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犯罪是指在社会经济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领域,为谋取不法利益,违反国家经济、行政法规,直接危害国家的经济管理活动,依照我国刑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是犯罪。经济犯罪是犯罪的一种,因而具有犯罪的一般属性,即社会危害性和刑事违法性。
除此之外,经济犯罪还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发生在经济领域。即发生在国民经济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诸环节。
(2)主观上为故意,过失不构成经济犯罪,并且一般都具有谋取非法利润的目的。
(3)直接危害国家的经济管理活动,而与侵犯财产所有权的财产犯罪不同。
2023年,全国公安经侦部门共破获经济犯罪案件8.4万起,挽回经济损失248亿元,缉捕在逃境外经济犯罪嫌疑人1200余名。
二、经济犯罪的范畴
经济犯罪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我国刑法分则第三章规定的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罪;另一类是我国刑法分则第五章规定的侵犯财产罪,除此之外,我国刑法分则其他章规定的某些侵害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犯罪,如制造、贩卖假药罪、贩毒罪、贿赂罪,也属于经济犯罪的范畴。
常见的经济犯罪包括:贪污罪,受贿罪,行贿罪,挪用公款罪,合同诈骗罪,挪用资金罪,职务侵占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集资诈骗罪,非法经营罪等。其中洗钱罪也包括其中,下面来看看如何远离洗钱犯罪。
三、国家层面打击洗钱违法犯罪
1、《反洗钱法》修订
随着反洗钱工作形势不断变化,反洗钱监管从规则为本过渡到风险为本,反洗钱的义务内容已经由反洗钱扩展到反恐怖主义融资、防扩散融资,修订《反洗钱法》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金融工作部署,坚持围绕高质量发展主题,坚持服务于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坚持服务于保护好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深入构建金融风险防控体系,中国人民银行组织推动《反洗钱法》修订。2024年4月23日,《反洗钱法(修订草案)》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初次审议,修订草案主要包括明确适用范围、加强反洗钱监督管理、完善反洗钱义务规定等内容。根据立法计划,修订草案2025年将有望获得通过。
2、中国人民银行、公安部等11部门联合开展打击治理洗钱违法犯罪三年行动
四、社会公众如何远离洗钱犯罪
1.选择安全可靠的金融机构
金融机构为客户提供融资、资产管理、财富增值和保值等服务,接受监管和履行反洗钱义务是对客户和自身负责。非法金融机构逃避监管,为犯罪分子和恐怖势力提供资金支持、转移资金、清洗黑钱,成为社会公害。因此,一定要选择安全可靠、严格履行反洗钱义务的金融机构。
2.主动配合金融机构,进行客户身份识别及尽职调查
3.保护好自己的身份证件和账户
(1)不要出租或外借自己的身份证件
出租或出借自己的身份证件,可能产生以下后果:他人用以从事非法活动;可能协助他人完成洗钱和恐怖融资活动;可能成为他人金融诈骗活动的替罪羊;诚信状况受到合理怀疑;他人的不正当行为可能致使身份证件持有者声誉受损。
(2)不要出租或外借自己的账户
金融账户不仅是个人进行金融交易的工具,也是国家进行反洗钱资金监测和经济犯罪案件调查的重要途径。出租或出借金融账户,可能会被贪官、毒贩、恐怖分子以及所有的罪犯利用进行洗钱和恐怖融资活动。因此不出租出借账户既是对个人自身的保护,也是守法公民应尽的义务。
(3)不要用自己账户替他人提现
通过各种方式提现是犯罪分子最常见的手法之一。用自己的个人账户或者公司账户为他人提取现金,逃避监管部门监测,为他人洗钱提供便利,或间接帮助其进行诈骗或携款潜逃。但账户将如实记录每个人的金融交易活动,任何大额或频繁的非正常现金交易都会受到系统实时监控,参与经济犯罪将受到相应的刑事处罚。
4.拒绝高利诱惑,远离网络洗钱
反洗钱人人有责!
本文由浙江浙商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简称“浙商资管”)编写,未经浙商资管事先书面同意,不得更改、传送、复印、复制或派发此报告的全部或任何部分。本文所采用的数据均来自合法、合规渠道,分析逻辑基于作者的职业理解,通过合理判断得出结论,研究过程及结论不受第三方的授意、影响。本文所载的资料、工具及材料只提供给阁下作参考之用,不应被视为销售或购买或认购任何证券或其它金融产品票据的要约。以往的表现不应作为日后表现的显示及担保。本文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浙商资管于最初发布此报告日期当日的判断,可随时未经通知而调整。本文所述观点可能不符合阁下特定的投资目标或投资需求,阁下并不能仅依赖此报告而取代行使独立判断。因使用本文或其内容而导致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浙商资管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