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10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犯罪学(一)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改革开放后,我国犯罪地域分布出现了向()

A.西南倾斜现象B.东北倾斜现象

C.西北倾斜现象D.东南倾斜现象

2.建国后,我国第四次刑事犯罪高峰发生在()

A.50年代初B.60年代初C.*期间D.改革开放后

3.1956—1965年我国犯罪状况的显著特点是()

A.犯罪数量剧增B.发案率高

C.*犯罪减少D.中老年犯罪逐渐增多

4.从世界范围看,造成犯罪暗数的原因主要是()

5.犯罪学早对犯罪人分类的理论依据是()

A.社会学理论B.心理学理论C.人类学理论D.刑法学理论

6.保罗费尔巴哈提出了一个的犯罪预防理论是()

A.社区参与论B.环境预防论C.心理强制论D.被害预防论

7.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同一行为是否为犯罪行为可以有不同的认定,表明犯罪具有()

A.社会性的属性B.阶级性的属性C.相对性的属性D.随意性的属性

8.当代犯罪学研究中,居于主导地位的理论是()

A.犯罪经济学理论B.犯罪心理学理论C.犯罪生物学理论D.犯罪社会学理论

9.提出标签论的西方犯罪学家是()

A.塞林B.萨瑟兰C.坦嫩鲍姆D.塔尔德

10.为了促进犯罪学学科的发展,需要全面准确地研究()

A.犯罪工具B.犯罪地点C.犯罪原因D.犯罪载体

11.挫折攻击论认为挫折攻击是一种()

A.正常性反应B.侵犯性反映C.异常性反应D.变态性反应

12.经济转型过程中犯罪的增长,意味着经济对犯罪的作用一般是()

A.直接的B.事先的C.被动的D.间接的

13.邻里亚文化可能成为一些青少年()

A.追求上进的动力B.精神联系的纽带

C.成材的生活路标D.提高自律意识的促进因素

14.市场经济的负效应,导致了个体犯罪欲念的()

A.缓解B.分化C.扩张D.收缩

15.诸多研究表明,初犯年龄与再犯的可能性的关系是()

A.初犯年龄越小,再犯的可能性越大

B.初犯年龄越大,再犯的可能性越大

C.初犯年龄越小,再犯的可能性越小

D.初犯年龄越大,再犯的可能性越小

16.精神障碍者实施的多的犯罪种类是()

A.高技术犯罪B.暴力犯罪C.经济犯罪D.有组织犯罪

17.犯罪的个体原因是指引起和影响犯罪行为发生的犯罪人()

A.生理方面的因素B.心理方面的因素

C.周围环境方面的因素D.个人方面的因素

18.相对稳定、甚至持续终生的人格偏差往往开始于()

A.儿童或少年时期B.青年时期C.中年时期D.老年时期

A.0时—6时B.10时—16时C.16时—20时D.18时—24时

20.人们常把主体所具有的那些经常的、稳定的、本质的个性特征称为()

A.气质B.情感C.人格D.情绪

A.气压B.空间C.工具D.引起犯罪的现象

22.在犯罪情境中那些有利于犯罪产生和发展的各种因素被称为()

23.短期犯罪预测的预测时段一般是指()

A.1—2年B.3—4年C.4—5年D.5年以上

24.犯罪预防中的罪前预防、罪中预防和罪后预防分类所依据的标准是()

A.预防措施切入犯罪发展阶段早晚的不同

B.犯罪预防作用对象的不同

C.犯罪原因的不同

D.犯罪类型的不同

25.九十年代初代表中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理论和实践高成果的文件是()

A.《关于提请全党重视解决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的报告》

B.《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教育、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通知》

C.《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决定》

D.《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决定》

26.在犯罪预防规划的二元模式中,防止个体实施或重新犯罪的次级阶段的措施主要针对()

A.普通少年B.普通公民

C.有不良行为的青少年D.有不良行为的公民

27.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系的各项内容中,教育是维护社会治安的()

A.临时性措施B.战术性措施C.战略性措施D.被动性措施

28.如果不能有效地抑制人们的犯罪动机,就应该限制犯罪条件与()

A.犯罪意念B.犯罪人C.犯罪目标D.犯罪需要

29.人民调解委员会任期为()

A.二年B.三年C.四年D.五年

30.改变社会环境和社会条件的预防主张是()

A.罪前预防B.罪中预防C.罪后预防D.罪中和罪后预防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31.现阶段,使无组织的自然监督弱化的因素有()

