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法律古籍中的文字活起来

秦汉至唐代是中国古代律令体系乃至中国古代法制发展的重要阶段

律令立法语言的整理、研究聚焦的问题

首先,词汇、术语不等于立法语言,必须重视立法语言的专门属性。立法语言是法律概念、法律规范与法律原则的直接载体,但立法语言并不等于一般的词汇、术语。法律规范中使用的立法语言和各种特殊的应用技巧,必须经过系统化的法学训练方能理解和掌握。立法语言不仅有特定的表述形式与法律含义,而且必须将其放置在特定法律体系中去理解。针对出土法制文献、传世法典进行详细考证的同时,必须充分重视文献的“法律”属性、充分重视法学理论与部门法学基本原理的方法论意义,并立足于法律发展的基本理论,对律令体系的沿革与发展规律进行较为系统的梳理。

其次,不同“类型”的立法语言在律令体系中具有截然不同的含义与用法,必须重视律令体系中典型立法语言的分类整理与研究。律令体系中包含着数量极为巨大的立法语言,其表达着不同的含义、具有不同用法。如表达法典体系与结构的“具律”“法例”“盗律”等,表达罪名体系与具体行为的“贼”“盗”“杀”等,表达刑罚体系与具体刑种的“死”“赎”“赀”等,表达立法技术与法律适用的“比”“例”“坐”等,表达行为主体与身份关系的“后子”“大母”“隶臣妾”等,表达诉讼与审判的“讯”“鞫”“论”等。在不同语境中,具有相同表述形式的立法语言还会具有不同的用法。大量专门词汇、术语之间的复杂关系,只有在有效分类与系统整理的基础上才会逐渐呈现。

秦汉至唐律令立法语言整理、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立法语言的整理与研究立足于微观视角,但对于中国古代法制体系与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而言,这种微观视角最终呈现的是整体样态,实现的是传承与发展。具体来说,其意义与价值包含以下方面:

首先,对中华传统法律文化的内涵、特质及其发展规律作较为全面的理论阐释。秦汉至唐代是中国法制发展史上最为重要的时期,是中华法系由初步形成到高度成熟的关键时期,中华法系以及中华传统法制与文化的若干特质也都形成于这一时期。集中梳理秦汉至唐律令立法语言的表述形式、含义与用法,并在尽可能详细描述其沿袭与发展轨迹的基础之上,充分解析典型立法语言之间的效力关系、衍生关系、替代关系以及交叉与包含等复杂关系,对于观察中国古代律令体系的形成、结构及其发展演变极为有效,对于阐释中华传统法制与法律文化的内涵、特质及其发展规律具有非常明显的理论价值。

其次,为法制文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提供有效的法律专业视角与法学理论支撑。古今法制与法律文化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亦有诸多暗合,对之进行深入辨析是法律史研究得以深入展开的理论基础与逻辑起点。法制文献与其他文献相比,特质自然是“法制”或“法律”,如大量的出土简牍律令与传世法典,它们不仅是史料,还是法律规范,它们曾与现行法一样在社会治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们面对这些条文就应该有作为法律学人面对法律规范所应具有的常识。从研究者的角度来看,古今法制与法律文化差异多是价值性的,而暗合多是功能性的。因此,从功能性的角度在古今法制与法律文化之间提取“最大公约数”,是从法律专业视角对待传统法制与法律文化的前提与基础,存在于法律规范中的立法语言则是最为恰当的选择。

最后,推动法制文献与法律文化典籍的保存、整理与传播,为坚定制度自信与文化自信提供理论基础。中国古代律令体系在中华法治文明乃至世界法治文明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借鉴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新成果,充分利用现代技术,系统整理、深入研究中国古代律令,是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路径与切实举措。从微观视角揭示中国古代法制发展的轨迹与脉络,系统、深入了解中华法治文化及其发展方向,既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前提,又是坚定制度自信与文化自信的基础。

总之,针对立法语言的分类整理将推进中国古代律令体系的研究,并使其逐步超越史料辨析与制度描述层面,通过秦汉至唐律令体系中典型立法语言谱系建构,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中国传统法律的整体语言特征与发展规律,较为全面地描述中国古代法律知识体系的建构过程,为现代法学知识体系、话语体系的建构提供历史借鉴与文化资源,并为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为中华法律文化典籍活起来、传下去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支撑。

(作者为吉林大学法学院教授)

最高人民检察院(100726)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147号010-65209114(查号台)010-12309(检察服务热线)

