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部编版)板块7第16单元第50讲 近代西方的法律教化与文官制度

(1)内容:《十二铜表法》《罗马民法大全》等。

(2)地位: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

发展

“日耳曼法”

中古时期,各日耳曼王国在习惯法的基础上编纂了一批成文法,称为“日耳曼法”,作为庄园法庭审判的依据

教会法

教会根据基督教神学,制定和颁布了教会法

普通法系

(1)12世纪前后,建立在习惯法基础上、全国普遍适用的法律在英国逐渐形成,这就是普通法。

(2)美国等很多国家在学习英国法律的基础上制定了本国法律,它们构成了普通法系,也称“英美法系”

民法系(“大陆法系”)

《法国民法典》继承了罗马法传统,融入了启蒙思想和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形成了民法系,又称“大陆法系”

二、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

1.基本特征

方面

特点

表现

权力结构

坚持权力制衡、三权分立

(1)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法律由议会制定。

(2)行政机构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行使行政权,法院根据法律独立掌握司法权

法律内容

注重保护个人权利

注重保护个人生命权、自由权和财产权等

司法实践

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

(1)建立了律师制度和陪审团制度。

(2)无罪推定原则指的是所有被审判者在判决之前都被视为无罪

无罪推定原则的核心意义在于保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主要强调了三层意思:对任何人有罪决定的宣告,只能由法院决定,其他任何机关和组织都无权决定;强调证据裁判主义精神,法院应当用证据证明被告人有罪,不能推定或假设;在判决生效之前,被告人是无罪的,不能因为其被逮捕、被起诉、被审判而认为其有罪。

2.局限

(1)确认了私有财产制度,每个人财产的多少决定着法律地位的高低。

(2)对个人权利的认定也有逐渐改进的过程。

三、宗教伦理与教化

1.基督教的影响

文化上

搜集和抄录经典,保存了古典文化,宣讲了基督教教义

教育上

(1)开办学校,有宗教学校和世俗学校。

(2)主要讲授宗教内容,学习内容以宗教为目的。

(3)教授算术、几何、天文、音乐、文法、修辞和逻辑

日常生活

介入人们的生老病死、婚丧嫁娶,几乎所有节日都与基督教有关

社会伦理道德

告诫人们必须孝敬父母,不许偷盗、奸淫、杀人、贪恋别人财物等,要求人们逆来顺受

宗教伦理是以宗教信仰为基础的道德修养体系。集中体现为人与超越性对象、人自身灵与肉或精神与肉体、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诸关系的处理原则,其中人与超越性对象的关系是基础和核心。其社会作用主要体现为通过道德的感化而影响信众。

2.宗教改革后的新教

主张

(1)反对教皇权威,主张信徒自己阅读《圣经》理解教义。

(2)提倡节俭和积极入世的态度。

(3)鼓励人们发财致富

影响

(1)仍坚持基督教的基本教义,束缚人们的行为,麻醉人们的思想。

(2)排斥其他教派,引起多次宗教冲突,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四、近代欧美大学教育和图书馆(选必3,P77)

1.大学教育的发展

法国

拿破仑建立的“大学区”制度,确立了保留至今的国民教育制度

德国

洪堡秉持“研究教学合一”的精神创办的柏林大学,促成大学职能的转变,将教学与研究结合在一起

美国

大学则逐渐倾向于世俗化与商业化,使更多的人有机会接受大学教育

2.图书馆的成长(选必3,P80)

(1)在西方,修道院、大教堂和大学图书馆,在保存古典时期文化遗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私人图书馆也随之兴起。

(2)19世纪下半叶,英、美等国出现近代公共图书馆。

视角1“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

材料13世纪,英国通过《大宪章》,确立了法律至上和王权有限的原则。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法律体系更加完善。美国等很多国家在学习英国法律基础上制定了本国法律,构成了“英美法系”。1804年,拿破仑签署法令,颁布了《法国民法典》。《法国民法典》继承了罗马法传统,很快推广到欧洲各地,形成了“大陆法系”。

“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有以下共性:法律由代表人民行使权利的议会制定,行政机构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行使行政权,法院根据法律独立掌握司法权,司法实践中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卷》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近代法律体系的基本特征。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在国家权力结构层面上,坚持权力制衡;在法律内容上,注重保护个人权利;在司法实践中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原则;欧洲近代法律体系注重强调法律至上。

