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最高检成立专门办案组对张文中案同步审查监督,张文中被改判无罪
2018年1月下旬,最高人民法院对原审被告人张文中诈骗、单位行贿、挪用资金案决定再审后,最高人民检察院高度重视,成立专门办案组,依法对张文中案同步进行审查,履行法律监督职责。
最高检办案组在认真审查案卷材料、调查核实证据的基础上,坚持客观公正立场,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依法对张文中案提出检察意见,与最高法共同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司法公正和法治权威。2018年5月31日,最高法对原审被告人张文中诈骗、单位行贿、挪用资金再审一案进行公开宣判,撤销原审判决,改判张文中无罪,同时改判原审同案被告人张伟春、原审同案被告单位物美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无罪,原判已执行的罚金及追缴的财产,依法予以返还。再审中,最高检指派4名检察员出庭履职,他们认为,原判适用法律错误,导致定罪量刑错误,建议依法改判张文中、张伟春、物美集团无罪。
张文中再审案件,是在全面依法治国、加强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保护的大背景下,司法机关依法纠正涉产权和企业家冤错案件的第一案,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全面依法治国的坚定决心,充分体现了国家依法平等保护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精神。最高检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责,对张文中案同步进行审查,是检察机关贯彻落实中央保护产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重大决策的具体实践。
2.检察机关提起全国首例英烈保护公益诉讼案,被告曾云被判处公开赔礼道歉
2018年6月12日,江苏省淮安市检察院提起的全国首例英烈保护公益诉讼案在淮安市中级法院公开开庭审理。淮安市检察院副检察长张剑斌、民事行政检察处处长唐昕作为公益诉讼起诉人依法出庭。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消防官兵代表、社区群众代表及媒体记者共50余人旁听庭审。
检察机关依法提起民事公益诉讼,有效抚慰了谢勇烈士亲人、战友情感,平复了公众情绪,向全社会传递了尊敬英烈、崇尚英雄的强烈信号,对推动全社会形成捍卫英雄荣光的良好风尚、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了积极作用。该案入选最高检2018年12月25日发布的第十三批指导性案例。
3.江苏检察机关介入昆山“8·27”案件,支持公安机关认定于海明行为属于正当防卫
刑法第二十条第三款规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根据上述规定和查明的事实,检察机关认为于海明为使本人人身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暴力侵害,对侵害人刘海龙采取制止暴力侵害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其防卫行为造成刘海龙死亡,不负刑事责任。公安机关对此案作撤案处理符合法律规定。
2018年12月19日,最高检发布第十二批指导性案例,该案入选其中。最高检明确正当防卫界限标准,就正确理解和适用正当防卫的法律规定向公众进行了解读。
4.最高检就齐某强奸、猥亵儿童案向最高法提出抗诉,最高检检察长列席最高法审委会会议发表意见
2018年6月11日,最高法召开审判委员会会议审议本案,最高检检察长首次列席最高法审委会会议并发表意见,凸显了检察机关切实发挥法律监督职能、提升严格公正司法水平、实现双赢多赢共赢的理念。
2018年7月27日,最高法作出终审判决,认定原审被告人齐某犯强奸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犯猥亵儿童罪,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决定执行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2018年11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将该案收入第十一批指导性案例并予以发布,以强化对办理此类案件的指导。
5.最高检监督一起32年前“诈骗案”,原审被告人耿万喜再审改判无罪
2018年6月5日,最高人民法院第三巡回法庭依法再审耿万喜诈骗案,这是最高法第三巡回法庭成立以来开庭审理并当庭宣判的第一起刑事再审案件。再审中,最高人民检察院依法指派检察员肖亚军、陈雪芬出庭履职。他们认为,原判认定事实错误,建议依法改判耿万喜无罪。法院采纳了最高检检察员的意见,依法改判耿万喜无罪。
1986年10月,耿万喜在经营橘子罐头过程中因几方经济纠纷,被江苏省滨海县法院以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五年。耿万喜不服,走上漫长申诉路。2016年3月3日,最高法指令江苏省高级法院对该案再审。2017年4月10日,江苏省高级法院作出刑事裁定,驳回申诉,维持原判。之后,耿万喜再次向最高法提出申诉。
2018年1月12日,最高检刑事申诉检察厅收到最高法第三巡回法庭《关于原审被告人耿万喜诈骗申诉一案的审查报告》和《征求意见函》。最高检刑事申诉检察厅经审查,认为原审裁判认定申诉人犯诈骗罪的证据不确实、不充分,原案存在错误可能。3月1日,最高检刑事申诉检察厅组成临时办案组赴江苏省与主审法官和其他审判团队成员进行交流座谈,与申诉人耿万喜见面,与出席江苏省高级法院2016年再审本案法庭的江苏省检察院公诉处检察官进行沟通,阅卷并复印了全部卷宗。出庭前,检察官认真准备出庭提纲,仔细斟酌,反复修改。