为了获得更好的使用,建议使用谷歌浏览器(chrome)、360浏览器、IE11浏览器。

THE END
1.浣洋诀4.2.1律令格式中国古代法的传承“至于中国特色的内容,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它来自于中国传统的文化和理念,就是自古以来一脉相承的那些内涵。” “我必须要纠正你一点---也许中国已经放弃了古代的法制和法律;但是从没有放弃过法学和法家。所以中国文化从来都离不开古代法的思想,它总是会在某个情况下跳将出来、影响人民和社会。” https://www.jianshu.com/p/1ada2223a813
2.中国法律的象征古代的“法”字写作“灋',取公正不阿、公平如水之意。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该字的写法已由“灋”演变为“法”,然而獬豸这种代表法律,公平正义,刚正不阿的“神羊”瑞兽在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地位却一直流传了下来,在历朝历代的民间一直备受推崇,代表了民心所向,为政之道。http://www.360doc.com/content/20/0217/04/28206764_892596889.shtml
3.《大清律例》百年研究综述数十年来,法律史学者从礼法关系、道德与法律的关系、儒家思想与法制、家族制度与法制等角度进行了研究,近年又从伦理法、宗族法、民族法等角度作了补充。研究所利用材料更加广泛,视角更新颖,更细致。(3)研究领域专业化。研究领域的扩展。七十年代末以来,张晋藩先生一直倡导编写《中国法制通史》多卷本,由法律出版社http://www.iolaw.org.cn/global/en/new.aspx?id=17542
4.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00264讲义第二章学历提升学历教育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即作为传统中国正统思想统治中国两千多年,儒家的法律思想融合了先秦诸子各家中与利于维护统治秩序的因素,而逐渐取代了法家法律思想,成为正统法律思想的主导,对中国法兰思想和法律制度的演变影响很大,以致儒家法律思想的特点,成为五四运动前整个中国法律思想的重要特点,并且至今仍影http://xueli.en369.cn/jiaocai/1686903100104952.html
5.国际渔业法律制度的发展及其对我国海洋渔业的影响分析【摘要】:海洋渔业活动在我国的发展由来已久,尤其是对于沿海居民来说,自古以来就是他们生计的重要保障。我国是海洋渔业发展的大国,到目前为止,在海洋渔业活动漫长的演变历程中,健全的渔业法律制度重要性无可替代,尤其是近些年来,国际渔业法律制度不断完善,经历了一系列变革之后,也对我国的海洋渔业造成了一定影响。文章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JTG201916053.htm
6.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西南民族大学本课程系统展示中国历代法制主要内容,阐明中华法制文明基本精神,探求中国自古以来法制变化发展的规律性,批判地吸收与借鉴我国历代法制中的精华,丰富法学人文化底蕴,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服务。 剖析传统法律精髓,感受古法之美。从法律精神、法律形式、法律制度、司法理念等多个方面,全面展现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特色及其影https://www.xuetangx.com/course/swun03011012341/21231395
7.中国古代法律制度12篇(全文)中国古代法律制度 第1篇 一、结婚之原则 《礼记·婚义》云: “婚礼者, 将合二姓之好, 上以事宗庙, 下以继后事也。”这句话清晰明白地道出我国古代婚姻的真谛: 其一, 婚姻是两个家族的事, 而非个人之事。其二, 婚姻的目的在于祭祀祖先和繁衍后代。正因如此, 我国古代婚姻的缔结有诸多原则限制。以下是结婚https://www.99xueshu.com/w/ikeyb03144rm.html
8.国开中国法制史(中国法律史)期末复习题.pdf1、西方资产阶级近代法律和法学传入中国,首先打破了自古以来官府垄断律学 的状况。 2、清朝政府成立了专门的修律,即“修订法律馆”。 3、近代宪法概念,是随着列强的炮舰政策一起,作为西方文化的一部分传入中 国的。 4、清朝统治者自己认为立宪有三大利:一日皇位永固;二日外患渐轻;三日乱 可弥。 5、清廷改革官制https://m.book118.com/html/2023/1219/6125220022010023.shtm
9.中国古代法律的法言法语中国古代的“法言法语”与现代社会法律语言的日益专业术语化不同,是术语、俗语、雅语并用。在中国古代,刑律因事关人们的身家性命,又由朝廷统一颁行,语言的表达力求精准,所以专业术语发达,非经特殊的学习与训练难以掌握;乡规民约、家法族规是依据礼的精神而制定的裁决民间“小事”的依据,事关人们日常的切身利益,语http://www.pacilution.com/ShowArticle.asp?ArticleID=10008
10.论“一国两制”下的香港法制及其启迪——纪念香港特区成立十周年香港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1841年英国通过战争手段强行占领了香港,并于次年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使中国丧失香港主权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香港由此开始沦为英国的殖民地长达150多年之久。在英国的殖民统治下,香港的法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传统的中国封建法律制度演变成为西方资本主义法律制度,并https://www.pkulaw.com/qikan/56e2d2878d4f5d43e45d604d0cee12f4bdfb.html
11.民法典全文解读深入挖掘法律体系的每一个角落民法典全文解读:深入挖掘法律体系的每一个角落 民法典的历史演变与编纂背景 《民法典的制定历程》 在中国,民法典自古以来就一直是法律体系中的一部分。从唐代《唐律疏议》到清末《大清通礼》,再到近现代各个时期的民法条例,每一次更新都反映了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需要https://www.wemvhjgm.cn/ke-pu-wen-zhang/73880.html
12.广东开放大学考试复习资料中国法律史“八议”有西周的“八辟”演变而来。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回答正确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9独角兽是中国法律的一个化身。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8 未回答 满分1.00西方资产阶级近代法律和法学传入中国,首先打破了自古以来官府垄断律学的状况。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https://www.ddwk123.cn/archives/619983
13.论日本历史上的三次法律移植【摘要】本文旨在分析日本历史上的三次大规模的法律移植,揭示其原因、过程、方式,探究法律移植给日本社会带来的巨大变迁。法律移植作为近年以来法学研究的重大热点问题,文中将阐释本人对其的思考与见解。在我国当今的司法改革中,许多法学领域的进步和完善都必须涉及到法律移植。如何更好地利用法律移植来完善中国的法律制度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317.html
14.第8课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承菱玉)历史校级课题知道中国先秦时期成文法的产生过程,以及这一时期思想家对于德治、法治关系的讨论;知道自西汉起历代王朝法律、礼教并用的统治手段。 课标内容 1.知道中国先秦时期成文法的产生过程,以及这一时期思想家对于德治、法治关系的讨论。 2.知道自西汉起历代王朝法律、礼教并用的统治手段,理解中国古代的法治与礼教的演变趋势。http://www.shkgz.czedu.cn/html/article5720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