(1)强调依法治理,把法治作为治理国家、管理社会的主要方法。

(2)强调法律自治,即法律与道德和宗教等相分离。

(3)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即形式的平等,反对旨在追求结果平等或限制实际不平等的措施。

(4)坚持法律的一般性和普遍性,反对特别法律,认为无论是维护特权的立法还是给予某些特殊社会群体如弱势群体特别关照或救助,都是对法治的破坏。

(5)主张司法独立,强调形式公正或程序公正,反对掺入具有价值意向的道义原则等。

(6)维护个人自由,坚持市民社会与国家的区分,维护作为私域的空间,以使个人不受政府、团体或他人的非法干预。

(7)主张法律的稳定性,反对朝令夕改。坚持法律的公开性和明确性,反对以秘密法律不教而诛,反对制定模棱两可的法律并随意解释。

视角2宗教与近代西方法律的关联性

材料宗教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在全世界范围内对法律产生过重要影响。法律在文化上的独立性,可以说是宗教文化长期培养的结果。法律最初的绝大多数禁条几乎都反映着宗教伦理方面的禁忌;最初的执法活动几乎全部被祭司所垄断,而法律观念则纯粹是一种宗教意识形态。“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被广泛传播,后来影响法律制度,产生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原则。而《圣经》中诚实、公正的观念对形成西方衡平法'诚实信用’原则的作用更是不言而喻的。”宗教方面的共识深刻地决定着法律的面貌,甚至法律的通用语言、惯常程式以及汇集而成的传统都是在宗教文化的氛围中发育成长的。

——摘编自王景斌、周伟科《从关联性视角看宗教与法律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宗教对近代西方法律的影响。

答案培育了法律文化的独立性;有利于树立法律的权威性;引导了西方法律价值观;推动了法律的基本原则的确立;促进了法律语言、程式的形成。

(1)基督教的产生,为封建主阶级提供了现实的统治思想,成为欧洲中世纪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2)基督教教会在客观上起到了一定的保留文化、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的作用。

(3)基督教教义为司法实践提供了依据。

一、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背景

1.历史背景

(1)中古时期:西欧社会管理主要依靠教士和封建领主;官员只为国王和权贵服务,类似于仆从。

(2)17-18世纪

概况

欧美国家逐渐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但官员的选拔仍存在许多问题

①少数人或集团掌握着官员任免权,导致营私舞弊、卖官鬻爵等政治乱象频发。

②内阁制和政党政治形成后,出现了“政党分肥制”

腐败泛滥,严重影响政府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降低了行政效率

政党分肥制亦称政党分赃制,内阁制和政党政治形成后出现,是西方国家政党发展史上一种普遍的历史现象。执政党一般会把官职分给党内同僚,平民也可以进入政府任职,但是一旦内阁重组或执政党更换,就要更换大批政府官员。政党分肥制在刚出现时曾起到过否定以门第和私亲任官的贵族制、恩赐制和徇私制的进步作用,但发展到后来,也成了一种任人唯派、任人唯亲的制度。

2.推动因素

(1)工业革命后,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亟须建立能迅速处理日常事务的职业官僚体系。

(2)随着教育程度的提高,人们要求平等参与政府工作的愿望日益强烈。

二、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

1.英国文官制度的确立

(1)18世纪初:规定除了大臣以外,其他官员不得当选为下院议员。

(2)19世纪初:开始设立常务次官的职位,官员至此分为两类。

①政务官:包括大臣和政务次官或政务秘书,随内阁共进退。

②事务官:即文官,包括常务次官直至以下的一般政府工作人员,负责具体事务,不受党派影响,可长期任职。

(3)1855年:英国建立了不受党派干涉的文官委员会,对被推荐的候选人进行考试。

(4)1870年

①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

②文官委员会有权独立决定文官的基本录用条件,文官制度最终确立。

2.西方文官制度的扩展

(1)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美国文官法》,建立了文官制度。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德国和日本等国的文官制度也最终建立起来。

西方文官制度与中国古代科举制有一定的渊源,二者具有相似性,比如它们都是选拔官员的制度,也逐渐建立了一整套的程序;它们都是工具性制度,具备考试的形式。但二者又大相径庭,如科举制度从属于中国古代封建统治阶级,从属于皇权,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从属性;而文官制度从属于资产阶级,具有一定的政治中立性。此外,科举制与西方文官制度在管理方面也有不同的倾向,二者最终的结局也大不相同。

