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跨境电商的迅速崛起,中国电商企业逐渐成为国际贸易的引领者。据报道,2022年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首次超过2万亿元;2023年上半年,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地缘政治风险加剧的态势下,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仍接近1.1万亿元,同比增长16%1。
中国电商企业在美开展业务时,除设立自营平台外,大多数主要通过美国第三方电商平台开展线上销售。在美国诸多电商平台中,亚马逊目前仍是最受中国商家欢迎的平台之一,中国商家在亚马逊占据很高的销售份额。中国电商企业在美国市场的成功部分归功于美国2015年颁布的《贸易便利及执行法》(TradeFacilitationandTradeEnforcementActof2015)。该法律将单人单日可免关税进口至美国的商品价值从200美元提高到800美元2。
然而,由于中美文化、语言、商业习惯等多方面的差异,以及对美国法律和美国电商平台制度的不熟悉,经营电商平台需要顾及电商合规、电商资质、数据合规、劳动人事、规避商业合作中的法律风险、应对调查及争议解决等多方面的挑战。其中,调查(包括平台内部调查及政府调查)和争议解决由于可能导致产品下架、账号封禁、甚至天价赔偿金额,一旦发生,通常处理起来都非常棘手。
特别是近年来,美国产生了一种专门针对亚马逊或类似平台上的海外电商的新型大规模商标侵权诉讼,该类诉讼被美国法律学者称为“SAD诉讼”(ScheduleADefendantsScheme)3。具体而言,SAD诉讼指的是商标权利人以卖家销售的商品涉嫌商标侵权为由,同时大批量起诉亚马逊或其的电商平台上的数百名卖家(包括大量中国商家)。
对此,本文将着重对SAD诉讼进行介绍,并向广大中国电商企业提供降低SAD诉讼风险和应对SAD诉讼的建议。
一、SAD诉讼介绍
(一)SAD诉讼的特点
SAD诉讼的流程通常为:
1.原告(商标权利人)向法院起诉,并同时提交一个被告清单,其中包括所有被告(侵权人)的名称。
2.此后,商标权利人会针对被告涉嫌侵权的行为单方面申请临时禁令(TemporaryRestrainingOrder,“TRO”),请求美国法院要求被告在短期内停止一切侵权行为。
3.法院批准后,商标权利人会将该TRO提交至被告销售货品的美国电商平台(如亚马逊)。通常,为了避免被认定为藐视法庭以及被判定为共同侵权,电商平台会执行该TRO并冻结被告卖家在该平台上的所有商业活动(包括下架被告卖家在电商平台销售的商品并冻结其收款账户)。
(二)SAD诉讼与普通商标侵权诉讼的主要区别
首先,在SAD诉讼中,原告会单独提交一份载明所有被告名称的附表(ScheduleA),该附表往往是不公开的,因此被告的身份是被隐藏的,在起诉状上仅显示被告是“附表所载明的个人、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合伙企业和非法人协会”4。原告请求法院对被告身份进行保密的原因通常是防止被告在应诉前转移资产或销毁证据。根据美国《联邦民事诉讼法规则》,法官有批准该保密请求的自由裁量权5。
其次,原告通常会使用同一起诉状模板多次起诉大批量卖家。原告在起诉状中通常仅通过高度概括性的和普适性的语言对事实背景进行描述,不会就每个单独被告商家的具体侵权情况进行独立分析。由于该起诉手段非常简单、易于复制,原告可以依次批量生产诉讼。
此外,原告通过向电商平台递交TRO以避免针对每个独立被告单独进行送达程序。由于电商平台收到该等禁令后将通常将立刻冻结被告卖家的账户,因此很多中国卖家在发现电商平台账户被冻结后才知道其已经被他人起诉。另外,原告可利用被告商家账户被冻结这一情况作为迫使被告与其达成和解的筹码。
(三)SAD诉讼对被告商家的不利影响
由于堆砌关键词是卖家描述产品、吸引搜索流量的常见方式,中国商家极有可能在未经商标检索的情况下使用了已经被他人注册为商标的常见词汇,导致被商标权利人起诉。
商标权利人起诉后,如果法院批准了其递交的TRO申请,法院将通知电商平台执行该TRO。电商平台无需开展任何调查即可立即冻结中国商家的账户(甚至下架其未侵权商品)。经原告单方面申请,法院可以在不通知被告、不举行听证会的情况下签发TRO。即使法院未批准TRO,商标权利人也可以直接在亚马逊的知识产权侵权报告页面进行举报6。如亚马逊认为该举报属实,亚马逊也可以采取包括暂停或终止销售权限、下架侵权商品、扣押并销毁侵权商品库存及追究卖家法律责任等措施7。