A.静态管理B.动态管理C.城乡人口流动

D.城市居住环境的变化E.利益主体的分化和多元化

32.依据犯罪预防作用对象的不同,犯罪预防可以分为()

A.罪前预防B.罪中预防C.罪后预防

D.一般预防E.重点预防

33.犯罪学研究中收集资料的具体方法有()

A.访谈法B.问卷法C.观察法

D.文献法E.临床诊断法

34.80年代前,中国有关犯罪原因的主要观点是()

A.成本论B.代价论C.残余论

D.经济论E.外来论

35.对于“犯罪”的概念,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界定,对犯罪学影响较大的学科是()

A.法学B.社会学C.心理学

D.生物学E.经济学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36.文化冲突

37.贝卡利亚

38.犯罪后果

39.物防

40.犯罪动态

41.环境预防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42.简述犯罪学与刑法学的关系。

43.简述改革开放后我国刑事犯罪的主体特点。

44.简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机构的职责。

45.具有变态人格的人,其违法和危害行为区别于一般违法犯罪人的明显特点是什么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小题10分,第2小题12分;满分共22分。)

46.试论预防重新犯罪。

47.试论犯罪原因系统诸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全国200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犯罪学(一)试题参考答案

课程代码:0023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D2.D3.C4.D5.C6.C7.C8.D9.C10.C11.B12.D13.B14.C15.A

16.B17.D18.A19.D20.C

21.A22.C23.A24.A25.C

26.C27.C28.C29.B30.A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31.CDE32.DE33.ABCDE34.CE35.AB

36.是指在文化传播过程中,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文化规范不同的异质文化接触、碰撞而产生的对抗现象。

37.是古典犯罪学派的代表人物,在1764年发表的《论犯罪与刑罚》一书中,明确提出了罪刑法定、罪刑相适应和刑法人道化原则,他认为刑罚的目的是对犯罪的特殊预防和一般预防。

38.是犯罪行为所引起的客观事物的变化,一般是指其造成的具有危害性的结果。

39.是指没有科技含量或科技含量较低的加固目标措施。

40.是犯罪现象在一定时期内的变化情况,一般是指犯罪数量、犯罪率、犯罪结构等方面的变化。

41.从研究犯罪产生的原因和条件出发,在环境设计上堵塞犯罪的可能,或者造成一种不能实施犯罪的环境,达到限制消除犯罪目的的预防理论。

42.(1)区别:

①刑法学是一门规范性的法律科学,对犯罪现象进行规范性研究,侧重揭示犯罪的法律特征及犯罪与刑罚间关系。

②犯罪学从犯罪的发生过程入手,通过揭示犯罪原因,寻求预防犯罪的方法,制定预防犯罪的对策体系。

(2)联系:

①刑法学的研究成果为犯罪学的研究方向及范围的界定提供条件,刑法学中一般预防与特殊预防也是犯罪学中的犯罪预防体系的组成部分;

②犯罪学的研究成果为刑法学的研究提供经验和实践依据,为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服务。

43.(1)青少年犯罪增多,犯罪年龄降低。

(2)女性犯罪成员总数中的比重趋增。

(3)流动人口犯罪突出,闲散人员犯罪增多,职业犯罪比重上升。

44.(1)研究贯彻党和国家关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政策。

(2)对本地区、本部门一个时期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作出总体部署,并监督实施。

(3)组织、指导各部门各单位落实综合治理措施。

(4)总结、推广典型经验,表彰先进,推动后进。

(5)办理党委和政府交办的有关事项。

45.具有变态人格的人,因其在情感和意志活动上严重偏离正常,自我控制能力也较常人差,违法和危害行为常常有以下特点:

(1)其违法行为一般带有偶然性的特点,事前较少预谋,手法也不甚隐蔽。

(2)其违法行为往往只顾眼前,不计后果,动机目的短浅,一般不为常人所理解。

(3)在危害社会的同时,常常既造成对社会和他人的危害,同时也对自身造成不利和危害。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小题10分,第2小题12分;满分22分。)

46.(1)预防重新犯罪是指防止已经犯了罪的人重新实施犯罪行为。

(2)正确适用刑罚,发挥刑罚的特殊威慑作用。

(3)加强罪犯改造工作

①说明政策与方法。

②改造工作中的综合治理。

(4)刑满释放人员的安置、教育和管理

①说明刑释人员回归社会过渡期的政策与措施。

②就业安置

③帮助教育

④管理

(5)综合分(语言、逻辑、表述)

