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中的经济学智慧解读(合集五篇)

经济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问,说它古老,是因为有人类历史以来,经济活动和经济学思想就自然而然产生了;说它年轻,则是因为近年来经济学越来越成为一门流行的学科,各种新的理论层出不穷,经济学的发展日新月异。不过,有很多今天听起来似乎很新潮的经济学理论,其实在很久以前就被普通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着。很多的经济学理论都可以用一些我们耳熟能详的成语来表达,比如:资源优化配置与信息不对称博弈可以通过“田忌赛马”来理解;“洛阳纸贵”反映了需求与供给的关系,解读此类成语中蕴含的经济学智慧,有助于搞好经济类课程的教学。

田忌赛马——资源优化配置与信息不对称

《史记》记载:齐威王要田忌赛马,规定每个人从自己的上、中、下三等马中各选一匹来赛;每有一匹马来比赛;每有一匹马取胜可获一千两黄金,每有一匹马落后要付一千两黄金。齐威王的每一等次的马比田忌同样等次的马都要强,因而,如果田忌用自己的上等马与齐王的上等马比,用自己的中等马与齐王的中等马比,用自己的下等马与齐威王的下等马比,则田忌要输三次,要输黄金三千两。田忌的谋士孙膑让田忌用自己的下等马去与齐威王的上等马比,用自己的上等马与齐威王的中等马比,用自己的中等马与齐威王的下等马比。田忌的下等马当然会输,但是上等马和中等马都赢了。因而田忌不仅没有输掉黄金三千两,还赢了黄金一千两。

这个简单的故事蕴藏着两个重要的现代经济学理论:资源的优化配置与信息的不对称问题。田忌之所以能赢齐威王,是因为他懂得如何配置资源对自己最有利。马还是那三匹马,只是稍微改变了出场的顺序,这实质上是资源配置方式的改变,就完全颠覆了整个赛果。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谁能创造性地优化资源配置的方式,谁就能创造出更多的财富。

在赛马中,孙膑除了知道所有马的速度快慢外,还知道齐威王的出马顺序,而这两方面信息是田忌取胜的关键,田忌和齐威王处于信息不对称状态。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博弈的双方处于非对称性信息状态,例如在房地产市场,房产商对自己所开发房产质量、面积以及房价等信息的掌握相对于购房者来讲,处于绝对的优势;并且,房产开发商为了保持这种优势,甚至利用媒体向购房者提供有利于自己的虚假信息来加强自己在信息方面的优势地位,谁能在信息方面占优势,谁就能占尽先机。

洛阳纸贵──需求与供给

《晋书·卷九十二·文苑传·左思传》记载:“自是之后,盛重于时,文多不载。司空张华见而叹曰:“班张之流也。使读之者尽而有余,久而更新。於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洛阳纸贵原指洛阳之纸,一时求多于供,货缺而贵,后喻作品为世所重,风行一时,流传甚广,常用此语。

需求是市场经济供求两方中的一方,是影响价格的关键因素之一。需求指消费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量。对于消费者来说,价格越低,购买商品的欲望就越强,购买的商品量就越多;同样,较低的价格也可能使一些原来没有购买力的消费者开始购买这种商品。

供给是市场中的供求两方的另一方,是影响价格的另一个关键因素。供给指生产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供应的商品量。对于生产者而言,价格越高,生产和销售商品的动力就越强,生产的商品和销售的商品就越多;同样,较高的价格也可能吸引一些新的厂商进入市场,从而扩大商品的供给。

图为需求和供给的关系。其中纵轴表示一种商品价格P,这一价格是在一个既定供应量的情况下买方付出的价格;横轴表示的是需求和供给的商品量Q。

当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时市场出清。这时称市场达到均衡。图中P0和Q0即为均衡价格和数量。市场在价格P0,和数量Q0处没有存货。需求和供给并不总是均衡的,当市场状况突然发生变化时,一些市场或许不能很快出清,但趋势是使市场出清的。在更高的价格P1处,有剩余产生,价格就下跌;反之在P2处,发生短缺,价格就上涨。

覆水难收——沉没成本

覆水难收讲的是姜子牙与夫人之间的故事:姜子牙年少家贫,服侍他多年的妻子见他不慕名利,忍无可忍与他解除了夫妻关系。直到有一天,西伯侯与钓鱼时的姜子牙相遇,惊讶于他的才华,拜他为军师。分居多年的妻子精心打扮一番直奔姜家,要求恢复夫妻关系。姜子牙把身边的一盆水泼洒在地上,比喻两人的关系就像泼出的水一样无法收回。

从覆水难收的典故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如何看待成本,是判断你是否掌握了经济学基础的重要标准。

要做一个明智的决定,必须懂得如何去正确地计算成本。经济学中所讲的成本,指的是用于将来经济活动的开展所消耗的物品和服务资源,这些东西统统叫做机会成本。对于已经花费的、不可能再回收的东西,或者说不管你采取什么手段都无法再节省的费用,经济学称之为沉没成本,也称为沉淀成本或埋没成本。在姜子牙眼里.他和妻子之间的关系就是这样一种沉没成本,无论妻子怎么努力,她也无法收回之前要求解除夫妻关系的成本。换句话说,水已经泼出去了,再也无法收回。姜子牙泼水其实是变相地劝说妻子,不应该把不可能改变的事情列为投资目标。

对沉没成本的考虑不周会给你带来多大损失呢?

很多大学生都做过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吃自助餐的时候,不惜命地狂吃,最后把肚子都给吃坏了。大家是想把花出去的钱吃回来,一次吃够本,所以拼命地敞开肚皮往里填,过后又因为肚子不舒服而后悔。这种不合理行为说明:你忘了拼了老命想吃回来的钱已经是一种沉没成本。如果能把握这一点的话,每次吃自助餐之前,你就会和自己的肚子商量之后再决定该吃多少。一旦学会运用覆水难收中暗含的经济学原理,你就不会有“吃够本”的想法了。

鸡鸣狗盗——风险评估

孟尝君是著名的战国四公子之一。他招纳各类人做门客,并且一视同仁,于是乎各国的人才都慕名前来归附于他,号称门客三千。后来,他到秦国时被秦昭王软禁,靠着一位善于钻狗洞偷盗和一位擅长模仿鸡叫的门客,才得以成功逃出秦国。

梶井教授把鸡鸣狗盗故事中收养门客的这一做法解释为一项投资。用经济学的语言来讲,把表面上无用或是看似吃亏的行为,当成是一种资本投入,以谋取将来可能会获取的收益,这就叫投资。将来获得的收益就是投资收益;相反,如果没有把握住投资机会,那么投资收益就无从谈起。

判断一项投资究竟有没有价值,不能仅仅从最后获取的利益来考虑,正确的判断方法应该是比较收益与投入费用的差价。从鸡鸣、狗盗两个人身上,孟尝君也算获得了投资效果。但是,这3000个门客当中,肯定隐藏着不少成天大吃大喝、懒惰昏睡之徒,他们从来没有为孟尝君的投资做过任何贡献。所以,如果要对孟尝君门客的投资效果进行评估,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好好统计一下那些没有投资收益的人的数量。

在经济领域,所谓幸运儿,就是从投资中偶然得到收益的人;所谓明智者,就是尽量提高自己成为幸运儿几率的人;所谓愚蠢者,就是无法区分必然与偶然的人。

朝三暮四——框架效应

朝三暮四是关于分配的故事:宋朝的狙公喜欢养猴,所以总是尽量满足猴子对橡栗的需求。不幸的是,狙公的经济情况忽然变得有点紧张,于是他跟猴子说:“从今天开始、我每天早上给你们三颗橡栗,晚上还是照常给你们四颗,行吗”猴子生气了。狙公只好改口:“早上给三个确实有些少,那这样吧,早上给四个,晚上给三个,可以吧?”猴子们大喜不已。