三、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和影响

1.特点

择优录用

政治中立

文官要在各政党之间严格保持中立;不得公开参与政治活动;必须忠实执行政府的各项政策

职务常任

文官无严重过错,便可任职到退休;文官根据工作成绩得到晋升或惩罚

2.影响

积极

(1)规范了西方国家政府行政部门事务官的选用和管理,实现了政治和管理的分离。

(2)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促进了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

局限

(1)容易滋生官僚习气和僵化现象。

(2)文官人数急剧膨胀,大大增加了国家财政负担。

(3)文官的层次越来越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府的工作效率

视角1西方文官制度的出现

材料5—18世纪西欧官员任用制度的演变

根据材料,阐述5—18世纪西欧官员任用制度的演变趋势。

答案趋势:从忠于个人到忠于政党;由贵族化渐趋平民化。

中国科举制度的影响

近代以来,关于中国选官制度的书籍大量传入欧洲,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大力推崇科举制,这些为英国创立文官制度提供了借鉴

工业革命的完成

工业革命后,资产阶级从功利主义原则出发,要求政府的管理像工业生产一样,尽可能地提高效率,削减不必要的行政开支,这成为推动文官制度改革的巨大原动力

政府管理职能扩大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政府管理职能日益扩大,机构设置不断增加,文官队伍迅速膨胀,要求更多的优秀的、专业的人才进入政府,从而推动了政府改革文官选拔的范围和形式

政党政治的弊端

政党的轮换造成了政局的混乱,“政党分肥制”容易引发党内矛盾,引发社会的不满

社会组织的改革经验

1702年,英国剑桥大学首次使用试卷对学生进行考试。1853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在职员任用方面也采用书面考试录用的方法

视角2比较中西方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根据材料,说明我国公务员制度与西方公务员制度的不同之处,并综合材料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答案不同之处:重实质平等;坚持“德才兼备”;坚持“党管干部”。

启示:要结合国情,有选择地借鉴历史和西方经验;严把“入口”关,提高公务员的整体素质;扩大考任制实施范围;完善考试录用方法和铲除招录中不合理现象等。

(1)相通之处

过程相通

借鉴与传承相结合;立法推进,逐步建立;与国情相结合,不断创新

内容相通

实行以考任制为核心的任用制度;对官员实行科学的统一管理;实行以考核制为基础的晋升、奖惩以及待遇制度;有较为严密、完整的文官管理制度和管理机构

(2)关联:英国文官制度对我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借鉴作用。

①加强公务员制度的法制化建设,建立法制化、规范化的管理制度。

②健全竞争机制,完善考试录用制度和考核制度。

③建立合理的职业分类制度,逐步建立政务类与业务类公务员分类管理及晋升制度。

④建立健全监督机制,推进监督公开化、民主化,拓宽监督渠道,确保行政的透明度和公开性。

(2022·临沂模考)下表是一战末期和二战后英国文官分类的调整措施。由此可以得出二战后文官分类的最大变化是()

一战末期

二战后

行政级(若干职级)

与大学毕业程度相当

行政人员

行政、执行,办事员、助理办事员和勤杂人员

一等书记级

与高中毕业程度相当

专业人员

法律、统计等

二等书记级

与初中毕业程度相当

女书记级

A.等级结构同教育制度相结合

B.英国文官的分类更加专业化

C.文官分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

D.行政在文官系统中地位重要

[命题设计]

聚焦考点

西方文官制度

情境设置

一战末期和二战后英国文官分类的调整对比表(学习情境)

[解题指津]

易错排查

A项是一战时期的特征,不是变化,故排除(不符合题意)

C项材料不能体现,排除(不符合信息)

D项是相同点,不是变化,故排除(不符合题意)

关键能力

一战期间文官分类按级别,而二战后文官分类是按“行政人员”“专业人员”,体现专业化管理,故B项正确

[方法点拨]“变化”属于比较类选择题。

(1)知道考什么:比较类试题涉及两个比较对象、两个类似事物,而且涉及比较对象的原因、本质和影响等方面。试题的呈现方式有两种:一是不同时期、不同地域间相似事件之间的比较;二是同类现象或历史事物发展过程中相继出现社会现象的变化的比较。(2)明确怎么解:首先,要把事物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比较,要用历史的眼光看待历史事物。其次,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都不是静止的、孤立的,都要将其放在变化的历史条件下去思考,才可以做到更加全面、更加准确、更加深入的分析。从具体步骤上看,一是注意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是“求同”还是“存异”;二是分清比较类型,明确是异同比较还是变化比较;三是联系所学知识,结合材料信息,在全面把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解题。

