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中的“法”与法律人——中西早期帝国的比较

原标题:中国传统中的“法”与法律人——中西早期帝国的比较

王志强

北京大学、耶鲁大学法学博士,复旦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研究领域为中国法律史、欧洲法律史和比较法。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法学学科评议组成员、上海市法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法官检察官遴选委员会委员。

在中国传统中,“法”通常指国家制定的规则条文,具有明显的实证主义和工具主义色彩,在价值层面,作为具体规则的“法”需要在实践中与德礼经义等价值原则相结合,因此具有相当的开放性。通过制度形成之初中西早期帝国法律人群体的比较,特别是从社会权力阶层结构的角度,可从一定程度上解释以上特色的形成原因。

“法”的概念和价值意涵

百余年前,严复在译介西方法学文献时,敏锐地意识到中西方语言中“法”概念上存在的重大差异:“西文‘法’字,于中文有理、礼、法、制四者之异译,学者审之。”(严复:《孟德斯鸠法意》)当代学者对中文概念中的“法”及实际发挥西方现代意义上“法”作用的各种中国传统概念和规范已有全面分析和阐释,并普遍认识到,文字概念上的“法”限于律令等规则条文。这与罗马法等西方概念的多元涵盖性判然有别。

在价值意涵层面,中国“法”的概念具有突出的国家实证主义和工具主义。中国古代“法”的概念没有拉丁文等西方语言中jus和lex的意义和层次区别,在本体的正当性方面并不着力措意。先秦法家和部分道家论述中,“法”普遍被喻为绳墨、权衡、规矩、度量等规制工具,实证工具主义的特质突出,梁启超称之为“机械主义”。汉初成书的《文子·上义》提出:“法制礼乐者,治之具也,非所以为治也。”此说为史迁和班固改造后沿袭。由此以降,中国的“法”概念具有突出的实证规范性和工具性的意涵。

中国先人更多地将正当性的价值内涵赋予更具有涵摄力的“礼”,因为礼具有根本制度、具体规范仪节和评价人物事件标准等多层意义。可以说,罗马“法”的价值内涵,在类似时代的中国更丰富地体现在对“礼”正当性证成中,而中国的“法”则主要呈现出工具实用的价值面相。

“法”的边界和类型化

同时,从功能主义的实践性角度看,中国传统中实际发挥规范和指引裁判作用的并不限于“法”概念所指向的律令条文。实践中的法源依据,一方面包括各类司法指引,如秦汉时代的廷行事、法律答问、决事比和故事等司法指引,另一方面是基于德礼经义等价值要素阐发的司法原则。前者是司法实践、特别是科层管控下律令规则的衍生品,后者则是意识形态和道德原则在司法中的体现,并超越于律令条文之上。二者的交集是律学和经学专家们的作品——法律章句(律说)。

与中国传统中将概念上的“法”与价值要素分离的状况不同,罗马法将道德等价值性考量纳入“法”的范畴。通过司法实践和法学家学说,身份区别、家长权威、善意等价值性要素有机融入法的规则中,成为“法”的组成部分。

寺田浩明因此将中国传统法与西方法进行对极性的类型化分析,将前者概括为“非规则型法”。在“法”与其他价值性要素的关系上,中国法因而具有相对的开放性,与罗马法作为自足自洽的体系形成明显反差。

权力结构中的法律人

中国传统中“法”的概念、价值意涵及类型特征,相当程度上可以从法律人的角度进行解释。在特定的社会阶层和权力结构中,法律人群体(除书吏外)所具有的地位和作用对“法”产生明显影响。

法律人阶层和权力结构对“法”的影响可以从古罗马不同时期的状况得到一定程度的验证。共和制和元首制前期的法律人主要包括执法官、论辩人和法学家,普遍具有贵族或骑士身份,有足够的政治影响力和知识话语权。在共和制时期,哲学家、演说家和法学家是同一群体。他们利用自己的知识优势和话语权,借助希腊的论辩术和逻辑学,将“法”打造为涵摄力丰富的概念,并在相当程度上建构起对“法”的控制权。在这个意义上,古罗马的法和法学具有意识形态的意义。罗马法律职业群体兴起的基础,并非由于司法独立和分权,而是基于法学家的贵族传统和法庭辩护人的专门化。

法律职业群体的形成及其权力,是社会阶层和政治权力结构的反映和结果,并进而产生对“法”的不同理解和运作方式。同时,制度形成后,基于路径依赖而产生的文化连续性,使因果要素的作用关系更为复杂。即使作为基本动因的社会阶层和权力结构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如果不形成颠覆性变革,法律职业群体的地位、作用及法的运行也只会产生渐变,甚至有些方面仍延续固有形态。

THE END
1.中国律师和美国律师的区别:了解他们的角色和职责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律师和美国律师在他们的角色和职责上存在一些明显的差异。了解这些差异对于企业和个人在中国和美国寻求合法支持和法律建议至关重要。本文将探讨中国律师和美国律师之间的区别,以帮助您更好地理解他们在各自国家的专业角色和职责。一、教育背景和资格认https://www.gtzxhk.com/a/121368.html
2.中国公司法和他国公司法区别,任说一个,美国,英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中国公司法和他国公司法区别,任说一个,美国,英国都可以,简要概括几条就可以,不需要特别详细。 中国公司法和他国公司法区别,任说一个,美国,英国都可以,简要概括几条就可以,不需要特别详细。 你不懂我笑的多牵强1回答· 8176人浏览 我来答 最佳答案 帮考网答疑老师 资深老师 10-20 TA获得超过9986个赞 https://www.bkw.cn/gjsfks/ask/1847744.html
3.国际融资中的抵押与中国相关法律问题比较与探讨中国现行与抵押相关的法律规定有: 《民法通则》中的有关规定,该法未区分抵押与质押,将二者统称为抵押; 《担保法》对抵押作的专章规定; 《海商法》、《民用航空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等法律和有关法规以及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也都对抵押进行了规范。 https://ielaw.uibe.edu.cn/fxlw/gjjjf1/gjtzf/11779.htm
4.文章精选浅析中国和美国专利创造性判断之异同我国对专利创造性的规定在主体上借鉴了欧洲的专利制度,与欧洲的创造性规定和判断方法比较接近,而与美国的创造性规定和判断方法则差异较大。本文将对中国和美国有关创造性的法律规定以及创造性的判断方法的区别和联系进行介绍,以期帮助专利相关从业人员在实践中更好地应对专利的授权和确权程序中遇到的创造性判断问题。https://www.liu-shen.com/Content-3398.html
5.中国法系与英美法系有哪些区别对于这个问题,解答如下,主要包括法律渊源不同、法律适用不同、判例地位不同、法律分类不同、法律编纂不同和诉讼程序不同。两者的主要区别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法律渊源不同。大陆法系是成文法系,其法律以成文法即制定法的方式存在。英美法系的法律渊源既包括各种制定https://mip.64365.com/question/21524557.aspx
6.证据规则的法典化——美国《联邦证据规则》的制定及对我国证据立法的启示【出处】中国诉讼法律网 【摘要】美国《联邦证据规则》是法典化运动背景下制定的一部成功的证据法典,其法典化的基础是存在着区别于其他实体性和程序性规则的独特证据规则:证据的可采性规则。该法典体现了韦伯所说的法律的高度形式理性化,并且在实施过程中在法律的统一性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这些成就激发了中国的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7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