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肖荣《论经济犯罪的概念和犯罪》

在我国,经济犯罪的概念一开始并没有像在西方和日本那样引起很多争论。根据我国1980年开始施行的刑法和1982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颁行的《关于严惩严重破坏经的罪犯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所谓经济犯罪,是指违反国家海关、工商、金融、财政、金银等经济管理法规,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破坏全民和集体财产所有制关系,依照法律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它大致包括以下三类:

(1)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罪。我国刑法分则第三章以15个条文,17个罪名规定了这类犯罪。计有走私罪、投机倒把罪、伪造计划供应票证罪、倒买计划供应票证罪、偷税罪、抗税罪、伪选国家货币罪、贩运伪造的国家货币罪、伪造有价证券罪、伪造有价票证罪,破坏集体生产罪、挪用国家特定款物罪、假冒商标罪、盗伐林木罪、滥伐林木罪、非法捕捞水产品罪、非法狩猎罪等。这类犯罪均以违反财政、经济管理法规妨碍国家经济管理活动、破坏社会经济秩序为特征。

(2)部份侵犯财产罪。我国刑法分则将侵犯公私财产的抢劫罪、抢夺罪、盗窃罪、诈骗罪、敲诈勒索罪、故意毁坏公私财物罪6个罪名列为第五章的侵犯财产罪。其中贪污(第155条)和诈骗、盗窃公共财物(第151、152条)的犯罪被列为经济犯罪,因为它们与侵犯社会主义公有财产,破坏社会经济秩序有直接关系。

(3)其他经济犯罪。如刑法分则第六章中的制造、贩运毒品罪(第171条)。制造贩卖假药罪(第164条)、盗运珍贵文物出口罪(第173条),刑法分则第八章中的贿赂罪(第185条)等。

除刑法以外,经济犯罪还散见于单行刑事法律和非刑事法律的刑法规范中。例如:1988年1月颁行的单行刑事法律《关于惩治贪污罪贿路罪的补充规定》(以下简称《补充规定》)规定了新罪名:挪用公款罪。再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第28条规定:“制造、销售、使用以欺骗消费者为目的的计量器具的,没收计量器具和违法所得,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并对个人或者单位直接责任人员按诈骗罪或投机倒把罪追究刑事责任。”这条后段的规定,虽然不是新立罪名,但却是对刑法第151条的诈骗罪、第117条投机倒把罪所作的补充,实际上,这也是规定经济犯即新内容的一种方法。

对经济犯罪持上述概念和包括范围的学者认为,经济犯罪的本质特征是侵犯社会经济秩序和公有财产所有权。这些人被称为狭义经济犯罪论者。另一部分学者持广义的经济犯罪论的观点与狭义论者不同,他们认为:(1)盗窃、诈骗私人财物也应列入经济犯罪的范围;(2)玩忽职守罪、私拆隐匿邮件电报罪和重大责任事故罪均应列为经济犯罪。因为它们都使社会和个人遭受了经济损失。官方的统计持狭义观点,如法院的统计只把盗窃、诈骗公共财物列入经济犯罪中。诈骗、盗窃私人财物算作一般的刑事犯罪。

(二)中外经济犯罪概念的比较

实际上,仅凭个别因素定义经济犯罪并不妥当,应综合考虑犯罪主体、犯罪行为方式、侵犯客体以及是否触犯刑法和其他刑罚性法规等因素。1932年,德国刑法学者林德曼提出,

经济犯罪和普通财产犯罪虽然都以财物和经济利益为犯罪目标,但却有以下区别:(1)普通经济犯罪往往针对特定人的财产权益,故被害人受权情况通常是直接的具体罪却很少针对某个特定个人,其受害者不但有个人,而且有社会整体或集体,故其被害人的受损情况往往是间接的复杂的。(2)从犯罪背景看,经济犯罪发生在经济活动的过程中,而普通财产犯罪中并不存在真实的经济活动。(3)从犯罪手段看,普通财产犯罪大多为体力犯罪,且与犯罪所从事的职业无关;而经济犯罪则大多为智力犯罪,且与犯罪的职业行为有关。

