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24年第6期要目法治立法法律共同纲领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24年第6期要目

【绿色发展】

1.区际碳公平实现的法治路径

陈廷辉(5)

2.发展新质生产力背景下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完善路径研究

冉华庆(18)

3.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入典的制度设计若干问题探究

谢伟(30)

【法治文化】

4.我国法治文化建设中的公民主体意识探究

王敏(42)

【热点聚焦丨五四宪法70周年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70周年专题】

5.论1949年《共同纲领》实施机制

韩大元(59)

6.四部,还是一部?

——我国宪法承继关系的理论重述

张翔(67)

7.人民代表大会制的创生:从共同纲领到五四宪法

翟志勇(84)

8.我国现行宪法1988年修改考

田雷(101)

9.地方人大宪法地位的历史变迁

——兼论地方性法规的性质与特征

胡超(122)

10.论全国人大常委会宪法解释权的规范形成

陆一爽(136)

11.五四宪法“建立社会主义社会条款”的内在张力及其融贯

姜秉曦(151)

12.“五四宪法”中的迁徙自由

——兼议新中国立法过程中首次合宪性审查

赖伟能(165)

13.在历史源流中追寻“五四宪法”政体的“本”与“变”

李一达(179)

【法学前沿】

14.世界银行营商环境市场竞争新指标及中国因应

孙晋、帕孜丽娅·玉苏甫(195)

15.信托受托人对外责任的利益衡量与规范重塑

何天翔(208)

【数字时代】

16.公共价值视域下省级数字政府提升的理论机理与实现路径

王鹏(223)

17.论人工智能法体系化的理论基础

郑飞(236)

18.刑事司法中算法解释的制度选择

王仲羊(251)

【人文哲思】

19.“第二个结合”的三重逻辑

王欢(262)

20.论莫言文学创作中的武术书写

——从小说《晚熟的人》中“滚地龙拳”的原型考证切入

王万顺(275)

21.汪曾祺与桐城派古文

熊修雨(288)

作者:陈廷辉(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

内容提要:区际碳公平问题的解决有利于保障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以私法的严格责任方式解决区际碳公平问题存在正当性不足、可诉性差等障碍;以救济个体权利为主的用益物权路径对具有公共利益面向的碳公平问题作用有限。要合理、高效地解决碳公平问题,需要考虑国家政策导向的历史原因,充分认识到碳公平的实质是地区发展不平衡,并结合碳公平的现实表现形态。我国促进区际碳公平应当采用公权为主私权为辅的激励性制度,并在进一步优化的基础上确立激励性的核心制度。

关键词:区际碳公平;严格责任;用益物权;激励性制度

作者:冉华庆(西南科技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植物新品种;知识产权组合;完善路径

作者:谢伟(广东财经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环境法典;制度衔接

作者:王敏(中国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主体意识;权责统一;主体就位;法治文化建设;公民

作者:韩大元(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共同纲领;临时宪法;宪法实施;宪法监督;法律体系

作者:张翔(北京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我国的“四部宪法”之说,根源于制宪修宪同一的观念。在引入制宪权与修宪权严格区分的学说后,我国学者展开了对《共同纲领》是否是制宪、“全面修改”究竟是修宪还是制宪等问题的反思。“全面修改”中蕴含着“宪法废止”,但不影响制宪权主体和人民共和国的延续性。“1982年宪法以1954年宪法为基础”的表述在建构宪法延续性的同时,体现着对宪法的正当性的追问;对于1982年宪法“长期稳定”的期待,指向宪法规范力的建构。部分修改特别是宪法修正案的修改方式的采用,反映了“尊崇宪法的意志”,同时取消了宪法再全面修改的可能性。宪法史的重述、新时代的宪法实践和宪法学术,都指向中国现代化所必然要求的宪法的规范力。