其实,朝三暮四的本意是说用花言巧语迷惑对方,使对方陷入圈套里。可是随着成语内涵的慢慢演变,它的意思也有了很大变化。它的本意和经济学大有关系,在理财过程中,很多人只看到眼前的既得利益,而没有考虑到全局。即使是同样一件事情,只要改变一下表达方式,给不同的听者,也就是做决定的人的感觉肯定会有所不同,从而导致他们在选择、行动上的差异,这种现象就叫做框架效应。

1某种商品或劳务会满足人们的欲望而具有效用,但同时会带给人们一定的心理损耗,这种现象在经济学中称为()。1.0分A、损耗效用B、边际负效用C、基数效用D、负效用

正确答案:D我的答案:D2中国历史上的移民方式不包括()。1.0分A、灾害移民B、军事移民C、商业移民D、行政性移民

正确答案:B我的答案:B3“中国的问题最根本的是农民的问题”这句话是()说的。1.0分A、毛泽东B、周恩来C、朱德D、陈毅

正确答案:A我的答案:A4一定时期社会的发展不是由资源最富集的地区和人群决定,而是最不足的一部分人决定,这种现象为()。1.0分A、过渡配置制B、木桶效应C、结构配置D、资源约束

正确答案:B我的答案:B5中国第一次转型中被称为“过渡期”的是()。1.0分A、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时期B、洋务运动到五四运动时期C、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时期D、辛亥革命期间

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6下列哪一部著作是亚当·斯密的作品?()1.0分A、《赋税论》B、《概率论》C、《道德情操论》D、《自由秩序原理》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7与资源的自然配置和计划者配置相比,市场配置资源可以()。1.0分A、使资源短缺和闲置并存B、可以时时、事事进行配置C、重复配置D、在初次配置中取得很好的效果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8个人决策是理性的,但每个人的决策集中到一块出现错误,这种现象称为()。1.0分A、歧义谬误B、分解谬误C、合成谬误D、组合谬误

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9进入期货市场的条件不包括以下哪一项?()1.0分A、注册手续B、注册资本金的规模C、过去的借款记录D、过去的营业记录

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10以下不属于发展范畴的是()。1.0分A、教育发展水平B、医疗卫生水平C、人口素质D、通货膨胀

正确答案:D我的答案:D11母(父)爱主义配置资源的方式导致结构性的问题是()。1.0分A、闲置量越大,短缺程度越弱B、短缺与闲置现象交替发生C、短缺和闲置并存D、以上都对

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12中国传统社会普遍尊崇的价值哲学是()强调的非利性。1.0分A、佛家B、法家C、儒家D、道家

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13“商品社会是一种普遍交往的社会”出自()。1.0分A、恩格斯B、马克思C、威廉配第D、亚当斯密

正确答案:B我的答案:B14关于消费需求的说法,下列正确的是()。1.0分A、恩格尔系数上升,居民支出规模上升B、恩格尔系数下降,居民支出规模上升C、恩格尔系数不变,居民支出规模上升D、恩格尔悉数不变,居民支出规模下降正确答案:B我的答案:B15财富的重新分配需要几方面的条件?()。1.0分A、实用效用为零的人的财富B、合理的制度安排和政策调整C、边际效用很大的人的正确运用D、以上均是

正确答案:D我的答案:D16关于佩蒂-克拉克定理,说法错误的是()。1.0分A、一定量的劳动得自农业的收入要少于得自工业的收入B、得自工业的收入少于得自商业服务业的收入C、把产业分成三个层次D、等量的要素在不同产业当中获得的报酬相差不大正确答案:D我的答案:D17《土地改革法大纲》颁布于()年。1.0分A、1948B、1949C、1950D、1951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18如果人吃不饱说明恩格尔系数大于()。1.0分A、3B、2C、1D、0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19在持续低温下,生猪()功能下降,会导致急性传染病。1.0分A、肠胃B、呼吸C、免疫D、都不对

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20“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是()年国有企业改革时提出的。1.0分A、1992B、1983C、1979D、1976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21基本健康权属于基本()。1.0分A、人权B、主权C、权利D、权力

正确答案:A我的答案:A22日本的家用电器电压一般是()伏。1.0分A、100B、110C、180D、220正确答案:B我的答案:B23以下属于劳动的输入地区的是()。1.0分A、阜阳B、郑州C、上海和广州D、都不对

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24俄国在1893年到1917年间,社会形态是()。1.0分A、封建主义B、土地公有制还未解体C、资本主义D、自由社会

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25“十二年一大饥,六年一小饥”这个说法出自()。1.0分A、《战国策》B、《史记》C、《左传》D、《论语》

正确答案:B我的答案:B26最早对资源配置理论作出比较深刻讨论的是()。1.0分A、马克思B、恩格斯C、亚当斯密D、威廉配第

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27对“民生是当前最大的政治问题”解读有误的是()。1.0分A、把穷人量降到最低B、中等收入人群比率提高C、分配制度的不断完善D、形成“正方形”型社会正确答案:D我的答案:D28一个组织内部人际关系糟糕,其背后的经济学基础是()。1.0分A、缺乏专业化分工B、缺乏信号显示机制C、缺乏技术创新D、缺乏对成功与失败的鉴别机制正确答案:D我的答案:D29中国在()年提出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0分A、1978B、1987C、1991D、1992正确答案:D我的答案:D30每个单位()增长多少是影响该单位能否涨工资的最基本条件。1.0分A、CPIB、GNPC、GDPD、都不对

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31基本民生有()。1.0分A、基本公共服务B、基本公共设施C、基本消费物品D、以上都是

正确答案:D我的答案:D32皮亚杰是一位()心理学家。1.0分A、人格B、行为C、认知D、精神

正确答案:B我的答案:B35中国过去三十多年的改革重点主要集中在()。1.0分A、如何让严重短缺的物品不再短缺B、如何让企业的生产更有效率C、如何让严重不足的城乡基础设施相对充分D、以上都正确

正确答案:D我的答案:D36“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最先是由()提出。1.0分A、老子B、孟子C、荀子D、孔子

正确答案:D我的答案:D37“卖粮难,打白条”这个现象最早出现于()年。1.0分A、1982B、1983C、1984D、1985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38农村土地承包最初的实践恰恰就是为了解决()问题。1.0分A、政治B、基本民生C、文化D、都不对

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43“欧洲中世纪城堡是被价值规律所摧毁”出自()。1.0分A、恩格斯B、马克思C、亚当·斯密D、威廉·佩蒂

正确答案:B我的答案:B44包装侵权属于()范畴。0.0分A、土地法B、财税法C、反垄断法D、知识产权法

正确答案:D我的答案:C45“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出自()。1.0分A、《孟子》B、《道德经》C、《论语》D、《礼记》

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46经济学上定义一个国家是不是市场经济国际,取决于()。1.0分A、两层次市场B、两类产品C、配置的差异D、以上均是

正确答案:D我的答案:D47农村土地承包制在中国于()年开始实行。1.0分A、1954B、1967C、1980D、1985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48关于自然社会,说法不正确的是()。1.0分A、封建社会、奴隶社会都可以叫自然社会B、群体化生存C、自然社会中人间接地依附于人D、人对土地所有者的依赖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49经济增长的预期水平与实际水平之间的差距是导致社会矛盾加剧的一个()。1.0分A、客观基础B、主观基础C、自然基础D、社会基础