将我国与外国的经济犯罪概念比较一下,可看出下列异同。二者相同或相似之处在于:(1)在损害的客体上,都强调经济犯罪是一种违反国家经济管理法规,损害国家整体经济利益和经济秩序的行为。(2)在犯罪的主观方面,都认为经济犯罪是一种谋取不法利益的图利行为的。(3)在犯罪的可罚性上,都肯定经济犯罪是一种应受刑事法规处罚的行为。但有些西方国家,如联邦德国的所谓经济犯罪却是广义的,既包括应受刑罚处罚的经济犯罪行为,又包括应处以行政罚或秩序罚的“经济秩序违法行为”。

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1)在犯罪的方式或手段上,外国强调经济犯罪必一种职业犯罪或智力犯罪,而我国一般不太强调这一点。例如,即使某个人在非业务活动诈骗或盗窃公共财物,在中国目前仍属经济犯罪。(2)在犯罪主体上,外国的概念比较强调“白领”,即强调行为人社会和经济地位较高,这一点在法律上虽无多大意义,但在刑事政策和犯罪学上却有重大意义,因为它把矛头首先指向为历来的犯罪学所不加过问的有权有势有钱的人物在职业上的各种犯罪活动。而中国的概念并不突出上层人物。事实上,由于中国概念含义较广,不少经济犯罪任何人都能实施,如伪造有价证券、伪造货币、伪造计划供应票证的实施者反而以普通公众为多。(3)在保护对象上,中国的明确强调保护公有制和社会主义经济秩序;而外国的则笼统地提保护财产所有权(不分公私)和市场经济秩序。当然,由于西方经济以私有制为基础,因此,实际上是强调保护私有制。

(三)对中国经济犯罪概念的反思

通过以上对比分析,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国目前通行的经济犯罪的概念比较模糊,不够明确,由此而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实际上,确定经济犯罪的概念和范围与刑事政策有关,在西方各国,经济犯罪的对象被严格限制在破坏国家整体经济、妨碍市场秩序的范围内。尽管这种犯罪危害大,影响面广,但处罚却较轻,对经济犯罪不仅不适用死刑,终身监禁也罕见,有期徒刑的法定最高刑一般不超过10年。对其常用的刑罚是罚金。其原因有二:一是经济犯罪本身的性质决定了对其难以控制,二是观念问题,一般认为剥夺人身自由的徒刑(监禁刑)是对付暴力犯罪的基本方法,而经济制裁才是对付经济犯罪的主要措施。这是商品经济等价交换原则的反映。总之,在西方,经济犯罪从总体上讲,是一种性质较轻的犯罪。

但在我国,1982年的《决定》和1988年的两个《补充规定》表明,中国刑事政策将许多经济犯罪作为重罪处罚。《决定》将原来刑法规定不可以处死刑或无期徒刑的走私罪、投机倒把罪、盗窃罪、贩毒罪、盗运珍贵文物出口罪、受贿罪等都补充或修改为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同时,在另一方面,大部分经济犯罪,如我国刑法分则第三章中的十多个罪名,如偷税抗税罪、假冒商标罪等还是属于轻罪(它们的处罚一般在三年有期徒刑以下)。所以,从我国法律上看,把经济犯罪既是一种重罪,又是一种轻罪,缺乏整体的统一性。但从舆论上看,宣传工具一直在大张旗鼓地宣传从重从快打击经济犯罪,把公众和司法干部的期望值提得很高,总以为打击经济犯罪,只有杀一批人,判一批无期徒刑才能见效。然而,真正的经济犯罪从性质上讲并不是重罪,不可能惩罚得很重。于是,在公众和司法人员中就产生了严重的失望,并进而产生了对社会和政府的沮丧、埋怨情绪。

如果中国刑事政策作出以上修正,就可减少司法实际工作和跟踪舆论方面的许多麻烦。同时,也不会妨碍对贿赂、贪污、贩毒、走私、严重盗窃等严重危害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的犯罪的惩处,岂不一举两得。