关键词:制宪权;修宪权;宪法废止;宪法的规范力;宪法史

作者:翟志勇(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人民代表大会制是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筹备和召开过程中逐步构造出来的,《共同纲领》勾划了未来的人民代表大会制,《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建立了过渡时期的“人民代表大会制的政府”,在这个过程中“民主集中制”吸纳了“议行合一”原则。五四宪法发展了《共同纲领》中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在地方国家机构上延续了“议行合一”原则,但在中央国家机构上引入了“合理分工”,并创设了独特的国家主席,从而使得人民代表大会制呈现为多重复合结构,民主集中制原则也因此被彻底抽象化。它们共同表达了人民代表大会的本质:人民代表大会制是人民“统一和集中行使国家的权力”的制度。

关键词:人民代表大会;共同纲领;五四宪法;民主集中制

作者:田雷(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我国现行宪法在1988年第一次修改,形成修正案两条,对此次修宪应当展开历史的同时态考察。诞生于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开端,1982年宪法既要追求文本的“长期稳定”,又在施行之初承担着为经济体制改革提供合法性保障的宪制任务,由此造成定和变之间的历史张力。作为一部“新宪法”的第一次修改,1988年修宪标志着“新宪法”文本稳定的一次打破,切入修正案将要写入、还未写入的历史时刻,从有关修宪的权威论述中可以发现必要性的历史生成过程及其实践逻辑。1988宪法修改是现行宪法修改过程的第一章,回到五次修改的通史视野内,正是这一次对“稳定性”的打破,塑造了1982年宪法走向“长期稳定”的部分修改模式以及我们对稳定性本身的文化认识。

关键词:宪法修改;长期稳定;改革开放;必要性;全国人大

作者:胡超(江苏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地方人大;央地关系;地方性法规;法律保留原则

作者:陆一爽(中国人民大学)

内容提要:全国人大常委会宪法解释权的规范形成是一个跨时代的连续性过程。陕甘宁边区议会及其常委会的宪法解释权,与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的《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解释权,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宪法解释制度的建立积累了经验。“宣传和教育宪法规定的宪法解释”“修改和补充宪法内容的宪法解释”和“评注宪法文本的宪法解释”,这三种制宪者的宪法解释观,奠定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宪法解释制度的观念基础。从1978年宪法到1982年宪法,历经两次宪法修改,宪法解释权与宪法监督权形成紧密的结合,其性质、功能和行权方式均有别于其他职权,具有较强的内在限制性。

关键词:宪法解释权;宪法解释;全国人大常委会

作者:姜秉曦(南京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五四宪法;社会主义社会;人民民主法制;基本国策;共同富裕

作者:赖伟能(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1954年宪法以中国共产党的宪法观为基础,确立了公民的迁徙自由。但“五四宪法”制定后没有得到良好的实施,农业人口大量流向城市和紧迫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改造任务对于新生政权而言是严峻的治理能力考验,通过户籍的治理和通过刚性手段来实现对人口流动的计划性控制,导致宪法上的迁徙自由被严格限制。1958年《户口登记条例》的制定和施行加剧了对公民迁徙的限制并使之法律化,《户口登记条例》草案说明对限制性规定作出了立法目的解释和合宪性审查。然而,迁徙自由作为一项包含社会经济利益的综合性权利,以《户口登记条例》建构的二元身份划分为基础的户籍政策体系才是限制迁徙自由和调控人口流动的关键。加强对户籍政策的备案审查,逐步剥离户口之上附着的资源和权益配置,是城镇化进程中稳步推进迁徙自由实现的法治进路。

关键词:户口登记条例;人口迁移;户籍制度;基本权利限制;合宪性审查

作者:李一达(国际关系学院法学院)

关键词:五四宪法;政体;华北人民政府;战时体制;国家主席

作者:孙晋、帕孜丽娅·玉苏甫(武汉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世界银行;营商环境B—READY评估体系;市场竞争指标;反垄断;高水平制度型开放