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50孙中山时期民国政府承载的三大使命不包括()。1.0分A、工业化B、文化建构C、国家治理D、天下为公

正确答案:D我的答案:D

二、判断题(题数:50,共50.0分)

1礼是处理人和人之间、人和国家之间关系的基本准绳()1.0分正确答案:√我的答案:√2情感在经济学模型里面可以模型化。()1.0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3市场规则在基本公共品领域是起作用的。()1.0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4中国在吸收国外先进文明成果的同时,传统的文化结构也自然的解体了。()1.0分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5农业在经济学意义上是一个部门经济。()1.0分正确答案:×我的答案:×6国企侵占公共资金,从法理上定性,属于资产侵占罪。()1.0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7市场能够调节供给的条件之一就是供给对价格有反应弹性。()1.0分正确答案:√我的答案:√8截至2022年,猪贱伤农共出现5次。()1.0分

9《治国方略》中提出了要借助于节制资本来发展工业化。()1.0分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10公共品存在的地方,市场最容易失灵。()1.0分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11无论企业还是事业机构内,人际关系糟糕的一个基础性原因是分工不明确。()1.0分正确答案:√我的答案:√12改革初期,人们认为社会主义企业不会破产。()1.0分

13中国除了存在东部和中、西部发展差异以外,实际上还存在南北发展差异。()1.0分正确答案:√我的答案:√14自由都是有限度的,世界上不存在无限度的自由。()1.0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15企业破产后的补偿机制不能仅仅依靠政策,还要依靠法律。()1.0分

16市场经济下派生出来的个人可能是追求最大化利润的。()1.0分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171978年中国的改革开放促使了制造业呈迅猛的态势发展。()1.0分正确答案:×我的答案:×18共产党成立必须完成一个政治建构的问题。()1.0分

19公共部门的保险赔付以公共资源为基础是有度的。()1.0分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20消费所附带的审美观念包括系列化审美和结构化审美两个部分。()1.0分正确答案:√我的答案:√21“百人逐兔”的故事出自《论语》。()1.0分

22五四运动时期提出“民主和科学”的口号,而且予以很好地实践。()1.0分正确答案:×我的答案:×23我国由于气候的原因和水文分布的原因,南北结构很显著。()1.0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24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对中国的高增长没有影响。()1.0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25当出现社会马太效应,意味着资源配置效率上升了。()1.0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26中国地区结构比较简单。()1.0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27资源的供给只有增量没有存量。()1.0分

28经济学中costlock-ineffect是指成本锁定效应。()1.0分正确答案:√我的答案:√29“毒黄瓜”事件出现在美国。()1.0分

30基本健康权是基本人权。()1.0分正确答案:√我的答案:√31商业合作社这种形式在世界上很少见。()1.0分

34世界上除中国外,人口流动性最大的国家还有印度。()1.0分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35基本公共服务和基本公共设施都属于民生的范畴。()1.0分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36劳动力要转变为最大化追求货币收入的生产要素,不需要跟资本相结合。()1.0分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37中国社会正处在大分化过程中,有效地整合才能使各方面得以聚焦,充分调动能动性。()1.0分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38外部性指一个人或一群人的行动和决策使另一个人或一群人受损或受益的情况。()1.0分正确答案:√我的答案:√39交易和交易效率含义相同。()1.0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40市场的妙处就是可以通过重新谈判来改变初始决策无效的情形。()1.0分

42提高利率是紧缩的货币政策。()1.0分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43经济增长是增值税的税基。()1.0分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44中国要实现市场经济,必须改变传统的公有制。()1.0分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45如何约束公共品配置主体的行为是一个制度建设的问题。()1.0分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46“福利刚性”专指人们对自己的福利待遇具有允许其上下波动的心理预期。()1.0分正确答案:×我的答案:×47基本受教育权是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是国家把基础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人伦基础。()0.0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48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次社会转型,其整个的核心价值体系是集体主义。()1.0分正确答案:√我的答案:√49人不想吃东西,说明恩格尔系数大幅上升。()

1.0分

50情感在经济学模型里面是无法被模型化的。()1.0分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1《土地改革法大纲》颁布于()年。A、1948B、1949C、1950D、1951

我的答案:C2中国第一次转型中被称为“过渡期”的是()。1.0分

A、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时期B、洋务运动到五四运动时期C、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时期D、辛亥革命期间

我的答案:C3孙中山时期民国政府承载的三大使命不包括()。1.0分窗体顶端A、工业化B、文化建构C、国家治理D、天下为公

窗体底端我的答案:D4农村土地承包最初的实践恰恰就是为了解决()问题。1.0分A、政治B、基本民生C、文化D、都不对

我的答案:C6关于佩蒂-克拉克定理,说法错误的是()。1.0分

A、一定量的劳动得自农业的收入要少于得自工业的收入B、得自工业的收入少于得自商业服务业的收入c、把产业分成三个层次

D、等量的要素在不同产业当中获得的报酬相差不大我的答案:D7“卖粮难,打白条”这个现象最早出现于()年。1.0分A、1982B、1983C、1984D、1985

我的答案:C8每个单位()增长多少是影响该单位能否涨工资的最基本条件。1.0分窗体顶端A、CPIB、GNPC、GDPD、都不对我的答案:C9中国过去三十多年的改革重点主要集中在()。1.0分窗体顶端

A、如何让严重短缺的物品不再短缺B、如何让企业的生产更有效率

C、如何让严重不足的城乡基础设施相对充分D、以上都正确

我的答案:D10与资源的自然配置和计划者配置相比,市场配置资源可以()。0.0分

A、使资源短缺和闲置并存B、可以时时、事事进行配置C、重复配置

D、在初次配置中取得很好的效果

我的答案:

11“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是()年国有企业改革时提出的。1.0分窗体顶端A、1992B、1983C、1979D、1976

我的答案:B13下列哪一部著作是亚当·斯密的作品?()1.0分

A、《赋税论》B、《概率论》C、《道德情操论》D、《自由秩序原理》

我的答案:C14对“民生是当前最大的政治问题”解读有误的是()。1.0分

A、把穷人量降到最低B、中等收入人群比率提高C、分配制度的不断完善D、形成“正方形”型社会

我的答案:D15母(父)爱主义配置资源的方式导致结构性的问题是()。1.0分

A、闲置量越大,短缺程度越弱B、短缺与闲置现象交替发生C、短缺和闲置并存D、以上都对

我的答案:C16属于粮食替代物的是()。1.0分A、蔬菜B、牛肉C、鸡蛋D、羊肉

我的答案:A17中国历史上的移民方式不包括()。0.0分A、灾害移民B、军事移民C、商业移民D、行政性移民

18财富的重新分配需要几方面的条件?()。A、实用效用为零的人的财富B、合理的制度安排和政策调整C、边际效用很大的人的正确运用D、以上均是

我的答案:D19包装侵权属于()范畴。1.0分A、土地法B、财税法C、反垄断法D、知识产权法

我的答案:D20某种商品或劳务会满足人们的欲望而具有效用,但同时会带给人们一定的心理损耗,这种现象在经济学中称为()。0.0分A、损耗效用

B、边际负效用C、基数效用D、负效用

21如果人吃不饱说明恩格尔系数大于()。1.0分A、3B、2C、1D、0

我的答案:C22“商品社会是一种普遍交往的社会”出自()。1.0分A、恩格斯B、马克思C、威廉配第D、亚当斯密

我的答案:B23进入期货市场的条件不包括以下哪一项?()1.0分A注册手续

B、注册资本金的规模C、过去的借款记录D、过去的营业记录

我的答案:C24在持续低温下,生猪()功能下降,会导致急性传染病。1.0分A、肠胃B、呼吸C、免疫D、都不对

我的答案:C25中国在()年提出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0分A、1978B、1987C、1991D、1992