由于商标权利人在TRO的14天期限终止前会再次向法院申请将该TRO延期为PI,一旦该申请被法院通过,在法院下达最终判决或双方达成和解前被告中国商家的电商平台账户将一直处于冻结状态。在此情况下,中国商家的业务将难以为继。因此,很多面临SAD诉讼的中国商家可能由于资金不充分等原因无法出庭抗辩,只能长期面临账户被冻结的不利局面。此时,原告可以利用撤回起诉为条件迫使中国商家向其支付和解费用。不仅如此,即便中国商家与原告达成和解,该过程通常也会持续数个月甚至更久,在此期间中国商家无法通过电商平台出售商品,对于产品具有高时效性特点的中国商家而言,这无异于雪上加霜。
部分中国商家可能因未收到起诉通知、无力支付和解和诉讼费用、认为其不受美国法院管辖等原因,主动或被动地选择既不出庭抗辩也不与原告达成和解。在此情况下,法院将会做出对原告有利的缺席判决,原告可以依此判决要求法院强制执行被告在电商平台上的被冻结资金。
(一)Emoji公司诉253名商家8
某德国公司对“emoji”(即“表情符号”)一词在很多商标类别下注册了美国商标权。该德国公司在2021年10月起诉大量中国商家,其主张任何在亚马逊平台上使用“emoji”单词作为产品标题或描述的商家均侵犯其商标权。起诉后,原告向法院申请TRO和PI,要求所有电商平台禁止被告转移、处理账户内的资金。此后,小部分被告与原告达成和解,但大部分被告选择不予理会,未进行任何抗辩。对此,法院对该等未达成和解且未进行任何抗辩的被告做出缺席判决,要求每一位此类被告向原告支付2.5万美元的赔偿金。
(二)PopSocketsLLC诉157名商家9
2020年11月,一家设计手机壳和手机配件的美国公司PopSockets在“手持电子设备的手柄、支架、支架和外壳”商标类别下申请了“airbag”(即“气囊”)一词的商标。随后,该美国公司起诉在亚马逊等平台上销售手机壳的157个商家。例如,一位中国商家在其亚马逊店铺内的手机壳产品的描述中使用了“built-inairbagprotectivecover”(即“内置安全气囊保护壳”)作为描述词。被起诉后,该中国商家的两个亚马逊账户均遭受冻结,包含6万美元货款。尽管原告后续撤诉且该中国商家的亚马逊账户成功解冻(双方可能进行了和解),但截至撤诉时,由于新款手机已经问世,该中国商家错过了销售产品的黄金窗口期,蒙受重大商业损失10。
三、对开展海外电商业务的中国商家的建议
(一)进入海外市场前的合规措施
如上文所述,一旦中国商家因涉嫌商标侵权在美国被商标权利人提起SAD诉讼,即便商标权利人最终败诉,中国商家也可能因诉讼期间内账户冻结、产品下架等原因蒙受高昂损失。因此,我们建议中国商家进入海外电商市场前应提前做好防范措施,以尽可能降低引发SAD诉讼的风险。
1.对产品描述性词汇进行全方位商标检索
中国商家在海外电商平台上架产品前,应通过美国专利和商标局(UnitedStatesPatentandTrademarkOffice,“USTPO”)的电子检索系统对其产品名称和产品描述在与拟上架商品有关的商标分类下进行关键词搜索,确保其使用的关键词未被他人注册为商标。
2.对原创词汇进行美国商标注册
如果中国商家拟在美国电商平台上使用的产品名称未被他人注册为商标,我们建议,中国商家可以考虑将其产品名称进行美国商标注册,以避免他人后续将该等词汇注册为商标并主张该中国商家商标侵权的可能。请注意,如果中国商家拟使用美国境外实体进行美国商标注册申请,USTPO要求商标申请人委托美国执业律师进行商标注册11。
3.为不同产品线注册不同亚马逊卖家账号
如果所有产品在同一亚马逊账号下销售,单一产品涉嫌商标侵权可能致使整个亚马逊账户被冻结,从而导致所有产品均无法销售。为尽可能降低此类风险,中国商家可以考虑为不同产品开设不同的亚马逊卖家账户(此举只能降低风险,不能完全排除亚马逊将涉嫌商标侵权的商家的所有账户冻结的可能)。尽管亚马逊最初禁止卖家开设多个账户,但其在2020年进行了政策调整。目前,亚马逊商家在有正当商业理由(例如卖家经营多个产品线)的情况下,可以开设多个账户且无需亚马逊批准12。
(二)发生SAD诉讼后的争议解决措施
1.对PI的必要性和范围提出异议
