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公共基础知识:法律的制定和实施

2016年大学生村官考大部分省份考公共基础,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法律知识、语文基础知识和公文写作、经济知识和科技常识、中国近现代史、世界现代史及其他知识等。下面中公大学生村官考试网为大家整理了法律知识要点,希望对考生们有所帮助。

一法律制定

(一)法律制定的概念

法律制定,就是通常据说的立法,是指有法的创制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补充修改和废止法律和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及认可法律的活动,是将一定阶级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的活动,是对社会资源、社会利益进行第一次分配的活动。

(二)立法原则

立法原则包括:(1)合宪性和合法性原则;(2)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原则;(3)民主立法原则;(4)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三)立法程序

立法程序是:(1)法律议案的提出;(2)法律草案的审议;(3)法律草案的表决和通过;(4)法律的公布。

回顾题:(单选)我国立法的关键性阶段为()。

A.法律议案的提出B.研制法律草案

C.法律草案的表决和通过高D.法律草案的审议

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立法的程序。我国的立法程序包括法律议案的提出、法律草案的审议、法律的草案的表决和通过、法律的公布四个阶段。其中,法律草案的表决和通过是立法程序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步骤,也是关键性阶段。

二法律实施

法律实施,也叫法的实施,是指法律在社会生活中被人们实际施行,包括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法是一种行为规范,法在被制定出来后,付诸实施之前,只是一种书本上的法律,处在应然状态;法律的实施,就是使法律从书本上的法律变成行动中的法律,使它从抽象的行为模式变成人们的具体行为,从应然状态到实然状态。

法律实施是实现法的作用与目的的条件。法律实施与法的制定相对。法律本身反映了统治者或立法者通过法律调整社会关系的愿望与方法,反映了立法者的价值追求。法律实施是实现立法者目的、实现法律作用的前提,是实现法的价值的必由之路,正如有的学者提出的,法律的生命在于它的实行。

三法律解释

(一)法律解释的含义

法律解释是指一定的人或组织对法律规定含义的说明。

(二)法律解释的种类

(1)正式解释与非正式解释,这是根据解释主体和解释的效力不同所作的分类。①正式解释,通常也叫法定解释,是指由特定的国家机关、官员或其他有解释权的人对法律做出的具有法律上普遍约束力的解释。正式解释有时也称有权解释。②非正式解释,通常也叫常理解释,一般是指学者或其他个人及组织对法律规定所作的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解释。

(2)限制解释、扩充解释与字面解释,这是根据解释的尺度不同所作的分类。①限制解释,是指在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显然比立法愿意为广时,作出比字面含义为窄的解释;②扩充解释,是指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显然比立法愿意为窄时,作出比字面含义为广的解释;③字面解释,是指严格按照法律条文字面的通常含义解释法律,既不缩小,也不扩大。

(三)法律解释的方法

(1)文义解释,又称语义解释、文法解释、文理解释。这是指从法律的字面意义来说明法律规定的含义。文义解释的特点是将解释的焦点集中在语言上,而不顾及根据语言解释出的结果是否公正、合理。

(2)历史解释,是指通过研究有着立法的历史资料或从新旧法律的对比中了解法律的含义。

(3)体系解释,也称逻辑解释、系统解释。这是指将被解释的法律条文放在整部法律中乃至整个法律体系中,联系此法条与其他法条的相互关系来解释法律。

(4)目的解释,是指从制定某一法律的目的意图来解释法律。

四法律监督

(一)法律监督的含义

狭义上的法律监督,是指由特定国家机关依照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对立法、司法和执法活动的合法性所进行的监督。广义的法律监督,是指由所有国家机关、政党、团体、社会组织和公民对各种法律活动的合法性所进行的监督。

(二)国家法律监督体系

(1)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是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为全面保证国家法律的有效实施,通过法定程序,对由它产生的国家机关实施法律的监督。

(2)国家行政机关的法律监督,是指由国家行政机关进行的法律监督。

(3)国家司法机关的监督,是我国监督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检察机关的监督和审判机关的监督两种。

(三)社会法律监督体系

社会监督,即非国家机关的监督,是指以国家机关以外的社会组织或公民为主体进行的监督。根据社会监督的主体不同,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种:(1)社会组织的监督;(2)社会舆论的监督;(3)人民群众的直接监督。

五法律服务

(一)法律服务的概念

法律服务,是指基于与当事人达成的协议,运用法律及其知识、技能,依法帮助当事人解决法律问题的智力型服务活动。

(二)法律服务体系

我国目前的法律服务体系主要由律师事务所、基层法律服务所、社会公证机构、审计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构成。

(1)律师事务所是我国法律服务体系的主要部分。目前我国主要有国办、合作、和合伙制律师事务所三种类型。

(2)基层法律服务所是依法在乡镇和城市街道设立的法律服务组织。

(3)公证是公证机关根据当事人的申请,依法证明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文书和事实的真实性、合法性,以保护公共财产,保护公民身份上、财产上的权利和合法利益。公证处是国家公证机关,行使国家证明权(包括司法证明权),代表国家统一行使公证证明职能。