我的答案:D26一个组织内部人际关系糟糕,其背后的经济学基础是()。1.0分

A、缺乏专业化分工B、缺乏信号显示机制C、缺乏技术创新

D、缺乏对成功与失败的鉴别机制我的答案:D27基本健康权属于基本()。1.0分A、人权B、主权C、权利D、权力

我的答案:A28俄国在1893年到1917年间,社会形态是()。1.0分A、封建主义

B、土地公有制还未解体C、资本主义D、自由社会

我的答案:C29个人决策是理性的,但每个人的决策集中到一块出现错误,这种现象称为()。1.0分A、歧义谬误B、分解谬误C、合成谬误D、组合谬误我的答案:C30民生指()1.0分A、一般民生B、基本民生C、大众民生

我的答案:C31中国传统社会普遍尊崇的价值哲学是()强调的非利性。1.0分A、佛家B、法家C、儒家D、道家

窗体底端我的答案:C32日本的家用电器电压一般是()伏。1.0分A、100B、110C、180D、220

窗体底端我的答案:B33一定时期社会的发展不是由资源最富集的地区和人群决定,而是最不足的一部分人决定,这种现象为()。1.0分窗体顶端A、过渡配置制B、木桶效应C、结构配置D、资源约束

我的答案:B34对于“跨地区转移”现象说法不正确的是()。1.0分窗体顶端

A、中西部资本、企业家严重不足导致的B、过剩的劳动力不能实现本地区的跨行业转移C、中西部就业率差

D、这种现象跟地区经济发展程度有关我的答案:C35以下属于劳动的输入地区的是()。1.0分窗体顶端A阜阳B、郑州C、上海和广州D、都不对

我的答案:C36以下不属于发展范畴的是()。1.0分

A、教育发展水平B、医疗卫生水平C、人口素质D、通货膨胀

我的答案:D37经济学上定义一个国家是不是市场经济国际,取决于()。1.0分窗体顶端A、两层次市场B、两类产品C、配置的差异D、以上均是

我的答案:D38“中国的问题最根本的是农民的问题”这句话是()说的。1.0分窗体顶端A、毛泽东B、周恩来C、朱德D、陈毅

我的答案:A39最早对资源配置理论作出比较深刻讨论的是()。1.0分A、马克思B、恩格斯C、亚当斯密D、威廉配第

我的答案:C40在中国宣布改革以后的第一次财经工作会议是在()年。1.0分A1978B、1979C、1984D、1992

我的答案:B41基本民生有()。1.0分

A、基本公共服务B、基本公共设施C、基本消费物品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D42“十二年一大饥,六年一小饥”这个说法出自()。1.0分

A、《战国策》B、《史记》C、《左传》

D、《论语》

我的答案:B43关于消费需求的说法,下列正确的是()。1.0分A、恩格尔系数上升,居民支出规模上升

B、恩格尔系数下降,居民支出规模上升

C、恩格尔系数不变,居民支出规模上升

D、恩格尔悉数不变,居民支出规模下降

我的答案:B44“欧洲中世纪城堡是被价值规律所摧毁”出自()。1.0分A、恩格斯B、马克思C、亚当·斯密D、威廉·佩蒂

我的答案:B45“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最先是由()提出。1.0分A、老子B、孟子C、荀子D、孔子

我的答案:D46农村土地承包制在中国于()年开始实行。1.0分A、1954B、1967C、1980D、1985

我的答案:C47“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出自()。1.0分A、《孟子》B、道德经》C、《论语》D、《礼记》

我的答案:C48皮亚杰是一位()心理学家。1.0分A、人格B、行为C、认知D、精神

我的答案:C49关于自然社会,说法不正确的是()。1.0分

A、封建社会、奴隶社会都可以叫自然社会B、群体化生存

C、自然社会中人间接地依附于人

D、大地主土地所有制人衣服于人表现为人对土地所有者的依赖

我的答案:C50经济增长的预期水平与实际水平之间的差距是导致社会矛盾加剧的一个()。1.0分A、客观基础B、主观基础C、自然基础D、社会基础

我的答案:C

二、判断题(题数:50,共50.0分)11978年中国的改革开放促使了制造业呈迅猛的态势发展。()1.0分

我的答案:×2农业在经济学意义上是一个部门经济。()1.0分

我的答案:×3情感在经济学模型里面是无法被模型化的。()1.0分

我的答案:√4外部性指一个人或一群人的行动和决策使另一个人或一群人受损或受益的情况。()1.0分

我的答案:√5提高利率是紧缩的货币政策。()1.0分

我的答案:√6市场经济下派生出来的个人可能是追求最大化利润的。()1.0分

我的答案:×7中国社会正处在大分化过程中,有效地整合才能使各方面得以聚焦,充分调动能动性。()1.0分

我的答案:√8基本健康权是基本人权。()1.0分

我的答案:√9基本公共服务和基本公共设施都属于民生的范畴。()1.0分

我的答案:√10市场能够调节供给的条件之一就是供给对价格有反应弹性。()1.0分

我的答案:√11消费所附带的审美观念包括系列化审美和结构化审美两个部分。()1.0分

我的答案:√12世界上除中国外,人口流动性最大的国家还有印度。()1.0分

我的答案:×13国企侵占公共资金,从法理上定性,属于资产侵占罪。()1.0分

我的答案:√14资源的供给只有增量没有存量。()1.0分

我的答案:×15无论企业还是事业机构内,人际关系糟糕的一个基础性原因是分工不明确。()1.0分

我的答案:√16市场的妙处就是可以通过重新谈判来改变初始决策无效的情形。()1.0分

我的答案:√17情感在经济学模型里面可以模型化。()1.0分

我的答案:×18企业破产后的补偿机制不能仅仅依靠政策,还要依靠法律。()1.0分

我的答案:√19

中国要实现市场经济,必须改变传统的公有制。()1.0分

我的答案:√20礼是处理人和人之间、人和国家之间关系的基本准绳()1.0分

我的答案:√21共产党成立必须完成一个政治建构的问题。()1.0分

我的答案:√22中国除了存在东部和中、西部发展差异以外,实际上还存在南北发展差异。()1.0分

我的答案:√23《治国方略》中提出了要借助于节制资本来发展工业化。()1.0分

我的答案:√24公共部门的保险赔付以公共资源为基础是有度的。()1.0分

我的答案:√25“毒黄瓜”事件出现在美国。()1.0分窗体顶端

我的答案:×窗体底端26经济学中costlock-ineffect是指成本锁定效应。()1.0分

我的答案:√27“百人逐兔”的故事出自《论语》。()1.0分

我的答案:×28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对中国的高增长没有影响。()1.0分

我的答案:×29截至2022年,猪贱伤农共出现5次。()1.0分

我的答案:×30交易和交易效率含义相同。()1.0分

我的答案:×31改革初期,人们认为社会主义企业不会破产。()1.0分

我的答案:√32五四运动时期提出“民主和科学”的口号,而且予以很好地实践。()1.0分

我的答案:×33中国在吸收国外先进文明成果的同时,传统的文化结构也自然的解体了。()1.0分

我的答案:√35我国由于气候的原因和水文分布的原因,南北结构很显著。()1.0分

我的答案:√36公共品存在的地方,市场最容易失灵。()1.0分

我的答案:√37“福利刚性”专指人们对自己的福利待遇具有允许其上下波动的心理预期。()1.0分

我的答案:×38市场规则在基本公共品领域是起作用的。()0.0分

我的答案:×39中国地区结构比较简单。()1.0分

我的答案:×42当出现社会马太效应,意味着资源配置效率上升了。()1.0分窗体顶端

我的答案:×窗体底端43自由都是有限度的,世界上不存在无限度的自由。()1.0分

我的答案:√44经济增长是增值税的税基。()1.0分

我的答案:√45劳动力要转变为最大化追求货币收入的生产要素,不需要跟资本相结合。()1.0分窗体顶端

我的答案:×窗体底端46基本受教育权是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是国家把基础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人伦基础。()1.0分