47.(1)犯罪原因系统的概念:是指在不同程度上引起和影响犯罪发生的多种相互作用的因素有序动态的构成体系。

THE END
1.最新经济犯罪追诉标准深度解读公司简介追诉金额是经济犯罪追诉标准中的重要内容,不同种类的经济犯罪,其追诉金额标准有所不同,对于金融诈骗类犯罪,涉及数额较大的才构成犯罪,最新经济犯罪追诉标准根据经济发展状况和案件实际情况,对各类经济犯罪的追诉金额进行了调整和完善。 最新经济犯罪追诉标准的实施与影响 http://m.douhaokj.cn/post/16436.html
2.涉嫌经济犯罪是什么职务侵占,就像是公司里的某个员工,利用自己职务上的便利,把公司的财产偷偷占为己有,那这就是职务侵占。当有初步证据显示这些行为可能触犯相关法律规定时,就会被认定为涉嫌经济犯罪。但这可不能就这么定了罪,还得经过一系列法定程序,就像破案一样,得有充分的证据,得按照法律规定来一步步处理,嫌疑人也有权利为自己https://m.64365.com/ask/36588236.aspx
3.2月1日起,10类罪名将被认定为无罪 ? ? 为了更加科学、合理地界定犯罪行为,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自2024年12月1日起,以下10类罪名将被重新界定为无罪。以下是详细解释: · 轻微经济纠纷 定义:涉及金额较小、情节轻微的经济纠纷,如小额借款、小额合同纠纷等。 处理:不再作为刑事案件处理,而是通过民事诉讼途径解决。 https://zhuanlan.zhihu.com/p/9615480106
4.经济犯罪的九个种类经济犯罪的种类如下:职务侵占罪、单位行贿罪、玩忽职守罪、贪污罪、行贿罪、走私罪、受贿罪、挪用公款罪、单位受贿罪介绍贿赂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私分国有资产罪、隐瞒境外存款罪。https://mip.findlaw.cn/ask/question_jx_835174.html
5.经济犯罪的九个种类经济犯罪的九个种类 张丽丽律师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 咨询我 贪污罪、行贿罪、走私罪、受贿罪、挪用公款罪、单位受贿罪介绍贿赂罪、职务侵占罪、单位行贿罪玩忽职守罪、隐瞒境外存款罪、对单位行贿罪私分国有资产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这些就是公司高层常见经济犯罪的种类。 经济犯罪的81种类 孟金龙律师 北京市https://www.110ask.com/wenda/v-3376854754288953263.html
6.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十四条 【附加刑种类】附加刑的种类如下: (一)罚金; (二)剥夺政治权利; (三)没收财产。 附加刑也可以独立适用。 第三十五条 【驱逐出境】对于犯罪的外国人,可以独立适用或者附加适用驱逐出境。 第三十六条 【赔偿经济损失与民事优先原则】由于犯罪行为而使被害人遭受经济损失的,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wOTExMDY0OA==&mid=2247548858&idx=4&sn=3135ca5277ff1f67bb04be3fd668ca6a&chksm=f8c78fbf457b79b61bcf089199d9e8f36eb69b51ce40e2d73a481b06467b22c644d9b2b9f65d&scene=27
7.经济犯罪的九个种类与案件经济犯罪的九个种类与案件 2022-12-26 其他法律 贪污罪,行贿罪,走私罪,受贿罪,挪用公款罪,单位受贿罪介绍贿赂罪,职务侵占罪,单位行贿罪玩忽职守罪,隐瞒境外存款罪,对单位行贿罪私分国有资产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这些就是公司高层常见经济犯罪的种类. 一,贪污贿赂罪的内容包括哪些 贪污贿赂罪是指国家工作袭人https://lvlin.baidu.com/question/1648067792843786700.html
8.2012年浙江警察学院招生简章学院学科专业建设富有特色,现设有侦查学、刑事科学技术、治安学、交通管理工程、法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安全与执法方向)、经济犯罪侦查、涉外警务、警务指挥与战术等9个本科专业。学院现拥有1个国家特色专业,2个省重点建设专业,1个国家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区,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学院建有浙江省刑事犯罪学会、浙江省青http://www.hsyz.cn/article/detail/idhsyz_2848.htm
9.政务信息写作培训心得(通用6篇)九要侧重经济,侧重政府工作。政务信息以经济工作为核心,以政府各项工作为核心,党务信息、宣传个人的信息不报送。 四、我县信息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我县信息工作现在存在三个主要问题: (一)信息意识问题。各部门各单位领导重视不够,上报信息数量少。 (二)信息质量问题。报送的信息质量参差不齐,数据引用模糊,不准确。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e6w71d6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