,庞大的涉海群体、分散化的涉海产业给海洋环境保护工作带来严峻考验。针对渤海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退化情况及核废水的环境影响,应加大海洋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政策法规的宣传力度,组织多种形式的培训,提高海洋环境、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应对核废水海洋影响的意识。

(作者:张剑智,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政策研究部主任专家、研究员;宋文鹏,国家海洋局北海环境监测中心副主任;张泽怡,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政策研究部工程师;周雨宝,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党委办公室副处长。周雨宝系本文通讯作者。原标题为《渤海生态环境问题分析及推进渤海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思考》)

THE END
1.发表法律类文章的期刊发表法律类文章的期刊有很多,可以根据期刊的影响因子、学科方向、发表难度等因素来选择适合的期刊。以下是一些法律类期刊的例子,供您参考: 《中国法学》:这是中国法学界最具影响力的学术期刊之一,主要刊登法学理论、法律实务和法制建设等方面的文章。 《法学研究》:该期刊是中国法学界的重要学术阵地,以研究法学理论问题https://www.qwqk.net/news8255.html
2.中国法学报刊有哪些杂志出版社三大权威期刊是:《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中国法学》其他的核心期刊有《法学》《法学评论》《法商研究》《中外法学》《现代法学》《政法论坛》《人民检察》《环球法律评论》《当代法学》《比较法研究》《法学杂志》 311评论 蓝星鬼魅 1小时前发布 《法学杂志》创刊于1980年,是我国改革开放之后最早的法学期刊之一https://m.lw53.com/ask/1331826.html
3.中国司法杂志同类期刊推荐有哪些?杂志介绍 《中国司法》杂志(CN:11-4102/D)内容丰富、思想健康,自1982年创刊起,目前以月刊形式发行,刊物对外积极扩大宣传,致力于提高杂志质量与影响。 杂志发文方向 卷首语、全面依法治国论坛、厅局长论坛、法治政府建设、数字法治·智慧司法专栏、行政立法、行政执法监督、普法依法治理、刑事执行、公共法律服务、戒毒管理https://www.haotougao.com/zhonggsf/wenda/04.html
4.网络转载涉及的法律问题有哪些所以,结论很清楚,网站上转载的文章作为纸媒体文字作品的数字化形式,是有著作权的,著作权人仍为该文字作品的作者。 二、网站是否可以转载已在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或者其他网站上发表的文章 按照我国著作权法的规定,著作权包括发表权、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等,《最高院解释》也规定“将作品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属于著作https://www.66law.cn/laws/181939.aspx
5.法学一般期刊有哪些《法学杂志》创刊于1980年,是我国改革开放之后最早的法学期刊之一,1980年由司法部确定为国家一级法学期刊。1994年,《法学杂志》被评为首届“中国中文法律类核心期刊”;2000年至2004年被中国社科院文献信息中心连续评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收入《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2004年再次被北京大学图书馆和https://m.ha.huatu.com/2022/0331/2620430.html
6.法律法学类的c刊有哪些法律法学类的c刊有哪些 最近有作者咨询法律法学方向的c刊,这就需要大家明白什么是c刊,所谓的c刊主要是指CSSCI及其扩展版期刊,也就是南京大学搞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是中国社科领域内最重要的文献数据库,小编在这里也推荐了几本这样的法学c刊,大家可以作为参考。http://m.fbxslw.com/p-20658
7.关于写论文的学术公众号推荐有哪些平常想要了解更液姿多法律上的知识的话,或者对法学的文章以及书籍有着浓厚的兴趣的话,推荐以下三个公众号:①中国法学杂志社;这是目前属于国内最权威的法学期刊之一,②中国民商法律网;我们可以通过这个公众号了解到民商法前沿的信息,③法学评论LAWREVIEW;这个公众号是全国的中文核心期刊,可以增长更多的法律知识。 https://www.paperes.com/article/9d6458718c27b6b4e3f2f1bf.html
8.我国离婚冷静期制度实施研究婚姻自由是我国婚姻制度的基本原则,包括结婚自由和离婚自由。所谓离婚自由,实质上是指夫妻有权在婚姻关系中自由终止婚姻关系,这是我国法律允许的正当权利。然而,自由的定义属于特定领域,从来不是绝对的自由,因此,离婚冷静期不是限制公民离婚的自由,而是让他们和平、理性地重新审视夫妻婚姻关系。正如马克思所说,婚姻观意味https://www.dllawyers.org/news-detail.html?parent_id=204&newsInfoId=7424
9.谁给介绍一下我国比较权威的法学期刊有哪些?三大权威期刊是:《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中国法学》其他的核心期刊有《法学》《法学评论》《法商研究》《中外法学》《现代法学》《政法论坛》《人民检察》《环球法律评论》《当代法学》《比较法研究》《法学杂志》《法律适用》《法学论坛》《法律科学》《政法论坛》《法学家》《政治与法律》《法制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275162667.html
10.中国人大网宪法和法律委员会 监察和司法委员会 财政经济委员会 教科文卫委员会 外事委员会 华侨委员会 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 农业与农村委员会 社会建设委员会 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 常委会办公厅 法制工作委员会 预算工作委员会 香港基本法委员会 澳门基本法委员会 http://www.npc.gov.cn/
11.过去五年我国拆掉近万报刊亭英国书报亭受法律保护日本特约观察黄学清:日本的报亭大多数是在车站里面,站台上有铁路公司系统开设的小商店,在小商店最显著的位置摆放的是报纸和杂志,另外报纸和杂志还在便利店出售,以前在公交车里很多人都在看报纸、杂志和书籍,而现在是看手机等电子媒介的人更多了。尽管网络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很大,但是依赖于日本人长期以来读书看报的http://china.cnr.cn/qqhygbw/201308/t20130831_513466816_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