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繁荣稳定期待东亚模式滚动新闻

东亚是全球经济中最有活力也最有潜力的区域。狭义的东亚经济体包含中日韩和东盟十国;广义的东亚经济体不仅包括中日韩和东盟十国,也包括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俄罗斯远东地区和朝鲜等经济体。东亚经济的活力来自于各经济体间平等、开放、包容、多样、互惠、共赢的合作理念,是多边合作和自由贸易的典范。李克强总理近日出访新加坡并参加东亚合作系列会议,与东亚各国领导人共商合作发展大计,共同应对全球化挑战,不仅惠及亚洲各国,也为全球经济繁荣和稳定注入正能量。

认识东亚模式的独特性和多样性

传统上,我们讨论东亚模式更多地涉及典型经济体的发展模式,比如日本模式、亚洲四小龙、亚洲四小虎,以及中国、印度、越南的和平崛起。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雁阵模式、新雁阵模式、亚洲生产供应网络,特别是近20年来东亚丰富多样充满活力的区域、次区域合作模式。亚洲各国均是这一体系的参与者、塑造者、建设者和受益者。

东亚经济的独特性和多样性在于各经济体发展水平的巨大差异。日本是全球第二大发达经济体,在教育、科技和创新领域具有明显的优势;新加坡、韩国等亚洲四小龙已经发展成为新兴工业化经济体,教育、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中国、俄罗斯、印度、印尼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经济体;缅甸、柬埔寨、老挝经济的发展水平还比较低。这种发展水平的差异促进了商品、资本、产业、技术和人才在区域内的流动,使后发经济体优势得以发挥,工业化经济体也在合作中提升了自己在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中的竞争优势。

东亚经济的独特性和多样性还在于东亚多边和双边合作模式的包容性。东盟一体化建设不仅为东盟各成员国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也有利于各成员国更加有效的参与亚洲区域合作。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议定书是中国签署生效的第一个自贸区升级版议定书,中国新加坡自贸区升级版议定书也有望签署生效。中国与韩国、新西兰、澳大利亚自贸区协议均已生效,正在与新西兰进行自贸区升级谈判。中日韩自贸区协定、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也在积极推进。东亚区域合作成为全球自由贸易的一道独特风景线,体现了东亚各国平等、开放、多样、包容、互惠、共赢的自由贸易价值理念,为各经济体带来巨大发展机遇。

发挥东亚模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

东亚教育和技术合作提升了东亚模式的创造力。中国和新加坡在教育和科技领域有良好的合作基础,新加坡绿色、环保、生物、医药和其它科技创新企业依靠中国市场迅速成长,中国也鼓励自己的科技创新企业利用新加坡创新环境到当地发展。中日、中韩教育和技术合作也有很多亮点,中国欢迎日本和韩国的科技创新企业来中国发展,也支持中国自己的科技创新型企业到日韩去发展。中国在尊重和积极保护知识产权的同时,也鼓励企业带着自己的技术到其他国家投资,并向当地合作伙伴转移技术,提升当地的技术水平。

让东亚模式继续造福于亚洲和全球

东亚模式给各国人民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东亚灵活、多样、平等、有效、包容以及不断创新的区域合作机制帮助区域内各经济体成功应对了上世纪的亚洲金融危机和2018年金融危机。东亚各国在基础设施、贸易投资、金融货币、能源电力、产业发展、文体旅游、科技教育、生态环保、海洋经济、自然资源、安全防务、减灾防灾等领域合作亮点纷呈。

东亚模式的活力在于求同存异,用合作化解分歧,用行动造福人民。中菲、中越均存在过分歧,前几年双边关系也出现过起伏,但双方找到了搁置分歧、深化合作、共同发展的道路,不仅改善了双边关系,也造福于两国人民,还为区域和平稳定做出了贡献。菲律宾、越南的热带水果及其它农牧渔产品大量进入中国市场,不仅惠及中国的消费者,也为当地农牧渔业发展打开了市场,为当地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实惠。越南、菲律宾也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投资的重要目的地。过去两年,越南还成为中国与东盟最大贸易伙伴,中越贸易额高于中印、中俄贸易。

东亚模式也为区域内大国加强合作、共同帮助其它国家创造了条件。中国已经与新加坡、日本、韩国、德国、英国、法国等十多个经济体达成了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的共识,在基础设施、能源、环保、金融等优势互补领域开展机制化合作,这将有助于更好地整合资源,更加有效地发挥各自优势,更好地服务于第三方市场。中国希望与更多有意愿有能力的国家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共同建设一个平等、互利、包容、普惠,充满活力、造福人类的世界经济新秩序。(作者王海峰单位: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

主办单位:国务院办公厅运行维护单位:中国政府网运行中心

THE END
1.中国日本及瑞典社会保障制度比较研究区别于西方社会保障模式,东亚社会保障模式则是在二战以后,尤其是70年代以来,开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日本的保险型社会保障模式。本文透过对东西方(瑞典、日本)社会保障制度历史和现实的分析对比,探讨了不同社会结构和文化背景下的社会保障模式的成因,揭示了两国当前社会保障危机的制度根源,反思了其https://wap.cnki.net/touch/web/Dissertation/Article/-2004064044.html
2.全球变化科学领域的若干研究进展因此,东亚中心提出了“人类影响下亚洲季风系统变化的区域模拟”研究计划,在国家攀登计划和“973”计划的支持下,与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合作开展了适合东亚季风区的区域气候模式的研究。它的主体部分是一个中尺度的大气动力模式,它通过两个子模式:陆面过程模式和大气辐射模式的连接,实现“气候化”的目的。它一方面通过大https://www.cas.cn/zt/jzt/wxcbzt/zgkxyyk2004ndwq/xkfz/200409/t20040929_2667580.shtml
3.国际生产网络:东亚新国际分工形式的思考国际生产网络模式与雁行模式的实现都是以FDI的存在为前提的,都主张在投资国与受资国之间实施“动态转移”。但二者之间也有区别,正是这些区别体现出了国际生产网络理论的优越性。 (1)形成基础不同。雁行理论认为,在国际分工中只要各个国家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将生产成本相对低的产业参与国际分工,就会获得比较利益,不仅http://www.gaokao.com/e/20090831/4b8bcee96da1f.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