我的答案:×

47如何约束公共品配置主体的行为是一个制度建设的问题。()1.0分

我的答案:√48“滞涨”现象实际上是指失业及通货膨胀的同时经济依旧持续发展的现象。()1.0分

49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次社会转型,其整个的核心价值体系是集体主义。()1.0分

我的答案:√

50人不想吃东西,说明恩格尔系数大幅上升。()

第九课时:成语、俗语中的处世智慧

学习目标: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从成语俗语中领会为人处世智慧,为自己的成才和成功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为自身的生活智慧增添光彩。领悟成语俗语中的哲学,加深对哲学知识的理解,提升文化品味,调动学习积极性。通过故事、活动等形式,感到生活处处有哲学,哲学是一门智慧之学,懂得一些哲学道理,可以让学习更得法,生活更有趣。

学习建议:体会成语典故和俗语中的精神内涵;领悟其中的人生道理;联系社会生活理解并主动践行所蕴含的生活智慧。加深对《生活与哲学》知识的理解,增强运用能力。学习内容: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我们取之不尽的思想源泉。中华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成语、俗语,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承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每一个成语,都有一个故事;每一个俗语都有一份期待。其中包涵着中华民族对自然的探索、对人生的领悟,有着深刻的生活智慧。

一、要从实际出发,具体分析事物的特殊性,使主观符合客观。

1、【饮鸩止渴】鸩:传说中的毒鸟,用它的羽毛浸的酒喝了能毒死人。喝毒酒解渴。比喻用错误的办法来解决眼前的困难而不顾严重后果。比喻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其严重的结果。

东汉的霍谞,从小就很有胆识。他十五岁时,他舅舅宋光由于秉公执法,得罪了一些权贵,被他们诬告篡改诏书,关进了监狱。霍谞知道舅舅为人正直,不可能干这种事,就给大将军梁商写信,为舅舅辩白。信中说:“宋光身为州郡的长官,一向奉公守法,以便更好地为朝廷效力。他怎么会冒着死罪去篡改诏书呢这不就是人为了充饥去吃附子(一种草药,有剧毒),为了解渴去饮鸩(“鸩”的羽毛泡过的毒酒)一样吗如果这样的话,还没有进入肠胃,到了咽喉处就已经断气了。他怎么可能这样做呢”

梁商读了信,觉得说得有道理,把信拿给皇上看。不久,宋光被无罪释放。

“饮鸩止渴”(《后汉书霍諝传》〖生活感悟〗

2、【按图索骥】按图索骥的故事:秦国有个人叫孙阳,他一眼就能认出好马和坏马,人们把他叫“伯乐”。伯乐把自己认马的本领都写到叫《相马经》的书里,画上了各种马的图。伯乐的儿子很笨,却希望自己也能像父亲那么厉害。伯乐的儿子把《相马经》背得很熟,以为自己也有了认马的本领。一天,伯乐的儿子在路边看见了一只癞蛤蟆。他想起书上说额头隆起、眼睛明亮、有四个大蹄子的就是好马。“这家伙的额头隆起来,眼睛又大又亮,不正是一匹千里马么”他想。他非常高兴,把癞蛤蟆抓回了家,对伯乐说:“快看,我找到了一匹好马!”伯乐哭笑不得,只好说:“你抓的马太爱跳了,不好骑啊!”

按图索骥的寓意:前人传下来的书本知识,应该努力学习,虚心继承,但是,一定要注重实践,在实践中切实验证、牢固掌握,并加以发展,这才是正确的态度。”〖生活感悟〗

启发是,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要虚心学习。

联系生活:就像小蝌蚪找妈妈一样。也像小马过河。

篮球是什么?圆的,会跳的。然后呢?你还能如何表达,让人找准篮球,而不会找成足球?

每个人表达的问题,都是以自己的角度来表达,但是不会很全面的表达。不吃辣的人你问他辣椒好吃么?人会告诉你不好吃,吃了受不了。那你还敢吃么?所以,在生活中,要多思考,全方位的去分析,了解,而不是像瞎子摸象一样。摸了腿就觉得是柱子,摸了耳朵觉得是扇子。

3、【扬汤止沸】东汉末年,刘廙因哥哥刘望之被荆州刺史刘表所杀就去投奔曹操,他的弟弟刘伟是行刺曹操的案犯魏讽的同党,按律刘廙也应处死,可曹操爱惜人才并没有杀他。刘廙给曹操写一封信,感谢曹操扬汤止沸救命之恩,让他枯木生花。

【典故】欲汤之沧,一人炊之,百人扬之,无益也;不如绝薪止火而已。汉·枚乘《上书谏吴王》扬汤止沸,使不焦烂。《三国志·魏书·刘廙传》

【释义】把锅里开着的水舀起来再倒回去,使它凉下来不沸腾。比喻办法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异曲同工之妙】

抱薪救火;知彼知已,百战不殆;郑人买履;邯郸学步;对牛弹琴;生吞活剥;削足适履;照本宣科;闭门造车;好高骛远;画蛇添足;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材施教;量体裁衣;对症下药;随机应变;“张冠李戴”、“良莠不分”;“不分皂白”的错误在于抹杀了事物的特点,没有看到事物包含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生活感悟〗

1、反腐败。光靠惩罚只能是扬汤止沸,不能釜底抽薪。

2、治理河流污染。一方面,向一些环境影响未达标的生产企业收取“排污费”——既然交了“排污费”,那么向河流排放污水就从偷偷摸摸转向公开化,因为理直了、气壮了嘛。

3、“扫黄打非”。一方面向“黄非”从业人员收取一定的费用——既然跟人家收费了,那就是默许了人家是合法的还“扫”什么“打”什么。一方面我们抱怨人们的道德滑坡,谴责老人跌到没人扶、2岁女童被车碾压4次而无人施救,而对冷漠的围观者竟无任何处罚性的措施——哪怕是调查了解并曝光其姓名,最起码让他们良心上不安。我常常在想,如果关闭国内所有的烟草生产企业且禁止任何香烟的进口,那么无需再做任何关于禁烟的无效劳动,人们就已经“不禁而禁”了。如果在司法实践中,对行贿者施以较受贿者更加严酷的刑罚,使得行贿的行为成了“拿棒槌换针”,那么哪个弱智还会铤而走险去腐蚀我们可爱的“父母官”呢,“扬汤止沸”,力出了,汗流了,但结果差强人意。“釜底抽薪”不劳民,也不伤财,但结果令人满意。“扬汤止沸”只能治标——令人遗憾的是在很多时候连“标”也治不了,要想治本,还得“釜底抽薪”。

二、尊重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结合。

1、【庖丁解牛】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道家代表庄周讲一个故事:有个厨师替梁惠王宰牛,他的宰牛技术十分娴熟,刀子在牛骨缝里灵活地移动,没有一点障碍,而且很有节奏。梁惠王看呆了,一个劲夸他技术高超。厨师说他解牛已经19年了,对牛的结构完全了解。

【典故】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响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庄子·养生主》【释义】庖丁:厨工;解:肢解分割。比喻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得心应手,运用自如。〖生活感悟〗