1.(2022·衡水期中)1764年7月,意大利人贝卡利亚在《论犯罪与刑罚》一书中提出:“法官判决之前,一个人是不能被称为罪犯的。只要还不能断定他已经侵犯了给予他公共保护的契约,社会就不能取消对他的公共保护。”此材料反映了西方近代法律制度()

A.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

B.坚持权力制衡、三权分立的原则

C.注重保护个人权利

D.体现了“天赋人权”和人人平等思想

答案A

解析材料“法官判决之前,一个人是不能被称为罪犯的”体现的是无罪推定原则;材料“只要还不能断定他已经侵犯了给予他公共保护的契约,社会就不能取消对他的公共保护”体现的是程序公正,A项正确;材料与三权分立无关,排除B项;注重保护个人权利的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强调的是无罪推定,排除C项;材料与人人平等思想无关,排除D项。

2.近代欧洲存在着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大陆法系以成文的法典为表现形式,以民法为典型,以演绎为思维特点;英美法系以判例法为主要表现形式,以普通法为基础,以归纳为思维特点。据此可推知()

A.欧洲法律体系都是罗马法的延续

B.欧洲法律体系并非都源于罗马法

C.地理环境决定了法律体系的特点

D.罗马法具有超越时空的重要意义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马法发展为成文法,而英美法系以判例法为主要形式,因此得出欧洲法律体系并非都源于罗马法,答案选B项,排除A项;地理环境只是起了重要的作用,C项说法有误,排除;材料讲的是罗马法的影响,并没有体现罗马法具有超越时空的重要意义,排除D项。

3.有人说:“在1517年之前只有一种国教——罗马天主教,不信奉国教者就被戴上一顶持异端邪说的帽子,这种气氛肯定不利于思想独立。宗教改革运动以后,许多不同的国家都接受了宗教思想自由的原则,思索其他学说也比以前安全了。”这里主要强调的是()

A.宗教改革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

B.宗教改革实现了宗教信仰自由

C.宗教改革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D.宗教改革维护了资产阶级利益

解析从“被戴上一顶持异端邪说的帽子”到“思索其他学说也比以前安全了”的变化说明宗教改革推动了人们思想的解放,故选A。B项错误,宗教改革最终大都确立了宗教宽容的政策,但并不是实现了信仰自由;C、D项本身说法正确,但是材料并未体现,排除。

4.(2023·合肥月考)1851年,英国常任文官人数为4万人,1901年达11.6万。而到1968年,文官人数已高达76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数量在战后的增长更为迅速,在环境事务部等部门已占全部文官的52%—60%。这种变化表明英国()

A.文官制度的成熟完善

B.冗官的问题日益突出

C.君主立宪存在严重弊端

D.政府社会干预职能扩张

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英国文官即公务员数量有了明显的增加,特别是二战后专业技术人员增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政府对社会的干预程度在增强,D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英国文官制度的成熟完善,排除A项;文官数量增多是政府职能扩展的体现,并非冗官问题,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文官数量的增加和官员比例的变化,与君主立宪制无关,排除C项。

5.(2023·吉林质检)自16世纪以来,欧洲国家的藏书逐渐从修道院图书馆的狭小空间里解放出来,阅读开始走向大众,各类经营性质的图书馆兴起并繁荣。1850年,欧洲第一部公共图书馆法案在英国诞生。此后,公共图书馆逐步消除了对读者阶层、经济状况、身份等诸多限制。据此可知,近代欧洲图书馆()

A.满足了宗教改革的要求

B.推动了社会教育不断发展

C.体现了工业革命的兴起

D.服务公众的职能逐渐强化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2022·葫芦岛二模)有学者指出:(罗马)行政官可以根据每一个别案例的情况做出裁量,而不必僵硬地按照有关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进行判决,他的这种决定成为事实上的判例法。这一论述可以用于说明()

A.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

B.行政官掌握最高司法权

D.法律实践中的理性色彩

2.(2023·葫芦岛一模)《十二铜表法》规定建筑物之间应留两尺半的空地。但公元前390年,罗马遭遇高卢人入侵,城市被焚。重建时由于人口日增,地价高涨,新建房屋多不再遵守留空地的规定,而是毗连而建,以墙分界,国家并未依法对此进行处罚,该条款也随之废弃。这说明()