作者:何天翔(新加坡国立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根据我国《信托法》第37条第1款,受托人在未违背管理职责或事务处理不当时所承担的对外责任类型尚不明确。以“合理信赖说”“连带清偿说”和“反向推导说”为代表的无限责任论难以自圆其说,体系解释路径遭遇梗阻。无论受托人对外责任作何设置,均要求从规范层面进行利益衡量,其中包含三个核心步骤:在宏观上锚定利益衡量的核心标准;在中观上明确利益表达的规则形式;在微观上运用利益衡量的具体公式。基于这一分析框架,建议受托人对外责任以信托目的为基础,确立民事信托与商事信托二分的规制逻辑;采用缺省性规则与赋权性规则组合的利益表达;并运用二阶利益衡量公式,完成对责任规则的形塑与修正。最终成型的受托人责任模式中,民事信托和慈善信托应以受托人无限责任为缺省性规则,以登记为条件的有限责任为赋权性规则;而商事信托则在信托组织化的基础上以受托人有限责任为缺省性规则,以自治性选入的无限责任为赋权性规则。

关键词:商事信托;缺省性规则;第三人责任;赋权性规则;无限责任

作者:王鹏(北京市社会科学管理学研究所)

内容提要:数字政府及其公共价值建设已经成为推动政府数字化转型以及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键因素。在总结既有数字政府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数字政府公共价值”(DigitalGovernmentPublicValue,DG—PV)的理论框架,并构建了包括在线服务、平台建设、制度保障、数据获取、信息交付、质量评价、结果应用、回应效率、政民互动等九个核心指标的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K—Means聚类法对各省级政府的数字政府建设进行了评估与分类分析。本文认为,促进优质服务供给、促进治理制度创新和促进多元需求满足是实现数字政府公共价值提升的有效路径。这将有助于实现更加均衡和高效的数字政府建设,提升公共服务质量与社会治理水平。

关键词:数字政府;治理现代化;公共价值;层次分析法;聚类分析法

作者:郑飞(北京交通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人工智能法;风险社会;人机关系;规制理论

作者:王仲羊(西南政法大学刑事侦查学院)

内容提要:随着人工智能深度赋能刑事司法,刑事司法中产生了算法治理的新问题。算法解释是刑事司法中算法治理的核心内容之一,但面临三重制度选择:在技术层面,算法的可解释性优于性能,应在算法设计之初植入可解释的理念,选择相对简单的算法模型;在规范方面,权利规范比禁令规范更契合刑事司法的场景化特点,应以权利作为主要的规范形式,在个别场景中禁止算法决策;在主体方面,国家机关的算法解释义务居于主导性地位,主要以算法模型作为解释对象,应健全事前、事中、事后的配套措施;公民个体的算法解释权居于回应性地位,能够保障公民对具体算法决策的知情、理解与救济,应建构相应的运行流程。

关键词:刑事司法;算法解释;算法解释权;算法解释义务

作者:王欢(东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内容提要:“第二个结合”是指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第二个结合”的提出,是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实践逻辑相统一的过程。对“第二个结合”进行分析,应立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从三重逻辑视阈进行全景式透析。从理论逻辑来看,二者在价值取向、认识论、思维方式和理想社会追求上高度契合,是结合的根本前提。从历史逻辑来看,“第二个结合”是中国共产党在百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经过初步探索、逐渐形成的理论自觉,进而创造的理论新境界。从实践逻辑来看,体现为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动力,巩固文化主体性地位,彰显世界意义。