6.安徽检察机关加强长江生态环境公益保护,对跨省非法倾倒固废物案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
2017年1月,李某在无固体废物处置资质的情况下,成立某环保服务公司,与黄某、张某等人共同实施工业污泥的跨省非法转移和处置。2017年10月中下旬,李某从江苏、浙江等9家企业收集工业污泥共计2500余吨,黄某通过联系运输船主高某、沈某、张某,先后两次将污泥运至安徽铜陵长江边,吴某、林某、朱某、查某联系浮吊老板潘某,将污泥直接倾倒于铜陵市江滨村江滩边,造成长江生态环境严重污染。经鉴定,倾倒的污泥等固体废物中含有重金属、石油溶剂等有毒、有害物质,倾倒区域的地表水、土壤和地下水环境介质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害,造成包括应急监测、应急清运和应急处置等公私财产损失共计790余万元,生态环境修复费用约310余万元。此外,被告人李某、黄某、张某等人还涉嫌非法倾倒4410余吨工业污泥未遂。
案件发生后,检察机关提前介入此案,完善固定了长江生态环境受污染、破坏的证据。同时引导公安机关调查取证,有力证实了涉案企业主观上存在过错,客观上存在违法违规的行为。2018年7月16日,镜湖区检察院以被告人李某等12人犯污染环境罪向法院提起公诉,同时对上述被告人及9家源头企业提起了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要求其共同赔偿因非法倾倒污泥造成环境污染所产生的应急处置、环境损害修复、鉴定评估费用等各项赔偿共计1302万余元。2018年10月15日,镜湖区法院作出一审判决:以污染环境罪分别判处各被告人有期徒刑六年至一年零六个月不等,各并处罚金20万元至1万元不等。判处涉案9家源头企业与各被告人在各自非法处置污泥的数量范围内承担相应的环境侵权损害赔偿责任,并在省级媒体上向社会公开赔礼道歉。目前,涉案9家企业赔偿金1302万元已经全部支付到位。
7.广东检察机关抗诉一起致人死亡案件,被告人钟远东由无罪改判死缓
2018年6月13日,由广东省检察院支持抗诉的一起致人死亡案,经广东省高级法院终审裁定,维持梅州市中级法院以故意伤害罪判处被告人钟远东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的判决。该案成为广东首起一审判决无罪经抗诉改判死缓的案件。
8.浙江检察机关全面细致核实证据,依法从快起诉“女孩滴滴顺风车遇害案”
2018年8月24日17时35分,浙江乐清警方接群众报警称,其女儿赵某于当日13时,在虹桥镇乘坐滴滴顺风车前往永嘉。14时许,赵某向朋友发送“救命”讯息后失联。接报后,警方高度重视,立即启动重大案事件处置预案,全警种作战,并在上级公安机关的全力支持下,于25日凌晨4时许,在柳市镇抓获犯罪嫌疑人钟元。
9.适用修改后刑事诉讼法,浙江检察机关立案侦查一起监狱民警涉嫌虐待被监管人犯罪案件
2018年10月2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修改后刑事诉讼法第十九条第二款规定:“人民检察院在对诉讼活动实行法律监督中发现的司法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非法拘禁、刑讯逼供、非法搜查等侵犯公民权利、损害司法公正的犯罪,可以由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
2018年11月26日,浙江省湖州市检察院依据修改后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湖州监狱民警钱某涉嫌虐待被监管人罪一案立案侦查。该案是2018年10月刑事诉讼法修改后,浙江省检察机关立案查处的第一起司法工作人员涉嫌侵犯公民权利、损害司法公正的职务犯罪案件。据了解,这也是媒体公开报道的第一起检察机关依据修改后刑诉法规定查办的司法人员职务犯罪案件。
10.河南检察机关坚持抗诉,服刑近十年的申诉人终获无罪判决
2018年8月,由河南省检察机关持续抗诉的一起抢劫、盗窃案,经法院审理,申诉人、55岁的河南省鹿邑县农民陈德起被宣告无罪。
2005年4月,陈德起、丁广记因涉嫌一起挖洞入室抢劫案被抓。2006年5月30日,被告人陈德起因犯抢劫罪、盗窃罪被数罪并罚,判处有期徒刑十三年;被告人丁广记因犯抢劫罪、盗窃罪被数罪并罚,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判决生效后,陈德起服刑九年零十个月,于2015年2月11日刑满释放;丁广记服刑期间于2006年9月29日保外就医病亡。陈德起出狱后,一直申诉自己无罪。2016年7月,他向周口市检察院提出申诉。
周口市检察院受理陈德起的申诉后,对案件进行了复查,认为该案言词证据非常矛盾。于是,2017年5月2日,该院向周口市中级法院发出再审检察建议。周口市中级法院认为检察机关未提供新证据证明原审判决确有错误,对检察建议不予采纳。同年8月9日,周口市检察院向周口市中级法院提出抗诉。检察机关根据新掌握的证据复查认为,原审判决认定陈德起抢劫、盗窃的事实不清,证据不足,认定陈德起构成犯罪的证据仅有同案犯丁广记的供述、被害人刘某等的陈述及同号犯人的证言等言词证据,且供述、陈述本身前后矛盾,与证人证言在重大事实上也不能印证。另据2006年的判决书显示,丁广记所称的同案犯朱某被“另案处理”。但检察机关对此案进行复查时,发现朱某一直没有归案。周口市检察院提出抗诉后,要求公安机关把朱某抓获归案。
2017年12月19日,周口市中级法院以原审判决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为由撤销了鹿邑县法院2006年的判决,将此案发回鹿邑县法院重新审理。
在案件重审期间,2018年4月,正在山东打工的朱某被警方带回。朱某到案后明确表示,自己没有和陈德起、丁广记一起作过案。同时,朱某还承认了自己曾经和他人一起入户抢劫的事实。检察机关认为,现有证据并不能证明陈德起参与了作案。
鹿邑县法院依法组成合议庭重新审理该案后认为,该案证据达不到确实、充分的证明标准,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于2018年8月宣告陈德起、丁广记无罪。(记者郑赫南徐日丹戴佳史兆琨闫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