A.公民法向万民法转变

B.罗马法具有灵活性和务实性

C.自然法理念深入人心

D.罗马法维护了奴隶主的利益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罗马法针对建筑物法律的变化反映了罗马法因时而变,故选B项;“公元前390年”属于公元前4世纪,罗马还未向海外扩张,公民法还未向万民法转变,排除A项;题干未提及公平、公正、理性等自然法理念,排除C项;题干未提及奴隶主、奴隶等信息,排除D项。

3.大陆法系也被称为罗马法系、欧陆法系、民法法系等,它与英美法系并列为当今世界两大重要法系之一,中国大陆的法律体系属于大陆法系。这反映了罗马法()

A.受到大陆法系的众多影响

B.对建立社会主义法制有借鉴作用

C.对英美法系的建立缺乏影响

D.对所有大陆国家法制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解析大陆法系又称为罗马法系,故A项错误;中国大陆的法律属于大陆法系,吸收借鉴了罗马法的精神与原则,故B项正确;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相互影响,故C项错误;对“所有大陆国家”说法过于绝对,故D项错误。

4.(2022·济宁期中)《法国民法典》的立法参与机构有参政院、保民院、立法院、元老院,各机构职责不同,参政院讨论法律草案,保民院讨论参政院和政府的法律议案,形成对法律议案整体形成认可与否的决议。这反映了法国大革命后法律建设的特点是()

A.坚定贯彻启蒙思想

B.注重维护资产阶级利益

C.立法机构相互制约

D.民主共和政体得以确立

答案C

解析材料“参政院讨论法律草案,保民院讨论参政院和政府的法律议案,形成对法律议案整体形成认可与否的决议”体现的是立法机构参议院与保民院形成制衡的特征,C项正确;材料与贯彻启蒙思想的说法无关,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对资产阶级利益的维护,排除B项;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颁布,标志着法国民主共和政体得以确立,排除D项。

5.马克斯·韦伯认为,新教伦理的核心就是:“上帝所能接受的唯一的生存方式,不是要人们以苦修的禁欲主义超越世俗道德,而是要人们完成其在尘世所处的位置所赋予他的义务,这就是他的天职。”这样的观念是基于()

A.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B.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

C.民族国家的逐渐形成

D.天主教会的禁欲主义

解析据材料可知,马克斯·韦伯反对禁欲主义,主张现世享乐,追求财富,实现人的价值和尊严,这体现出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故选A项;材料的观念主要是基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而不仅只是单方面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信念,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民族国家的逐渐形成,排除C项;“天主教会的禁欲主义”与“不是要人们以苦修的禁欲主义超越世俗道德”相矛盾,排除D项。

6.(2022·丹东二模)拿破仑采纳罗马法的体系、概念,按照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博爱”口号,遵循私有财产不可侵犯和自由竞争的原则,指导制定了《法国民法典》,于1804年颁布实施。据此可知,该法典()

A.具有普通法系特征

B.顺应了资本主义发展

C.旨在强调法制统一

D.推动了欧洲民主建设

解析根据题干内容可知,《法国民法典》受资产阶级倡导的民主思想影响,该法典顺应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故选B项;《法国民法典》采纳了罗马法的体系、概念,而罗马法属于大陆法系,不是“普通法系”,排除A项;拿破仑制定《法国民法典》的目的在于维护其统治,而不是“强调法制的统一”,排除C项;《法国民法典》并没有推动欧洲民主政治建设,期间经历了多次的曲折和反复,排除D项。

7.(2022·天津河东区模考)19世纪以来,英国政府的官员分为两类:一类是政务官,包括大臣和政务次官或政务秘书,他们随内阁共进退;另一类是事务官,即文官,包括常务次官直至以下的一般政府工作人员,负责具体事务,不受党派影响,可以长期任职。这一做法()

A.保障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B.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成熟

C.防止官僚习气和僵化现象滋生

D.完善了代议制民主政治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英国的文官制度下,事务官不参与政党政治,不受党派的影响,这能够保证政府机构运转的连续性,保持政局的稳定,促进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故选A项;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和发展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成熟,排除B项;这一做法主要是为了保障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排除C项;英国文官制度与代议制民主政治并没有直接关联,排除D项。

8.(2022·保定一模)1854年英国公布的《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要求成立文官事务委员会,确立公开竞争考试制度。其中高级文官考试内容,具体如下:

必考科目

作文、英语、现代或基础经济、普通科学、辅助文字

选考科目

(任选6门)文学、历史、哲学、经济、法律、经典、梵语、外文、政治、数学和自然科学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考试内容借鉴了中国科举制