都说人生复杂,于是市面上有很多指导如何科学、艺术地生活的著作,但实际上被指导者看了以后,仍然还是觉得复杂,因为生活的个案实在变化太多了。

也有人觉得人生本来简单,认为人生复杂是想出来的,只要自己不复杂,思想中就没有那么多的负担;只要自己不复杂,旁人一般也是不屑于和简单的人去角力的。但这几乎很快地被证明为是一种幻想,因为当前的社会本身就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社会了。

想到庖丁解牛。牛无疑也是很复杂的,庖丁解牛,为什么能一刀下去,刀刀到位,轻松简单,原因是什么?是因为掌握了它的机理。牛与牛当然各不相同,但不管是什么牛,它们的机理都是一致的;每个人的生活也各有各的面貌,其基本原理也是近似的。庖丁因为熟悉了牛的机理,自然懂得何处下刀。生活也一样,如果能透解了、领悟了生活的道理,摸准了其中的规律,就能和庖丁一样,做到目中有牛又无牛,就能化繁为简,真正获得轻松。【异曲同工之妙】

杞人忧天----否认物质运动规律的客观性,片面地看问题。

以卵击石;螳臂当车;多行不义必自毙——与社会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背道而驰,必然会自取灭亡。

不依规矩,不成方圆: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审时度势: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结合起来。

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拔苗助长: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违背客观规律必将受到惩罚。

目无全牛:把握客观规律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把革命精神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

要命令自然,就必须服从自然: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人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2、【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成语故事】1125年,金兵在灭了辽国后,大举南侵,渡过黄河扑向宋都汴京,岳飞奉命率军迎敌。由于岳飞机智善战,多次挫败金兵,副元帅宗泽送他一幅古阵图。岳飞婉转地说:“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出处】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宋史·岳飞传》记载,岳飞对宗泽说【释义】存乎:在于。意思是摆好阵势以后出战,这是打仗的常规,但运用的巧妙灵活,全在于善于思考。指高超的指挥作战的艺术。【异曲同工之妙】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说的是客观规律、客观条件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但人在客观规律、客观条件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客观规律为指导,利用有利条件,改变不利条件,创造新的有利条件,并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不断前进。

【审时度势】审:仔细研究;时:时局;度:估计;势:发展趋势。观察分析时势,估计情况的变化。

出处:明---沈德符《野获编》:“刘欲华试以完大典,俱审时度势,切中事理。”〖生活感悟〗

谓兵法运用得巧妙,全在于善于思考。《宋史·岳飞传》:“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毛泽东《论持久战》八七:“古人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这个妙,我们叫做灵活性,这是聪明的指挥员的出产品。”亦作“运用之妙,在於一心”。《儒林外史》第四三回:且不要管他,运用之妙,在於一心。

人在社会,时时会碰到应对各种复杂局面的情况,需要我们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对时势作充分而准确的分析,灵活应对。

三、整体与部份的关系

1、【高屋建瓴】

[释义]建:倒水,泼水;瓴:盛水的瓶子。把瓶子里的水从高层顶上倾倒。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

[语出]西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地势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

[近义]居高临下

[例句]革命的豪情和革命的气魄,使他的史剧气势恢阔,振摆超腾,~,雄浑奔放。(《郭沫若剧作全集编后记》)[成语故事]

楚汉相争时,汉王刘邦的大将韩信东征西讨,立下了汗马功劳。他居功自傲,有点飘飘然起来。平定齐地后,他写信给刘邦,要求把自己封为“假(代理)齐王”。刘邦得知后,非常恼怒,骂韩信是白日做梦!他的属下张良看完信,劝道:“目前,我方不利,楚军尚强,韩信又掌握着很大一部分兵权,大王不如顺水推舟,答应他的要求。”刘邦心领神会,派张良为特使,带了王印,去封韩信为齐王。韩信非常高兴,答应迅速发兵攻打楚霸王。

汉军在垓下设下埋伏,韩信担任三军统帅,并请刘邦守住大营。韩信有勇有谋,楚霸王战败,拔剑自刎。刘邦担心韩信位高权重,就收了他的兵权,夺了齐地,改封他为楚王。

公元前202年,刘邦做了皇帝,即汉高祖。不久,有人告发说,韩信把项羽的大将钟离昧窝藏在家里,看来是想造反。此事传到韩信那里,有人劝道:“大王何不杀了钟离昧,表明心迹,使皇上高兴呐?”韩信说:“钟离昧素来与我有交情。我在楚营时,霸王曾经要杀我,多亏钟离昧救了我。现在他走投无路,我怎忍心杀他?”尽管嘴上这么说,韩信最后还是当面跟钟离昧谈了。钟离昧看透了他的心思,大骂他无情无义,自刎了。

随后,韩信向刘邦献上了钟离昧的人头。刘邦仍怀疑韩信不是真心,并命武士将他绑了起来。大夫田肯知道后,就拜见刘邦,说:“有几件事,值得向陛下祝贺。一是韩信的束手就擒;二是陛下牢牢地控制着三秦(关中),陛下利用这雄险的地势,来控制、驾御诸侯,就如从高高的屋脊上把水从瓶子里倒下去。”田肯又说,“齐地两千多里,七十余城,非常重要,控制着这里,便可以一当十。如此重要的地方,非亲子弟是不能封他做齐王的。”

刘邦听出了田肯婉转地为韩信求情的意思。因为定三秦、平齐地,主要是韩信的功劳。于是,刘邦赦免了韩信,只是将他降为淮阴侯。

【异曲同工之妙】

高瞻远瞩;——要善于从整体上看问题。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如果不从整体和长远方面看问题,局部关系也很难处理好。一支竹篙难渡汪洋海,众人划桨开动大帆船;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断,十双筷子牢牢抱成团;一个巴掌拍不响,万人鼓掌声震天;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团结就是力量;“国兴则家昌,国破则家亡”;“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没水小河干”;

“古人云: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这段话说明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要求我们认识和处理问题时,必须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是孤立地、片面地看问题的体现,要求我们要从整体上全面把握事物各要素之间的联系。(部分影响整体,要搞好局部,尤其是关键部份)“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一着妙棋,满盘皆活”;

“一失足成千古恨”、“牵一发而动全身”;“一石激起千层浪”、“一箭定乾坤”;“成败在此一举”、“细节决定成败”;“一趾之疾,丧七尺之躯”;“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人命”

〖生活感悟〗

1、十八大报告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高屋建瓴,内涵丰富、全面深刻,是一个顺应时代潮流、反映全党意志、体现人民意愿的好报告,一致表示坚决拥护这个报告。

2、进行高屋建瓴式的战略思考,进而据以进行竞争战略制定和实施。

3、它既高屋建瓴地描述了企业内部网整体面临的安全威胁和漏洞,又细致地介绍了Windows,UNIX...黑客大曝光的详细情况。〖学生观点交流〗

经过阅读和解释,学生可以就成语俗语本身内容、延伸理解、思考困惑、现代启发等交流各自的体会和观点。

探究思考

1、“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不管做什么事之前,要制定周密的计划。而计划是否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就要看是否与实际是否相符合,如何做到使计划与实际相符合,成为行动的指南?

2、一棵树可以为我们庶阳避雨,一片森林可以调节气候、优化环境,我们怎么正确处理树木与森林的关系,更好发挥各自应有的作用呢?