通常,原告申请PI需证明:(1)法院不签发PI将会对原告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害(irreparableharm),(2)原告有较大可能赢得诉讼,及(3)从公平层面考量应签发PI14。因此,中国商家的抗辩将主要围绕上诉三点进行,具体则需结合案件事实进行个案分析。
2.通过亚马逊内部申诉机制对其冻结账户的行为提出申诉
假设法院批准了原告的TRO和PI并要求电商平台停止中国商家的商标侵权行为,理论上,电商平台仅应下架涉嫌侵权的商品并冻结与该等侵权商品有关的货款/资金。但实践中,亚马逊一般会直接冻结被告中国商家的整个(或多个)账户。
对此,中国商家可以通过亚马逊内部申诉机制向亚马逊发出申诉函,要求亚马逊取消账户的冻结状态15。根据亚马逊在其卖家论坛中的答复16,账户被冻结的卖家在申诉函中应清晰阐明申诉理由和账户冻结原因、提出潜在的问题解决方案、并向亚马逊申明冻结该账户对其造成的困难等,以提高账户解冻的成功机率17。
3.对原告侵犯商标权的主张提出实质性的法律抗辩
·中国商家可以主张其使用他人的商标落入“描述性合理使用”规则
如被指控商标侵权,中国商家可能可以提出的实质性抗辩之一是“描述性合理使用”(DescriptiveFairUse)。
·中国商家可以主张,原告未能证明其商标价值或未能为维护商标做出努力,因此商标侵权行为并未对商标权利人造成实际损失
如面临商标侵权诉讼,中国商家还可能可以主张,由于原告(即商标权利人)未证明其商标价值或未能为维护商标做出努力,因此,即便其存在商标侵权,该行为并未对原告造成实际损失。
·中国商家可以提出“商标无效”抗辩,从根源上挑战原告商标的效力
此外,中国商家可能可以主张原告的商标注册无效。美国商标法下,第三方可以基于诸多理由主张商标权利人的商标注册无效,包括但不限于商标权利人恶意注册商标、商标权利人因常年不使用而放弃商标权、商标权利人注册商标时该商标词汇仅为描述性或通用性词汇等20。
例如,在PopSocketsLLC诉157名商家一案中,某商家以PopSockets公司恶意注册“airbag”商标并在商标注册时进行虚假陈述等为由主张该商标注册无效。但是,美国法院认为,被告未充分举证证明其主张。因此,虽然主张商标注册无效是根本性的解决方法之一,但其举证难度也相对较高。
4.请求法院对原告及其律师进行制裁
如前文所述,SAD诉讼的特点之一是原告同时起诉大量商家(可能有上百名)且在其诉讼中不对每一个商家的侵权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因此,原告起诉前可能因未进行充分调查、刻意增加被告人数等各类原因将明显未参与商标侵权的商家包含在被告列表中。对此,中国商家可以考虑向法院请求其对原告的不当诉讼行为进行制裁(sanction)。
美国民事诉讼程序规定,如果原告及其律师的起诉出于不正当目的、无现行法律支撑(或无扩展、修改或推翻现行法律的合理论据)、或事实主张无证据支持(或即便经合理调查亦无证据支持)等,法院有权对原告及其律师施以制裁21。
如法院同意对原告及其律师进行制裁,制裁形式通常为要求原告和其律师承担被告因应诉所产生的律师费和其他诉讼费用。例如,在XPEDLLC诉电商商家一案22中,由于原告起诉的诸多被告商家中的某位商家明显未侵犯原告的商标权,该商家要求法院对原告的不当起诉行为进行制裁。法院对此予以认可,因此驳回原告起诉并要求原告赔偿该商家因应诉产生的律师费和其它费用。
目前,美国法院尚未在SAD诉讼中要求不正当起诉的原告赔偿被告商家除律师费和诉讼费外的其它损失(例如因亚马逊账户冻结所产生的商业损失等)。但是,我们注意到,部分美国法律学者已经对此表达了不同观点,希望法院可以考量扩大制裁范围(包括制裁金额),因此不排除法院未来对不正当起诉的原告施以更严厉制裁的可能。
结语
[5]FRCP5.2(d).
[8]EmojiCo.Gmbhv.Individuals,2022U.S.Dist.LEXIS173321.
[9]PopSocketsLLCv.P’ships&UnincorporatedAss’nsIdentifiedonSchedule“A”,2023U.S.Dist.LEXIS3347
[19]FortresGrandCorp.v.WarnerBros.Ent.Inc.,763F.3d696,705(7thCir.2014)
[21]Fed.R.Civ.P.11.
[22]XpedLLCv.EntitiesListedonExhibit1,2023U.S.Dist.LEXIS157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