B.凸显了政务官的专业化要求

C.推动了英国政党政治的形成

D.高级文官侧重综合知识考查

9.(2023·宁波月考)“西方文官制度是在多党竞争条件下进行正常管理活动的需要,也是资产阶级宣传国家超阶级性的产物。”这反映了西方文官制度()

A.促进了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

B.强调廉洁奉公和群众监督

C.与中国科举制度有渊源关系

D.实现了政治与管理的结合

10.(2023·临沂月考)“文官职务常任原则”是职业文官任职终身的一种制度性安排。最初,美国大多数人是反对这一原则的;1883年《彭德尔顿法》最终保留了这一原则。文官制度建立之初,常任职业文官只占美国联邦政府官员的10%-15%,后逐渐增加到85%-90%。这些变化()

A.导致官僚机构的臃肿

B.出于政府稳定的需要

C.加剧社会阶层的固化

D.冲击民主平等的原则

解析材料体现了文官常任原则,有利于政府和政策的稳定,故选B项;材料仅强调文官占据政府官员的比重,没有明确官员的数量变化,故文官常任原则和官僚机构臃肿没有必然关系,排除A项;文官通过考试上任,相较于之前的“政党分肥制”,文官制度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排除C项;文官通过公平考试和竞争上任,没有冲击民主平等原则,排除D项。

11.1883年美国《彭德尔顿法》规定:文官必须通过竞争考试,择优录用;文官不得因为政党关系等政治原因被免职,也不得强迫文官参加政治活动或提供政治捐款;文官在政治上要保持“中立”。《彭德尔顿法》的颁布()

A.确保了美国官员的政治中立

B.实现了美国用人制度的公平

C.根除了美国社会的政治腐败

D.提升了美国的国家治理能力

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美国《彭德尔顿法》确立文官竞争择优与保持中立原则,首次确认了联邦政府的人事管理原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政府的腐败,改进了文官的素质,提高了工作效率,促进了文官的专业化和行政管理的职业化,有利于提升美国的国家治理能力,故选D。文官中立不等同于官员中立,故A错误;原则上有利于公平,不等同于事实上的公平,故B错误;根除腐败说法过于绝对,故C错误。

12.(2022·南通模考)美国政府还把分类法应用于几乎所有文官职位,文官“无过失不受免职处分”。国家通过立法明确规定:文官必须忠于国家;严守国家机密;文官一律不准从事任何与本部业务有关的盈利事业;文官不得参加政党活动,不得公开发表政见,或对政府施政任意批评,使政府感到为难。这()

A.彰显官员选拔公正和社会公平

B.杜绝了官员权力滥用和腐败

C.有利于政府工作的延续和稳定

D.提高了文官系统的办事效率

解析据材料“'无过失不受免职处分’……不得参加政党活动”可知文官的稳定性,有利于政府工作的延续和稳定,故选C项;材料未提及官员选拔方式,无法说明选拔公正,排除A项;“杜绝了”表述绝对,排除B项;材料强调对文官的限制,未提及办事流程简化或文官素质提升,无法说明办事效率提高,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共29分)

13.(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鉴于政党分肥制带来行政动荡、效率低下、腐败盛行,1883年美国国会颁布《彭德尔顿法》,正式建立了美国文官制度。该法规定:文官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取消公务人员承担向政治基金捐款和提供政治服务的义务,拒绝承担此项义务的文官不得被免职或受到歧视性对待;文官在考试、任用、提升、调动、复职、降级、辞退等方面,一律平等;设立不受党派控制的三人文官委员会,负责文官的考核,确立了职责一致、奖惩结合、公平对待的考核原则。——摘编自王锦瑭《美国文官制的改革》

材料二1993年《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颁布,我国公务员制度正式建立。中国公务员必须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坚决捍卫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录用公务员时,对报考者要从德和才两方面去衡量,二者得兼,不可偏废;公务员制度是党的干部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公务员的管理上,要坚持党的组织领导,保持党对政府重要领导人选的推荐权;我国公务员制度没有“政务官”与“事务官”的划分,而西方文官制度则实行“两官分途”;做人民公仆,为人民办事,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不存在任何形式的特权。

——摘编自俞悦《从英美文官制度看中国“公务员”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文官制度的特点。(6分)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美国文官制度和现代中国公务员制度的相同作用,并指出后者不同于前者之处。(10分)

答案(1)特点:立法保障;公开考试,择优录用;政治中立;职务常任;公平竞争;重视考核。(任答3点即可)