时事链接

1.什么机制才能使得分蛋糕这件事不会有矛盾的产生

答:参与制

2.女性乳腺癌进入二期B阶段的死亡率是多少

答:63%-64%

3.征税者与纳税者之间的关系在本质上是

答:公权与私权的关系

4.我们每个人的选择都不是无休止的,我们会在某一时点终止我们的选择,原因是什么

答:选择是有成本的5.美国牛仔文化的诞生地是哪里

答:柯罗拉多州

6.当什么成为建立并达成普遍社会交往关系的中介的时候选择就会变得非常重要

答:货币

7.计量模型模拟出来的结果和现实相比是怎么样的答:大不一样

8.在什么条件下政府想不干预经济是不可能的答:非均衡条件

9.交易效率的反函数是什么

答:交易成本

10.从1857年到1893年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战争,仅仅发生的局部战争是什么答:克里木战争

11.苏联的十月革命能取得胜利是和什么分不开的答:前期的资本主义发展

12.列宁任务资本主义的最后发展阶段是什么

答:帝国主义

13.所有被哄抢的东西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是什么

答:短缺

14.唯物史观形成的标志是

答:《德意志意识形态》

15.工业化本事是用什么来设置陷阱的答:方便

16.工业化提高的两个标志是什么?

答:制造业在GDP中占比显著上升,重工业占制造业的比重也上升

17.江苏的苏北地区大部分是什么文化

答:淮阳文化

18.财政政策是由哪个部门制定的?

答:国务院

19.市场上商品与货币的交换体现着:

答:交换双方当事人的经济利益关系

20.中国的消费率在世界各主要经济体中是最低的答:是

21.有了增长就一定会有发展,两者是相互联系的答:否

22.高经济增长率也就是高质量的经济增长

答:否

23.水果蔬菜是粮食替代物,肉但是粮食转化物

答:是

24.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的三大理论形态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相辅相成的答:是

25.发展中产生的问题与静态不发展条件下所面临的问题是相同的答:否

26.苏联式没有经过资本主义发展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的答:否

27.按照马列经典,人类社会就是从原始社会开始一个一个往上发展的答:否

28.人抽烟的原因大体上有享受,解闷和摆阔三种原因

29.社会援助主要是通过慈善的形式来进行

30.股份公司股东的身份是法人

31.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从“小政府、大社会”向“大政府小社会”转变答:否

32.古希腊意义上的习俗指的就是伦理

33.“未富先老”是工业文明派生出来的一个现象

34.中国人的待人处事是以逻辑理性为最高准则的答:否

35.失业是效率降低的结果

36.多样性的需求拉动了多样性的供给

37.当代粮食生产的中心出现北粮南运的趋势

38.当前较高层次社会阶层的封闭性越来越强

39.东方社会主义的发祥地在哪里

答:日本

40.方舟子抓住名人是为了维护网络的社会效应,增强方舟子的影响力答:是

41.在全世界10个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中国有()个

答:9

42.当前世界上最宜居的国家是

答:冰岛

43.财产运行是有效还是无效初始配置是有效还是无效不重要是因为什么

答:财产能够重新配置

44.政府行为是社会调节形式之一

45.效用包括哪些内容?

答:有用性,审美价值,安全

46.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哪个问题是有分歧的答:俄国土地公有制

47.马克思关于社会形态的划分是什么

答:自然社会,商品社会,未来社会

48.货币本身是公平的,因此我们每个人一定都能享受到货币所具有的天然平等的性质答:否

49.马克思认为最初的社会形态是

答:人的依赖性

50.相互联系的各类市场的有机统一体,即

答:市场体系

51.一个优化的政治体制应该是用什么约束权利的一个体系

答:权力

52.关于运用行政手段的说法正确的是

答:运用行政手段必须反映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不能过多使用

53.“有形手,无形手,手拉手,向前走。”这一说法形象地说明

答:要把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结合起来

54.中国经济不可忽略的因素是什么?

答:人口因素,制度因素

55.韩国其实南北朝鲜卑族的后裔,继承的也是汉文化

56.市场调节能够克服计划调节的弊端,因此市场调节是万能的答:否

57.当前我国人口数量得到了控制,计划生育已经不再需要

58.下列不属于马克思关于人类历史发展三个阶段的是

答:共产主义社会

答:城区和城乡关系

60.东部的资本没有向中西部转移是因为东部地区的什么原因

答:在东部资本收益增长的空间仍然存在61.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走的是怎样一个发展过程

答:以数量扩张为主,结构调整效果不显著

62.衡量一国财政能力的标准是

答:税收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

63.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是等同的答:否

64.贸易顺差会造成人民币升值

65.公司是

答:法人企业

66.出现了社会马太效应就意味着我们的资源配置效率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答:降低

67.在新加坡存在显著的城乡结构差异

68.第三产业产值首次超过第一产业是在答:1985

69.在转型国家中哪个国家的改革转型是最成功的答:中国

70.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最有动力的是:

答:农村改革

71.将能耗与环保指标纳入考核是在答:十一五期间

72.在通货膨胀期间,正好可以进行价格改革

73.下列不属于三大货币政策手段的是

答:利率

74.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是:

答:海南

75.生产者创造财富的基本原则是效率原则

76.高分子材料科学在国际上的最新发展是在1979年之后真正发展起来的答:是

77.罗斯福新政在1936年获得的很好的理论基础是多少

答:凯恩斯就业,信息与货币通论

78.拨改贷的改革取得了最终的成功

79.俄罗斯的大私有化是指

答: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私有化

80.到2022年,中国经济增长与经济结构之间的冲突集中表现为数量与增长的冲突答:否

81.第一次资本主义的生产过剩的危机引起了在反垄断问题上的什么法的诞生

答:谢尔曼法

82.下列不属于1961年中国经济调整方针的是

答:改革

83.从哪个角度看中国的经济远远没有完成市场化

答:要素市场

84.中国现在已经成为了世界工厂

85.中国的市场化仅仅限于哪个领域

答:经济

86.当一个国家,第三产业所占GDP的比重大于30%而小于50%时,该国处于工业化的答:中级阶级

87.金融危机不是人导致的是金融衍生品导致的答:否

88.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89.现代大流通最具代表性的组织形式是

答:连锁经营

90.社会主义的基本主张在马克思恩格斯时期才提出来

91.1、我国商业领域利用外资是从哪年开始的?(20.00分)

A.1979年B.1980年C.1992年D.2000年

正确答案:C、2、东欧转型经济中表现最好的是:(20.00分)

A.希腊B.罗马尼亚C.突尼斯D.波兰

3、现代大流通最具代表性的组织形式是:(20.00分)

A.集团公司B.经济适用C.家族企业D.连锁经营

判断题(40分)

1、中国的产业机构与国际标准结构存在着较大差距。(20.00分)

是否

2、肯德基和麦当劳都是采取了独资方式。(20.00分)

1、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特征。(20.00分)

A.数量发展快,结构调整也迅速B.数量发展缓慢,结构调整迅速C.数量发展快,结构调整缓慢D.数量发展缓慢,结构调整也缓慢

正确答案:C、2、产品市场有哪些风险?(20.00分)

A.资本,技术,伦理风险B.道德,品质,伦理风险C.技术,品质,伦理风险D.技术,品质,资本风险

正确答案:B、3、价格双轨制是指存在两种价格(20.00分)