THE END
1.发表法律类文章的期刊发表法律类文章的期刊有很多,可以根据期刊的影响因子、学科方向、发表难度等因素来选择适合的期刊。以下是一些法律类期刊的例子,供您参考: 《中国法学》:这是中国法学界最具影响力的学术期刊之一,主要刊登法学理论、法律实务和法制建设等方面的文章。 《法学研究》:该期刊是中国法学界的重要学术阵地,以研究法学理论问题https://www.qwqk.net/news8255.html
2.中国法学报刊有哪些杂志出版社三大权威期刊是:《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中国法学》其他的核心期刊有《法学》《法学评论》《法商研究》《中外法学》《现代法学》《政法论坛》《人民检察》《环球法律评论》《当代法学》《比较法研究》《法学杂志》 311评论 蓝星鬼魅 1小时前发布 《法学杂志》创刊于1980年,是我国改革开放之后最早的法学期刊之一https://m.lw53.com/ask/1331826.html
3.中国司法杂志同类期刊推荐有哪些?杂志介绍 《中国司法》杂志(CN:11-4102/D)内容丰富、思想健康,自1982年创刊起,目前以月刊形式发行,刊物对外积极扩大宣传,致力于提高杂志质量与影响。 杂志发文方向 卷首语、全面依法治国论坛、厅局长论坛、法治政府建设、数字法治·智慧司法专栏、行政立法、行政执法监督、普法依法治理、刑事执行、公共法律服务、戒毒管理https://www.haotougao.com/zhonggsf/wenda/04.html
4.网络转载涉及的法律问题有哪些所以,结论很清楚,网站上转载的文章作为纸媒体文字作品的数字化形式,是有著作权的,著作权人仍为该文字作品的作者。 二、网站是否可以转载已在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或者其他网站上发表的文章 按照我国著作权法的规定,著作权包括发表权、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等,《最高院解释》也规定“将作品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属于著作https://www.66law.cn/laws/181939.aspx
5.法学一般期刊有哪些《法学杂志》创刊于1980年,是我国改革开放之后最早的法学期刊之一,1980年由司法部确定为国家一级法学期刊。1994年,《法学杂志》被评为首届“中国中文法律类核心期刊”;2000年至2004年被中国社科院文献信息中心连续评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收入《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2004年再次被北京大学图书馆和https://m.ha.huatu.com/2022/0331/2620430.html
6.法律法学类的c刊有哪些法律法学类的c刊有哪些 最近有作者咨询法律法学方向的c刊,这就需要大家明白什么是c刊,所谓的c刊主要是指CSSCI及其扩展版期刊,也就是南京大学搞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是中国社科领域内最重要的文献数据库,小编在这里也推荐了几本这样的法学c刊,大家可以作为参考。http://m.fbxslw.com/p-20658
7.关于写论文的学术公众号推荐有哪些平常想要了解更液姿多法律上的知识的话,或者对法学的文章以及书籍有着浓厚的兴趣的话,推荐以下三个公众号:①中国法学杂志社;这是目前属于国内最权威的法学期刊之一,②中国民商法律网;我们可以通过这个公众号了解到民商法前沿的信息,③法学评论LAWREVIEW;这个公众号是全国的中文核心期刊,可以增长更多的法律知识。 https://www.paperes.com/article/9d6458718c27b6b4e3f2f1bf.html
8.我国离婚冷静期制度实施研究婚姻自由是我国婚姻制度的基本原则,包括结婚自由和离婚自由。所谓离婚自由,实质上是指夫妻有权在婚姻关系中自由终止婚姻关系,这是我国法律允许的正当权利。然而,自由的定义属于特定领域,从来不是绝对的自由,因此,离婚冷静期不是限制公民离婚的自由,而是让他们和平、理性地重新审视夫妻婚姻关系。正如马克思所说,婚姻观意味https://www.dllawyers.org/news-detail.html?parent_id=204&newsInfoId=7424
9.谁给介绍一下我国比较权威的法学期刊有哪些?三大权威期刊是:《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中国法学》其他的核心期刊有《法学》《法学评论》《法商研究》《中外法学》《现代法学》《政法论坛》《人民检察》《环球法律评论》《当代法学》《比较法研究》《法学杂志》《法律适用》《法学论坛》《法律科学》《政法论坛》《法学家》《政治与法律》《法制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275162667.html
10.中国人大网宪法和法律委员会 监察和司法委员会 财政经济委员会 教科文卫委员会 外事委员会 华侨委员会 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 农业与农村委员会 社会建设委员会 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 常委会办公厅 法制工作委员会 预算工作委员会 香港基本法委员会 澳门基本法委员会 http://www.npc.gov.cn/
11.过去五年我国拆掉近万报刊亭英国书报亭受法律保护日本特约观察黄学清:日本的报亭大多数是在车站里面,站台上有铁路公司系统开设的小商店,在小商店最显著的位置摆放的是报纸和杂志,另外报纸和杂志还在便利店出售,以前在公交车里很多人都在看报纸、杂志和书籍,而现在是看手机等电子媒介的人更多了。尽管网络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很大,但是依赖于日本人长期以来读书看报的http://china.cnr.cn/qqhygbw/201308/t20130831_513466816_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