(2)相同作用:有利于公平公正选拔优秀人才;提高官员素质,优化官员队伍结构;完善国家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任答2点即可)

不同之处:政治立场鲜明;坚持德才兼备标准;实行党管干部原则;不搞“两官分途”;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任答3点即可)

14.(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东西方法律文化是世界法律发展史浩瀚大海的两支主流。从东西方法律文化的起源来看,中国早在商周时期即已形成了以礼为核心的各种行为规则与典章制度,战国时中国封建法形成之时,西方法律文化才刚起步,古希腊奴隶制民主色彩的宪法制度以及自然法理论,承前启后的罗马法,为后世西方法律文化奠定了基础。从法律指导思想来看,中国奉行礼治主义法律原则,将刑德并用、礼法相成而治国作为法律发展的理论基础;希腊法律文化具有民主开放自由理性的特征,成为西方法理学发展的起点;罗马法表现出强烈的法律实用主义精神,成为保障商品经济活动的强烈工具。从法律特色来看,中国的法律具有典型的专制主义色彩,表现为维护君主权威、严格维护等级制度和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以雅典为代表的希腊则在“公法”“宪法”领域取得突出成就,形成了维护奴隶制共和政体的法律制度;罗马在对外扩张的过程中强调罗马法适用上的统一性,形成了侧重于调整具体社会关系的“司法”“民法”体系。——摘编自汤唯《古代东西方法律文化比较研究》

从材料中提出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答案示例一

论题:不同的经济基础决定了不同的阶级目的。

阐述:建立在封建自然经济基础上,而且是通过统治者自身政治变革形成的法律必然要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维护以君主为代表的阶级利益。从法律特色看,中国的法律具有专制主义色彩,维护新兴地主阶级利益和等级秩序;而古希腊、罗马由于是平民与贵族斗争妥协的产物,它既要反映贵族的意志,也必然要反映一些平民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利益诉求。同时,建立在高度奴隶制商品经济之上,必然要服务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示例二