A.计划价格和市场价格B.出厂价格和交易价格C.计划价格与指令价格D.市场价格与均衡价格

THE END
1.法律基本知识法则之网民生之舵作为研究法律的科学理论基础,法理学涉及到对法律本质、性质、目的等方面的分析。这包括对正义原则、平等原则以及自由原则等道德规范的阐释,以及如何将这些原则转化为具体的法律规章制度。 三、宪法与基本人权 宪法是国家最高可诉之法,它规定了国家政体形式及其根本制度。同时,宪法还保障了公民的人权和自由,这些都是构成https://www.1lhyh3ij.cn/tu-pian-zi-xun/413619.html
2.法律基础知识概述法律常识法规解读司法体系法律常识 每个人都应该有一定的公共道德标准,这个就是所谓的“自然之理”。不论是在何种文化背景下,这些原则都是普遍认同并遵守的一般准则,比如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等。这部分内容被认为是最基础也是最核心的一部分,因为它们直接关系到个人之间以及个人与集体之间如何相处。 https://www.gntpr.com/ke-pu-wen-zhang/78999.html
3.法则解析揭秘法律知识的精髓简介一、法则之源:法律基本知识的定义与重要性 法律是社会关系和行为规范的总体,涉及到个人、集体和国家之间的权利与义务。法律基本知识不仅关乎个人的合法权益保护,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秩序的维护。了解法律基础,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二、文明之根:宪法与基本人权 宪法是国家最高の法律,它规定了国家机关及其https://www.8rxpphi2.cn/sheng-zhu-yang-zhi-ji-shu/457368.html
4.法制法律法治法制的区别法律、法治和法制的关系是什么?法律、法治和法制是三个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概念。法律规定了社会行为的准则,法治保证了法律的合法性和权威性,而法制则提供了完整的法律制度和法律实施机构,为法律的实施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法律、法治和法制是现代法律体系中的三个重要概念。法律是法治的基础,法治是法律的保障,法制是https://www.uszlrttkj.com/niu-yang-yang-zhi-bai-ke/204444.html
5.法律基础知识概述法律体系是国家的根本法治原则,它由宪法、基本法律和其他普通法律等组成。宪法是最高的法律规范,规定了国家的政权结构、经济体制、社会制度以及公民权利和义务等基本关系。基本法律包括行政法、刑法、民商事法等,它们分别对行政行为、刑事责任和民事纠纷进行规范。而普通法律则是针对特定领域,如环境保护、税收征收等,细化https://www.fikyjuyw.cn/tu-pian-zi-xun/51049.html
6.普法宣传学宪法,讲宪法——以宪为纲,知法守法1.什么是宪法? 宪法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规定拥有最高法律效力,是制定其他法律的依据,一切法律、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宪法适用于国家全体公民,是特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条件综合作用的产物,集中反映各种政治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确认革命胜利成果和现实的民主政http://www.hbgstv.com/p/77957.html
7.法律是什么?最形象的说法就是准绳用法来自小赫本910“法律是什么?最形象的说法就是准绳。用法律的准绳去衡量、规范、引导社会生活,这就是法治”“守法律、重程序,这是法治的第一位要求”。“综观世界近现代史,凡是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没有一个不是较好解决了法治和人治问题的。相反,一些国家虽然也一度实现快速发展,但并没有顺利迈进现代化的门槛,而是陷入这样或https://weibo.com/6729035129/LhwXHwUV1
8.法律是什么最形象的说法就是准绳用法律的准绳去衡量规范引导社会法律是什么最形象的说法就是准绳。用法律的准 绳去衡量、规范、引导社会生活,这就是。 A.法制 B.秩序 C.法治 D.政治 正确答案 点击免费查看答案 试题上传试题纠错 TAGS 法律是什么形象说法就是准绳绳尺用法关键词试题汇总大全 本题目来自[12题库]本页地址:https://www.12tiku.com/newtiku/919848/36088595.https://m.12tiku.com/newtiku/919848/36088595.html
9.元宇宙的若干治理和法律问题北大法律信息网另一种身份型虚拟数字人则是我们自己在元宇宙世界的投影,也就是我们自己的Avatar。此类身份性虚拟数字人是最为特殊的,因为它承载了我们自身的情感和形象,甚至是我们在元宇宙中占有、使用、处分、收益财产的前提。 因此,对于此类身份型虚拟数字人的商业应用,我们必须格外注意潜在的法律风险。 https://www.chinalawinfo.com/Feature/FeatureDisplay2.aspx?featureId=889
10.交管12306交完补考费怎么查驾驶达到报废标准的机动车上道路行驶的,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将会予以收缴,以下说法错误的是什么?查看本题分析A、驾驶报废车影响驾驶人行车安全B、报废车机械老化、容易发生交通事故C、车辆不符合安全技术标准,需要强制报废D、不美观,影响城市形象 A B C D 52 机动车仪表板上如图所示指示灯亮时表示什么?查看本题分析A、https://www.ybjk.com/ks/qjfrie.htm
11.思修期末考试复习题库13、大学生崭新形象的必备要素包括:ABD A、追求真理善于创新 B、视野开阔胸怀宽广 C、谦虚谨慎虚心好学 D、理想远大热爱祖国 14、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有助于当代大学生:ABCD A、摆正“德”和“才”的位置 B、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2/0425/15/79360359_1028236728.shtml
12.模拟练习题(11)取之于全网服务于全网工勤技能岗位等级考核考生A.只是一种法律规约 B.只是一种道德规约 C,既是法律规约,又是道德规约 D.与法律无关 19、下列关于举止得体的具体要求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B) A.态度恭敬 B.表情热烈 C.行为适度 D.形象庄重 20、形成人们道德品质的内因是() A职德教育 B.职业道德修养 C.职业道德意志 D.职业道德行为 https://www.fyeedu.net/article/details/330430
13.银符考试题库在线练习12. 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或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本息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的贷款为( )。 A.关注类贷款 B.次级类贷款 C.可疑类贷款 D.损失类贷款 A B C D 13. 下列关于我国的公司债说法错误的是 。 A.公司债的风险与公司本身的经营状况直接相关,风险比国债要高 B.我国的公司债范围是广义http://www.cquc.net:8089/YFB12/examTab_getExam.action?su_Id=5&ex_Id=4329
14.法治:治国理政最大最重要的规矩评论频道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的重要价值取向。法律是什么?最形象的说法就是准绳。用法律的准绳去衡量、规范、引导社会生活,这就是法治。因此,法学界有一种观点认为,法律是人类最大的发明,别的发明使人类学会了如何驾驭自然,而法律使人类学会了如何驾驭自己。 http://opinion.cntv.cn/2015/10/13/ARTI1444719394571480.shtml
15.华图2014云南公务员录用考试专用教材:行政职业能力测验高分强化试卷赠841.根据人民调解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民调解委员会是依法设立的调解民间纠纷的政府组织 B.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可以收取必要的费用 C.企业事业单位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立人民调解委员会 D.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的调解协议,并不具有法律约束力 2.犯罪嫌疑人李某先被市公安局刑事拘留,后又被市检察院http://www.chinakaoyan.com/book/BookShow/id/228825.shtml
16.关于《莎菲女士的日记》中的人物形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单选题】杜丽娘是()中的人物形象。 A. 《拜月亭》 B. 《救风尘》 C. 《牡丹亭》 D. 《南柯记》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下列关于放射装置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射线装置的安全使用期限为10年,超过10年的装置经过检测正常后可继续使用 B. 核实射线装置中的放射源应至少2人在场,核实记https://m.shuashuati.com/ti/686303cfdc5f4d2b8ddf301c898d4fd8.html
17.甘肃专升本市场营销专业专业课模拟题(二),甘肃专升本网,2025年22、衡量一个企业竞争能力高低的最主要的指标是: A、资金利润率 B. 销售增长率 C. 市场占有率 D. 劳动生产率 23、下面哪一种说法最正确地描述了“零售”的含义: A.产品销售到批发商、零售商或最终用户。B.除了促销和定价的全部商业活动。C. 工业品和生活消费品的销售。D.产品销售到最终用户。 https://www.515148.com/monishiti/zhuanyeke/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