(4)审计事务所是经省级以上审计机关批准成立,依法独立承担审计查证、咨询服务,实行有偿服务、自收自支、独立核算的事业单位。

(5)会计师事务所是依法设立并承办注册会计师业务的机构。

六、法律援助

(一)法律援助的概念

法律援助,是指在国家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的指导和协调下,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工作者等法律服务人员,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当事人给予减、免收费提供法律帮助的一项法律制度。

(二)法律援助的范围

(1)公民对下列需要代理的事项,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代理人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①依法请求国家赔偿的;②请求给予社会保险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③请求发给抚恤金、救济金的;⑤请求支付劳动报酬的⑥主张因见义勇为行为产生的民事权益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对前款规定以外的法律援助事项作出补充规定。

(2)刑事诉讼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①犯罪嫌疑人在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后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因经济困难没有聘请律师的;②公诉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自案件移送审查起诉之日起,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诉讼代理人的;③自诉案件的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被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诉讼代理人的。

(3)公讼人出庭公诉的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困经济困难或者其他原因没有委托辩护人,本人及其近亲属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对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法律援助机构应当指派律师为其提供辩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盲、聋、哑人或是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当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为其提供辩护。

THE END
1.中国特设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成内容和特征法律体系是一国全部法律规范按照一定的原则和要求,根据不同法律规范的调整对象和调整方法,划分为若干法律门类,并由这些法律门类及其包括的不同法律规范形成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成和内容 我国的法律体系大体由在宪法统领下的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http://www.npc.gov.cn/zgrdw/pc/XWZX_1/6/200702/t20070225_3181.htm
2.《法律的概念》读书笔记(一至六章)(法律的概念)书评哈特从以下两个角度切入:其一是关于服从习惯的观念,哈特将检讨习惯的概念是否足以说明法律体系的两个显著特征:一是立法权威的连续性(因不同立法者间继承而拥有的立法权威的连续性),二是法律的持续性(在立法者和习惯性地服从立法者的那些人死去很久之后,法律仍具有持续性)。其二是关于主权者在法律上是否拥有一种没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3801313/
3.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精选十篇)1978—1992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开始起步。根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要求, 最初的法律体系由1982年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制定的宪法和五届、六届、七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先后通过的138件法律, 另外又修改了10件法律, 这些举措奠定了法律体系形成的坚实基础。现行宪法的制定和施行, 标志着我国社会民主主义与法制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50n8b43.html
4.2022年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自命题620《法学(三)法的效力范围1.法的对人效力 2. 法的空间效力 3. 法的时间效力 (四)确定法的效力层次的规则 五、法律体系 (一)法律体系释义 1. 法律体系的概念和特征 2. 法律体系与相关概念的比较 (二)法律部门及其划分1.法律部门的概念 2. 法律部门的划分标准 3. 法律部门的划分原则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https://www.ibudding.cn/a/129889.html
5.邢彤晖数字人民币对货币权力的影响及其法律规制现行货币法律体系下,央行货币权力的内涵和外延都较为清晰。随着数字人民币完成了货币发展史上又一次货币形态的变革,央行的货币权力范围是否需要随货币形态的变化而调整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法律问题。如果将央行所有因货币形态改变而产生的职责内容的变化都冠以“权力”之名,不仅可能造成公民对应权利的减损,还可能使央行货币https://www.jfdaily.com/sgh/detail?id=1449722
6.中级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生产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在全国范围内适用的安全生产技术规范。 ②行业标准。 安全生产领域内适用的安全生产技术规范。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对同一安全生产事项的技术要求,可以高于国家安全生产标准,但不得与其相抵触。 例题:下列关于我国安全生产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和效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http://www.caikuaitoutiao.com/show/146030.html
7.闫映全:论党内法规概念体系的构造与边界基本确定党内法规概念体系(行文至此,称“党规概念体系”可能更为合适)中的核心概念——“党内法规”、“党内规范性文件”、“党规”各自的范围和相互关系后,党规概念体系自身的边界也须加以界定。问题的本质在于,哪些文件属于“党规”范畴?那些不属于党规体系但又与之联系紧密的党内文件,与党内法规和党内规范性文件又是https://iplr.ecupl.edu.cn/2020/0929/c4187a171573/page.htm
8.宪法对弱势群体的保护(三)完善法律体系 宪法权利的实现依赖于具体制度的落实,需要更多相配套的法律制度保驾护航。因此,构建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保护体系,根据弱势群体的特点制定不同的保护措施,履行相应的保护义务,增强相关法律的可操作性,对弱势群体的保护才能真正落到实处。首先,完善宪法文本,将文本中操作性不强、过于僵化、权利主体规定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870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