论题:不同的经济基础决定了不同的价值取向。

阐述:由于二者建立的经济基础不同,因此,对于公私法内容的比重安排不同。中国古代法律更注重对封建等级制度和统治秩序的维护,因此,公法的比重远大于私法,而古希腊、罗马由于建立在奴隶制商品经济上,因此,私法的比重远大于公法。(“示例”仅作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THE END
1.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为维护获奖成果的公正性,根据《关于开展上海市第九届邓小平理论研究和宣传优秀成果、上海市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工作的通知》精神,并根据《上海市邓小平理论研究和宣传优秀成果、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条例》,有关单位和个人如对获奖成果有异议,从本公告发布之日起30天内,可以书面形式向市评奖办公室http://www.sh-popss.gov.cn/newsDetails.asp?idval=218
2.秩序四千年:人类如何运用法律缔造文明在遥远的都城北京,中国统治者所推行的法律制度甚至可以上溯至公元前3世纪。卡利卡特的扎莫林王室和其他印度统治者一样,对婆罗门言听计从,而这些宗教学者的建言,往往参考了法论(Dharmashastra)。这些有着数百年历史的法律文本,起源于印度吠陀时期的哲学仪轨。穆斯林中的法律专家们参考的,则是7世纪前后出现的、以安拉https://www.meipian.cn/56ooqkra
3.成都社会科学在线法律出版社 2003年7月 鲁篱(西南财经大学) 19、《在权利话语与权力技术之间——中国司法的新思考》(专著) 法律出版社 2003年3月 左为民 (四川大学) 20、《公正伦理与制度道德》(专著) 人民出版社 2003年11月 唐代兴 (四川师范大学) 21、《巴蜀佛教碑文集成》(古籍整理) https://www.cdsk.org.cn/detail.jsp?id=1249
4.2020(一)教法:讲授法、讲读法、图示法等(二)学法:听课法、阅读教材法、探究问题法、记忆法五、教具黑板、多媒体课件、《十二铜表法》图像等六、板书设计(一)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与发展1、古罗马时期:渊源2、中古时期:发展(二)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31、在国家权力结构层面上2、在法律内容上https://www.docin.com/p-2698664242.html
5.备档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2009年以前研究简介不约而同,中国政法大学《政法论坛》2002年第5期以“张家山汉简解读”为专题也邀请了六位从事简牍学、秦汉史、秦汉法制史研究的学者,刊载了王子今《汉初查处官员非法收入的制度》、徐世红《张家山二年律令简所见汉代的继承法》、李均明《张家山汉简所见规范人口管理的法律》、南玉泉《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所见刑罚https://www.douban.com/note/123126202/
6.在我国保密法律制度体系中,()数目最多实用性最强。()【单选题】《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将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行之有效的( )工作方针、政策,用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下面不是引起玻璃体混浊的病因的是( )。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下列中不属于环境卫生“四定”制度的选项是( )。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关于https://www.shuashuati.com/ti/e323302184a746839fac085fad558a6aa2.html
7.近代法制史(精选6篇)大陆法系, 指以罗马法为基础、以1804年《法国民法典》和1896年《德国民法典》为代表的法律制度以及其他国家或地区仿效这种制度而建立的法律制度。大陆法系渊源于罗马法, 经过11世纪至16世纪的罗马法复兴、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 最后于19世纪发展成为一个世界性的法系。由于该法系的影响范围主要是在欧洲大陆国家, 特别https://www.360wenmi.com/f/filevghq13qm.html
8.第9课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课件)2020以英国普通法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法律的总称国家权力结构层面:法律内容上:司法实践中注重保护个人权利权力制衡无罪推定中古时期基督教伦理与教化近代新教伦理与教化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局限性法律渊源及发展近代法律基本特征宗教伦理与教化一、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一)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罗马法习惯法是社会约定俗成的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0614/6020155131010144.shtm
9.热点09中西方法律的发展西方个人主义的发展在制度上主要是通过权利本位法对集团本位法的否定而实现的,这与西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特征及其发展是相为表里的。 三、中西方两条法律文化主线的主要差异及其根源 由于中国和西方两条法律文化长河所蕴含的内容实在博大精神,因此很难全面的描述,但是我们可以从上述对两种文化传统的提炼中看出一些https://zujuan.xkw.com/thematiclist/17pt3446ct10064n275610.html
10.从宗法制与古代法的关系所想到的古今婚姻制度【摘要】:中国社会自然经济的长期延续,为宗法制度提供了丰厚的土壤,可以说中国古代社会就是一个宗法社会,宗法制度与国家制度紧密地糅合在一起,成为中国古代国家最重要最基本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宗法制的影响渗透在社会生活和人们观念的方方面面,其中古代的婚姻制度就深深打上了宗法制的烙印,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我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675.html
11.山东省第三十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获奖名单暨2016年度(第十届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 成果文库》奖项 特等奖(4项) 1.政府竞争视角下的企业并购与产业整合研究 作者:王凤荣(山东大学)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6年3月 2.西方社会建构论思潮研究 作者:林聚任(山东大学)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6年3月 3.中西中古税制比较研究 https://paper.dzwww.com/dzrb/content/20160918/Articel06002MT.htm
12.第9课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pptx《罗马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形成为近代西方法律提供了现成形式;是自然法理论的思想渊源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及发展一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发展——中古时期:日耳曼法与教会法记载和整理日耳曼人部落习惯法的基础上编纂了一批成文法,称“日耳曼法”,用于庄园法庭审判的依据教会根据基督教神学,制定和颁布教会法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226878208.html
13.名师工作室②近代西方法律制度在继承罗马法自然法基础上,融入了启蒙思想和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 ③近代西方两大法律体系都具有司法独立,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保护个人权利等突出特征。 ④法律的适用范围从少数男性公民扩大到全体公民。 2.西方教化的特点及作用 (1)特点:基督教深刻影响西方社会,特别是欧洲的中世纪及近现代。 http://gzs.hsszhjy.cn/studios/other_detail?special=330&r=67
14.第9课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第9课 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课件、教案、学案资源列表 《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是第三单元《法律与教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主要讲授的内容是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包括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与发展,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特征,宗教伦理与教化。因近代西方法律对近代西方国家产生了重要影响,是世界历史的重要内容,https://www.shimengyuan.com/k/92487.html
15.浅议科学技术对我国酒店业的影响8篇(全文)随着法律制度的完善, 更多的消费者注重公平和保障。制定规范的行业标准就意味着不管人们到哪里居住, 不管品牌酒店落户在任何城市及地区, 其设施设备标准、价格标准和服务标准都是一样的, 这样对于消费者来说是有保障的, 人们在出行的时候才会更加安心, 从而也节约了选择住房条件的时间。虽然我国也有一些经济型酒店https://www.99xueshu.com/w/fileiys6kiun.html