THE END
1.最新经济犯罪追诉标准深度解读公司简介最新经济犯罪追诉标准解析,针对当前经济形势下的犯罪趋势,详细阐述了追诉经济犯罪的最新标准。文章深入探讨了各类经济犯罪的追诉条件、证据要求和量刑标准,并强调了打击经济犯罪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通过解析追诉标准的更新内容,帮助公众更好地了解经济犯罪的法律边界,为相关执法部门提供指导,以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正。摘http://m.douhaokj.cn/post/16436.html
2.涉嫌经济犯罪是什么涉嫌经济犯罪,指的是某人被猜疑进行了违背经济法规、扰乱经济秩序以及侵害公私财产权益等一系列与犯罪相关的活动。常见的经济犯罪类型有很多,像非法集资,就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向社会公众募集资金的行为;诈骗,通常是以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手段骗取他人财物;合同诈骗,主要是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财物;非法经营https://m.64365.com/ask/36588236.aspx
3.经济犯罪有哪些罪名经济犯罪的罪名包括:金融凭证诈骗罪;信用卡诈骗罪;票据诈骗罪;贷款诈骗罪;合同诈骗罪;挪用资金罪;职务侵占罪;集资诈骗罪;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假冒注册商标罪、保险诈骗罪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四十条 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https://mip.findlaw.cn/ask/question_jx_522145.html
4.法律法规盈科律师事务所刑事法律事务渎职犯罪或者与渎职犯罪相关联的犯罪立案后,犯罪分子及其亲友自行挽回的经济损失,司法机关或者犯罪分子所在单位及其上级主管部门挽回的经济损失,或者因客观原因减少的经济损失,不予扣减,但可以作为酌定从轻处罚的情节。 第九条 负有监督管理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致使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有毒有害http://criminal.yingkelawyer.com/ArticleView.aspx?link=1a61283fd7852be585535c8ad3f14412a36f03f204ebb160e29a6f93e817e398
5.涉民营企业犯罪案件的刑法适用问题涉民营企业案件中,经济纠纷与经济犯罪的界限模糊,往往表现为合同纠纷和合同诈骗难以区分。在认定合同诈骗罪的过程中,司法机关主要有以下几点误差: 1.“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认定较为宽松。我国《刑法》第224条对合同诈骗罪规定了5种情形,并明确了“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主观要件。该条第3项规定的情形为“没有实际履行https://jzx.jxga.edu.cn/news-show-1114.html
6.《公安部刑事案件管辖分工规定》公通字(1998)80号(三)充分考虑各有关业务部门的实际情况。确定案件管辖分工,要综合考虑案件管辖的历史情况、机构设置以及各部门办案力量等实际情况,合理配置警力。 (四)充分发挥侦查部门和行政管理及技术部门的职能作用。为避免案件管辖过于分散,确定管辖刑事案件的部门主要是国内安全保卫、经济犯罪侦查、刑事侦查和禁毒部门,治安、边防、消http://www.ahxb.cn/xingshifagui/12/2015-10-20/1968.html
7.刑事犯罪经济案件(精选十篇)“经济犯罪”这一法律用语的含义一般说来,包括以下几种情况:一是狭义上的经济犯罪,是指发生在商品生产、流通、消费环节侵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各种犯罪;一是中义上的经济犯罪,是指除了狭义上经济犯罪外,还包括财产犯罪,即刑法分则第五章侵害公私财产所有权的各类犯罪;还有一种情况是广义上的经济犯罪,是指除了上述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ubhdtbn.html
8.经济犯罪有哪些罪名律师普法经济犯罪有哪些罪名 普法内容 一、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一)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 1、伪造货币罪; 2、出售、购买、运输假币罪; 3、金融工作人员购买假币、以假币换取货币罪; 4、持有、使用假币罪; 5、变造货币罪; 6、擅自设立金融机构罪; 7、伪造、变造、转让金融机构经营许可证、批准文件罪; 8、高利https://www.110ask.com/tuwen/134548289063940928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